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龚心甫 字甫之,号云石,心溥,1939年出生,江苏南京人,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六十年代曾受傅抱石先生亲授,作品入编《1978-1998中国美术选集》, 1998年作品入选“韩国98世界美术大展”等。
金鱼作品,形神兼备,古朴淡雅,天然纯真,章法考究,清逸简洁,目前画一条金鱼简练到十一笔至十五笔就能画完成,作品贯穿古今,别开生面,前无古人,后未见来者,树立了另一个典范。
曾有多幅艺术佳作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其作品以凝练灵动的笔墨,描述出博大精深的内涵, 凸现了他对生活深入的观察和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的把握。个性鲜明,神采飞扬,用笔简洁流畅、 章法考究规范、意蕴深远隽永。无论是谋篇造势还是笔墨渲染,都显示出其娴熟的艺术功力,创造性地实现了艺术境界与表达手法、历史人文与现实空间的和谐统一,无一不是激情与灵感的自然流露,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在创作实践与丰富新理论方面,兼容并蓄,大胆创新,精心创作多幅具有较高艺术研究价值的上佳作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在艺术收藏界引起广泛关注, 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宝贵的艺术实践为繁荣和发展我国传统艺术提供难得的借鉴依据,对我国相关艺术领域的创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出版有《云石斋画谱》上下卷,《龚心甫作品集 -金鱼画法研究》 ,《中国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 龚心甫作品集》 ,中国画艺术经典丛书《金鱼画法解析》 《荷花画法解析》 《芙蓉画法解析》 《梅花画法解析》 《兰花画法解析》 《竹子画法解析》 《菊花画法解析》图书及《中国经典艺术作品展播 - 龚心甫》DVD光盘等。
学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弘扬中国画精髓
文/龚心甫
什么是中国画,中国画是书道与画道相结合,这就是中国画的精髓,中国画的造型是以高度艺术的书法线条造型的,与西方造型线条不同,中国画书法线条之美,来源于自然界的物象之大美,其艺术本源,即是“书道”。据历史考证书道有五千年的文化史,画道亦有五千年的艺术史。
南朝谢赫“六法”论中将“气韵生动”放在首位,“骨法用笔”放在第二位,“骨法用笔”,即是书法用笔,所以,要学好中国画,必须修炼中国书法,首先要学习正楷书法。
相伴图 48x123cm
柳公权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说明修炼书法,是修养品尚,培养高尙情操,增加学养知识,学好书法,是和人品、学养、天赋紧密相连的。
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亦是楷书的用笔法则,故学习楷书,练好腕力功夫,才能画好中国画,欲攀登中国画艺术之高峰,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地修炼高难度楷书中锋用笔,因为中锋用笔历来被书家奉为用笔的根本大法。古人言:“学书之序,必先楷法”,“妙理,苦功相加,画乃大成”。
翠竹伴石间 98x180cm
翠竹伴石间(局部)
屋漏痕、折叉股、印印泥,锥画沙,四种书法用笔之法,是用笔的最高境界,只有楷书用笔到一定的高度,腕力功夫到一定的高度,方能攀缘书法线条美的四种境界,这种境界即为中锋顿挫行笔,凝重而自然,用笔达到绝妙的意境。
追溯中国画艺术史,凡是传世珍宝之作、凡是有成就的画家,在书法上都有很高的造诣,从他们书法文字中、从写形书法线条中,可察觉其楷书的功底是多么深邃,因为从画幅的文字和线条中,就能看出楷书的功底。它是一面镜子,能看得很清楚。古人言:“学之不深,行之不远。”故尔,中国画历史进程中,成千上万的学画者,只有很少人能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经过严谨甄别,为历史所承认,他们成功的首要因素,即为笔墨艺术价值高,因笔墨是中国画的命脉,笔墨即是书法线条和用笔。
兰花图 48x179cm
兰花图(局部)
