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收藏·市场] 吴长江:敦厚的风格

4 已有 792 次阅读   2018-08-16 20:25


  吴长江,1954年生于天津,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常务理事。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吴长江曾30余次赴青藏高原写生创作,在这片高原上不断攀登,追寻艺术与生命的纯真、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创造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与精神世界。无论是他的版画、素描、速写,还是水彩、水墨,都完整而深刻地表现出青藏高原雄奇瑰丽的雪域风光、藏族同胞淳朴善良的民风民俗,形象地勾勒出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一片不可多得“精神家园”。《雪后》《宰羊》《喂马》《两个小藏孩》《挤牛奶》《青藏高原》《高原牧场》《尕娃》等石版画作品已经成为中国现代版画史上代表性的作品;《少年格布》《杰科》《泽库青年大格》《两位甘德牧人》《卡多像》《未完成的青年像》等水彩新作对人和人性做出了新的诠释,拓展了水彩写生的创作可能。

  曾在马德里、格拉纳达、东京、日立、京都、大阪、神户、横滨和国内多个城市举办个人展览30余次;出版个人画集30余册;获“八届全国版画展优秀作品奖”、“国际青年美展鼓励奖”、“挪威国际版画展评委会奖”、“第十届全国版画展铜奖”、“第十三届全国版画展铜奖”、“80—90年代优秀版画家‘鲁迅版画奖’”等多次奖项。

  作品为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上海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大英博物馆、德国路德维希博物馆、美国波特兰博物馆、日本东京日中友好会馆博物馆、挪威国际现代版画博物馆、比利时弗朗斯·麦绥莱勒版画中心、比利时安特卫普美术馆、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博物馆、德国海德堡选帝侯博物馆、奥地利维也纳青年美术馆等多家公共机构收藏。

长江是一个敦厚朴素的人,他以淳厚的笔墨虔诚领受着自然的沐浴,他以心性的清澈体味着朴素的境遇,在修养、学问、造型、笔墨和心体的融合中,逐渐形成了长江稳定的造型范式和鲜明独特的个人画风。长江在人体造型和素描艺术中以古典主义语言方式创造了凝重而写意的造型风格;在石版画与水彩画的语言中表达了现实主义的诗性风格;在中国画的笔墨表现形式上以“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笔墨手法进入到以形写心、以神造境的笔墨风格中。虽然长江在多种绘画语言中探索,但他的艺术方式与人文境界完全融入在朴素的语境里,以平和而内厚的造型和笔墨的语言创造了朴素之美的风格,使人们领悟到长江画风的朴素内涵着宗教圣洁和人性中最原始的淳真至善的崇高精神。长江的画风是他身体力行的体验话语。是他在文化的空间里看到了中国人的纯素而淡美的境界。朴素是人的真性本源,万物生长也是以本源不离其中,所以,前人有言,地厚天高,道出了一种把握事物本源的认知方式,长江的画是以心性的宁静在文化与自然中理解这天人合一的精深奥妙。长江的画语安于生活中循环的沉思,它的造型对现实和远方的事物在变与不变的空间里以平常心来感知亘古的意义。陶潜有“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魏晋人崇尚自然的本源,实是心性返朴的自觉,在陶公的诗句里体验了自然的本真,虽是普通的景象却道出了人心所归的觉醒,其语言的形式与结构却贮存在心性、自然、生活里。为此,读长江的画,其风格之源味在其中。长江是一个向往生活真实的人,他立足于朴素之本,思考、感悟着传统文化的本真,始终保持着画面的纯朴,这一过程需要深厚而艰辛耐劳的品质,而一种品性的高度是靠着忠厚、老实、学问、谦逊和坚毅的精神,长江以心性的本然选择了这样的生活空间,他的画与他的人都融入在自然本源的整体中。


  在院校里长江深受老一辈先生人品、学品、画品的影响,前辈厚重做人,扎实做学问,勤奋作基本功的品质成为长江返璞的本源。长江始终如一的在教学中体悟前辈的学术精神,注重文化的积淀,在传统修养上下功夫,在最基础的写实基本功上花大力气,一幅一幅的速写、素描渐渐由技进道,生发了客体与心体的相映,这使长江的素描人体产生了书法的写意结构,人物造型铿锵有力,人物准确的结构微妙而清朗,造型里透出用笔的畅叙。长江这一时期的素描人体以继承性、创造性的素描理念在实践中拓展出关于写的造型空间。其中即有永字八法。关于书体的许多内在空间,也有中国传统雕塑写意精神的意味。以此来关照长江的人体习作,则在写的方法上其笔迹与走势给与了以造型为主体的意象过程,这种结构的方式引入到写实的人体中有着很大的难度,因为意象空间往往在形之外,但又必须贮存在形之内,这是达到有意味形式的难点,所谓意在笔前,是指形外空间与形内空间的相互关照,有如水月相印。长江的素描人体托出了这种关照方式,使这一时期的人体习作具有时代的经典性,并在全国美术院校的教学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长江一面保持着课堂习作的稳定与精进,一面又走向自然,在生活的原点上体会素描的涵义。高原人是长江这一时期的里程碑,一幅幅陌生而淳朴的面孔,劲健的身躯体现着一种毅力的存在。这些最本真、最善良的高原人有如高原最圣洁的空气和土地,它们滋养着长江的心体,长江二十多年来每年都毫不迟疑的独自赴川藏高原,追溯着天体里的真实。长江对高原人的虔诚、崇拜更是他心性向往和不断吸纳这一份厚重的纯朴,在多少次的境遇中,长江从苍凉、孤独、寒冷的天地里找到了知己,他在心性和画面中体会这自然给与的空明和清澈,这在长江为人敦厚的性情里和他平凡而内涵旷淡的画面中流露出自然坦诚的人格,显现了长江对朴素品质的崇高体验。面对一个个素面朝天的人,在长江的素描写生里是一个群体凝聚着一方朴素的灵魂;在长江高原的石版画中是一方远离浮尘的净土,站在这些高原人的面前他们让人能深深的呼吸,因为这里是透明宽阔的空间。在这一时期长江形成了的朴素画法、画语里更深刻的体验着自然平和的造型语言,他用传统凹凸的理念,在“一阴一阳谓之道”的画法中,表现了高原人的沉稳、厚重,其意味或雄健、或瑞秀、或苍润、或清俊。这里浸染着“白云在天,明月在地”的本色之意,其气象保持着平凡人、平凡心。它使我们看到了长江以写的方式在自然的呼吸,身在高原,心贮平常,形象的朴素与造型的体验在心性的敦厚中肝胆相照。这是长江素描的品质。他创造的语言意寓和印证了传统文化所持有“知行合一”的思想,而赤子之心的关照方式使人感受到长江心体的朴素与他敦厚的人物画风,成为自然的一体。


