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轶事
民国初年,江味农老居士一生学一部《金刚经》,用了多少时间?四十年。周止庵居士也是一门深入,专攻《心经》,二百六十个字,也用了四十年的功夫。今天我们欲研究《金刚经》或《心经》,一定要读他们的著作,这是权威的著作,下得功夫深。江味农居士写了一部《金刚经讲义》,周止庵居士着有《般若心经诠注》,都是专精,一门深入,成了这一部经的权威,如今无人能超越。以后是否有人能出其左右?很难说,谁肯下如此大的功夫!他们都是我们的榜样、模范。
今天同学们在此也是学一部经,常年讲这一部经,也许你们会觉得讲座有七十天,一部《阿弥陀经》,我十天就讲完了,后面还有六十天,怎么办?从头再讲。一部经从头至尾讲七遍,听众听了不厌烦吗?听众若听得厌烦,你就失败了。要使听众听得欢喜,必须遍遍味道不一样。
因此,更不能写一部讲稿,讲七遍皆用此讲稿,而是讲七遍要用七篇不同的讲稿。讲第二遍时,绝对不用第一遍的讲稿,要重新写。每讲一遍都重新写,才会有进步。如果用一部讲稿讲。
一辈子,就毫无进步,听众听了会打瞌睡,甚至于离去。遍遍皆不同,听了一遍,再听第二遍,听了甚是欢喜,这就有进步。一部经不断重复的讲,心是定的。而且每一次准备都依照规矩,如《内典讲座之研究》提供的原则,《实用讲演术》提供的方法,祖师大德的注疏提供的参考资料。只要了解现实社会的状况,再将此经典的义趣落实到现今社会中,所讲的经绝对是活活泼泼的。
过去我在李老师会下求学,我给自己定的标准,是一部经学会之后,要在最短的时间中从头至尾讲十遍,讲熟后再学第二部。这是当年学经的想法,我确实是如此做,我会找机会讲十遍。那时,我也把此标准劝导我的同学,似乎很少人做到。
到何处讲?谁请你去讲?我是到居士家去讲。所以,平时与大众结善缘很重要,人家才会接纳你,请你到他家讲经。一个星期讲一次,星期一在张三家讲,星期二在李四家讲。在台中,我们一个星期听李老师上课,只有三堂课,所以还有四天没课,我们就找机会讲经。自老师处学到之后,我们就覆讲,绝不中断,如此才能学得成功。每一遍讲得都不一样,自然遍遍不相同,遍遍有进步,自己也愈讲愈有兴趣。
美国洛杉矶有一位赵立本居士,也将近七十岁了,比我小一些。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四十多岁,在加州大学教书,后来遇到一些挫折,把工作辞了,跟几个朋友开了间四川餐馆,每星期到馆中照顾两天。有时间就听我早年讲的《金刚经》与《六祖坛经》,他就听这两部经。他来问我:“我专学这两部经,念佛求生净土,可否?”我说:“可以,江味农居士就是这样,‘教宗般若,行在弥陀’,他成功了。”他讲《金刚经》似乎是一个月就讲圆满,一次是一个半小时,总共约四十五个小时。《六祖坛经》的分量也差不多。
他专听这两部经,听了二十六遍。我告诉他:“不够。”他说:“那要听多少遍?”我说:“至少要听一百遍。”他真的照做,一百遍听下来之后,他能讲了。为什么?听熟了,熟能生巧,遍数听多了,变成自己的。听说他现在在美国各地讲《金刚经》、讲《六祖坛经》,很受大众欢迎。这就是听多了之后,自己有悟处。一生专攻一部经会得定,能得三昧。涉猎的东西太多,心里杂乱,不能成就,自然学得很辛苦。
少时用钱
今天早晨,我于陈老居士的柜子上,看见几个硬币;拿起来看看,很感慨!由此看出什麼?看出无常,看出变化。
我小的时候,已经不用铜钱了。铜钱是满清时候用的货币,铜钱当中有个方孔,现在古董店还能见到。那时很多,每家人都有,但现在都不用了,而用铜板。铜板是民国的货币,一个铜板上面写十文,从前一个铜钱是一文钱,一个铜板等于十文钱。民国的货币,一个铜板等于十个满清钱币,一比十兑换。
我小时候上小学念书时,母亲会给我两个铜板,买烧饼、油条、馒头,喝一碗豆浆,早餐就够了。有的时候给三个,三个铜板等于三十文,也就是一分钱。那时的一毛钱就很大了,可供四个人到餐馆吃一餐。一块钱就是银元,清朝时的银元很值钱、很管用。
我们这次到韩国、日本去旅行。韩国的货币,钞票票面一张是一万元,听说兑换美金约是六、七元;日本的货币,一万元大约折合美金十几元;换算成新加坡币大约是一百五十元。我们看看,从货币演变到现在的钞票,短短几十年间产生如此大的变化。无常!我们亲眼看到,亲身经历。
一件事如此,仔细再观察,任何事不也如此?看清楚了,才能了解这世间是假的,不是真的。假的,还要去计较,去分别,岂不是自找苦吃!