中国画艺术,是中华民族之瑰宝,正本清源,中国画艺术是高难度艺术,是高尚之艺术,是至真、至善、至美的艺术。想突变,走容易之道,不经过严格的笔墨训练,丢弃传统,丢弃笔墨精华,是画不好中国画的,因为达不到中国画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若要做到气韵生动,简洁清逸,必须学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画中国画,首先要修炼笔墨功夫,练好楷书中锋运笔,弘扬中国画精髓。
引自《云石斋画谱》下卷
画艺浅说
文/龚心甫
一幅艺术佳作,须意境高雅,远看气势雄浑,近看,物象、用笔、用墨,用彩,奥妙无穷,回味无穷,百看不厌,乃神韵之作也。
画贵神似,神似何哉?画幅开合奇妙,意境高雅也。
中国画忌雷同,画幅是给内行人看的,如一、二幅像某某,则是学习传统的必要,无可语议,如整个绘画体系还是像某某,先辈尝言:这就“糟糕了”,画幅乃为抚缣素之作(即依应别人的画卷而作),切记,雷同非艺术也,唯一须刻苦学习传统精髓,师意自然,在自然中寻觅物象之态,画幅即不雷同也。
莲叶金鱼图 48x123cm
追溯中国画艺术史,查阅中国画传世珍宝佳作,凡是煜霅千古之作,即可展现,这些传世瑰宝均是在符合“六法”理论基础上而创新的艺术珍品。(南朝谢赫《古画品录》曰:“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意谓;画的品评,是因为画有优劣之分。又曰:“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这即是“六法论”。)
再查阅凡传世的中国画理论书籍,理论万千,其中心思想亦是围绕“六法”理论而展评的。信然,先辈曾言:“六法精论,万古不移”,此乃悟出一个道理,如离开“六法精论”搞创新,是否是“徒费功夫”呢?有志欲达高峰者,思考哉!故言,学者还须刻苦学习,从严要求,走严谨之道,迎难而上。古人言:“妙理、苦功相加,画乃大成。”
崖谷临风图 53x235cm
中国画艺术是人类艺术史上的高峰艺术,其艺术难度及欣赏价值亦为顶尖级别的。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画艺术,是先辈千百年来在不断实践中所创造的艺术精华。
凡是传世的格韵超绝,览者神之的艺术瑰宝,寻其源哉,查阅中国绘画艺术史,哪一件不是按先辈艺术精华理论品评的,哪一幅不是经过历史严谨甄别呢!常言道,一幅中国画作品,必须经过五十年至一百年,乃至更多一些年的历史考验,确认是否是“真”画,则不然何为“真”耶?
宋刘道醇在《宋朝名画评》提出“六要”,所说的“六要” 为:“气韵兼力一也,格制俱老二也,变异合理三也,彩绘有泽四也,去来自然五也,师学舍短六也。”意谓:画幅要有气韵,同时还要有感染力,第一;布局结体,娴熟老练有力,第二;画幅物象合乎理法,第三;画幅色彩清逸润泽,第四;画幅构图自然合理,第五;向师傅学画须舍弃短处,第六。
秋菊秀色 136x68cm
以上刘氏所提出的“六要” ,其中心思想,基本上是谢赫“六法”理论中的原则理论。“六要”作为鉴赏品评中国画艺术准则,对中国画学是必要的,理论是精湛的,亦是对如何学好中国画的要求。
古人言用笔忌“板”“刻”“结”。“板”为腕弱笔法痴滞,“刻”为运笔迟疑,心手不统一,“结”为运笔该行不行,该散不散,不流畅也。
用笔“板”“刻”“结”,最关键的问题,是腕力功夫差,修炼书法楷书,炼好“永字八法”,即楷书用笔基本法则,乃为练好腕力功夫的关键,修炼愈深,画作层次方能向上进升,古人言:凡画之作,功夫到处,处处是法。旨哉斯言,无法生有法,再从有法到无法,遂为中国画学之理论矣。
元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曰:“书有二法:一曰疾,二曰涩。得疾、涩二法,书妙尽矣。疾涩:是书法用笔中的疾法、涩法。此两种用笔之法,是书法用笔重点之笔法,作画用笔亦尔。
此文引自《云石斋画谱》上卷
作品欣赏
清水出芙蓉(局部)
水墨荷花图 53x233cm
水墨荷花图(局部)
和睦图 117x42cm
莲花金鱼 65x94cm
翠竹临风图 97x179cm
翠竹临风图(局部)
兰石图 53x234cm
兰石图(局部)
碧玉迎风 49x129cm瑞雪庆丰年 62x95cm
馨香图 53x234cm
梅花飘香 136x68cm
秋菊秀色(局部)
中山陵颂 81x68cm
中山陵颂(局部)
中山陵颂(局部)
玄武湖 70x73cm
武夷山风光图 69x77cm
写竹款识
写竹款识
钟鼎文对联110x33.5cmx2
释文: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资料由北京一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编辑整理。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