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家生平] 净空法师

5 已有 8245 次阅读   2013-12-18 08:21   标签position  relative  微软雅黑  hidden  style 

净空法师
净空法师(1927年2月15日——),俗名徐业鸿,一九二七年出生于中国安徽省庐江县。先后追随一代大哲方东美教授、藏传高僧章嘉呼图克图及佛学大家李炳南老居士十三年,学习经史哲学以及佛法,获得深刻启发,不仅熟通佛教各派经论,对于儒学、道家和伊斯兰教等其他宗教学说,也广泛涉猎。于众多典籍中,对佛教净土宗着力最多,附佛外道成就也最为辉煌。[1]
曾任澳洲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大学荣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格里菲斯大学、南昆士兰大学荣誉博士,印尼夏利悉达亚都拉回教大学荣誉博士,澳洲净宗学院院长、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董事主席。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是净空法师立身处世不变的原则。“仁慈博爱”,“修身为本、教学为先”是他讲经教学纯一的主旨。“诚敬谦和”、“普令众生破迷启悟、离苦得乐”则为其生命中真实的意义。[2]
目录
1生平经历早期经历
1927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公历3月18日)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因父亲担任公职,所以幼年随父母客居福建建瓯,在建瓯受小学教育。中日战争期间,求学于贵州国立第三中学,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四六年举家迁居南京,就读于南京市立第一中学。一九四七年净空的父亲病逝,家无恒产,以此失学,因而参加军旅,从事文职工作。一九四九年内战炽烈,京沪撤退之际,法师随军到台湾,服务于实践学社,担任资料管理工作。[1]
剃度出家
法师天性好学,公馀之时研读经史古文,勤奋刻苦,努力不懈。1953年,安徽桐城
净空法师

净空法师[3]

一代大哲方东美教授讲学于实践学社。法师以同乡后学的身分,谒方教授于寓所,方先生为一代哲学大师,提携后进,不遗余力,对这位年方二十七岁的小同乡十分器重,答应每星期日为他讲授哲学二小时。初讲“理则学”,继讲东西方哲学,如是三年之久(尔后一九七七年方先生逝世,法师照顾方夫人生活,直至终老)。在这段时间,讲授到佛学部分时,方先生介绍他谒见佛教领袖藏传高僧章嘉呼图克图,大师亦允每周为之讲课一次,如是亦受学二年。[4]
1958年,法师为进一步研究佛教理论,乃辞去工作,到台中入佛教大德李炳南老居士门下,依雪庐老人学佛(李炳南老居士号雪庐)。雪庐老人为法师单独开课,讲授唯识学,净土经论,特别于《大乘无量寿经》更是悉心传授。时,法师住于台中慈光图书馆的一间小阁楼上,为学佛法,不计物质生活之简陋,如是又苦学十年。
1959年,净空法师于台北圆山临济寺剃度,法名觉净,字净空,受具足戒后于台湾及世界各地弘经演教。先后讲述《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圆觉经》、《净土五经》、《金刚经》、《地藏经》、《梵纲经》及《大乘起信论》等佛教三藏典籍数十部。[3]
1960年,净空法师受聘任台北十普寺三藏学院教师;次年,应邀担任“中国佛教会”弘法委员、文献委员;1965年,任“中国佛教会”设计委员。[3]
1962年于海会寺受具足戒,与祥云、圣严诸师为戒兄弟。出家后的净师,仍回台中,依雪庐老人学《华严经》、《净土三经》及法相唯识宗的经论,同时在南普陀寺佛学院任教授课。1967年,离开台中北上,任圆山临济寺书记、十普寺三藏学院教师,1969年,应星云法师之聘,任佛光山东方佛教学院教师兼教务主任。后来返回台北,任松山寺大专佛学讲座讲师。
1972年始,先后任“中国佛教会”大专佛学讲座总主讲、中华学术院佛学研究员、台湾佛经注释语译会教授、编译委员、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教授、天主教东亚精神生活研习所教授、中国内学院院长、中国净土宗实践研究院院长等职。并先后创办“华藏法施会”、“华藏佛教视听图画馆”、“佛陀教育基金会”、“华藏净宗学会”等佛教教育及净土专修组织。[3]
弘扬佛法
净空法师首开风气之先,使用电台、电视台、卫星电视、网络等现代传播媒体推行佛陀教育,并大量印制赠送《大藏经》、儒家《四书》、《五经》等善书及一切与提升善良品质、恢复心性、昌明道德、改善社会风气、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书籍及音像制品。数十年来赠送十方信众各种经论善书累计达千余万册,佛菩萨及祖师大德像数百万张。[3]
1976年,台北三重市慈云讲寺创设“中国内学院”,礼聘净师任院长。[4]
1977年初,法师倡建“中华民族百姓宗祠”,凡中国民之居留地,皆应兴建。旨在 教民诚信忠敬、继孝思、笃人伦、醇风俗、隆国运、开太平。又指出“文言文”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共同语文,为中华文化独具之异彩,是世界文化最伟大的发明,使数千年前人类智慧经验的宝藏,与今人结晶成一体,因此必须提倡。文化复兴,光被全球,惠及一切众生,咸得和平安乐,强根固本在于此也。
1977年始,法师应邀至海外弘法,极力倡导以“净宗学
净空法师墨宝

