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9月13日
农历己亥年八月十五,中秋节。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时光流逝,斗转星移,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又是一年中秋佳节。
中秋起源
传说很久以前,
有一个叫嫦娥的女子,
因为误吃了丈夫的不死药,
飞奔向月,成为月亮之神。
月宫孤寂,嫦娥与丈夫两相思念,
每到月圆之夜,
丈夫便准备好果品,摆在院中祭月,
亦是倾诉思念。
从此,中秋节被赋予了思念的内核。
而祭月、赏月、拜月
也成为中秋的习俗之一。
神话毕竟是神话,
关于中秋节起源大致有二:
一因
祭祀,
春秋时,帝王祭月、拜月,
文人模仿,后传到民间;
二因
农业生产
,
八月中秋,庄稼成熟,
农民为庆祝丰收,将此天作节日。
中秋传承
根据史籍的记载,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
到魏晋时,
有
“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
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
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
得到了霓裳羽衣曲,
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
并出现“月饼”节令食品,
苏轼在《月饼》诗里写道: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北宋的中秋节十分热闹,
有钱人将亭台楼阁装饰一番,
民间人都争着上酒楼赏月。
深夜之时,笙歌不断,儿童通宵嬉戏。
在宋代,还有拜月的习俗,
十二三岁的少男少女或登楼,
或在庭院中焚香拜月,
女孩子祈求能如嫦娥般美貌,
男子则希望能蟾宫折桂。
至明清时,中秋已与元旦齐名,
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每到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
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
并祀以毛豆、鸡冠花。
中秋习俗
中秋习俗众多,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千百年来已成
生活情趣的点缀
,
寄寓着
热爱生活的美好愿望
。
祭月、拜月、赏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
意为拜祭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拜月这一习俗,在历朝历代都有沿习。
赏月在唐宋非常流行,
许多诗人都写下赏月的诗作,
如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等。
观潮
古时,在浙江一带,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
汉代枚乘在《七发》赋中就有了详尽的记述。
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
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吃月饼
俗话说: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
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
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
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
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
同时,
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明清时节,中秋节时,都有互赠月饼的习俗。
赏桂花、饮桂花酒
中秋时节,正值秋日,丹桂飘香。
每逢此时,人们吃月饼赏桂花,
或者将桂花制作成各种糕点、糖果食用。
中秋之夜,
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
喝一杯桂花蜜酒,真是享受。
玩花灯
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
不同于元宵的盛大灯会,
中秋灯会只在家庭和儿童之间进行,
在广西南宁一带,人们用纸竹扎花灯给儿童玩耍,
还有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
有些地方,还有放孔明灯的习俗。
宴饮游乐
古代,还有中秋宴,
众人围坐品尝螃蟹,佐以酒醋,
饭毕,吃石榴等瓜果,听戏曲,
共享天伦之乐。
烧宝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的游戏,
广东潮州的烧瓦塔,
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
填入树枝烧起火来。
在江西,中秋夜时,
孩子会在野外捡拾瓦片,
堆成一圆塔形,
黄昏时于明月下放木柴烧之。
各地习俗不一
我国幅员辽阔,中秋节各地风俗不一。
潮汕地区,用芋头祭拜祖先;
南京人吃桂花鸭;
江苏无锡人要烧斗香;
山东庆云县农家,祭土谷神;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
不论贫富,必食西瓜。
浙江一带,中秋观潮;
湖广一带,燃灯助月色;
湖南衡阳,窃瓜祈子;
台湾地区,偷菜求郎;
南方地区,中秋玩花灯。
中秋寄语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
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
祈盼丰收、幸福,
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月缺又月圆,
转眼又是一年中秋日,
天上那一轮圆月,
此时,寄托了多少人的乡愁?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最大的意义,被家所承载,
团聚,就是最大的幸福,
身体走得再远,灵魂也要回家。
在那个地方,总有人在为你祈福,
时刻翘首以盼,期待你平安归来。
时光荏苒,
一年又到中秋日,天下?共此时。
人间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祝愿所有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