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廿四日:恭迎龙树菩萨圣诞
(2013-08-30 12:19:00)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出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
(《中论》龙树菩萨造 鸠摩罗什译)
龙树菩萨圣诞在农历七月二十四。龙树菩萨,又称龙猛,是公元三世纪著名的大阿阇梨,出生于南印度案达罗王朝的婆罗门家庭。
龙树菩萨自幼聪明,精通四吠陀,天文、地理、图纬秘藏等无不通晓。所以,龙树菩萨自幼就已名闻一方了。
青少年时,龙树菩萨和他的三个好友一起修学隐身术,常夜入王宫,侵凌宫女。后来,事情败露了。龙树的三个好友都被国王所斩。龙树侥幸逃脱。通过这一劫,龙树深深感悟到“欲为苦本”的道理,于是发心出家修行。
出家后
龙树菩萨广习三藏而无厌足,后来到雪山(喜马拉雅山),遇到一位不知名的老僧,从其处得到了大乘教授,但虽知义理,却未通达。
后来,龙树菩萨以大乘法义摧破外道邪说。因而龙树菩萨当时心生骄慢,无视出家戒规,自着新衣,静处于一间水晶房中。其时,有大龙菩萨,见龙树菩萨的情形,心生悲悯,于是引龙树菩萨入龙宫,授龙树以无量大乘秘密教授。于是,龙树终于体悟教理。另龙树自毗罗处得付法藏心传,是为付法藏第十四祖。而龙树菩萨,为使一切众生得正法益,在以前马鸣菩萨广弘大乘的基础上,将大乘秘密法义整理成完整系统的大乘修法体系,从而使无量众生皆得闻思修行大乘妙法,而入如来正果。自此,大乘体系正式确立了。龙树菩萨在世弘法时,广造《中论》、《大智度论》、《十二门论》、《回诤论》、《七十空性论》、《十住毗婆沙论》、《菩提资粮论》等诸大论著,有“千部论主”之称。
龙树菩萨参拜南天竺铁塔时,曾以七粒白芥子打开铁塔,进入塔中。在塔中,龙树菩萨有幸见到金刚萨埵显净相,自金刚萨埵处得《金刚顶经》等秘密教授。以后,龙树菩萨勤修密法,即生而成正果。
在南印度,龙树菩萨曾使南憍萨罗国王皈依佛教,又使无数外道皈依佛教,从而引起了小乘行者及诸外道的嫉妒。于是,龙树菩萨自行入寂。
龙树菩萨略传
龙树菩萨传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龙树菩萨者。出南天竺梵志种也。天聪奇悟事不再告。在乳餔之中。闻诸梵志诵四围陀典各四万偈。偈有三十二字。皆讽其文而领其义。弱冠驰名独步诸国。天文地理图纬秘谶。及诸道术无不悉综。契友三人亦是一时之杰。相与议曰。天下理义可以开神明悟幽旨者。吾等尽之矣。复欲何以自娱。骋情极欲最是一生之乐。然诸梵志道士势。非王公何由得之。唯有隐身之术斯乐可办。四人相视莫逆于心。俱至术家求隐身法。术师念曰。此四梵志擅名一世草芥群生。今以术故屈辱就我。此诸梵志才明绝世。所不知者唯此贱法。我若授之。得必弃我不可复屈。且与其药使用。而不知药尽必来永当师我。各与青药一丸告之曰。汝在静处以水磨之。用涂眼睑汝形当隐。无人见者。龙树磨此药时闻其气即皆识之。分数多少锱铢无失。还告药师向所得药有七十种分数。多少皆如其方。药师问曰汝何由知之。答曰。药自有气何以不知。师即叹伏。若斯人者闻之犹难。而况相遇。我之贱术何足惜耶。即具授之。