净空法师墨宝

会”、“净宗学院”形式,为现代社会提供修学道场以及流通法宝、培养继起人才的佛陀教育机构。现今,已有百余所的净宗学会分布于世界各地,大体上都是以华人社群为基础的纯正佛教教育组织,并以法师为他们的导师或顾问。为培养佛教后继人才,法师于一九九五年指导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净宗学会创办“弘法人才培训班”。
1982年,法师应美国信众之请,到美国弘化。时,德州达拉斯学佛社闻知法师抵美,礼请法师到达拉斯讲经。在此之前,出家法师到达拉斯弘法者,只有净海、永惺、宏意三位法师,法师是最早由台湾到达拉斯弘法的法师。他在达拉斯讲《阿弥陀经要解》。法师辩才无碍,使听众充满法喜。这以后,应当地信众之请,每年都到达拉斯弘化。[4]
1985年法师第三度来美,移居美国后,首先应洛杉矶华严研习会之请,在中国文化服务中心、波尔莱昂文化中心等处,分别讲《阿弥陀经要解研习报告》七次,新释经义,精简明了,使洛城听众赞叹不已。继而又飞抵三藩市,在各寺院以同一经题再分别报告多次。八月飞抵达拉斯,仍讲净土经典,使听众深受感动。达拉斯学佛社社员,将原来社址改装刷新,改为净宗道场,礼聘法师为名誉董事长及导师,恳留他长期驻锡领众修持,法师为大众诚意感动,允暂在社中驻锡一段时间,以后每年来达拉斯领众共修。期间曾获颁美国德州荣誉公民及达拉斯荣誉市民。公元二千年移居澳洲,两年后(二○○二年)即获颁澳洲格里菲斯大学荣誉博士,并获聘任荣誉教授。同年,图文巴市长颁发荣誉市民。次年(二○○三年),昆士兰大学亦聘任法师为荣誉教授。[4]
1988年因缘成熟,达拉斯学佛社改组为“达拉斯佛教会·华藏莲社”,礼请法师为导师,主
持会务。翌年,台湾台北的“华藏佛教图书馆”(净空法师台北的道场),同修莲友组织“华藏净宗学会”,仍由净空法师领导主持。而达拉斯的华藏莲社,也就易名为“美国达拉斯佛教会·净宗学会”。净空法师不时要到各地弘化,不能长驻学会,由法师弟子悟尘法师代为驻会主持。[4]
1989年。净宗学会成立。当时的达拉斯的净宗学会,最初仍设于达拉斯学佛会原址,即阿波罗路四二二号,一九九三年,在原址附近,即同一条路上的五〇一号,购得大建筑物两幢,总面积两万五千平方呎,成为一处规模完善的大道场。现在达拉斯的净宗学会,有四位常住出家众,他们是悟尘法师、悟行法师、悟千尼师、悟平尼师。悟尘法师,俗名曾宪玮,台湾海洋大学毕业,来美留学,获硕士学位,在佛罗里达州工作时,曾组织“迈阿密佛学社”,后依净空法师出家,是一位前途无限的佛门法将。
十余年来,法师在美、加各地弘化,美、加两国许多城市都成立净宗学会,如旧金山、洛杉矶、华盛顿、亨城、亚特兰大、麦迪生、加拿大等地,已有十余处之多。近两三年来,净宗学会的组织遍及台湾南北,且已扩及东南亚。行见未来,“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之盛况,重见于今世矣![5]
1998年,法师再度启讲《华严经》,至今保持每日四小时讲席,不疲不厌,对于这部大经,已有超过二千五百多小时的讲解。
移居海外
2000年,净空法师移居澳大利亚。次年在澳州图文巴成立“净宗学院”。除讲
净空法师

净空法师[3]

经教学,法师也大量制赠经论善书及光碟影片,免费流通世界各地,公开授权一切大众。数年来,先后印制《大藏经》数千套,并购置《四库荟要》赠送世界各大图书馆、高级学府以及佛教单位。身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使命感,凡是法师所到之处,无不为团结种族、祥和社会、提升道德之理想尽心竭力。[3][6]
2003年七月,联合国国际和平大学,在泰国曼谷举办国际研习会议,讨论“宗教是冲突还是和平”;法师以澳洲格里菲斯大学教授身份,代表该校出席并讲演。同年八月应邀参加“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发起的“西藏光明万里情”义诊活动,为西藏同胞捐助治疗白内障的仪器与医疗基金。在世界灾难频传、国际恐怖份子活跃与多种传染病的袭击之下,人们对于和平安定的渴望与日俱增,对于“宇和谐、世界一家”的理念,也产生更广大的回响。[3][7]
2004年,法师先后荣获澳洲南昆士兰大学及印尼伊斯兰教州立大学颁发的荣誉博士学位。尽管,对于毕生淡泊名利的法师而言,世间的名闻利养犹如过眼云烟,修道人绝无丝毫染着。但这些荣誉,却显示了世界各地的志士仁人,对于提倡多元文化教育以及重振伦理道德之刻不容缓,有着高度的共识。正是基于这份肯定与认知,法师在澳洲、印尼等地,与政、教各界人士都建立了真诚的友谊。
2009年秋天净空法师住 在昆明震庄宾馆,与200余位信徒共习大经,以资提倡,上报四恩,下济三苦,是诚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大事因缘也,敢不宝此际遇。愿我缁素同修共勉之。并捐建希望小学,中国风水协会主席陈帅佛及100多位国际知名人士专程拜见了净空法师 。[5]
在大力推动佛教事业发展的同时,净空法师亦对教育事业鼎力相助,先后在中国设立了“华藏奖学金”、“孝廉奖学金”等,帮助许多梓梓学子完成了学业。还资助澳州格里菲斯大学及昆士兰大学的多元文化和平工作,提供南昆士兰大学奖学金;并于印尼大学设立奖学金,资助具有宗教信仰并专修人文学系、神学或哲学的贫寒学生达3500多人。[3]
净空法师积极倡导神圣、仁慈、博爱的教育,与各个宗教和睦相处,多元种族文化平等对待等理念。希望结合更多仁人志士,在这动乱的大时代中,实现消弭战乱冲突、促进世界和谐安定的大同理想。[3]
2主要贡献总述
老法师诲人不倦地以此来劝化他人,自己亦终身奉行不渝。自一九五九年开始在台湾
净空法师

