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有一种爱情叫相爱相杀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有一种爱情叫相爱相杀
“相爱相杀”是一个网络热词,最早出处已不可考,但其广为流传可能始于畅销小说《甲贺忍法帖》,书中两大门派忍法大战,相爱的两人分属不同流派,却身不由己的互相残杀。
“相爱相杀”在百度词条里的解释则是:既相爱又相互伤害,很纠结的爱情。彼此又不舍得放弃,在一起又许多伤害。
今年七夕,朋友圈各种秀恩爱频繁刷屏,引起小编我严重的审美疲劳,于是乎,有了提笔的冲动,想为诗友们献上一剂清醒剂,当然,主要是为了完成初阳主编布置的作业,呵呵。我打开记忆库,攫取几个小镜头,为各位梳理古往今来几个最令人扼腕的男主女主相爱相杀的故事。
徐志摩与陆小曼
1926年10月3日农历7月7日,也就是传说中牛郎和织女相会的那一天,在北京的北海公园举行了一场兼具娱乐性和轰动效应的婚礼,这场婚礼曾牵动了当时中国文化界的几乎所有大腕。新郎是诗人徐志摩,风流才子,新娘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陆小曼,证婚人是梁启超,主持是胡适,参加者族繁不及备载,总之都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响当当的人物。
婚礼很浪漫,现实很骨感。徐志摩陆小曼婚后在徐志摩故乡浙江宁波硖石这座别具一格的住宅中种草弄花,过着一种“草香人远,一流清涧”的超然生活。可惜,好景不长。彼时,富二代徐志摩和陆小曼都是二婚,时尚新派的陆小曼不为徐家所容,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给徐志摩断了粮,徐志摩不得不同时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上海法学院、南京中央大学、以至北平北京大学等到处兼课,课余还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即便如此小日子仍入不敷出,因为陆小曼花钱大手大脚挥霍惯了。
1929年,徐志摩辞了东吴大学、大夏大学的教职,继续在光华大学执教,1930年秋起又在南京中央大学教书,并兼任中华书局编辑、中英文化基金会委员。上海南京两地来回跑,以挣家用。1930年秋,即陆小曼29岁那年,徐志摩索性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徐志摩自己北上的同时,极力要求陆小曼也随他北上,幻想着两人到北京去开辟一个新天地。可陆小曼却执意不肯离开上海。徐志摩只得落寞黯然的只身北上。由于与陆小曼分居两地,徐志摩需要经常上海、北京两地奔波,为了节约时间,也为了节约路费,他常常会选择乘坐别人的免费飞机。仅1931年的上半年,徐志摩就在上海、北京两地来回奔波了8次。
1931年11月上旬,陆小曼由于难以维持在上海的排场,连续打电报催促徐志摩南返。11月11日,徐志摩搭乘张学良的专机飞抵南京,于13日回到上海家中。不料,夫妇俩一见面就吵架。据郁达夫回忆:“当时陆小曼听不进劝,大发脾气,随手把烟枪往徐志摩脸上掷去,徐志摩连忙躲开,幸未击中,金丝眼镜掉在地上,玻璃碎了。”徐志摩一怒之下,负气出走。1931年11月18日,徐志摩乘早车到南京,住在何竞武家。于是在19日迫不及待地搭乘了一架邮政机飞往北京。登机之前,徐志摩给陆小曼发了一封短信,信上说:“徐州有大雾,头痛不想走了,准备返沪。”但最终他还是走了。因大雾影响,飞机于中午12时半在济南党家庄附近触山爆炸。飞机师王贯一、梁壁堂及乘客徐志摩,遂同时遇难。死者三人皆三十六,亦奇事也。”机上连徐志摩共三人,无一生还。时年陆小曼29岁。