四人得术纵意自在。常入王宫。宫中美人皆被侵凌。百余日后宫中人有怀姙者。懅以白王庶免罪咎。王大不悦。此何不祥为怪乃尔。召诸智臣以谋此事。有旧老者言。凡如此事应有二种。或是鬼魅或是方术。可以细土置诸门中。令有司守之断诸行者。若是术人其迹自现。可以兵除。若是鬼魅入而无迹。可以术灭。即勅门者备法试之。见四人迹骤以闻王。王将力士数百人入宫。悉闭诸门。令诸力士挥刀空斩三人即死。唯有龙树敛身屏气依王头侧。王头侧七尺刀所不至。是时始悟欲为苦本众祸之根。败德危身皆由此起。即自誓曰。我若得脱当诣沙门受出家法。
既出入山诣一佛塔出家受戒。九十日中诵三藏尽。更求异经都无得处。遂入雪山山中有塔。塔中有一老比丘。以摩诃衍经典与之。诵受爱乐虽知实义未得通利。周游诸国更求余经。于阎浮提中遍求不得。外道论师沙门义宗咸皆摧伏。外道弟子白之言。师为一切智人。今为佛弟子。弟子之道谘承不足将未足耶。未足一事非一切智也。辞穷情屈即起邪慢心。自念言。世界法中津涂甚多。佛经虽妙以理推之故有未尽。未尽之中可推而演之。以悟后学于理不违。于事无失斯有何咎。思此事已即欲行之。立师教戒更造衣服。令附佛法而有小异。欲以除众人情示不受学择日选时当与。谓弟子受新戒着新衣。独在静处水精房中。
大龙菩萨见其如是惜而愍之。即接之入海。于宫殿中开七宝藏。发七宝华函。以诸方等深奥经典无量妙法授之。龙树受读九十日中通解甚多。其心深入体得宝利。龙知其心而问之曰。看经遍未。答言。汝诸函中经多无量不可尽也。我可读者已十倍阎浮提。龙言。如我宫中所有经典。诸处此比复不可数。龙树既得诸经一相深入无生二忍具足。龙还送出于南天竺。
大弘佛法摧伏外道。广明摩诃衍作优波提舍十万偈。又作庄严佛道论五千偈。大慈方便论五千偈。中论五百偈。令摩诃衍教大行于天竺。又造无畏论十万偈。中论出其中。
时有婆罗门。善知呪术欲以所能与龙树诤胜。告天竺国王。我能伏此比丘。王当验之。王言。汝大愚痴。此菩萨者。明与日月争光智与圣心并照。汝何不逊敢不宗敬。婆罗门言。王为智人何不以理验之。而见抑挫。王见其言至为请龙树。清旦共坐政听殿上。婆罗门后至。便于殿前呪作大池广长清净。中有千叶莲华。自坐其上而夸龙树。汝在地坐与畜生无异。而欲与我清净华上大德智人抗言论议。尔时龙树亦用呪术化作六牙白象。行池水上趣其华座。以鼻绞拔高举掷地。婆罗门伤腰。委顿归命龙树。我不自量毁辱大师。愿哀受我启其愚蒙。
又南天竺王总御诸国信用邪道。沙门释子一不得见。国人远近皆化其道。龙树念曰。树不伐本则条不倾。人主不化则道不行。其国政法王家出钱雇人宿卫。龙树乃应募为其将。荷戟前驱整行伍勒部曲威不严而令行。法不彰而物随。王甚嘉之。问是何人。侍者答言。此人应募既不食廪又不取钱。而在事恭谨闲习如此。不知其意何求何欲。王召问之。汝是何人。答言。我是一切智人。王大惊愕而问言。一切智人旷代一有。汝自言是何以验之。答言。欲知智在说王当见问。王即自念。我为智主大论议师问之能屈。犹不是名一旦不如此非小事。若其不问便是一屈。迟疑良久不得已而问之。天今何为耶。龙树言。天今与阿修罗战。王闻此言。譬如人噎既不得吐。又不得咽。欲非其言复无以证之。欲是其事无事可明。未言之间。龙树复言。此非虚论求胜之谈。王小待之。须臾有验言讫。空中便有干戈兵器相系而落。王言。干戈矛戟虽是战器。汝何必知是天与阿修罗战。龙树言。构之虚言不如校以实事。言已阿修罗手足指。及其耳鼻从空而下。又令王及臣民婆罗门众见空中清除两阵相对。王乃稽首伏其法化。殿上有万婆罗门。皆弃束发受成就戒。
