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动态] 正月十四是什么日子,正月十四的习俗是什么

3 已有 254 次阅读   2024-02-23 11:50
正月十四是什么日子,正月十四的习俗是什么 

大年初一之后到正月十五这段时间都被称作年节,年节阶段全是非常喜庆的日子,每天都是一个节日,每天都有习俗和禁忌,如今来到正月十四日,你知道正月十四是什么日子吗?正月十四的习俗是什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正月十四是什么日子

民间将正月十四这一天称为“临水娘娘”(又称“顺天圣母”)的诞辰。传说临水娘娘姓陈,是唐朝大历年间的人,后来成为了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于是民间立祠供大家祭拜,称为“临水娘娘”、“顺天圣母”。其实,是妇女们在没有地位、科学不发达的时代为自己塑造的一位保护神,也是在生孩子的时候不再畏惧难缠鼓励自己的一种方式。

正月十四的习俗是什么

1、祭拜“伏羲”、“顺天圣母”

正月十四民间有祭拜“伏羲”、“顺天圣母”的习俗,伏羲是华夏民族人文始祖,三皇之天皇,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在伏羲诞辰日,人们用整猪、整羊,还有水果等来祭祀,朗读祭文,歌颂他的功德,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平安健康,生活富足。而“顺天圣母”是道教的一位女性神祇,是古代解救孕妇难产的一个仙人,民间立祠奉祀,称之为“临水皇后娘娘”。

2、守财神

过年,图的就是个吉利,说到财神,它应该是中国老百姓最喜欢的神明了,传说它是主管世间财源的神明,能给人们带来财运,正月初五,是民间恭迎五路财神到家的日子,迎来了财神就要守住财神,才能财源滚滚。人们会在正月十四这一天举行一系列的点花灯、点蜡烛等仪式守护财神,祈福财神赐予他们财富,新的一年好运连连。虽然这只是习俗,但是千百年来它承载了人们无限的希望与憧憬,这就是年味。

3、喝亮眼汤

喝“亮眼汤”是浙江嵊县的习俗,也叫羹汤,是将提前做好的糍粑切成小块,跟青菜一同煮至成熟即可,底料放入食盐或生抽调味就行,口味清淡,节日期间大鱼大肉吃多了,正好来些素汤亮亮眼,民俗认为,十四夜醒目汤一喝,就表明年也过得差不多了,该准备迎接新一年的工作和挑战啦。

4、吃麦流

农历正月十四夜,每逢此日晚餐,宁海城乡家家户户都要吃麦流。麦流即是将菜叶、香干丝、虾皮、番薯粉面丝放一道烧熟,然后把麦粉放下搅拌,成为薄薄的糊状,就叫“麦流”。为什么宁海正月十四夜要吃麦流呢?据说这与戚继光抗倭寇有关。

5、吃“糊辣羹”

象山正月十四闹元宵,有吃“糊辣羹”这一习俗。当天,小孩们自带碗筷,串街走巷,挨门挨户吃糊辣羹,说一声:“吃发财羹啦!”主人不分熟人或陌生人,每人一瓢。“糊辣羹”是用牡砺、虾仁、鱼肉、蛏肉等为主料,加上切成粒的精肉、芋艿、萝卜、蛋、香肠、菜丝等做成熟食后混合在炒烩最后加水勾芡而成。据说小孩串的门越多,吃的越多,越会聪明。讨糊辣的人越多,主人越会发财。

6、试花灯

为了准备正月十五的上元宵节,民间和朝廷都会在这天搭建灯棚,悬灯结彩,并做一些游艺节目的预习活动,成为“试灯”以便迎接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至于市面上卖灯笼的小贩,早就准备了各式各样的花灯,准备贩卖,成为“灯市”。

7、食糟羹

在台州,元宵节为正月十四,其节日气氛也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和内涵,台州元宵夜吃糟羹更是在全国独一无二。糟羹的制作方法很简单,也很独特。据清《台州外书》载:元宵时,“以肉、菜和粉,杂荠、笋为羹,以多为贵,谓之吃糟羹。”常以芥菜、肉丝、猪耳朵、猪尾巴、豆面、冬笋、香菇、木耳、豆腐干、油泡、川豆板、芋头等时令蔬菜,切成丁状或末状,在锅里烧熟,加水烧开,再用米粉调水,倒入锅中搅匀,烧成糊状即成。古时,曾用酒糟调和,故称“糟羹”。

正月十四的禁忌

一忌打碎器物:这一天打碎碗碟杯盘,意味着这一年都会“破运”。弥补的办法就是说吉祥话“碎碎平安”,意味着“岁岁平安”。

二忌吵架、骂人:民俗里正月吵架会败兴一年,吵架会带来凶祸。

正月里的禁忌和风俗习惯有很多,有人认为是迷信,但是老传统不能丢,这样才显得更加的有年味,节日气氛才会更加的浓烈,正月十四,“试灯日”和“拜娘娘”,圆圆满满才是年,一年日子都红火!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