郁达夫之妻王映霞也在自己的自传里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下午,我换上素色的旗袍,与郁达夫一起去看望陆小曼,陆小曼穿一身黑色的丧服,头上包了一方黑纱,十分疲劳,万分悲伤地半躺在长沙发上。见到我们,挥挥右手,就算是招呼了,我们也没有什么话好说,在这场合,说什么安慰的话都是徒劳的。沉默,一阵长时间的沉默。陆小曼蓬头散发,大概连脸都没有洗,似乎一下老了好几个年头。”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年仅36岁的诗人竟不永寿,真悄悄地走了。徐志摩的遗体从济南运回上海后,陆小曼见到了现场惟一的一件遗物——一幅山水画长卷。这幅画是陆小曼于1931年春创作的,堪称陆小曼早期的代表作,风格清丽,秀润天成。更为珍贵的是它的题跋,计有邓以蛰、胡适、杨铨、贺天键、梁鼎铭、陈蝶野诸人手笔。徐志摩把这张手卷随带在身,是准备到北京再请人加题,只因手卷放在铁箧中,故物未殉人。陆小曼看着这张画卷,想到徐志摩的种种好处,泪水涟涟,百感交集。自此,她一直珍藏着这幅画,如同保护自己的生命。徐志摩失事后,陆小曼受的打击最大,遭受的批评也大,徐志摩的一些朋友不愿再跟她来往。徐志摩的朋友们认为是陆小曼不肯北上才导致悲剧上演。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不再出去交际。陆小曼对徐志摩的思念之情,我们还可以从她在徐志摩死后的几篇文章中看到。在徐志摩死后一个多月,陆小曼写了《哭摩》,这篇文章写得情真意切,悲伤痛苦跃然纸上:
“我深信世界上怕没有可以描写得出我现在心中如何悲痛的一枝笔。不要说我自己这枝轻易也不能动的一枝。可是除此我更无可以泄我满怀伤怨的心的机会了,我希望摩的灵魂也来帮我一帮,苍天给我这一霹雳直打得我满身麻木得连哭都哭不出来,混(浑)身只是一阵阵的麻木。几日的昏沉直到今天才醒过来,知道你是真的与我永别了。摩!慢说是你,就怕是苍天也不能知道我现在心中是如何的疼痛,如何的悲伤!从前听人说起“心痛”我老笑他们虚伪,我想人的心怎么觉得痛,这不过说说好玩而已,谁知道我今天才真的尝着这一阵阵心中绞痛似的味儿了。你知道么?曾记得当初我只要稍有不适即有你声声的在旁慰问,咳,如今我即使是痛死也再没有你来低声下气的慰问了。摩,你是不是真的忍心永远的抛弃我了么?你从前不是说你我最后的呼吸也须要连在一起才不负你我相爱之情么?你为什么不早些告诉我是要飞去呢?直到如今我还是不信你真的是飞了,我还是在这儿天天盼着你回来陪我呢,你快点将未了的事情办一下,来同我一同去到云外优游去吧,你不要一个人在外逍遥,忘记了闺中还有我等着呢!”
陆小曼在徐志摩在世时是不大写东西的,但天天和徐志摩在一起,无形之间便受了他的文学上的熏陶,她的这篇《哭摩》浓丽哀婉,文风直逼徐志摩,可以说对徐志摩是个最好的怀念。
1932年,在海宁硖石召开了徐志摩的追悼会,陆小曼因为公公徐申如的阻止,没有能到海宁硖石参加追悼会,她作为亡妻送了一幅挽联:
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
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
1933年清明,陆小曼独自一人来到硖石,给徐志摩上坟,这是陆小曼第五次到海宁硖石,也是最后一次。陆小曼没有再到她与徐志摩婚后小住的“香巢”中去,那是徐家的房产,她无福消受,她也不愿再去那一块让她甜蜜而又令她伤心的地方。她站在东山万石窝前,远远地望着那一幢中西合璧的红色砖瓦房子,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
他们彼此爱的轰天动地,却也恨得无可挽留。民国才子徐志摩和民国名媛陆小曼的爱情,便是最为突出的相爱相杀。陆小曼的母亲曾沉痛哀叹“是小曼害死了志摩,也是志摩害死了小曼。”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奔赴北京大学任教更急于参加林徽因的讲座,在飞机事故中遇难。从此时起,陆小曼也是死了,留了两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谢绝一切,闭门不出,上海名媛场从此再无陆小曼的身影。
陆小曼生性奢华,过惯了富足的大小姐、贵妇的生活,又拥有艳丽无双的美貌,即便在徐志摩家里断了他们两的经济接济,她也不肯屈尊去过节衣缩食的日子。她的貌美以及优越感逼迫风流倜傥的徐志摩为生计奔波,到最后也葬送了一代才子的性命。到此时,陆小曼才醒悟,可爱情也随之飘散,她用剩下的生命来为他们的爱情,为徐志摩唱响爱的悲歌。
他们爱着彼此,只是少了换位思考,少了体谅。要是他们之间多一点点的沟通与交流,也许不至于到最后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吧。
郁达夫与王映霞
一个是风流才子,一个是绝色佳人,好像是三生石上,注定要有一段凄美动人、惊绝后世的动人故事。沪上三月。薄寒轻暖,尚贤坊中,他和她相遇了,没有预告,没有准备……那一刻平凡得不经人意,那一刻却又深刻得永铭人心。