是时有一小乘法师。常怀忿疾。龙树将去此世。而问之曰。汝乐我久住此世不。答言。实所不愿也。退入闲室经日不出。弟子破户看之。遂蝉蜕而去。去此世已来至今。始过百岁。南天竺诸国为其立庙敬奉如佛。其母树下生之。因字阿周陀那。阿周陀那树名也。以龙成其道。故以龙配字。号曰龙树也(依付法藏传。即第十三祖师也。假饵仙药现住长寿二百余年。住持佛法。其所度人不可称数。如法藏说)。
此传几个要点:
1、龙树出家之因缘,即为淫欲之事。由淫欲而险遭毁身之祸,故菩萨悟道:欲为苦本众祸之根。败德危身皆由此起。故知,龙树菩萨不可能传播任何有关教授淫法的伪经。
2、龙树出家后,因为三个月即读完三藏,所以欲求其他经典以阅,入一深山中。一塔内老比丘付与他大乘经典(摩诃衍经典),菩萨非常喜爱,但未达其意,故更求余经,于阎浮提而不得。
请注意这里,有传说龙树菩萨以芥子开启铁塔,于塔中由大日如来授与大日经,然后龙树菩萨传播之。说龙树菩萨是密教祖师。但是,我们在同龙树菩萨相隔一个世纪的、为他作传的鸠摩罗什菩萨的文字中,并未发现此说。虽有类似付与经典之说,然内容完全不同——塔中有一老比丘,以摩诃衍经典与之。诵受爱乐虽知实义未得通利。
3、大弘佛法摧伏外道。广明摩诃衍作优波提舍十万偈。又作庄严佛道论五千偈。大慈方便论五千偈。中论五百偈。令摩诃衍教大行于天竺。又造无畏论十万偈。中论出其中。
又龙树菩萨出了龙宫之后,大作大乘论典,弘扬大乘。
~~~~~~~~~~~~~~~~~~~~~~~~~~~~~~~~~~~~~~~~~~~~~~~~~~~~~~~~~~~~~~ 龙树菩萨,梵文 Nāgārjuna bodhisattva,在印度佛教史上被誉为“第二代释迦”,又译称龙猛,或龙胜,大约活跃于西元一五〇年至二五〇年之间,他首先开创空性的中观学说,肇大乘佛教思想之先河,龙树菩萨是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共同的祖师。
龙树菩萨圣诞在农历七月二十四。
龙树菩萨是大乘佛教史上的第一位伟大论师,传说寿高一百五十(或说二百),著有大量的大乘论典,其中最主要的有《中论》、《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等。《中论》阐发缘起性空的深义;《大智度论》采取中道立场来彰显般若真理;《十住毗婆沙论》则以深远的见解来宣扬菩萨之大行。
“八不偈”是基于缘起法的本质而说,所以称为“八不缘起”或“八不中道”。因为缘起法的本质是空,空即无碍,不落入空有二边,即为中道,《中论》之名即是以其阐明中道而得。一般人观察世界的状态,皆用生灭、常断、一异、来出作为固定的观念,所以有外道的常见及断见,凡夫的我执与小乘的法执;中道则基于缘起法为第一义谛,了知世间的真相莫不依因待缘而起,所以是空无自性的。然而,从俗谛上看,依旧呈现缘生缘灭的现象,却不知一切法空无自性。凡夫若执著缘起幻有的世界为实在或虚无,便落入外道的境界;又若以缘起的世界虽为幻化不实,不能如实知缘起性空,反而以为观缘起法而入涅盘境界为另一种实在,便落于小乘境界。