净空法师

讲经弘法以来,迄今已有四十年。自始至终,老法师不厌其烦地阐释“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释迦是一位义务的社会教育工作者;佛教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世所必须”等思想,让社会大众重新认识佛教,并且也极力提倡孝道、师道和中华传统文化。在四十余年的弘法历程中,法师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尤其在美洲、澳洲和东南亚地区法缘非常殊盛,所到之处极受当地社团、学校及四众弟子的尊敬和爱戴。[8]净空老法师的思想体系蕴含丰富,博大精深,现试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对其加以说明,能对老法师的思想有一个粗浅的认识∶
  • (一)以教育弘扬佛法
  • (二)以讲学培养人才
  • (三)以慈悲利益社会
  • (四)以真诚增进交流
  • (五)以专修求生净土
讲述经典
具足戒后,在国内外,弘扬佛法,讲述《心经》、《无量寿经》、《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圆觉经》、《六祖坛经》、《金刚经》、《净土五经》、《地藏经》、《净土大经解演义》等大乘经论数十种,36年无间断,现存音影三千数百卷。
创办基金会
净空老法师倡导下,1962年起便创设“华藏法施会”以印送佛经善书,无条件赠送给需要的人。一九八五年一月“佛陀教育基金会”正式在台北成立。基金会秉持“促进道德,推展佛慈,阐发伦理”的宗旨,多年来以赠送经书及佛教音像制品、举办佛学讲座、捐助奖学金等为主要弘法方式。先后翻印《大藏经》及佛教历代祖师大德著作、儒家《四书》、《五经》等善书及一切与提升善良品质、恢复心性、昌明道德、改善社会风气、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书籍。[3][9]
单单在1998年,世界各国接受佛陀教育基金会赠送法宝的团体就达到两百多个,所赠送
净空法师

净空法师

的经典总数达到两万八千多箱一百七十余万册。数十年来,“华藏法施会”及佛陀教育基金会已累计赠送经典善书千余万册,佛菩萨及祖师大德像数百万张流通全球。按净空老法师的指导思想,凡是新的净宗学会成立,首先所要进行的会务重点便是印赠经书、流通音像制品,展开佛教的“正名”活动。[10]
净空老法师经常说∶“佛教沦落为宗教,并且被纳入低级的宗教(西方观点中的多神教),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作为一名现代的佛教弟子,所首先应该明白的就是搞清楚我们和佛陀之间的关系。我们称佛为“本师”,他是我们根本的老师,他和我们之间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非常明显的教与学的关系,而不像其他宗教那样存在所谓的“父与子”的关系或“主与奴”的关系。佛教的教学是非常艺术化的教学,每一尊佛像,每一种仪式,每一个供养具都是非常好的教学工具,都有无限深广的表法意趣。[10]
如果我们进入任何一座寺院,在天王殿首先所看到的是一尊袒胸露乳,笑容可掬的弥勒菩萨塑像,它代表的是──如果想学佛、如果想作菩萨,第一步便要从“欢喜大度”修起。要学会包容别人、体谅别人、时时笑面迎人,不生烦恼,对任何人都能平等看待,这样,我们才有资格进入佛门薰修。由此看来,这“微笑运动”还是佛教首先提出的呢。另外,“四大天王”、“四大菩萨”、“十八罗汉”等所有塑像;供香、供花、供果等种种供奉仪式,各有其表法深意。,多磕几个响头,便能得到佛菩萨的保佑,便能升官发财,这是迷信!这简直是对佛菩萨教学的侮辱!任何事情是以因果而存在的,如果不明白因果的事实真相,不按照佛教导我们的理论方法去学习,只是一味的盲目崇拜,这完全与佛教化的宗旨相违背,也完全脱离了佛陀教育的本怀。[11]
设立奖学金
净空老法师

净空老法师[14]

