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求婚讲究的是浪漫,
必备鲜花、蜡烛、小气球……
讲究的是出其不意,
来个小惊吓~
哦……不是,是大惊喜……
同时拉上亲朋好友呐喊助威。
(这么多人在,你是不答应也要答应吧……)
当然最重要的是几克拉的钻戒
要记得亮出来。
而相对于讲究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古代而言,
求婚可不仅仅是浪漫就可以的,
还要历经老丈人的重重考验!
今天斋主就带你们穿越回唐朝,
看看唐朝那会儿
有钱人家的求婚场面吧~
(先上图,是很重要的)
▲《步辇图》唐 阎立本 纵38.5厘米 横12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名为《步辇图》
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之一,
同时也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乍看这图,斋主数了数:
一、二、三、四……
总共十三人,但是他们在干嘛呢?
原来这是吐蕃松赞干布求娶文成公主的场面。
画作名字的由来前面呢我们已经大概说了下这幅画的意思,
那么为什么此画不叫作《松赞干布求婚图》?
而是叫做《步辇图》呢。
“辇”原本与车一样,装有轮子,自秦以后,帝王或皇后所乘之辇车被去掉轮子,由马拉改为人抬,故称作“步辇”。
此幅作品以交通工具为题目,
并非出于画家阎立本当初的用意,
画中央上方所题写“步辇图”三字,
其实至今不知是何人所题。
按照唐代及北宋的习惯,
不允许作画之人在画上题字留名,
而由帝王题字更不符合当时的规矩。
此三字只可能为后人根据此图含义所定的画名。
三次求婚吐蕃松赞干布求婚历程可不是很顺利的,
毕竟老丈人李世民对于女婿的要求也是很高。
公元634年,松赞干布派遣使者到长安向太宗李世民提出和亲要求,最终没有成功。
公元638年,他又派使者携带大量奇珍异宝入唐求婚。为了向唐朝施压,他亲自率领20万大军进攻唐朝的松州(今四川松藩),但是很快就被唐军打得溃不成军!他的这次求亲自然也就没有成功。
公元640年,松赞干布第三次派出使者向唐朝求亲。这次,他吸取了前两次失败的教训,派了吐蕃的大相(即宰相)禄东赞到长安先向太宗李世民谢罪,再提出通婚的请求。画作解析
画面左边为静,右边为动,
细细分析,其中大有文章。
▲画面记录的就是禄东赞觐见唐太宗的情况
毫无疑问,
步辇上端坐的唐太宗是画里的中心人物,
他的个头比身边的宫女都大两圈,
虽然这并不符合客观事实,却很合乎画面的逻辑。
为了突出重要人物,
画家常常会把他们画得比常人高大,
位置也更加醒目,
让人一眼便能看到,
这是早期人物画一贯的手法。
画面中,除了太宗乘坐步辇,
宫女们还打着两把屏风扇和伞盖仪仗。
先看左边这一组人物,
一袭红袍者为大唐典礼官,
负责引见使者。
一身白袍者应为宫中内侍官,
极有可能担任翻译的任务。
▲禄东赞
中间身穿花袍子男子不仅身材消瘦,
细腰耸肩,还面露难色,
是恭敬?是拘谨?还是有点胆怯?
此人正是吐蕃的特使禄东赞。
画中有话如果仔细观察这幅画的话,
你会发现一些不太合乎常理的地方:
1.为什么抬轿子的都是宫女,而不是太监?
2.禄东赞毕竟也是重要的使臣,唐太宗为什么盘腿坐着,还穿着常服?
3.画中的禄东赞为什么这么干瘪,还不如前面迎宾的典礼官?
画中的男一号和男二号都落实了,
其他人便是配合这次隆重接见的必不可少的“摆设”。
首先,唐太宗盘坐的膝盖上
摆放着一个长条形的盒子,
这难道是他送给吐蕃使者的礼物吗?
还真是↓
但是看这幅图,未免有些寒酸,
即便没有一些重要官员,也应该配备点太监吧?
而这里却只有9个宫女,
而且还是专门伺候皇上睡觉的小宫女,
这群人专属于“尚寝部”,在唐朝属于五品女官。
这种局面,很像双方的彼此邂逅,
而不是特意安排的接见事宜,也太随意了。
再看服饰,禄东赞穿着布满小动物的民族服饰,
这应该是比较庄重的场合才穿的了,
而唐太宗却十分随意。
以图说图唐太宗头上戴的,这叫做幞(fú)头。
通常为青黑色,因此也叫“乌纱帽”。
这圆领大黄袍是唐太宗的“常服”,
主要是唐太宗娱乐休闲时的穿戴。
而一个正式的礼服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让我们一起看看阎立本另一幅作品《历代帝王图》。
这自带流苏的帽子,叫做冕旒(miǎn liú),
必须有12根,上面串的都是玉珠,
专门用于参加祭祀、典礼等重要场合所戴的冠,
是帝王的象征。
画中皇帝穿的黑色套装,叫做“冕服”。
这上头连纹样都绣得极为讲究,
一定要有“十二章纹”。
玄衣八章,日、月、龙在肩,
星辰、山在背,
火、华虫、宗彝在袖;
裳四章,织藻、粉米、黼、黻各二。
然而,画中的唐太宗并没有像《历代帝王图》里一样,
遵循该有的礼制,而是穿着普通的常服。
这种情况下,肯定是有意为之。
绘画比列再看人物的大小比例,
唐太宗最大最显眼,这个应该不会有异议,
第二“大”的人,按照规矩来说,
应当是禄东赞无疑,
而他在画中却被画的又小又干瘪,
还不如典礼官。
还有一点,就是人物的表情。
唐太宗,坐在辇上,嘴微微上扬,
气定神闲,霸气侧漏,有一种帝王般的自信。
而禄东赞和身后的翻译官,却显得弱小不少。
不用多说,当时的唐朝可是世界头号强国。
所以,在这幅画里,
从场合、衣着,到人物,
无处不在地体现着唐太宗的高高在上。
后话相传他的这次请婚遭遇了
来自天竺、大食等国使者的挑战,
各国都想娶回唐王的女儿。
唐太宗只好“择优录取”。
民间便有了“六试婚使”的段子,
说禄东赞机智过人,次次闯关成功。
其实,唐太宗不舍得把亲生女儿嫁到如此遥远的地方。
▲布达拉宫藏王洞中的文成公主像
史载他共有21个女儿,却找不到文成公主的名字。
据说她只是一位宗室女子,祖籍山东,
其父就是护送她上路的李道宗。
他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
因战功被封为任城王,他的女儿就生在任城。
唐太宗将一位宗室女子封为公主,
嫁给了松赞干布,达到了自己的政治目的。
松赞干布对文成公主非常满意,倍加爱护,
可惜夫妻缘分短,
公元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年仅33岁。
▲赤尊公主(左)、松贊干布(中)、文成公主(右)的雕像
文成公主继续在吐蕃生活达30年,
致力于加强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
她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藏传佛教把她视为绿度母的化身。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