1927年1月4日,郁达夫在好友孙百刚家邂逅年仅19岁的杭州美女王映霞,映霞让他第一次明白何为惊艳,何为坠入情网,何为荒漠甘泉,何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何为为爱痴狂……为见映霞,他天天往孙百刚家里跑,或带几本书,或带一些酒菜,实在没有什么借口时就呤这两句唐诗“出门无知友,动即到君家。”
热恋时的郁达夫,有着作为一个作家特有的敏感,将他们之间热恋经过写成了一本书出版,连每天亲嘴几次这样的细节都展现到世人面前,更有你侬我侬时的细节。这些引起了王映霞的不悦,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暴露在所有人的目光之下,并且还是私密之事,作为任何一个女人都不会无动于衷。然而,出于郁达夫的爱以及这本书带来了可观的版税,王映霞也慢慢接受了。
笼鹅家世旧门庭,鸦凤追随自惭形。
欲撰西泠才女传,苦无椽笔写兰亭。
这是郁达夫一九二七年三月在上海写给王映霞情诗中的一首,意真情切,表达了郁达夫先生对王映霞女士的热恋之深……那时的郁达夫虽然已经有了个小脚妻子,但是仍然在与妻子没有离婚的前提下与王同居了,后搬到杭州富春江边,过着神仙眷侣般的快意生活,时人称他们是“富春江上神仙眷侣”。
没过多久,郁达夫与杭州的圈子不能相容,因着工作调动,前往福州,留下孩子和王映霞在杭州。王英霞将家里当做了太太会客圈子,当时的名媛淑女,上层人士纷纷前往。其中,就有许邵棣和戴笠,这两个男人与王英霞走得很近,便当空多了许多闲言碎语。
王映霞携老母与3个孩子在丽水避难,跟许邵棣是邻居,近水楼台,他们的关系被世人传成了已经同居。这时的郁达夫回武汉途径丽水,跟王映霞摊牌,让她做出选择:跟他走,还是跟许邵棣。王映霞最终选择跟郁达夫前往武汉。
这个时候的郁达夫展现了一个男人的大度,带着跟两个男人暧昧不清的妻子定居到武汉。两人的关系毕竟中间已经出现了裂痕,在经过多次争吵之后,王映霞离家出走,然而,走得时候遗落了她跟许邵棣来往的三封书信。正是这三封书信,彻底毁掉了他们俩的爱情,和这个家。
这三封书信,具体是什么,还不清楚,但是肯定的一点是洋溢着暧昧之言,恋慕之意。郁达夫一气之下,将这三封情书,交给报社公示于天下,并在一本杂志上写了一首诗《毁家诗纪》,并将这本杂志寄给了王映霞。王映霞看到这首诗,伤心欲绝,将这首诗一下一下地撕碎,如同自己的心。
后郁达夫在报纸上登记,两人彻底离婚。
郁达夫和王映霞这对羡煞旁人的“富春江上神仙侣”,在纸醉金迷的上海陷入狂恋,在时局动荡的新加坡飘摇离散,这场孽缘也许一开始就注定悲剧,只是现实比想象中更快些,也更惊动世人些。
这世间才子佳人的结合有的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的却由情投意合的开始演变为你死我活的角逐。对于第二种结局,人们不禁扼腕叹息,曾经轰轰烈烈的爱情,耳鬓厮磨的亲昵,最终却反目成仇,劳燕分飞。
陆游与唐婉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陆游自幼聪慧过人,先后师从毛德昭、韩有功、陆彦远等人,十二岁即能为诗作文,因长辈有功,以恩荫被授予登仕郎之职。不知不觉,陆游二十岁了。在父母的安排下,陆游迎娶表妹唐婉为妻。唐婉,字蕙仙,生卒年月不详。陆游的表妹,陆游母舅唐诚女儿,自幼文静灵秀,才华横溢。陆家曾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与唐家订亲。
两人的婚姻虽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老式婚姻,可是却超乎寻常的幸福。不料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后陆母认为唐婉把儿子的前程耽误殆尽,遂命陆游休了唐婉。陆游曾另筑别院安置唐婉,其母察觉后,命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唐婉而后由家人作主嫁给了皇家后裔同郡士人赵士程。公元1155年(绍兴二十年),礼部会试失利后陆游到沈园去游玩,偶然遇见了唐琬,两个人都非常难过。陆游感伤地在墙上题了一首《钗头凤·红酥手》词。1156年,唐婉再次来到沈园瞥见陆游的题词,不由感慨万千,于是和了一阙《钗头凤·世情薄》。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