龙树菩萨在一生中撰写了数目惊人的阐释三藏四续密意之论典,包括以理证之道宣说趋入佛法圆满精华大乘道之圆满菩提道次第的《中观宝鬘论》、以教证而建立此道的《经集论》、结合道次第精要与佛陀教言的《稻杆经释》、包括《赞至尊了义文殊》等在内的《赞颂集》、《密集略修》、《经部修法集锦》、《菩提心释》、《圆满次第之五次第论》、《中观根本慧论颂》、《六十正理论》、《细研磨论》、《七十空性论》、《回诤论》、《亲友书》、《百智论》《令众生愉悦之十一颂》、《八粗堕》、《普贤行愿品合并本释》、《梦境如意宝语》、《布施语》、《出世语》、《八加行》、《智树论》、《规范论》、《养生篇》等阐释经续密意的论典,另外还有《显密道次第》、《四续本尊修法》等异彩纷呈、不拘一格的论著。
龙树菩萨传
龙树是大乘佛学的创始人,生于约公元二至三世纪,是南印度的婆罗门种姓,传说其父姓“龙”母生他于树下,故名“龙树”。
龙树天资特别聪明,在孩提的时候,听到婆罗门诵读经典,数遍之后,他即能背诵。到二十岁以后,对天文、地理、数学,以及婆罗门和各道的经文,几乎都读遍了,而且理解力相当强,因此在青年时名气就很大。
他有几位同龄好友,都是学识超群。一天,大家议论道:我们把天下的经论都理解了,现在就是没有学到法术,不能纵情逸乐。不久打听到有一个术士,会隐身术,他们就去登门求教。那术士看到他们年轻,又动机不良,不愿传授。他们苦苦请求,术士缠不过他们,只得给每人一粒药丸,嘱告道:“你们在僻静的地方,用水将药丸磨化,涂在眼睛周围,人们就见不到你们了。”龙树便当场试磨,细辨药丸的气味,对术士道:“你共用了七十样药物合成,对吗?”术士不胜惊讶,问他怎么知道,龙树说:“我是从气味中辨别出来的。”术士甚为叹服,只得叮咛要慎用此术。
龙树等四人仗着隐身术,从此常出入宫中,恣情取乐。百余日后,宫中的一些**,竟有人怀孕了。国王大为忿怒,严加责问。妃子们哀泣说:“非是我们不贞,是睡梦中有妖人作弄。”国王召大臣商议。一老臣说:“凡这等事有两种可能,一是鬼魅作崇,一是术士捣乱。陛下可派几个精明的人,暗暗分守在宫门背后,若是术人,总有迹象可露,可用兵器除之;若是妖魅,虽无迹象,亦可用符咒消灭。”国王立即照办。
不久有人来报,是术士所为。国王当即派武士数百人,禁闭宫门,手挥刀剑,望空乱砍。三个婆罗门术士被杀死了,惟有龙树药性未过,没有现形,又屏气凝神地躲在国王背后,终于逃脱了性命。
受此严重教训后,龙树方才觉醒,想到了佛陀所说:“贪欲是众苦与祸患的根本,一切败德丧命之事,皆由此引起。”于是下了归依佛门的决心。他寻到一座山上的佛塔,向一位沙门虔诚请求,出家受戒。他在佛塔待了九十多天,读遍了所有经论,心不满足,但已无其它经文可得。他辞师下山,又访寻到北印度雪山的一座佛塔,向一位老比丘恳求,得到了《摩诃衍》大乘经典,他用心研读求教。三个月后,他又统统理解并背熟了,仍感不满足,于是就周游列国,搜集沙门的各种经论。一路上,他还和诸外道及部派佛学者辩论,都辩不过他,他逐渐产生了骄傲,认为佛经较诸外道,其理虽然高明深奥,但亦不难穷尽,不能满足我的要求。他就萌生非非之想,别出心裁,欲另自立一派,广收徒弟,宣扬他的学说。
正在这时,有一位叫大龙的比丘,长髯突眼,目光炯炯,特来找他。对他说:“年轻人啊,你不能持井蛙之见,你的学识再高能超过佛陀吗?你且跟我到一个地方,让你看看大乘经典,你再下结论吧。”这位大龙比丘就把他领到一个深山的石洞,入洞数步,竟是另外一个华藏世界,殿宇金碧辉煌,清静雅致。老比丘把他领入龙宫,打开了一个个玉石宝库,里面藏着数不尽的稀世经典,宝库里发出阵阵幽香。大龙比丘说:“年轻人,这下够你读了吧?”龙树忙不迭地贪婪地翻阅,口里说道:“长老,我太感谢你了!”