在普通社会教育方面,净空老法师也作出非常引人瞩目的成绩。
1993年法师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及南京市第一中学(净空法师早年母校)五校第一次设立“华藏奖学金”。1998年老法师又在另外三十所学校设立“孝廉奖学金”。在这短短五年中,法师在中国各地大学、师范大学(学院)、中学所设立“华藏奖学金”及“孝廉奖学金”的学校共达八十八所(其中师范大学(学院)三十所,大学(学院)二十九所,民族及医科学院(大学)两所,中学二十四所,小学三所),每年单单用于颁发奖学金的款额就达二十万美元。[8][10]
为佛教正名
首倡“佛教”正名为“佛陀教育”。指出大乘教学方针在彻底破除迷信,启发真智,并大力倡导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使之能明辨真、妄、正、邪、是、非、善、恶、利、害,建立理智、大觉、奋发、进取、乐观、向上的慈悲济世的人生宇宙观,才能圆满达成解决众生一切苦难,获得真实永恒幸福的教育目标。“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是法师总结数十年学佛经验,遵照经典,所提出的修行原则。[5]
首开风气之先,透过网际网络、卫星电视,以远程教学,二十四小时弘扬佛陀教育、圣贤理念,是其真实智慧所展现出的高瞻远瞩。祈愿消弭战乱冲突、落实世界和平,进而积极推广宗教团结、种族和睦的多元文化理念,更流露出他老人家清净平等心中的无尽慈悲。注:佛乃觉悟,智慧之意,而“教”,本就是教育的意思。佛教,佛陀的教育,佛陀的教导。意思可理解为觉悟的教育,智慧的教育,积极乐观,幸福美满,拔苦得乐,真善美慧的教育2003年11月,法师应印尼副总统罕扎哈兹之邀,至该国进行首次访问,会见前总统瓦西德长老以及政府各部首长及宗教代表;谈话中,再三强调应重视弘扬宗教教育,对印尼的种族和谐及安定和平做了极具建设性的提议。长老及各代表纷纷表示,热烈欢迎法师常到印尼讲经说法。[12-13]
2004年四月,印尼国家宗教部部长塞德亚基先生,邀请法师再度访问印尼。讲演中
净空法师

