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修权率新中国外交代表团首次亮相联合国
1950年
11月27日,中国代表团首次出席联合国政治委员会的会
议。会前,外界探知中国代表团将出席会议,许多人都千方百计
地弄到大会的旁听证,特别是在美国的华侨和华裔。因为听众突
然增加,这天的会场特别拥挤,气氛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新代表团
到来时更为热烈。伍修权进入会议厅时,会议已在进行,正在发
言的是苏联代表团团长维辛斯基。他一见中国代表团到来,立即
中断了自己的演说。
在联合国官员的引导下,中国代表团走到为他们安排的位置
上入座。在伍修权面前的桌子上,放着写有“中华人民共和国”
英文字样的席位标志。这个牌子虽小,但是在这个大厅里,却显
得十分醒目,因为在当时,大多数国家还没有承认新中国。说来
好笑得很,伍修权坐的位置很巧,隔着英国代表杨格就是杜勒
斯。杜勒斯明明知道伍修权到了他身边,却强作镇静,装作根本
不注意中国代表团的样子。伍修权倒是满不在乎地瞧了这个美国
头面人物一眼。
在当日的会议上,伍修权没有发言,实际上只是到大会上去
亮下相,正式宣告了中国代表的到来。会议一结束,一群记者和
摄影师立即蜂拥而上,对中国代表团一行又是照相又是摄像,忙
得不亦乐乎。
11月28日下午,联合国安理会开始讨论我国提出的“美国武装
侵略台湾案”。在这次会上,伍修仅代表我国政府发表了长篇演
说。他首先庄严宣告:“我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
命,代表全中国人民,来这里控诉美国政府武装侵略中国领土台
湾(包括澎湖列岛)非法的和犯罪的行为。”接着,伍修权列举大
量历史和当时的一系列事实后明确指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
分割的一部分,美国政府的武装力量侵占了台湾,这就构成了美
国政府对中国公开直接的武装侵略行为。”伍修权着重批驳了
“台湾地位未定论”,特别是“台湾地位的确定须待对日和约签
订”的谬论。他说:“美国政府侵占台湾,本来是没有丝毫理由
的,然而为了要侵略,它需要找出‘理由’来,说是‘台湾地位
还没有确定’啊,因此美国武装侵略台湾,不能算是美国侵占了
中国的领土。”“这样说行不行呢,不行的。首先,1950年1月5
日,杜鲁门说:‘美国及其盟国承认中国对该岛行使主权’,当
时杜鲁门先生并没有以为对日和约已经签订了。其次,罗斯福总
统反对杜鲁门。1943年12月1日,罗斯福总统庄严地宣布了‘日本
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应归还中国’
的《开罗宣言》,当时罗斯福总统或其他任何人也不以为在对日
和约签订以前《开罗宣言》是无效的,以为满洲、台湾、澎湖列
岛在那时以前仍然应当归日本所有。”“台湾的地位早就决定
了,台湾根本不存在什么地位的问题。台湾只有一个问题,就是
美国政府武装侵略我国领土台湾的问题。因此说是由于对日和约
尚未订立,台湾的地位不能决定,应该由联合国审议的一切说法
是同历史开玩笑,同现实开玩笑,同人类的常识开玩笑,同国际
协定开玩笑,同联合国宪章开玩笑,是杜鲁门总统同杜鲁门总统
自己开玩笑的荒谬绝伦的不值一驳的笑话。”这一席逻辑严密、
言词锋利、对美国政府极尽冷嘲热讽的话,使美国代表奥斯汀气
得脸红脖子粗,狼狈不堪。
伍修权进而揭露:“美国的实际企图是如麦克阿瑟所说的为
使台湾成为美国太平洋前线的总枢纽,用以控制自海参崴到新加
坡的每一个亚洲海港。”把台湾当成美国的“不沉的航空母
舰”。针对“美国未曾侵略中国领土”之说,伍修权质问道:
“好得很,那么,美国的第七舰队和第十三航空队跑到哪里去了
呢?莫非是跑到火星上去了?不是的……它们在台湾。任何诡
辩、撒谎和捏造都不能改变这样一个铁一般的事实:美国武装力
量侵占了我国领土台湾。”
伍修权又说:“美帝国主义者现在走的正是1895年日本侵略
者走的老路。但是1950年毕竟不是1895年,时代不同了,情况变
了,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富有反抗精神和高度警惕的中国人
民,一定能驱逐一切侵略者,恢复属于中国的领土。”最后,伍
修权代表中国政府向安理会提出三项建议:第一,谴责和制裁美
国侵略台湾及干涉朝鲜的罪行;第二,使美国军队撤出台湾;第
三,使美国和其他一切外国军队撤出朝鲜。
奥斯汀对伍修权的发言进行答辩,辩解美国没有侵略中国,也
没有干涉中国内政。由于根本违背事实,他的发言连西方国家的
代表听了也不时摇头。伍修权对此质问奥斯汀:“自8月27日到11
月25日,侵略朝鲜的美国武装力量侵犯中国领空,据初步统计,
已达200次,毁坏中国财产,杀伤我中国人民。我质问奥斯汀先
生这是不是侵略?自从6月27日以来,美国第七舰队侵入我国台
湾领海,以阻止我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对台湾行使主
权。我质问奥斯汀先生,这是不是侵略?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
束以来,美国政府花费60多亿美元帮助中国国民党集团发动内
战,美国武器杀伤了数百万中国人民,我质问奥斯汀先生,这是
不是干涉内政?”铁证如山,事实俱在,全场鸦雀无声,不少代
表的目光冷对奥斯汀。奥斯汀紧张窘迫,再不敢张口。
伍修权的演说2万多字,讲了近2个小时,各国代表通过同声