这下龙树真的满足了,比过去读到的多十倍,玄理更其精妙深奥,他如饥如渴地昼夜阅读,不明之处随时就向龙师请教,视野顿时开阔,心量也开始谦虚了。至此他才真正地感到,佛学浩如烟海,其理博大精深,没有任何外道超得过它,够我一生用心钻研了。同时也就打消了自立门户的陋见。
他在龙宫待了很久,把所藏的经典反复细阅,几乎能背诵了。大龙长老又授予他一些神通术,他才别师出来,仍回到了南印度。从此大力宣扬佛法,说服外道,推广大乘佛教。被他感化的婆罗门等外道,不计其数。
当时有位婆罗门上师,会一点咒术,心生嫉妒,欲与龙树比个高下。他奏明国王,请王以观究竟。
国王规劝他:“我看你虚心一点吧,龙树已是一位得道高僧,和多年前大不同了,他明与日月争光,智与圣心并照,你为什么不能容他呢?”婆罗门说:“陛下被他巧言迷惑了,我谅他没有什么真本事,如若不信,看我们比试吧。”国王见他固执,只得准奏。
比赛的那天,国王与龙树先坐在听政殿上。婆罗门后到,他见国王如此尊重龙树,心中更是不悦,便于殿前立即作法,只见现出一个广大洁净的黄金池子,水波潾潾,中央升起一株千叶莲花,那婆罗门高坐其上傲慢地说:“龙树,你看我坐在莲花之上,宛如天神,而你屈居地下,卑微可笑,你敢与我莲上的大德智人辩论吗?”
龙树也不答言,从容地离开座位,用咒言化作一头庞大的六牙白象,自坐其上,绕黄金池子一周;然后举步池中用象鼻把那婆罗门高高举起,摔于地下,莲池与白象瞬间隐去,惟见那婆罗门腿折腰伤,一副可怜之相。他知非龙树对手,匍匐于地,叩首恳求:“恕我力不自量,毁辱大师,伏请多谅!从此愿意归依佛门,开我愚蒙,求大师收我为弟子。”
印度又有一个邻国,国王笃信外道,并强迫其臣民亦信奉外道;对沙门释子,则非平等对待。龙树闻之,特前往宣扬佛法。其时该国正在招募国王卫士,龙树应募,很快升为校卫。他在短时期内,帮助整顿队伍,严明纪律,使国王的卫队面貌一新。一日国王出巡,龙树率领卫队荷戟前行,彩旗招展,步伐整齐,威风凛凛。国王见了甚是满意,便问侍者:“带队的是甚么人?”侍者答:“此人奇怪得很,不吃王家一口饭,也不要王家一文饷银,说是来保护国王,整饬军纪。”国王亦觉奇怪,就召他晋见。问道:“你是什么人?”龙树答:“我是一切智人。”国王惊愕,半晌说:“一切智人旷古少有,你敢大言不惭吗?”龙树说:“国王如果不信,可以当场试验。”国王心里想道:我是精研婆罗门教理的,可谓智人之主,他竟当我面自称一切智人,而且说得如此着实,不能小看。我若提出的问题,被他解答,证明他胜了;我若不提出问题,也说明我负了。迟疑良久,就索性提个大难题,看他如何回答。于是启口问道:“你可知今上天在做什么?”龙树不慌不忙的施礼作答:“启禀国王,当今上天正在与阿修罗作战,战斗方酣。”国王听了,喉咙里像塞了棉团一样,心里想:“这个人真是疯子吗?”半天说不出话来。龙树说:“国王,你不要以为我是虚谈怪论,片刻就能见验。”说罢,不一会,就闻空中干戈喊杀之声,阿修罗的手和断足从空掉下。龙树又施法术,让国王、臣民与婆罗门等,统统见到天上鏖战的情况,良久才渐渐隐去。
这时从国王起,所有的臣民和婆罗门等,个个惊讶信服。国王再问龙树:“你究竟是什么人?”龙树忽现比丘身,答道:“贫僧乃是沙门龙树。”国王早闻龙树是邻国的大师,举国被其佛化,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心悦诚服,于是也归依了佛门。国内所有婆罗门,外道,亦甘愿剃发受戒,至心归命,自此便恭请大师天天宣讲佛法,举国受到了正法的教化。以后龙树又回到本国去了。
