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简历] 个人简介

10 已有 8796 次阅读   2012-11-02 13:43   标签美国  油画  艾森豪威尔  文化部  长三角 
 
徐文华 1941年出生于上海,1972年至1979年先后就读于上海美专﹑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曾任轻工业专科学校美术系教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1986年移居美国。

    1979年,油画《晨》获建国三十周年全国美展二等奖(中国美术馆收藏);1990年,受邀为艾森豪威尔总统及夫人画像(美国艾森豪威尔博物馆收藏);1991年,美国时代周刊1991年第17期封面为美国华盛顿国家博物馆收藏;2004年,油画《红领巾》为美国康乃尔大学亨勃强生博物馆、油画《爱人民》为美国SMITH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

    2006年12月,参加文化部“中国油画名家作品邀请展”;2008年12月,参加“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长三角美术作品联展”。

    作为人类的精神体验发现的一种形式,艺术在似乎一成不变的日常世俗生活中,常常会让我们因此而激动、愉悦且迷恋不已,而其中呈现人类视觉心理与感官经验的绘画作品,便是此种个体审美经验的实践所展示的抵达过程。显然,读徐文华先生的油画作品,既会有如此视觉经验的发现,也可以享受与画家同样的对于物象审美实践的艺术抵达。

    徐文华先生的艺术创作,于西方油画呈现客体物象的视觉经验,光与色的技巧皆有承继,尤对印象派绘画的现代表现手法熟谙,然其并不囿于那些当年先锋而今经典的法则,对于存在的客体物象的观察与审美诠释,时有己见,或别有会心。其所创作的风景、人物、静物,大抵都散发出一股醇雅温情气息,却又不失绘画本体所当呈现出的张力,充满了绘画体验的愉悦之美。无论是域外的威尼斯水城印象、罗马的古建筑或是印度的街头,还是本土的城中虹口公园、南京路老弄堂、余庆路、街景等作品,都充满了其个体经验的城市文化的内在性情绪。

    这样的内在性情绪,我以为既是感官的,也是相对于客体对象的岁月潜藏所积,具有个体独特的视觉审美传递力量,同时也是一个时代对审美本体所做出的艺术诠释。如《虹口公园》运用写意的笔致,简练的色彩勾勒,留白呈现的空间节奏,愉悦地传递出城市公共空间存在的生命之美。而《街景》可以说是一幅相当出色的具有现代城市文化特质的作品,画家撷取司空见惯的街头一角,透过粗犷的建筑物线条,开放而纵深的构图,凸现城市日常生活形态的坚实绵远,蓝色冷基调的明暗律动间,廊檐下的层次不同的褐色,三二行走的街人、情侣,优雅地呈现了画家对于城市文化魅力观照的内在性情绪,将城市的现实与历史贯通于审美的艺术本体诠释之中。《南京路老弄堂》的线条,穿插交叉似乎更有力度,印象派表现也手法娴熟,而热闹的世相一样贯穿了画家所怀有的观照性内在情绪。《余庆路》的幽静,被满目沧桑的巨树打破,如此霸道的构图,一反画家向来的谦和恬淡,只是两侧的汽车和围墙,仍在一动一静的客体对象的来去视觉空间中,不断生成。也许只有如徐文华先生这样的老上海,大抵才能如此圆熟地表现出这座城市生活的特质。

    而《棉花》的表现形式,则与这些作品不同,密集规整的花朵平面地在线条间呈几何状排列,颇有当代艺术的观念作品之味,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然而,倘若仔细品读,整幅画作与观念作品大异其趣,不同色块的点、抹,线条的纵列,更多地掺入了自己审美的体验,有画家的体温而不是观念作品的冷静理性,甚至有些许顽皮的韵致。显然,这样的审美客体呈现,只是徐文华先生对于当代艺术经验的汲取和化用。

    其实,人生很简单,艺术也很简单——皆因为美的发现,美的存在,美的审视与体验,世界便由此而愉悦而简单而通达。虽说,艺术本身也是人类的文化存在,但真正的具有文化性的艺术作品,于今也不多见了。这对于一生痴迷绘画的老上海人徐文华先生而言,事实就是如此。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