民国初年,江味农老居士一生学一部《金刚经》,用了多少时间?四十年。周止庵居士也是一门深入,专攻《心经》,二百六十个字,也用了四十年的功夫。今天我们欲研究《金刚经》或《心经》,一定要读他们的著作,这是权威的著作,下得功夫深。江味农居士写了一部《金刚经讲义》,周止庵居士着有《般若心经诠注》,都是专精,一门深入,成了这一部经的权威,如今无人能超越。以后是否有人能出其左右?很难说,谁肯下如此大的功夫!他们都是我们的榜样、模范。
今天同学们在此也是学一部经,常年讲这一部经,也许你们会觉得讲座有七十天,一部《阿弥陀经》,我十天就讲完了,后面还有六十天,怎么办?从头再讲。一部经从头至尾讲七遍,听众听了不厌烦吗?听众若听得厌烦,你就失败了。要使听众听得欢喜,必须遍遍味道不一样。
因此,更不能写一部讲稿,讲七遍皆用此讲稿,而是讲七遍要用七篇不同的讲稿。讲第二遍时,绝对不用第一遍的讲稿,要重新写。每讲一遍都重新写,才会有进步。如果用一部讲稿讲。
一辈子,就毫无进步,听众听了会打瞌睡,甚至于离去。遍遍皆不同,听了一遍,再听第二遍,听了甚是欢喜,这就有进步。一部经不断重复的讲,心是定的。而且每一次准备都依照规矩,如《内典讲座之研究》提供的原则,《实用讲演术》提供的方法,祖师大德的注疏提供的参考资料。只要了解现实社会的状况,再将此经典的义趣落实到现今社会中,所讲的经绝对是活活泼泼的。
过去我在李老师会下求学,我给自己定的标准,是一部经学会之后,要在最短的时间中从头至尾讲十遍,讲熟后再学第二部。这是当年学经的想法,我确实是如此做,我会找机会讲十遍。那时,我也把此标准劝导我的同学,似乎很少人做到。
到何处讲?谁请你去讲?我是到居士家去讲。所以,平时与大众结善缘很重要,人家才会接纳你,请你到他家讲经。一个星期讲一次,星期一在张三家讲,星期二在李四家讲。在台中,我们一个星期听李老师上课,只有三堂课,所以还有四天没课,我们就找机会讲经。自老师处学到之后,我们就覆讲,绝不中断,如此才能学得成功。每一遍讲得都不一样,自然遍遍不相同,遍遍有进步,自己也愈讲愈有兴趣。
美国洛杉矶有一位赵立本居士,也将近七十岁了,比我小一些。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四十多岁,在加州大学教书,后来遇到一些挫折,把工作辞了,跟几个朋友开了间四川餐馆,每星期到馆中照顾两天。有时间就听我早年讲的《金刚经》与《六祖坛经》,他就听这两部经。他来问我:“我专学这两部经,念佛求生净土,可否?”我说:“可以,江味农居士就是这样,‘教宗般若,行在弥陀’,他成功了。”他讲《金刚经》似乎是一个月就讲圆满,一次是一个半小时,总共约四十五个小时。《六祖坛经》的分量也差不多。
他专听这两部经,听了二十六遍。我告诉他:“不够。”他说:“那要听多少遍?”我说:“至少要听一百遍。”他真的照做,一百遍听下来之后,他能讲了。为什么?听熟了,熟能生巧,遍数听多了,变成自己的。听说他现在在美国各地讲《金刚经》、讲《六祖坛经》,很受大众欢迎。这就是听多了之后,自己有悟处。一生专攻一部经会得定,能得三昧。涉猎的东西太多,心里杂乱,不能成就,自然学得很辛苦。
少时用钱
今天早晨,我于陈老居士的柜子上,看见几个硬币;拿起来看看,很感慨!由此看出什麼?看出无常,看出变化。
我小的时候,已经不用铜钱了。铜钱是满清时候用的货币,铜钱当中有个方孔,现在古董店还能见到。那时很多,每家人都有,但现在都不用了,而用铜板。铜板是民国的货币,一个铜板上面写十文,从前一个铜钱是一文钱,一个铜板等于十文钱。民国的货币,一个铜板等于十个满清钱币,一比十兑换。
我小时候上小学念书时,母亲会给我两个铜板,买烧饼、油条、馒头,喝一碗豆浆,早餐就够了。有的时候给三个,三个铜板等于三十文,也就是一分钱。那时的一毛钱就很大了,可供四个人到餐馆吃一餐。一块钱就是银元,清朝时的银元很值钱、很管用。
我们这次到韩国、日本去旅行。韩国的货币,钞票票面一张是一万元,听说兑换美金约是六、七元;日本的货币,一万元大约折合美金十几元;换算成新加坡币大约是一百五十元。我们看看,从货币演变到现在的钞票,短短几十年间产生如此大的变化。无常!我们亲眼看到,亲身经历。
一件事如此,仔细再观察,任何事不也如此?看清楚了,才能了解这世间是假的,不是真的。假的,还要去计较,去分别,岂不是自找苦吃!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