  长江在生活中发现了朴素的本真,至此,他的创造精神体现在对形式的探索和不同画法的试验中,长江以水彩语言塑造了高峰雪山、草原天性的人,这使人们看到了长江的新的眼界在生活中获得了语言的智慧和语言的融汇方式。长江的定力是一种厚积的澄静,他的水彩结构仍然保持着素描的底蕴,扎实的造型功夫与深入的形象刻画能力牵引出西方古典绘画的静穆空间,如果说是长江塑造了天地人的静穆,不如说是长江心底净化的世界,是一方没有尘埃的净土。这样的造型语言体现了一种人格的力量。长江取水彩的特性,以积水、积色的形式方法,即举前辈的法则,又相处当下生活的品性,下笔所行之处,其形中正,其色浑厚,水的感觉柔化着高原的雪山,人物的形象包容着整体的和谐。可以说长江的人物风格返观出秦汉的超旷,内蕴着魏晋人的自然之思。老子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长江的水彩人物以朴素的疏野审美方式再现了以静为本的文化方位,虽然画面的空间是自然中的人,然而它所拥有的内涵,以高原的洁净应对着喧浮的躁动,这是“对整个社会的深厚关怀,这是一种近乎宗教信仰的精神”(余时英语)。长江经历了身体力行的体验过程,静享孤独寒冰的体验,体察人生境界之道,成为长江独处在天地中思想天人合一的精神源头。


  长江在天地间观照人生与心体之思,自然使人想起魏晋人稽康所言:“俯仰自得,游心太玄。”一个超越浮尘的人获得了天地中的静穆,这种至深铭心的磨砺,自然使长江以笔墨的方式来倾述内心对传统文化的执著和热爱。长江的笔墨形象以雄健硬朗的牦牛,温纯憨厚的川藏人,体现出劲健旷达的笔墨风格,以凝重淳厚的墨团大有“一齐穿破白云过”之意象,使这一高原“群体”的笔墨自觉顺应自然造化,在笔墨的意象与形存天地中传达了天地造物的人格情怀。长江坚实的人物造型功底使他用笔直放,无数的感怀与话语形成的笔法墨法在心路引导下向着澄怀观象,深得大我之境,真实的表现了长江与万物同一的文化体验。为此,长江笔墨所呈现的川藏男孩、女孩、藏汉、妇女、老人等都具有真实至善的禀性。笔墨的空间是向着内心的宽容与完善,在长江的笔墨中所感觉的是一方人的至善完美,以心性所积的感动和真诚回应着善良人和自然的空间,笔墨于此形成的朴素之象正是长江尊重了自然的本源,在原本中长江看到了事物和情感源头,自然的活水之源使长江的笔墨在高原空间里得以驰骋,其劲拔之躯带着亘古诚信之音在清风卷云中涌来,这种向外俊逸的笔墨品质形成了长江清新朴素、自然旷达的笔墨风格,他的艺术形式与笔墨的内涵成为长江心性本真的体现。


  长江的绘画语言建立在传统人文倡导的平和敦厚理念中,他的人体造型,川藏人素描写生、石版画和水彩画中的高原人,中国画笔墨中的川藏语境,以兴淳朴而求敦厚的造型语言和笔墨风格是做人先正己而始。在他的画面里,形象、形态都平常所见,这里的心体以万物为一,即物我不分的胸襟相互贮存在长江的画面结构里,人与天地是长江画中永恒主体,而人物与自然通过高原博大厚生的土地来孕育人物朴素之境,古人言“君子以厚物载德”,长江的绘画语言其画理、画法正是了悟天地融通的自然之境,才能在他的画面里生长起朴素敦厚的人物来。


  长江的绘画风格是学院派的代表,他的艺术风格形成了以朴素为美的艺术理想与时代人文胸襟的统一;他的艺术语言形成了以坚实的基本功与淳厚心性的统一;他的艺术感觉形成了以平淡的心体与平凡自然的交融。长江的绘画艺术实践为我们提供了艺术的语言就贮存在平凡的自然中,而提升艺术的境界是需要融化在一个人珍贵的自然品质中。

文/田黎明

资料由北京一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编辑整理。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