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生活·感悟] 家乡巨变之五

3 已有 1160 次阅读   2012-09-02 07:21

家乡巨变之五

大荔特产——冬枣

据古文献和考古资料表明,中国枣的栽培始于七千年前,栽培历史至少已有3000年。最早的栽培中心在黄河中、下游的陕西、山西,渐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到汉代,枣的栽培已遍及我国南北各地。

大荔是枣的发源区。据大荔县志记载:西汉时,大荔县沙苑一带就栽植枣树。所产之枣,个大,皮薄、核小、肉厚、富有弹性、味道脆甜、液汁多。民国十八年(1929)冬降大雪,枣树多冻死。民国三十年,常驻部队,枣树面积遭到破坏。1953年,县政府一面发动群众植新枣林,一面组织农技人员维护旧枣林。1957年,枣林间作面积达到9万多亩,1985年发展到15万亩。目前种植面积40万亩,其中,冬枣15万亩,梨枣4万亩,水枣21万亩。建成千亩以上冬枣示范园12个,500亩以上25。冬枣收入占到全县农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在上海、广州、温州、义乌、镇江等十余个大中城市设立了直销窗口,红枣产业的发展已经步入产、加、销一体化的良性发展轨道。

随着经济改革开放,县政府的决策,人们意识素质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大荔县的红枣又放异彩,更多的人自己学习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红枣。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冬枣”,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确定为“全国冬枣标准化生产示范县”。

 大荔冬枣以“大荔瓜果菜、绿色无公害”闻名遐迩,“要想富、栽枣树”,“家有千株枣、不愁奔小康”这些民谣俗语,充分表露了冬枣在大荔人心目中的地位,人们亲切地称枣树为“摇钱树”。它在大荔特产“1008”(黄花菜、西瓜、枣、花生)中占很大比重。

我们埝桥镇是全县最早发展冬枣的大镇,这几年,镇上积极引导,在引进新品种、无公害生产和技术管理上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调动了种植户的积极性,全镇已栽植冬枣1.2万亩,产值在一亿多元。

近年来,渭南市和大荔县为了鼓励农民发展冬枣的栽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枣王争霸大赛”。今年8月中旬,又举行了“2012中国大荔冬枣推介会”,组织品尝天下神果“大荔冬枣”、踏寻内陆沙漠风光、观赏黄河滩万亩荷塘、目睹现代化粮食加工全过程、品尝绿色生态产品、体验现实版 QQ 农场、领略西北最大万亩槐林风情,感受百年“天下第一仓”历史文明等诸多环节和活动。

    在品尝冬枣之余,还举办“乞巧节”,让您切身感受大荔民间泡巧芽、蒸巧馍、缚巧姑、背巧歌、磨巧碗、巧姑表演以及土布、花馍、剪纸、刺绣、墩绣、桃核雕刻、皮影制作等非物质文化展演带来的心灵震撼。大荔县委书记孙云峰曾这样坚定地说:“我们有信心把大荔冬枣推出陕西、推出国门、推向世界,真正要富民强县。”

今发表部分照片,是转载其他同志的作品,请欣赏。

(根据有关资料整理)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