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写意画;却常常因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画画理的一知半解,只见毫无内质的笔墨,不见立意,即便有“意”,也是“意思”多,“意境”少,“逸气”全无,草草为之,狂妄有加,既无超迈沉郁之思,也无充沛昂扬之意,徒见写意之貌,全然丧失了以线存形、以形传神、澄怀观道的传统法理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写意精神,蜕化为以结构、明暗、色彩、构成、制作等西方造型原理为圭臬的水墨表现,浅薄粗糙,不耐久观。
对中国写意花鸟画中我所表现写意精神之所见,它不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物象的描摹,它是以实物生长规律、形象特征、精神特质综合之后以绘画者加工提炼所表达的艺术语言,在“大取大舍”之中,以少胜多,用较少的笔墨表达丰富的内容,体现了画家对客体的感受,体现了画家的审美情趣,同时也充分说明中国画的意向造型这一特性。是一种升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写胸中意念,尊崇的是意象美。通过笔墨表达出的意象、意趣、意味、意境、意念,是客观对象的互动,以意象构成的方式来表现对自然的超越达到一种情感的流露,正如南宋袁文所说:“作画,形易而神难。形者,其形体也;神者,其神采也。”当然,过于抽象。故弄玄虚,让人看不懂也是不可取的。殊不知“夫气韵全而失形似,随活而非,形似备而无气韵,虽似而死,二者俱得。唯邈卓焉”。这正是似与不似乃为真似。这也是大写意花鸟画最高之境界。写意画是画家意象的产物,再加之中国画所独有的笔墨,古人所说“墨分五色"或"墨呈六彩",何止这些,其色阶变化是无穷的,"用墨之法在于用水,以墨为形,以水为气,气行形乃活"。画面气韵生动,“是用墨得法,令光彩哗然也"(芥舟学画编)。因此,用好墨关键是用好水。用墨要有浓、淡、干、湿之变化,要用破、泼之手法。然而,无论墨色多少变化,都要溶入画面。画面有亮、灰。重之色调,墨色的变化要符合大色调的要求。画面用墨要使人感到湿、润、活,淡而重、浓而泽、枯不死。笔墨结构,国画语言结构,也是意象、形象的表达。体现出笔法、笔意、笔墨功夫。达意是笔墨结构的精神,是画家本人的个性和品味。
通过艺术的蒙养和修养之陶冶亦可改变个性的偏差,提高修为。人品修养,提高鉴赏能力。观照自然,体味自然,才是绘画的本质;画面才单纯,疏朗自然,给人以轻松愉悦美的感受。雅和俗是相对而言的,是画家情调的雅俗,提高文化修养、树立雅的标准,提高鉴赏能力,批判地吸收,为我所用。画出形神兼备的好作品,强调“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我们学画朋友们要看清当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现象。对自己的绘画方向不清,学外国的东西多了,自己的东西少了,国画的“味道”丧失了,写意精神不见了。其实,做为一个地道的中国人,受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生命的里程中,时时有“意”的意向,用在绘画上一样,都是人生的一种表现方式,即“写意精神”,石涛说过:“画者借笔墨写天地万物而陶咏我也”。寓意于物“以写表意”就决定了写意画的方式——“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以客观对象为依据,又不能被动地模拟对象,而是在对客观进行提炼加工的基础上,经过心灵的陶融,倾注个性情感,并将其表现出来,博采众长,发扬花鸟画乃至整个中国画的写意精神。现代花鸟画的蓬勃发展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在面对传统笔墨和当代现实生活之间的各种矛盾时,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固守传统或全盘西化都不是花鸟画未来的发展之路。只有在肥沃的传统文化土壤中汲取营养,同时博采众长,丰富中国画的表现手段,使其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让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发挥出具有现代感的审美意义,以达到“传神写意”的艺术境界,并把这种“写意精神”传承下去。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