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杂谈] 画家工作室让画坛不安宁

8 已有 7433 次阅读   2014-03-27 23:17   标签工作室  吴昌硕  style  中国  上海 

画家工作室让画坛不安宁(转载)

    前几天,专程去上海看徐纯中先生的画展。次日,应邀与几位中国书画界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大画家、大书家的后代们小酌。我记得有钱笑呆之子钱尔成、任政之子任舜华、吴昌硕之曾孙吴超和胡问遂翁之子胡考。没想到的是,见了这几位大家之后,给我的印象与眼前美术界那种普遍存在着的好大喜功、逐利张扬、浮躁招摇的风气,完全不同:低调、厚学、谦和。

 

    俗话说,酒后吐真言。几杯下肚,话也就多了起来。说到了米芾,说到了齐白石,说到了刘海粟。而更多的则扯到了当下中国书画界的种种令人头疼的风气,尤其是遍地开花的“工作室”成了中心话题。目睹一批又一批的“大师”们从名目繁多的“工作室”走将出来,一个个就像是换了个人似的,连喘气的声音都变的粗了。在座诸君大有愤愤不平之感:都觉得齐白石那么大的画家,一辈子怎么就收了那么几个徒弟?不知道是谁,调侃道,白石老怎么不学学当下美术圈子,也应该开一家“工作室”?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之后,我一直在思量:我国美术圈子,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到处可见“×××工作室”,多如牛毛不说,领衔的居然全是当今中国书画界的大人物,冠着这些人物的名头。如果一个事物的存在,变成了一种现象,特别是演变成了一种社会现象,那就值得我们去关注,去研究了。

 

    回到北京,打开电脑并在百度上搜索“书画工作室”,电脑屏幕上出现的有关条目有数百万个。

 

    我无法一一求证这些工作室的真假。但显而易见的是,一些人在中国画坛,打着知名画家的旗子、顶着“×××工作室”的帽子,到处招生办学、写生采风、笔会走穴、拉旗结派。一时间,凡是沾了“×××”三个字,仿佛一夜之间连人都变了几回。一些画风不正,画作不佳的所谓画家,把这几个字当成金字招牌,到处招摇过市,拉大旗做虎皮。我们有些地区政府的一些负责人,就是在这种不明原委的情况下,不仅被骗吃、骗喝,还被那些强以“大为学生”之名的“大师”们兜售劣作。内行人看了这些烂作,贻笑大方。

 

    现在,中国美术界特别是中国画圈内,有许多人打着“×××工作室”的名义,以办学之名,行圈钱误人之实。一些人就是钻了中国画圈内的社会办学成风的空子,打着各种大旗,到处办升级版的“速成班”:“×××工作室访问学者班”、“×××工作室精英班”、“×××工作室高研班”……我手头有一份某某某画院“×××工作室”的招生简章,动辄学费数万。说是“学习期满并成绩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举办结业创作观摩展和学术研讨活动;由其下属专业美术刊物进行专栏品评,并发表优秀作品;优秀学员如有出版意向可由画院协助在著名出版单位运作出版事宜。学员优秀作品可由画院推荐给画廊及拍卖公司进行市场运作。”其实,这些“×××工作室”,虽然挂着大画家们的名号,但这些大画家并不参与所谓办学的日常事务,其教学、辅导、外出写生、作品品评,连人影都见不着。往往只是在结业时,这些中国书画大家们才出来亮个相,和这拨走出“×××工作室”的学员们照个相。再最后,这些没有底气混了一纸结业证书的所谓画家们,便拿着照片到处张扬。有一次,在中原郑州,朋友告诉我,有一家专事宝剑、玉器、茶艺、书画、棋牌和餐饮的场所,也办了家书画活动基地,也打着“×××书画工作室”的牌子。让人真假难辨。

 

    齐白石辞世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但他的名字和中国画紧紧地连在了一起。齐白石的绘画为人民大众所喜爱的另一个原因,是他的做人。1937年,“七·七”事变后,齐白石闭门谢客,拒绝日伪大小头目索画,也不卖画,表现了宁可挨饿也不丧失气节的精神。他画了《群鼠图》以讽刺日本侵略者,还写了不少抒发国破之愤的诗。他为了讽刺旧官们的腐败,画了《不倒翁》和题为《看你横行到几时》的螃蟹。新中国成立时,齐白石又画了《祖国万岁》;抗美援朝时,他画了和平鸽,参加义卖画展。他的绘画艺术表达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我们说,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给中国画坛带来了春风。但是眼前中国画界所出现的大办“×××工作室”的无序乱象不遏止,中国画坛就不会安宁、安静和健康发展。我想,起码对齐白石们是不公的。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4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