净空法师

,法师就“人道、爱、世界和平”的主题,谆谆说明社会安定、世界和平的大同理想,必须建立在恢复圣贤伦理道德教育的基础上。2004年一月,法师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亚洲非政府机构资讯网组织会议之邀,出席于日本冈山所举办的“教育永续发展”之国际会议。在大会讲演以及数天密集的访问座谈中,与世界各地的宗教领袖及学者专家共聚一堂,探讨化解冲突之道。法师提出古圣先贤“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思想,说明一切宗教都是仁慈博爱的教育,要想消除冲突、挽救劫难必须先从化解自己内心的冲突与不平做起。[12-13][15]
人人反求诸己,心地纯净纯善,世界必定充满光明。法师慈祥温和的风范,恳切真诚的言论,加以深入浅出的说明,让来自不同种族文化背景的宗教人士及学者们留下深刻印象,并表达了诚挚的敬仰之意。早年,我在台中求学时,同学有二十多人,我常常劝勉大家专精学一部经。因为今人之能力,不如古人。通宗通教,实为不可能的事。我有个想法,也是个妄想,但此妄想有其道理。我一生中,用十年的时间专门学一部经,我十年学一部;另一个人也用十年的时间,但是学十部经,平均一年学一部。试想,何者效果较彰?十年功夫皆用在一部,可说是这一部经的专家权威。而十年学十部的,虽然学得也不错,但一部都不专,无法精通。唯有专精,自己才能得受用,这就是深入。[14]
捐款捐物救灾
1998年秋季,所有的中国人和全世界华人的眼睛都聚焦在祖国长江流域和东北松花江、嫩江流域。成千上万的人民子弟兵和灾区人民一道浸泡在百年不遇的洪水中,用自己的身体铸起一道道“钢铁长城”来保护人民的家园和生命财产。“视众生苦为己苦”的老法师在焦虑中彻夜难眠,虽然,他知道在祖国各族人民的同心协力下,一定可以战胜水灾,但身为华夏儿女又岂能袖手旁观?[16]
八月中旬,在老法师和李木源居士的大力号召下,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和净宗学会发起了为祖国灾区捐款捐物的热潮,短短半个月中,即筹集到新币十五万元,交由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转交给灾区人民。而捐款救灾的行动仍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著,后来老法师和李木源居士又分别将所筹救灾款额五十馀万新币,分数次如数交由中国大使馆转交灾区。中国驻新大使馆一等秘书彭安海先生同随同人员专程至居士林接受捐款,并访问净宗学会,转达了特命全权大使陈宝鎏女士及中国灾区人民的谢意。[16]
后来,当老法师得知东北灾区已近寒冬,可灾区人民过冬棉衣仍然不能及时供给到位时,老法师再一次号召四众弟子们修大布施、修大慈悲、修大喜舍,尽力协助东北受灾人民度过难关。在老法师的感召下,十万套过冬棉衣和棉裤的款额很快便筹齐,然后,老法师委托本溪崔玉晶居士具体负责经办此事。崔玉晶居士除了尽力办好老法师交待的事情之外,还出资给每位灾民结缘人民币一百元和面粉一袋。[16]
灾区人民的燃眉之急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解决,老法师感到无比欣慰。祖国毕竟和他心连著心哪!老法师在水灾后的这些举措,不但在物质上大大缓解了灾民的困境,而且使他们在精神上也得到极大的鼓舞。灾民们一颗颗曾经绝望的心被温暖了,一种重建更美好家园的信心之火被点燃了。[16]
在这次松嫩流域水灾中,大片农田农作物被淹没,房屋被毁坏,很多学校不能再复启用,就连大庆油田也遭受无妄之灾。净空老法师认为灾区重建和灾民安居工程,中国政府已经做得非常圆满,但是在学校重建方面他可以尽心尽力地予以协助。老法师认为学校是播种希望的地方,是现代文明和文化知识的摇篮,任何重建工程可以推迟,但学校的重建进度,一分也不能延误。于是,老法师的案头又摆上一份援助灾区重建中小学校的计划。[16]
在老法师的亲自督导下,为东北灾区捐建十所慈光中学,二十所孝廉希望小学的计划已经在井然有序地进行著。不久,我们即可看到,凝结著老法师无限悲心的一所所新学校,在东北广袤的黑土地上逐个建成。[16]
增进交流
“世界是多元的,种族是多元的,文化、宗教也是多元的……”,这是净空老法师多年来所提倡和推行的团体、族群、社会以及各类宗教、文化实体之间的相处、对话、交流的基本思想概念。“只有拓开心量,念念为别人著想,念念为遍法界一切众生著想,念念不忘自己是义务社会教育工作者的身分。这样,我们的视野才能日益扩展,我们的心胸才能日益扩大,我们起心动念才是真诚,才是正念;如果有丝毫的私心和不平等心,就不能与佛陀的教化相应,不能把多元文化、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理念落实。”又说︰“真觉了者,众生即是自己;善知识者,法界即是家园。虚空法界与自己其实就是一个完美的整体。所以,佛陀才说出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慈悲是佛教导的中心理念”。这是老法师对出家弟子及学生们的要求。[16]
3讲经秘诀心要清净
《无量寿经》中“三辈往生品”最后一段,慈舟大师判此段为“一心三辈”,就是修行其他大乘法的,不是修净土五经一论的,以此回向求生净土,一定得生。净土法门广大无边,并非一定要修净土宗才能往生。不论是修任何宗派,只要修到心地清净,心净则佛土净,也必定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标准,就是心要清净。[17]
此方法是古人传下来的,今人不相信。实而言之,今人多好高鹜远,什么都想学,学得太杂,学得太乱。冷静想想,自己的心是定的,还是乱的?终日妄念纷飞,如何能成就?学经教的人心清净,心是定的,时时刻刻心想着经文,所以有悟处。现今学经教者,大多数心中无经、教,有的是人我是非、五欲六尘、名闻利养、贪瞋痴慢,这如何能成就?何以会有进步?[17]
修行人,特别是修经教,将来是要代佛讲经说法,若不能把整个精神完全贯注,就无法深入,所学的都是文字皮毛而已,一分一毫皆无契入。任何一部经教,字字句句无量义,所以讲无量遍都不重复,听起来都有味道
往年,我在台中听李炳南老居士讲《阿弥陀经》,他讲六遍,我听六遍,遍遍不一样。观其讲经的笔记,他无讲稿,仅编表解,每一次讲的皆不同。因他不用之前的讲稿,一部经讲几遍,这部经就有几种讲稿。所以,虽然重复讲经,仍将听众抓住了。如果只用一个讲稿来讲,抓不住听众,因为听了一遍,再听第二遍时,讲得内容一样,有何好听的?