据玄装法师《大唐西域记》介绍:龙树在晚年合成了一种长寿药,过百年后还不见衰老,国王也得到了长寿。年过半百的太子急了,对母亲说:“这样下去到哪一年接位啊?”母后说:“佛教主张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可舍,连生命也可施舍。如今人们尊称龙树为菩萨,你就去求他施舍吧。”太子就来到龙树跟前,跪下求道:“龙树菩萨,我不幸得了一种疾病,非人脑不能医治,如今升平时代,到哪里去觅人头啊,只有求菩萨施舍了。”龙树知道王子的来意,半晌说道:“我可以满足你的要求,只是你父王也不能长久了,你要负不孝之罪啊!”王子不吭一声,只是叩头。龙树就随手取了一根干茅草,吹口气,化作利剑,立刻自刎了。国王听到此事,不胜悲哀,缺了合药之人,不久也就死了。
另据其他传说,由于龙树弘传大乘教法,与小乘部派佛学以及婆罗门等教派,产生了激烈的斗争。新王接位后信仰小乘,龙树给一位小乘法师重重的逼迫,自感百岁后智慧、体力衰弱,就自行坐化了。
龙树的著作十分丰富,有《中论颂》、《十二门论》、《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菩萨资粮论颂》、《庄严佛道论》等不少著名的论典,享有“千部论主”之称。
谨依《佛光大辞典》相关辞条介绍龙树菩萨的著作和传记:
中论(4卷)〖姚秦 鸠摩罗什译〗
大智度论(100卷)〖后秦 鸠摩罗什译〗“宝库”录校版本
十住毗婆沙论(17卷)〖后秦 鸠摩罗什译〗
十二门论(1卷)〖姚秦 鸠摩罗什译〗“宝库”录校版本
壹输卢迦论(1卷)〖后魏 瞿昙般若留支译〗
大乘破有论(1卷)〖宋 施护译〗
六十颂如理论(1卷)〖宋 施护译〗
大乘二十颂论(1卷)〖宋 施护译〗
回诤论(1卷)〖后魏 毗目智仙共瞿昙流支译〗
七十空性论【龙树菩萨造】
菩提心离相论(1卷)〖宋 施护译〗
宝行王正论(1卷)〖陈 真谛译〗
因缘心论颂.因缘心论释(1卷)
菩提资粮论(6卷)〖隋 达磨笈多译〗
菩提行经(4卷)〖宋 天息灾译〗
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1卷)〖宋 求那跋摩译〗
劝发诸王要偈(1卷)〖宋 僧伽跋摩译〗
龙树菩萨劝诫王颂(1卷)〖唐 义净译〗
赞法界颂(1卷)〖宋 施护译〗
广大发愿颂(1卷)〖宋 施护等译〗
精研论【龙树菩萨 造】
福盖正行所集经(12卷)〖宋 日称等译〗
中观宝鬘论颂显明要义释【龙树菩萨造颂、甲操杰大师释】
中观根本慧论文句释宝鬘论【龙树菩萨造颂,僧成大师释,任杰译汉】
六十正理论释【龙树菩萨造颂,甲操杰大师释,任杰译汉】
七十空性论科摄【龙树菩萨 造,胜友与智军论师译藏,法尊法师由藏译汉并讲授】
龙树菩萨亦为准提法的祖师
龙树菩萨的偈语说:「稽首皈依苏悉帝,头面顶礼七俱胝,我今称讚大淮提,唯愿慈悲垂加护。」
这首是龙树菩萨亲自撰写的偈语,也叫做「淮提菩萨开咒偈」。这首龙树菩萨撰写的开咒偈语,光念的加持力就已经很大了。为什麽念咒之前要念这首偈语?因为这是用来祈请淮提菩萨降临坛场,加持指导修行人。诚心念这首偈语,淮提菩萨及其各部护法圣众,就会立刻受请降临了。
其实龙树菩萨本身的果位早已成佛,亦是古佛的分身再来世间传授佛法,祂的佛号是「妙云相如来」亦名「妙云自在王如来」。
所以修淮提法之前念诵龙树菩萨的开咒偈是很重要的,除了得到七俱胝淮提佛母的护念外,还更得到龙树菩萨的大加持。
龙树菩萨亦为净土宗祖师
自释迦宣说净土教法以来,于印度首有马鸣菩萨(公元一~ 二世纪),于《大乘起信论》,倡往生净土胜易方便,开启净土教法;然净宗判教,则兴起于印度之龙树菩萨。
