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骧 富春山居图 248×129cm 2018
骧君之作,凡古木、幽兰、奇竹、清梅、大海、高山、善水、祥云,莫不笔雅墨韵,含柔于刚,寓动于静,尽得传统文人画之三昧。其君子之风,静笃脩为,亦蕴笔墨之中,诚画如其人之谓也。
祝君耳顺之年,丰厚学养,更上层楼。
壬辰腊月癸巳在即,观温骧君画作感言。
曦林
|
温
骧
|
祖籍河北,书香门第,1953年出生于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特聘研究员。
先后师从于著名画家郭傅璋、亚明、何海霞、张步。1991年受全国青联派遣赴日本研修,在日期间创作的《雪山富士》得到画家平山郁夫的高度评价。创作的《白系瀑布》、《日本印象》为日本前首相竹下登收藏。1993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2015年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2016年在荣宝斋举办个人画展,同年《渔樵耕读图》和《百年树人》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2018年作品《贵州风情图》被国子监和文物局联合收藏。《山岳听涛图》、《江山入画图》等作品发表于《中华英才》2019年第16期。《太平渔夫图》、《新篁苍石》、等作品发表于香港 《美术家 》杂志2020年春第5期。
日描夜摹 雅道尚存——读温骧先生的画文/陆文虎
编者按:通过传承先贤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宏大的精神气质,充实学养、开阔襟抱,温骧的笔墨有了明显提升,作品有了妙造自然的藴藉和气古味厚的雅趣。经过几十年来的日思夜想,无数次的尝试探索,他笔下的山水,已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温骧先生擅长山水,既有对名山大川的挥翰泼墨,也有对梅兰竹菊的精细点染。非常可贵的是,从他的作品里,我们依稀能读出贯注其中的大雅风致。他不仅是 8 岁进北京市少年宫学画的天才少年,还是有机会在故宫博物院临摹藏画5年的幸运儿。
温骧 边城风光 100×144cm2016
故宫博物院藏有历代绘画作品近5万件,其中元代以前的精品4百余件,精华荟萃,蔚为大观。进入故宫,如同进入了宝山,温骧目不暇接。他一幅一幅临摹,渐渐有了感悟,对其中有的画爱不释手。例如,五代的巨然、董源;宋代的李成、范宽、郭熙、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等,同时,他也受到苏轼、米芾开创的文人画的深刻影响。元代,「文人画」成为画坛主流,山水画盛行,强调要有「古意」 和「士气」,「遗貌求神」,代表人物也很多,温骧特别喜爱的有赵孟頫、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高克恭、王冕等,各人笔墨不同,韵味各异,但都追求物象的内在神韵,抒写画家的主观情趣。明代的文徵明、沈周,清代的郑板桥、汪士慎、金农、罗聘、李方膺等等。面对这些作品,每日忖之度之,以揣以摩,慢慢地,这些作品就浸透到他的内心深处,活在他心中了。几年下来,便奠定了深厚扎实的基础。
温骧 红梅报春图 180×97cm 2015
临摹这些经典之作,对温骧的创作有极大益处,其影响深入到了骨血之中。首先,先贤们治学的认真严谨。唐代画家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创作方法,主张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感的统一,成为中国画学千年不朽的名言。他们对大自然的观察和考查细緻入微,归纳和提炼臻于极致,铭记于心,成为一种思维方式。因此,作画时犹如自然打开心扉,内心的感觉、文思、诗情、画意,潺潺溪流般清澈透明地涌出。其次,这些作品都是历经千年的极品。每一件作品,都由画家将生活阅历和感悟,加上深厚的文学功底、艺术素养凝聚而成。他们的绘画,如歌如诗般优雅,如乐如舞般美好,却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之笔和标新立异之墨,只有寻常生活中的一山一水一亭一台。恰恰是这种质朴的高贵、自然的典雅中蕴含著令今人几乎不可企及的神韵。第三,这些作品承载著中国历代画家积淀千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曹丕所谓「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的创作密码,隐藏在画家的视角和视野、笔法和墨法、布局和画眼、构成和意境里,诚如宋代大诗人陆游诗所谓:「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霓。」临摹5年,天不负人,温骧的画作日日精进。到后期,有的临摹作品几可乱真。
温骧 白马山风情 248×129cm 2015
温骧后来曾专程到台湾,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1985 年和 1990 年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物绘画来大陆交流展览时,温骧也都细细地去看过「门道」。