听众中最重要的是学,同学内行,会批评指教。学经者,同学就是善友,就是善知识。其批评与指教,我们要虚心接受、参考改进,才会有进步。一般听众不内行,要内行人来听,我们才会有进步。所以,同学非常重要,须互相提携。
而修学者要将全部精神贯注在经教上,才能学得成功。如欲偷懒,不愿将全部精神投入,必定无法学经教,而学经教就是修行。所以,同学们要发心专攻一部经。
主要语录
1、布施,不是说你布施的钱愈多,你将来得到的愈多,不是这样的。布施是看你的心跟力,你的心真诚,你的心恭敬,布施钱财虽然很少,得的福报很大,不可思议!如果你布施的钱财很多,你的心并不恭敬,并不真诚,你得的福报反而很小。
2、布施供养,帮助别人,佛教我们一个原则,尽心尽力,不可以超越自己能力之外。我没有钱,我去借钱来布施,这不可以,为什么?你已经有负担了,你就有过失了。我自己在生活上有多余的,我生活苦一点,我能过得去,我能够节省一块钱,这一块钱功德就不小。
3、学佛人平时修一切善法,绝对不求现在的善果,不求这个福,修福不愿意享受这个福报,愿意在什么时候享?留到临命终时享。为什么?临命终时不生病,神智清楚,正念分明,佛号念得清清楚楚,这是大福报。
4、意有三种恶业,贪心、嗔恚、愚痴;反过来是三种善业,不贪、不嗔、不痴。我们要成就自己,不修十善怎么行?佛在经上常常叫着“善男子、善女人”,与十善相应,你才是善男子、善女人;与十
善不相应,善男子、善女人你不但没份,将来果报在三途!口有四种恶业,妄语是说话不诚实,存心骗人;两舌是拨弄是非,说人家坏话;绮语是花言巧语,诱惑众生;恶口,说话很难听、很粗鲁;反过来就是四种善,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
5、身的恶业有三个,杀生、偷盗、淫欲;反过来就是身的三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你看这个标准多么简单!这个标准的境界浅深广狭,完全看你自己的善根、因缘、程度。
6、佛法重在行。解是手段,行是实质,你能解不能行,你一生所修学的全都是福德,没有功德;能解又能行,福德就转变成功德。
7、什么是开光?一尊新的佛像塑成了,启用典礼的时候,把佛像供养的意义跟大家说明白,这就是开光。譬如阿弥陀佛代表无量觉,我们见到这个佛,我们就觉而不迷,觉就是光!见到释迦牟尼佛,释迦是仁慈,牟尼是清净,你就想到,开自己的光,我对自己要清净,对别人要仁慈。
8、每天不一样,这个我们现在还做不到,我们现在充其量只能做到每个星期都有进步,进步的幅度有高有低,最低的限度也有一点小进步。心愈来愈清净,业障愈来愈少,智慧愈来愈增长,这样修学才能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离苦得乐、法喜充满。
9、什么是业障?业障是起心动念。业障消除了是什么现象?心是平静的,我们见色闻声,六根接触外头六尘境界,不会分别,不会执着,不会起心动念。
10、我们自己得到了,知恩报恩,我们要怎样报佛恩?我们要帮助佛弘法,推广佛陀的教学,让一切众生都能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这就是报佛恩。
11 俗话常讲“好事多磨”,为什么多磨?因为嫉妒你的人太多了,你想做好事,他偏偏障碍你,不让你做圆满。
12 六道凡夫,说实在话,嫉妒心很重,看到别人有好处,自己心里就很难过。他不晓得,别人有功德,他不肯随喜,他嫉妒障碍,加以破坏,那个罪过是无量无边了。
13 古人讲“君子乐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小人天天嫉妒障碍,有没有破坏别人?没有。嫉妒障碍,是损自己的德、折自己的福,这个伤害太大了!你说冤枉不冤枉?
14 别人有功德,绝对不可以嫉妒、绝对不可以障碍,因为你嫉妒障碍,这个结罪不是对他一个人,而是对整个社会、对一切众生,这个罪过很大!
15 嫉妒,这是严重的障碍,种种罪业就从这里产生,必须要把它拔除!用什么方法?用“随喜”。随喜,这个功德无量无边,它能破我们的嫉妒障碍烦恼。
16 佛教给我们,看到别人做利益众生、利益社会的事,我们要尽心尽力地帮助他、成就他;万一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帮助他,我们也要生欢喜心,赞叹他的善行、赞叹他的好事。
17 佛常常给我们说:“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破坏别人,就是伤害自己。”所以,嫉妒障碍别人,不但折自己的福,还折自己的寿,聪明人决定不干这个傻事!
18 反之,如果我们能“随喜”,这个功德就大了!你要知道,别人有功德,如果你懂得随喜,成人之美,你的功德,就跟他的功德一样大!这又何乐而不为?
4担任职务国内
法师曾任台北圆山临济寺书记,十普寺三藏学院教师,南普陀佛学院教师,中国佛教会设计委员,弘法委员,东方佛教学院学教授兼教务主任,松山寺大专佛学讲座讲师,中国内学院院长,中国文化学院教授,中国佛教会大专院校佛学讲座总主讲,天主教东亚精神生活研习所教授,华藏法施会会长,华藏精舍住持,华藏佛教图书馆导师,华藏净宗学会会长暨佛陀教育基金会董事长。[5][18]
国外
美国达拉斯佛教会会长,新加坡净宗学会导师。法师于海内外倡导促进成立“净宗学会”,提倡专修净业,专弘净宗。一九八五年移居美国后,曾获颁美国德州荣誉公民及达拉斯荣誉市民。公元二千年移居澳洲,两年后(二千零二年)即获颁澳洲格里菲斯大学荣誉博士,并获聘任荣誉教授。同年,图文巴市长颁发荣誉市民。次年(二千零三年),昆士兰大学亦聘任法师为荣誉教授。[6]
5人物轶事用心苦学
民国初年,江味农老居士一生学一部《金刚经》,用了多少时间?四十年。周止庵居士也是一门深入,专攻《心经》,二百六十个字,也用了四十年的功夫。今天我们欲研究《金刚经》或《心经》,一定要读他们的著作,这是权威的著作,下得功夫深。江味农居士写了一部《金刚经讲义》,周止庵居士着有《般若心经诠注》,都是专精,一门深入,成了这一部经的权威,如今无人能超越。以后是否有人能出其左右?很难说,谁肯下如此大的功夫!他们都是我们的榜样、模范。[19-20]
今天同学们在此也是学一部经,常年讲这一部经,也许你们会觉得讲座有七十天,一部《阿弥陀经》,我十天就讲完了,后面还有六十天,怎么办?从头再讲。一部经从头至尾讲七遍,听众听了不厌烦吗?听众若听得厌烦,你就失败了。要使听众听得欢喜,必须遍遍味道不一样。[19-20]
