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自由联盟 - 茶余饭后

  • 分享

    古今绝妙对联大全【一】

    5陈建国 2012-03-07 11:19
    古今绝妙对联【一】
     
    古今对联上下千年,文中所引100多联,出对皆
     
    佳,句句机敏。妙趣横生,彰显汉语魅力,真
     
    乃绝联妙对。特分享于朋友们。


    一 清同治中,有布政使王文勤,遇事多无定

    见。由湖南巡抚吴元炳,为政专好闲谈。属吏

    苦之,为撰一联云:


         王不出头谁做主?


         吴虽有口只谈天。


      上联讽刺王(“主”字不出头),下联讽刺

    吴(“口”下一“天”为“吴”),令人哑

    然失笑。


    二 旧时一穷书生好打抱不平,为此得罪富绅

    ,被压公堂。县官知其为人,想找个理由将其

    释放,便言“吾出一联,能对则免罪”,出句

    云:


         云锁高山,哪个尖峰得出?

      
    言下之意,你在我管辖之下,不是随便可以出

    去的。书生见壁洞透进阳光,对道:


       日穿漏壁,这条光棍难拿。


    结果不言而喻。


    三 吴淞间有一官宦,闺门不正,乡人戏谑之,

    作一联贴于其门曰: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义廉。


      上联意在亡(无)八(即王八),下联意在

    缺德。


    四 明永乐年间福建乡试,生员到掌灯时分方才

    完卷。而考官又出如下一联要考生对:


         一只烛尽,烧残单子之心。


      此联极言答卷之艰苦,对考生亦极具挑衅

    性。莆田生员林环毫不示弱,对道:


         三幅文成,惊破试官之胆。


      此人三年后中了状元。


    五 苏东坡自南海贬谪归来,有问其艰苦者,答

    曰:“此乃骨相所招。”原来苏少时一相者送

    了他一个对句:


         一双学士眼,半个配军头。


      相者让他将此十字熟记于心,并直言“异日

    文章虽当知名,然有迁徙不测之祸”。此联

    确也深刻地概括了苏的一生,“配军头”言

    “半个”,是因苏到南海不过是降职使用而

    已,与一般邢徒仍有分别。


    六 光绪年间,梁鼎芬滥收捐税,民怨大起,相

    率罢市。或撰一联云:


         一目不明,开口便成两片。


         廿头割断,此身应受八刀。


      横批“黄粱一梦”。一目不明,指去掉

    “鼎”中一“目”,开口即把其下部分分开

    成两片,即“爿”和“片”。“廿”下边割

    断为“艹”,乃“芬”之上部,其下为

    “八”与“刀”。“粱”谐“梁”,不仅点

    出此人姓名,还喻其所作不过是一场梦已。


    七 相传某知府欲革两役史之职,遂出一联令二

    吏对:


         一史不通难做吏,


      一吏对道:


         二人相聚总由天。


      上联以“一史不通”作为革职理由,下联则

    说我们能聚在知府身边总是缘分,望知府留

    情。联用析字法,“一”与“史”合为

     

    “吏”,“二”与“人”合为“天”。


    八 清时布衣年近八旬,语犹风生泉涌,所居临

    太湖,按理当悠闲自得,无牵无挂,可他却自

    题门联曰:


         一生哪有真闲日?


         百岁犹多未了缘。


      此联所言皆大实话,即便隐者,又何能真正

    脱离世事耶!


    九 四川青城山天师洞道观有联云: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均出自《老子》。


    十 《素月楼联语》有如下一联:


         一味黑时犹有骨,


         十分红处便成灰。


    烧柴成炭,体尽黑时骨架尚在,若在烧至全身

    透红,便即可化为灰烬。世间名利之徒,如

    若发达至红极一时,距成灰便也不远了,此

    联可谓寓意深刻。


    回复 

插入图片
  插入   删除
+增加图片 只支持 .jpg、.gif、.png为结尾的URL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