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是“天穿节”,也是小“填仓节”,是元宵节之后的头一个传统节日。记得“做1事、吃2物、忌1事”,去病求福、顺顺利利。
1·正月二十“小填仓”
填仓节源自一个故事,那一年连续三年的大旱,地里的粮食颗粒无收,百姓们饥寒交迫、饿殍遍野。
而官府的粮仓里却堆满了粮食,县官不但不愿开仓赈济灾民,还下令加大摧缴赋税力度,动不动就使用武力,不管百姓死活。
一位在县衙里看管粮仓的老者,实在看不下去,就想偷偷打开粮仓,给那些活不下去的人弄点粮食。
在正月二十这天晚上,他偷偷地给几个困难家庭弄了点粮,又让他们转告大家,正月二十五晚上悄悄地在官仓集合。
到了正月二十五这天,大家果然无声无息地聚集到官仓附近。夜深以后,老者快速打开仓库,让大家把粮食运走。他知道这是重罪,随后就一把火烧了官仓,自己也纵身投入火海。
大家刚把粮食背到家,就见官仓起了大火,瞬间明白了老者的用意。看救火无望,只得赶紧把粮食藏好,以免老者白白牺牲。
从此每年的正月二十、二十五两天就成了“填仓节”或“添仓节”,正月二十是小填仓,二十五是大填仓。
2·正月二十“补天穿”
天穿节也是个传统节日,最早的天穿节指的是雨水节气,后来又分散开来,有些地方是正月二十,也有地方是正月二十一,相对来说正月二十比较普遍。
据《史记》中载:上古时,水神共工造反,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大败后,怒而撞向不周山,导致天塌地陷,使天河之水倾注人间。
女娲不忍心看生灵受灾,就炼“五色石”补天,又斩神鳌之足撑起四极,从此万物生灵得以安居。
名著《红楼梦》的开端就引用了这个故事,称贾宝玉是女娲补天时剩下的一块五彩宝石。
据说女娲补天就是在正月二十这天,东晋时期的《拾遗记》里,就有“正月二十为天穿节,以红缕系煎饼置屋上,曰补天穿”的记载。
北宋名家李觏还曾专门为此写过一首诗,诗里说“娲皇没有几多年,夏伏冬愆任自然。只有人间闲妇女,一枚煎饼补天穿”,写的就是正月二十这天,人们做煎饼“补天穿”的习俗。
3·正月二十的习俗
吃2物
一是煎饼,以前人们认为下雨就是“天漏”,雨水节气是春季降雨的开端,人们就认为雨水节气前后,要想办法“补天穿”。
百姓们不会炼石,想“补天穿”只能靠理解和想象,于是就在雨水或者特定的日子,在家里做煎饼,然后拿出一张用红色线绑了扔到房顶,称补天穿。
后来又简化成把煎饼揪下小块,一些扔在高处叫“补天”、一些扔在地上叫“补地”,补住天穿和地漏也就是补住了日子、补住了福气,也有祈求风调雨顺的含义。
二是馎饦,馎饦其实就是面片汤,古代有天穿节吃馎饦的习俗,清代嘉庆年间一本县志里也提到,此日“挂蒜以辟恶,作馎饦祷神,曰补天穿”的记载。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也有个叫《馎饦媪》的故事,讲的就是有人用馎饦“数十枚”,驱散了秽物。
人们认为天穿节是天漏之日,天有漏洞必有邪祟出现,于是做馎饦辟邪祷福、求福。
做1事
正月二十也是小“填仓节”,每年的这天,人们都会做各种“仓官灯”。仓官灯也叫瓜瓜灯,是用软糕面蒸出来,再捏成的各样“灯窝窝”,再往窝窝里添上麻油,放上灯芯点燃。
人们认为仓官灯能给家庭带来好运,寓意“添财添福、添丁添寿、添粮添禄”。
到了晚上,家家点亮仓官灯,称“灯添满,香点燃,家家户户粮仓满”,祈愿能得一年好收成,同时还能去除疾病,保一家安康。
忌1事
今年的正月二十是寅月的癸亥日,癸亥是“六十甲子”的最后一个组合,代表穷尽或末路,所以癸亥日也为六甲“穷日”。
癸禄在子,但癸亥所在的甲寅旬里子丑为空,所以这天不只是穷日,还是无禄日,是穷、又断了收入。
亥日和巳日又是重日,有“遇事重复”的意思,重日会增加了穷而无禄的力量。所以正月二十不宜远行、婚嫁,以及出财等;这天也是“建除十二神”中的收日,宜收不宜散、宜静不宜动。
来源 张三说俗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