因此,更不能写一部讲稿,讲七遍皆用此讲稿,而是讲七遍要用七篇不同的讲稿。讲第二遍时,绝对不用第一遍的讲稿,要重新写。每讲一遍都重新写,才会有进步。如果用一部讲稿讲。[19-20]
一辈子,就毫无进步,听众听了会打瞌睡,甚至于离去。遍遍皆不同,听了一遍,再听第二遍,听了甚是欢喜,这就有进步。一部经不断重复的讲,心是定的。而且每一次准备都依照规矩,如《内典讲座之研究》提供的原则,《实用讲演术》提供的方法,祖师大德的注疏提供的参考资料。只要了解现实社会的状况,再将此经典的义趣落实到现今社会中,所讲的经绝对是活活泼泼的。[19-20]
过去我在李老师会下求学,我给自己定的标准,是一部学会之后,要在最短的时间中从头至尾讲十遍,讲熟后再学第二部。这是当年学经的想法,我确实是如此做,我会找机会讲十遍。那时,我也把此标准劝导我的同学,似乎很少人做到。
到何处讲?谁请你去讲?我是到居士家去讲。所以,平时与大众结善缘很重要,人家才会接纳你,请你到他家讲经。一个星期讲一次,星期一在张三家讲,星期二在李四家讲。在台中,我们一个星期听李老师上课,只有三堂课,所以还有四天没课,我们就找机会讲经。自老师处学到之后,我们就覆讲,绝不中断,如此才能学得成功。每一遍讲得都不一样,自然遍遍不相同,遍遍有进步,自己也愈讲愈有兴趣[19-20]
美国洛杉矶有一位赵立本居士,也将近七十岁了,比我小一些。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四十多岁,在加州大学教书,后来遇到一些挫折,把工作辞了,跟几个朋友开了间四川餐馆,每星期到馆中照顾两天。有时间就听我早年讲的《金刚经》与《六祖坛经》,他就听这两部经。他来问我:“我专学这两部经,念佛求生净土,可否?”我说:“可以,江味农居士就是这样,‘教宗般若,行在弥陀’,他成功了。”他讲《金刚经》似乎是一个月就讲圆满,一次是一个半小时,总共约四十五个小时。《六祖坛经》的分量也差不多。[19-20]
他专听这两部经,听了二十六遍。我告诉他:“不够。”他说:“那要听多少遍?”我说:“至少要听一百遍。”他真的照做,一百遍听下来之后,他能讲了。为什么?听熟了,熟能生巧,遍数听多了,变成自己的。听说他现在在美国各地讲《金刚经》、讲《六祖坛经》,很受大众欢迎。这就是听多了之后,自己有悟处。一生专攻一部经会得定,能得三昧。涉猎的东西太多,心里杂乱,不能成就,自然学得很辛苦。[19-20]
少时用钱
今天早晨,我于陈老居士的柜子上,看见几个硬币;拿起来看看,很感慨!由此看出什麼?看出无常,看出变化。[21]
我小的时候,已经不用铜钱了。铜钱是满清时候用的货币,铜钱当中有个方孔,现在古董店还能见到。那时很多,每家人都有,但现在都不用了,而用铜板。铜板是民国的货币,一个铜板上面写十文,从前一个铜钱是一文钱,一个铜板等于十文钱。民国的货币,一个铜板等于十个满清钱币,一比十兑换。[21]
我小时候上小学念书时,母亲会给我两个铜板,买烧饼、油条、馒头,喝一碗豆浆,早餐就够了。有的时候给三个,三个铜板等于三十文,也就是一分钱。那时的一毛钱就很大了,可供四个人到餐馆吃一餐。一块钱就是银元,清朝时的银元很值钱、很管用。[21]
我们这次到韩国、日本去旅行。韩国的货币,钞票票面一张是一万元,听说兑换美金约是六、七元;日本的货币,一万元大约折合美金十几元;换算成新加坡币大约是一百五十元。我们看看,从货币演变到现在的钞票,短短几十年间产生如此大的变化。无常!我们亲眼看到,亲身经历。[21]
一件事如此,仔细再观察,任何事不也如此?看清楚了,才能了解这世间是假的,不是真的。假的,还要去计较,去分别,岂不是自找苦吃![21]
为何出家
我们四众同学只会念经,而不解经典之义,修行完全著重在形式,却无内容,所以入不了境界。烦恼习气、贪瞋痴慢不比一般人差,甚至与日增长。冷静思惟,惭愧至极,上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下对不起后代。因此,我们佛门四众弟子没有尽到责任,使世人对佛法、对经典产生严重的误会,我们对不起释迦牟尼佛。[22]
现在年轻人发心出家,其动机为何?不知道!总而言之,就是糊里糊涂出家的,连佛法是什麼,完全无概念。然而不论是因何动机出家,重要的是出家之后要认真学习。[22]
我与大家稍有不同,我是明瞭后才发心出家的。为何发心出家?发觉这麼好的佛法无人学习。如同大学的课程,此课程很好却无人修学,我才来修。如果修学的人很多,我未必会出家。在世间,不须与人竞争,能做别人不愿做的事,这是好事!社会上有许多事,众人争著做,若我也去争,有何意义?别人不肯做、不愿意做的好事,我就做。有人争著要做的,我双手捧著让给他做,甚至于背后助其一臂之力,乐见其早日成功!
何者是世间最有福报之人?于人无争,于世无求,清闲之人最有福。心地清净,无忧虑,无牵挂,身心安稳,粗茶淡饭,游山玩水,此为世间第一等有福报之人。真正懂得享福,就是世人所谓的神仙生活。其实,最有福报并不是有地位、有财富,但一般世人不以为然,这是不懂得生活的真正乐趣。[22]
早年,我未学佛之前,喜欢读历史。《二十五史》中有“隐逸传”,初看之时,还很迷惑。历史记载的人物都是对国家民族有贡献的,青史垂名,而隐逸中所记载之人称为闲人,对国家、社会无任何贡献,为何为其作传?因为他有学问、有道德、有能力,于人无争,于世无求。如诸葛亮,如果不是先主三顾茅庐,他还是隐士,自己种几亩田,每天与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游山玩水,过著隐逸的生活,这是会享福。
像这种没有挺身而出为社会人民做事的人,为何为他作传?[22]
学佛后我才明白,他是我们社会最好的典型、模范;他并不是没有本事、能力与人争,而是用身体力行来教化社会,不要去争。隐士就是“于人无争,于世无求”,如果人人皆能守此原则,则社会安定、世界和平。
也许有人反对,这样的社会不是永远没有进步了吗?其实这个社会是以非常平稳缓和的速度在进步,世人永远是幸福的。现在大家鼓励竞争、斗争,斗得头破血流,得到什麼?细细想来,过隐逸的生活有其道理!
从前“儒、道、佛”三教的圣贤人,都是“于人无争,于世无求”,儒家的高士,道家的道长,佛家的高僧,都是有学问、有德行、有能力,他们从另一个方向去发展,从事于社会教育。那时没有“社会教育”这个名词,实际上他们所作所为就是教化众生,现在就是称为从事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工作者。[22]
这行业无争无求,很自在、很快乐,物质生活很简单。衣服能穿得暖,三餐能吃得饱,有房子能遮风蔽雨,睡得很甜,这人生多快乐!这才叫真正会享受。尤其是高明的人,智慧高的人,天天在提升自己的境界,这绝非一般世人能相比的,也不是一般世人能了解的。[22]