翻译收听了发言内容。这篇大义凛然的发言,轰动了美国和西方
世界。事后有人对伍修权说,他演说时嗓门很高,劲头特足,不
论是发言的内容,还是演说的声音,都把会场给震动了,就像把
中国人民憋了多年的气,一下子吐了出来。
演说结束后,许多人上前同他热烈握手,向他表示欢迎和祝
贺。
由于会议席是半圆形的,与会代表虽然是并排坐着,却可以
相互看到。伍修权的座位是长桌右首第一个,蒋介石集团的“代
表”蒋廷黻则坐在长桌左首第四个或第五个位置上,正好同他遥
遥相对。当时他们所持立场和所怀的心情也恰恰是完全对立的。
伍修权在一头慷慨陈词,满怀义愤地控诉美国侵略我国的罪行,
蒋方“代表”却在那一边,一直耷拉着脑袋,并且老是用手遮着
前额,不让别人看见他的脸。
美国电视台对伍修权的演说作了实况转播。第二天,各报又
纷纷发表了中国代表团发言的消息和演说的内容摘要。顿时,纽
约上空刮起了一股“中国风”。许多爱国华侨和华裔人士、一些
国家的和平组织和人士,纷纷致电或到旅馆对中国代表团的成功
发言表示热烈祝贺。
11月29日,安理会继续开会。这次会议开始是讨论美国诬蔑
我国的所谓“侵略朝鲜案”,安排了南朝鲜(今韩国)的代表第一
个发言。中国代表团为了表示抗议,拒绝参加这种讨论,入场后
有意不到会议席就座,而坐在大会的贵宾席上,只参加旁听。南
朝鲜代表发言后,蒋介石的“代表”蒋廷黻接着发言。为了便于
同他进行斗争,中国代表团又坐回到会议席上,准备伺机予以反
击。蒋廷黻的发言除了照例对中国新政府进行攻击辱骂外,又为
其美国主子的侵略罪行辩解开脱,还引用了一些十分可笑的“证
据”。蒋廷黻口口声声“代表”中国,发言时使用的语言却又不
是中国话,从头到尾用的都是英语。待他发言完毕,伍修权马上
要求临时发言:他首先指出蒋廷黻只是国民党残余集团的所谓
“代表”,根本无权代表中国人民,接着伍修权抓住蒋廷黻发言
不讲中国话的“小辫子”嘲笑挖苦说:“我怀疑这个发言的人不
是中国人,因为伟大的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的语言他都不
会讲。”这下弄得蒋廷黻十分狼狈,也给了与会者深刻的印象。
中国代表团在会上理直气壮地使用着祖国的语言,并为此“敲”
了蒋廷黻一下。这是一段即席讲话,事先没有稿子,只由大会的
同声翻译临时译成外语并广播出去。当时翻译这段话的是位中国
女同胞,名叫唐笙,曾经在英国受过教育,英语很出色。伍修权
这段即席发言,她翻译得顺畅准确,带有相当的民族自豪感,收
到了很好的效果,使在场听众再次感受到中国代表的智慧与风
采。
11月30日,安理会继续就我国控诉“美国侵略台湾案”和美
国的所谓“中国侵略朝鲜案”进行讨论。奥斯汀极力把大家的注
意力引到朝鲜问题上,企图通过对他们有利的提案,最后又操纵
表决器,否决中国关于谴责和制裁美国侵略者、美军自台湾和朝
鲜撤退的提议。对这一无理决定,伍修权强烈声明:“只准帝国
主义侵略,不准人民反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要告诉奥斯
汀先生,美国的这种威胁是吓不倒人的!”
12月7日,美国操纵联合国多数通过决议,将诽谤我国“侵略
朝鲜”的提案列入联合国议程。中国代表团在这一颠倒黑白的提
案通过后,愤怒地离开会场。接着,联合国又在美国操纵下,宣
布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大会政治委员会均无限期休会。联大的这
些决定,实际上取消了中国代表团利用联合国讲坛同美帝国主义
者进行斗争的机会。中国代表团便适时地采取了别的斗争方式,
把在联合国会场内的斗争,转移到会场以外来。
12月16日下午,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所在地成功湖举行了记者
招待会,伍修权根据我国政府指示,对各国记者发表谈话说,中
国代表团是为争取和平来的,我们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了种种合
理建议,“但是不幸地、虽然并非是出乎意料之外,联合国安理
会在美国集团的操纵下,拒绝了我国政府这个合理的和平的建
议,对此,我们表示坚决的反对和抗议”。由于美国政府的操
纵,联合国未能继续讨论控诉“美国侵略台湾案”,但是,我们
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声音是应该被全世界听到的,因此,我把
准备在联大政治委员会的发言,在这里分发给大家。同时,我们
对于美国政府如此操纵联合国,不让我们有继续发言的机会,表
示愤慨。最后,他又通过记者向用各种方式对中国代表团表示欢
迎和友好的美国人民表示衷心感谢,深信中美人民定能战胜美国
统治集团的侵略政策,使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发展下去。
随后,中国代表团将已事先译成英文的发言稿和各种资料,
一一分发给各国记者。其中有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
历史资料,还有朝鲜战争以来美国飞机对我国轰炸、扫射实况的
图册和其他各种美帝侵华史料。伍修权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谈话以
及散发的文稿资料,被多家外国报刊发表和引用,成为各国人民
了解中国立场和态度的重要渠道,打破了美国政府对中国的封锁
和遏制。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