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其他] 中国人为什么信仰关公?

已有 6199 次阅读   2015-01-03 23:29   标签中国人  道教佛教  传统文化  normal  style 

很多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为入世的世俗文化,缺乏超验的宗教神学,因此中国人没有信仰。如果说神学,儒教道教佛教都不能称为神学,因为他信仰的对象是生命,而不是高于生命的神。但不能就此就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信仰,这种信仰甚至超越了宗教的高度。

 

宗教起源于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人类的弱小、无助和畏惧。西方人认为宇宙有一个精神本质,这个精神本质就是人们信仰的对象。的确,中国人似乎把这个宇宙缩小化了,把人与自然看成了一体,自然地存在价值归根结底只是在于人,因此人所组成的社会就成了整个的宇宙了。于是,中国人自然也就不相信有什么超自然的神能拯救自己,解救人的力量也只能来源于人本身。孔子对神的认识是:“敬神如神在”、“ 子不语怪力乱神”。但并不能因此认为,中国人没有信仰。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信仰问题,只是他们信仰的不是超验的神,而是做人的道、理、法则和底线。这些道、理、法则、底线包括仁、义、礼、智、信、孝、慈、恕、和、耻等。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十分注重人的社会存在,而为了社会存在的人不是做人的底线,就必须、必然地十分注重人格的修养,并十分注重人与畜生的区别。而要使人真正与畜生区别开来,就必须坚守底线,这些底就是中国人信仰的内容,敬畏的内容,不敢突破的内容。

 

关公信仰是中华民族的集体信仰,这种信仰影响了多个朝代、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是一种充满普世价值的信仰。这种信仰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是因为《三国志》中记载的关羽生平事迹符合儒家“仁、义、礼、智、信”的做人标准,还有很多包括文化、政治、宗教等方面的因素。

关公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终日随同刘备,八方征战,不畏艰险,武力是数一数二的人物,在三国演义中侧重刻画他神威勇武的一面,初对付黄巾军时先斩程远志,后在汜水关前“温酒斩华雄”,虎牢关前“三英战吕布”。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关羽的忠,惊天地,泣鬼神。“身在曹营心在汉”流芳千古。 “曹操素爱云长武艺人才,欲得以为已用,所以待之甚厚。”虽如此,仍未能得关羽之心。后有人叹曰:“权相枉将虚礼待,岂知关羽不降曹。”关羽的义,惊天动地。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华容道,捉放曹”众所周知。关羽为了报答曹操款待之恩和放行之情,不惜违反军令状,以身家性命当代价,在华容道捉放曹。当初若不是如此,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晋朝了。关羽的勇,惊世骇俗。“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闻名遐迩。关羽为见刘备,保护着刘备的两位夫人,一路拼杀,所到之处,无人可敌,无人可挡;“单刀赴会”,只身入敌深境,无人敢言,无人敢害。关羽“刮骨疗伤”时的非凡气概,万代传颂。书载:“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者,皆面失色。关公饮酒食肉,全无痛苦之色。”虽然华佗医术高超,但能忍受这种痛楚而不显形于面的,实属罕见。  

 

正因为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在一个具有真实生命的关公原形中,一个历史中的关公,文学艺术中的关公,生活中的英雄就这样孕育而生,一个代表着中华民族全方位、多层次价值取向的人物形象和以具有着忠、孝、仁、义、智、信、勇、礼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完美人性的关公形象就呈现在中华民族世人的面前。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信仰或精神支柱,从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性格,同时也自然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或民族传统价值观。而关公的人格精神正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或民族传统价值观的艺术化,审美化的存在形态。他的人格精神从某种程度上讲,既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又体现了民众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因此,可以说关公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广泛推崇和景仰,演变为传统的伦理道德型的特殊历史人物,是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演变,传统文化的“包装”和精心打造以及后人在对他的崇拜中所体现出来的人生信念、价值倾向和对他为人处世所持的评价态度。

 

中国传统文化把这些做人的底线法则神圣化、超验化,信奉并实践这些法则,守牢这些底线,人的灵魂、心灵就可以得到救赎,就可以庇荫后世,灵魂就可以大致永恒,就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幸福,这也就是人生的终极价值。因此,这些法则和底线已经从做人行事的道理,升华成了超验的形上“原则”,成了神圣化的信奉对象了,关公也就成了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了。

 

感谢您关注关公文化彭允好,微信公众订阅号:yiguangong。微信:ggwhpyh。我们致力于研究关公文化、弘扬关公精神、升华关公形象,以关公文化的忠、孝、仁、义、勇、诚信为楷模,广泛交谊,沟通四海。讲信义、重承诺,崇尚正义,见义勇为,正直为人,立身处事不违良知。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