何以消烦暑?吃瓜,读诗!
全文共1997字,阅读5分钟获得知识升级
▼
前调·野老家
《明词汇编》
小暑啜瓜瓤,粗葛衣裳,
炎蒸窗牖气初刚。
无计遣兹长昼也,茗碗炉香。
深院一垂杨,又闹鸣螀,
簿书堆案使人忙。
何不归与湖水上,做个渔郎。
赏析:吃瓜饮茶,消夏避暑;点上一炉香,安心静神。垂杨中蝉鸣声声,看看书案上的公文簿书,词人感叹,当官整日忙,不如做个打渔郎。
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赏析:小暑有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温风至”指小暑节气后,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蟋蟀居宇”指小暑后五日,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鹰始鸷”指再过五日,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这首节气诗完整地描述了小暑三候。随着小暑的到来,热风扑面;大雨来临之际,竹子在风中喧闹,雷声中山色灰暗;一场场雨下来,门窗上有了潮湿的青霭,台阶上长有绿苔;鹰感肃杀之气将至,开始练习搏击长空;蟋蟀羽翼开始长成,居穴之壁。
答李滁州题庭前
石竹花见寄
唐·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赏析:石竹花颜色殷红,让人怀疑是朝霞所染;花朵精致,又好像用匣刀裁剪过。它不畏惧暑夏热风,欢快地在小暑节气绽放。蜜蜂飞来飞去,是爱怜花色的香美;怀念远行丈夫的妇人,对花感叹时光相催。阅读朋友的赠诗,增添了离恨别愁,忧思郁结在心里,一天要难过好几回。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
唐·武元衡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依枕见,暮雨闭门愁。
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赏析:自夏至一阴生,到小暑已经伏藏了些许肃杀之气,肃杀之气也就是秋气,秋属金,所以说:“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消暑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赏析:面对暑热,心静自然凉,静坐也许是对抗暑热的最好办法,一直坐到“眼前无长物”,自然能感受到窗下吹来的凉风。
纳凉
宋·秦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
赏析:携杖出户纳凉,画桥南畔,绿柳成行,诗人倚坐胡床(类似于今天的“马扎”),看月亮上来,听笛声悠扬。晚风初定,池中莲花散发幽香,诗人气定神闲,自在快活。
和答曾敬之秘书见招
能赋堂烹茶(其二)
宋·晁补之
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
红尘它日同回首,能赋堂中偶坐身。
赏析:诗人笔下的小暑温热得如此惬意。约上好友,烹上好茶,叙旧海聊,别是一番滋味。
苦热
宋·陆游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赏析:屋瓦反射阳光,好像火龙飞舞;太阳静静地把汗水赶出来又消灭,遗憾没有翅膀可以飞出尘世之外,只能忍受坐在蒸笼里般的酷热。
夏夜追凉
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
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
时有微凉不是风。
赏析:夜晚像中午一样燥热,打开门出来,站在月光下,虫鸣声在密林竹丛中响起,偶尔有点凉快却不是风造成的,是这夏夜的静谧给人一点微凉的感觉。
夜望
宋·方回
夕阳已下月初生,小暑才交雨渐晴。
南北斗杓双向直,乾坤卦位八方明。
古人已往言犹在,末俗何为路未平。
似觉草虫亦多事,为予凄楚和吟声。
赏析:才到小暑,夏雨有转晴的倾向,夕阳已落,月亮升起,夜晚的天空中南斗北斗的斗勺直指南北,方位清楚易辨。古人话语依然流传,世道仍然多不平,感觉草虫也是多事,好像在用鸣叫应和我的感叹。
久雨六言
宋·刘克庄
平陆莽为巨浸,晴空变作漏天。
明朝是小暑节,重霉必大有年。
赏析:平地变成泽国,天空好像漏了一般,明日是小暑,大雨意味着丰收年。小暑开始,长江中下游易出现高温少雨天气,这时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农谚说:“伏天里的雨,锅里的米。”小暑后的雷雨对水稻生长非常有利。
小暑日寄山甫二首
宋·刘克庄
微官便有简书畏,贫舍非无水菽欢。
插架签存先世旧,堆床笏美一时观。
远书且问平安好,前哲曾嗟嗣守难。
了却台参早怀檄,暂归亦可小团栾。
赏析:做个小官就对文书公务感到畏惧,其实贫寒之家也有疏食淡水的乐趣,还有祖辈留下的书籍可以阅读,做官用的笏扔在床上,只能做一时的观赏。书信从远方寄去,问候你的平安,前人都感叹坚守正道之难,不如抛开党争,容纳异见,暂时归去和家人做个小的团聚。
南词(节选)
《白雪遗音》
小暑大暑正清和,荷花香风透凉阁。
绿柳池边闲游戏,银浪滚滚识金梭。
避暑佳人摇臼扇,奴在房中受折磨。
思君不至那知暑,拿着六月当腊月。
赏析:恋爱中的女孩不愿去凉阁吹吹荷花香风,不愿去绿柳掩映的池塘边看水波荡漾如同金梭翻动,甚至躲在房里连扇子也不用,全都是因为那个心上人没有来,想起那个负心人,酷暑也就成了严冬。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