龙树菩萨是释迦牟尼世尊亲自授记,在佛灭度七百年后降生南印度婆罗门种族之家,菩萨深入经藏、智慧超人,于现身即证得初地菩萨果位。菩萨一生著作甚多,据西藏所传为122种,汉译为22种。有“千部论主”之称。其主要大著有:《十住毗婆沙论》、《大智度论》、《中论》、《十二门论》、《菩萨资粮论》、《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十二礼》。其中《大智度论》乃注释《大般若经》之书,与《中论》、《十二门论》同属大乘教之空门。《十住毗婆沙论》是注释《华严经》之《十地品》,属大乘教之有门。龙树菩萨广学空有二门,最后安住于净土他力之教;亦即《大智度论》中多处赞扬弥陀净土,而后在《十住论》之《易行品》中告白自已归于弥陀本愿之救度。最后菩萨以自己现身说法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龙树菩萨天生聪慧,悟性深高,大乘教义因其阐扬而光芒万丈。在佛教史上,论义理规模之宏大与影响之深远,可谓释尊以外第一人,故有「释尊第二」之称。中国八大宗派皆与其有血脉渊源,被尊为八宗共祖。《楞伽经》悬授其记云:
于南天国中,有大德比丘,
名龙树菩萨,能破有无见。
为人说我乘,大乘无上法,
证得欢喜地,往生安乐国。
龙树菩萨着疏颇丰,开般若之门的《大智度论》是其代表作;明往生之要的〈易行品〉则是净土思想长河中的一朵奇葩,奠定了净宗判教基柱。
世尊一生说法虽多,龙树菩萨总判为「难易二道」,初显一代时教大要。其《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言:
问曰:至阿惟越致地者:行「诸」难行,「久」乃可得,或「堕」声闻辟支佛地。若尔者,是大衰患,如助道法中说:
「若堕声闻地,及辟支佛地,是名菩萨死,则失一切利。
若堕于地狱,不生如是畏,若堕二乘地,则为大怖畏。
堕于地狱中,毕竟得至佛,若堕二乘地,毕竟遮佛道。
佛自于经中,解说如是事,如人贪寿者,斩首则大畏。
菩萨亦如是,若于声闻地,及辟支佛地,应生大怖畏。」
是故若诸佛所说,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方便者,愿为说之。
答曰:如汝所言,是儜弱怯劣,无有大心,非是丈夫志干之言也。何以故?若人发愿,欲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得阿惟越致,于其中间,应不惜生命,昼夜精进,如救头燃。如助道中说:
「菩萨未得至,阿惟越致地,应常勤精进,犹如救头燃。
行大乘者,如佛所说:发愿求佛道,重于举三千大千世界。汝言阿惟越致地,是法甚难,久乃可得;若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者,是乃怯弱下劣之言,非是大人志干之说。汝若必欲闻此方便,今当说之:
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
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
此问答承前《阿惟越致相品》而来,故龙树菩萨以如何至阿毗跋致而开难易二道。而如何进入不退位,于成佛道上亦最紧要,故但以至不退位而远彰上成佛道之难易二门。
观此文,知龙树菩萨判教缘起是因有「儜弱怯劣、无有大心」之人,知难行不堪而欲求易行之道,故特为如是下劣之机,开显易行之法。初言如是行者:「是乃怯弱下劣之言,非是丈夫志干之说」,似在责其无有大心,当「不惜生命,昼夜精进,如救头燃。」然成佛非易事,是法甚难,重于举三千大千世界。如此难事,岂是下劣凡夫所能!为如是劣机,若不别开方便,便永无出离之日。故悲愍心生,毅然为此「无有大心」之机,宣说易行横超之法,净土一法,应机弘开。
所谓难行道,有「行难」与「险难」二义,行难即「行诸难行、久乃可得」,险难即「或堕声闻辟支弗地」。
「诸」者:即行门无量,诸如六度万行等。如是众行,既多且难,故曰「诸难」。
「久」者:实时劫久远。经言,成佛须三大阿僧祇劫,乃至无量时劫,故云「久乃可得」。