温骧有幸,虽生于千古之下,却能游于千古之上,如此日熏夜陶,其画或不可以学而能,却必可以养而致。他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前辈老师的悉心指教。北京画院专擅黄山烟云的郭传璋先生让他多思考,金陵画派领袖亚明先生给他讲中国画的种种细节,长安画派创始人何海霞先生教他中国画的传统。许多透彻的分析,令温骧如醍醐灌顶,至今默记于心,念兹在兹。在故宫学习临摹期间,又曾蒙启功、黄胄先生赞许或指点。北京山水画的少壮派张步先生也常与温骧切磋,给他许多鼓励。
温骧 古人诗意图 144×367cm 2015
此后,温骧作为访问学者,在日本研修一年,有机会向与日本画界泰斗请益。他到日本各博物馆参观学习馆藏的中国和日本的古代名画;做了中国历史绘画和日本历史绘画的比较研究;做了中国现代绘画大家和日本当代绘画大师东山魁夷、平山郁夫、加山又造等的比较研究。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在日本有广泛深远的影响,扶桑恬静的田园和秀丽的山野风光,在温骧的内心深处引发震撼和思考,特别是与日本绘画大师们交流时,他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尊崇和他们绘画中那种平实无华的韵味和高雅,深深地打动了温骧,给了他极大的影响,使他从此开始了观察人生的全新视角和恬淡平和的创作态度。在日期间创作的《雪山富士》得到画家平山郁夫的高度评价。创作的《白系瀑布》、《日本印象》,被日本前首相竹下登收藏。
温骧 青山荡舟图 138×34cm 2016
从建设兵团回来,温骧知道自己读过的书太少了。从故宫出来,他知道了提升内在素养的重要。从日本回来,他开始全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我与温骧曾有过一场对话,他对南朝谢赫的论著《古画品》十分看重。此书是中国画论的开山之作,我向他指出:可惜自唐张彦远以来破句相循,流传不改。40年前,幸蒙钱锺书先生重新句读标点,始焕发出新的生命。谢赫反覆强调「气韵」,温骧解读说,气韵是中国画的首要问题,只有高贵灵魂的再现,才能做到气韵生动。他临摹前人,就是为了学习气韵。温骧说,「气韵」就是司空图说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就是严羽说的「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我补充说,也就是钱锺书先生说的:「须留有余地,耐人玩味,俾由其所写之景物而冥观未写之景物......取之象外,得于言表」。「气韵」 是深藏于画面之内、氤氲于画作周遭的一种精神、气质、 境界,只隐约于纸上,待有识之士揣摩于心中以参悟和品味。「韵」则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在艺术中的表达。只有学高韵胜者才能画出气韵深远的作品。
温骧 江山览胜入画图 144×367cm2015
通过传承先贤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宏大的精神气质,充实学养、开阔襟抱,温骧的笔墨有了明显提升,作品有了妙造自然的藴藉和气古味厚的雅趣。经过几十年来的日思夜想,无数次的尝试探索,他笔下的山水,已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今日他笔下的山水,已经与过去大不相同。特别是在65岁之后,经过长期从灵魂深处的悟化和不断自我否定、批判反思,他的山水画发生了飞跃。
温骧 花中之魁 90×26cm 2020
王国维《静庵文集》续编《文学小言》有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阶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阶级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阶级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阶级也”。温骧先生的从艺之路,正是经历了这样的途程。第一阶级的重点是“独”和“望尽”,先是蜗处故宫五年,青灯黄卷,博览经典,此后踏遍青山万里,特立独行,一览众山小,有望凌绝顶;第二阶级的重点是“终不悔”,耐得寂寞,受得孤独,拒绝浮世诱惑,始能更上层楼;第三阶级的重点是“千百度”,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终于“蓦见”。温骧先生的绘画生涯业已证明,画家之所以是画家而不是画匠,就是除了具备卓越的技法功底之外,还需要有陈衡恪所说的,“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我衷心预祝温骧先生有更多好作品问世。
本文摘选自 香港《美术家》杂志2020年春 5月刊
作者:陆文虎(原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文学家、艺术评论家)
温骧 渔樵耕读图248×129cm2015
温骧 苍龙 69×138cm 2016
温骧 荒原之恋 25.5×47.5cm2020
温骧 墨荷秋韵248×115cm2019
温骧 渔乐图 26.5×100cm 2020
温骧 山河无尽意 江海泛渔舟 26.5×80cm2020
温骧 皖南风情甲天下 144×367cm 2015
请横直手机欣赏此作
温骧 山岳听涛图 138×552cm2015
温骧 新篁古柏图 54×248cm 2019
温骧 映日荷花别样红 70×178cm 2019
温骧 新篁深石180×60cm 2019
温骧 竹石图 180×97cm 2015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