  
6人物评价
黄念祖大德评价净空法师
文章选自黄念祖大德的《旅美杂谈》
“这个人是如何呢?郑颂英居士(编者按:郑老乃上海大居士)来信告诉我说:“这个人是辩才无碍了”。我跟他没有见面,但是他听说了我后,欢迎我去讲,而且他把我的书又从美国带到台湾去印。先前对于他,我没有多少了解,而上海郑颂英居士知道,说这个人讲禅、讲净土……是辩才无碍了!
在美国当地,我当时也听到过这话,说是他先前讲法前还要作个预备,后来就不用预备了,讲什么都是自然流出了。我当时听到这话,只觉得这是弟子们对于自己师父的一种赞扬的话,所以没有十分留意。等听到郑颂英也有这个说法,才算就真是知道了。这是一位大德!”[1]
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铭山法师对净空法师的评价
净空法师、圣辉法师、学诚法师、各位法师、各位同学、各位居士、各位佛教同仁:
我今天到这里参加净宗学会大厦开幕典礼、第三届净宗弘法人才培训班毕业典礼、还有世界净宗学会联谊会,感觉非常荣幸。特别刚才净空老法师的讲话,使我学到很多道理。
首先,我代表江苏省佛教协会对这次三大庆典表示热烈的祝贺。这三四年间,就能兴建净宗学会大厦,就值得祝贺,这不仅在中国很少见,恐怕世界上也不多。耗资千万余元,在三、四年内把大厦建成,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说明了李木源大居士的大菩萨精神,得到三宝加被,天龙护法。他本身就是菩萨再来,他才有伟大的气魄,不仅这一件事,好多事他都能成功,就是这个精神值得我们赞叹,值得我们随喜,功德无量。
净宗学会的导师--净空法师,不仅德高望重,而且学识非常的渊博。唯其渊博才能够一门深入,唯有一门深入才能学识渊博,这也是值得我们赞叹、随喜的。净空法师也是功德无量,也是佛菩萨再来啊!
我赞叹李木源居士、赞叹净空法师,不仅是赞叹他们两位,佛经上说“大地众生,皆有佛性”,看你们各位都是未来的佛菩萨!这不是我要把高帽子给你们戴,《梵网经》上说“我是已成佛”,“你们是未来的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三世诸佛,过去、现在、未来,你们就是未来佛。这话不是高帽子,要当下承担,当知心是佛,常以戒为师。刚才净空法师讲的由戒生定,因定得慧啊!由戒定慧才能趋向解脱!所以各位虽然是学习净土宗,多念佛,而我也希望各位能注意持戒,这四个字少不了,有连带关系,因为持戒,你什么坏事不做,要做一切好事,你心里的妄想、烦恼消了,你念佛才能一心不乱,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必须要持戒,由戒生定,因定发慧。[1]
四川乐至报国寺住持昌臻法师对净空法师的评价
昌臻法师,一代高僧离欲上人高徒,临济宗二十二代传人。早年追随圣钦老和尚参禅,后皈依普钦上师学密,几位师父皆是高僧。
正助双修与理事双修
一九九六年秋季佛七总结讲话.——昌臻法师
净空法师说:“教理不明,修行就不得力,说个不好听的话,就是盲修瞎练,一定要懂理,否则不能成就。凡夫终日忙碌,应酬既多,回家又不摄心静虑。虽然每日早晚两课,而心中未曾一刻安宁,尽管念佛,妄念依然压倒正念(就是念佛的心);也从不体会到离一切相(就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修一切善法等道理。因之,修行多年,仍然心随境转,自己做不了主,得不到佛法的益处”。
确实如此。为什么有人修学佛法多年以后,竟去学邪门歪道?就是不懂得“心外无法”,而去想“心外求法”,追求神通,这主要就是不明理造成的。[1]
以折服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
——昌臻法师
当代的净宗大德净空法师也说:“学佛是修心。修正行为容易,修心难啦!”我们无始以来烦恼习气太重了,妄念从来没有间断过。心一动就是造业。《地藏经》上说:“阎浮众生,起心起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所以,赶快要把这起心动念转成阿弥陀佛,把我们的染业转变为净业。你会转,这就是修行,这是真正的修行。
他还说:“修行不是一天到晚念经、念佛、磕头,不是在形式上,那是做的表面工夫,在起心动念处下工夫。念头才起,就转成佛号,这叫做从根本修。”
这说明了修行的下手出在这里。我们平常注意了身业就是行为,注意了语业就是语言,一般都没有注意意业,所以我们往往满足于每天功课完成了,认为这个就是修行了。当然,不是说这样做不对,而是说只做这些就不够。因为没有抓住关键,没有修心,没有在起心动念处痛下工夫,这样就不能改掉我们多生累劫的烦恼习气,就不能消除贪嗔痴。[1]
慧律法师赞叹净空法师:绝对是一个正知正见的法师
——“这个讲堂(文殊讲堂)以前曾经请过净空法师来上过课,这净空法师我们要给他鼓掌!净空法师绝对是一个正知正见的法师,他叫你念佛,讲《无量寿经》是正确的,你们要好好亲近他,所以你们请他来演讲是你们大众的福报,是大家的福报。”[1]
——本文来自禅1(转载于慧律法师文集)的结尾部分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