「堕」者:即堕声闻、辟支弗地。若堕于此,是名菩萨死,毕竟遮佛道。此即难行道之最大衰患,故《华严经》云:
宁受地狱苦,得闻诸佛名;不受无量乐,而不闻佛名。
所以于往昔,无数劫受苦;流转生死中,不闻佛名故。
以此可知,上求佛道者,若堕于二乘,比堕地狱还要可怕。
「诸、久、堕」为难行道所以难之根本,次第为因,因诸而难,因难而久,因「诸、难、久」而堕。能于此生大怖畏,自然期望别有他力救度之法,以速超生死,疾出苦海。
反之,易行道则无以上诸难,但以信为方便,易行而疾至。所谓信者信何?行者何行?《易行品》初涉十方诸佛之易行,最后以弥陀「称名自归,即入必定」之本愿,显示易行道别在「弥陀本愿」。其言:
诸佛世尊,现在十方清净世界,皆称名忆念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
观此,知〈易行品〉虽涉诸佛菩萨之易行,而「诸佛世尊,皆称名忆念阿弥陀佛本愿」,此即龙树菩萨摄十方诸佛于弥陀一佛,舍十方净土而归西方净土,意显易行道宗旨偏在弥陀本愿。并以偈颂彰此意言:
十方现在佛,以种种因缘,
叹彼佛功德,我今归命礼。
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
实时入必定,是故我常念。
「我归命,我常念」,显一心专念意。故知:「以信方便」:即信顺「阿弥陀佛本愿」;「易行疾至」:即「称名自归,即入必定」也。无论何人,但称弥陀佛名,自然乘弥陀本愿力,往生净土,疾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乘船过海,直达彼岸。此易行道,不假自力,全托佛愿,故无「退堕」之险,无「步行」之苦,无「久乃可得」之难。
龙树菩萨 在《大智度论》中开示念佛三昧
复次,念佛三昧有大福德,能度众生。是诸菩萨欲度众生,诸余三昧,无如此念佛三昧福德,能速灭诸罪。
复次,佛为法王,菩萨为法将,所尊所重,惟佛世尊,是故应常念佛。譬如大臣特蒙恩宠,常念其主。菩萨亦如是,知种种功德、无量智慧,皆从佛得。知恩重,故常念佛。
常欲不离诸佛者,菩萨世世所生,常值诸佛。
问曰:菩萨当化众生,何故常欲值佛?
答曰:有未入菩萨位,未得阿稗跋致,受记别故。若远离诸佛,便坏诸善根,没在烦恼,不能自度,安能度人。如人乘船,中流坏败,欲度他人,反自没水。又如少汤投大冰池,虽消少处,反更成冰。菩萨未入法位,若远离诸佛,以少功德,无方便力,欲化众生,虽少利益,反更坠落。声闻辟支虽有涅槃利益,无一切智故,不能教导菩萨。诸佛一切种智故,能教导菩萨。如象没泥,非象不能出;菩萨若入非道中,唯佛能救,同大道故。
复次,菩萨作是念,我未得佛眼,如盲无异。若不为佛所引导,则无所趣,错人余道。设闻佛法、异处行者,未知教化时节、行法多少。
复次,菩萨见佛,或眼见心清净。若闻所说,心则乐法,得大智慧,随法修行而得解脱。如是等值佛无量益利,岂不一心求欲见佛。如婴儿不应离母,行道不离粮食,大热不离凉风、冷水,大寒不离火,度深水不离船,病人不离良医,菩萨不离诸佛。过于上事,父母、亲属、知识、人、天王等,皆不能如佛益利。佛益利诸菩萨离诸苦处,住世尊之地。
问:云何得不离诸佛?
答:众生有无量劫罪因缘,虽行福德,智慧薄少;虽行智慧,福德薄少。菩萨求佛道,要行生忍、法忍:行生忍故,一切众生中,发慈悲心,灭无量劫罪,得无量福德;行法忍故,破诸法无明,得无量智慧。二行和合,世世不离诸佛。
复次,菩萨常爱乐念佛故,舍身受身,恒得值佛。如众生习欲心重,受淫鸟身;嗔恚偏多,生毒虫中。菩萨不贵转轮圣王人天福乐,但念诸佛故,随心所重而受身形。
复次,菩萨常善修念佛三昧因缘故,所生常值诸佛,如《般舟三昧经》中说,菩萨入是三昧,即现生阿弥陀国。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