唐琬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婉写下此词不久,就抑郁而死。很多年之后,陆游几经辗转,才得到唐婉的这首词。当看到唐婉的《钗头凤》之后,陆游痛哭流涕,悔恨不已。
一晃,又过了数十年,陆游已经是一个年过古稀的老者,当陆游再度回到沈园的时候,看到眼前的一切,心中悲痛,不禁又写下《沈园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 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 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 犹吊遗踪一泫然。
“无此绝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绝等伤心之诗。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千年论,不可无此诗”(陈衍《宋诗精华录》)。
陆游和唐婉的悲剧,既是陆游唐婉性格的悲剧,又是那一个时代的悲剧。在世俗传统面前,陆游实在没有太大的力量反抗。于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最爱的女人孤独的远离,最爱的女人寂寞的死去。
举案齐眉,红袖添香的神仙眷,其至真至纯的爱情,却终被“吃人的礼教”所杀,他们的沈园诗词成为诗坛绝唱,千百年来令人扼腕至今。
李隆基与杨玉环
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是最典型的帝王家爱情的相爱相杀,他们的爱情故事,经过白居易《长恨歌》的渲染,成为千古绝唱。
唐玄宗李隆基,文治武功,精通音律。在位二十余载,呕心沥血,且喜塞外风清万里,民间粟贱三钱,太平世界,胜于贞观之年。便将年号开元改为天宝,每日笙歌宴乐,快慰平生。在宫廷宴乐中,他发现跳霓裳羽衣舞的杨玉环非但有倾国倾城之貌,而且艺术禀赋极高,便将她纳为贵妃。
李隆基从此不早朝,与杨玉环日日游宴。春暖花开,他们到骊山踏青。唐明皇在华清池赐浴,以此地特有的温泉水,洗尽杨玉环的民间凝脂,使之具有贵族气息。
关于杨玉环的绝代风华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仅从李白和杜牧的诗中,就可以窥斑见豹:
清平调·其一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由于中国式裙带关系,杨玉环的义兄杨国忠也受到重用,逐步进爵至左相之位,他善于理财,可是也贪污受贿。野心家安禄山在右相李林甫去世后企图取而代之,遭到杨国忠的阻拦,二人交恶,互相攻奸。后安禄山起反心,“安史之乱”爆发。
唐明皇被迫在御林军的护卫下,携杨贵妃逃离长安,南下西蜀,途中驻扎马嵬驿。御林军统领陈元礼诛杀了杨国忠,于是发生了唐明皇、杨贵妃和陈元礼之间的争论。次日六军不发,狂呼要杀杨贵妃。唐明皇与陈元礼紧急磋商,就战乱的责任问题,坚决为杨贵妃辩护,并要以身抵挡欲闯贵妃营帐的军士,这一切,都让杨玉环看见了。在陈元礼实在控制不住局面、危及皇帝生命安全的关键时刻,杨玉环挺身而出,甘受白绫,做安史之乱的替罪羊。她与唐明皇诀别,唯一的要求是把她葬在梨树之下。她以自己的死,换来了御林军继续前进。
绝代佳人杨玉环香消玉殒数年之后,安史之乱平息,但唐朝从此由盛而衰,历史发生重大转折。李隆基下野,立太子为皇。失去皇帝的权力后,人性在他身上复归,爱情变得更加贞洁起来。他日夜思念杨玉环,检讨荒淫误国以及往日种种过失,浩叹人生不能两全。于是让人画了贵妃的像挂在殿中,朝夕与之相伴。对于宫中的一草、一木、一房、一院都令其触景伤情,睹物思人。“芙蓉如画柳如眉,对此如何不垂泪”。“夕殿萤飞思悄然,残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入梦来。”玄宗也就是在这样孤独伤感的思念中,日渐衰老,几年就追随贵妃而去。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顾城与谢烨
远和近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这是我初谙世事时最喜欢的现代诗,没有之一。顾城在我心里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顾城和谢烨的爱情,无疑是当代最令人唏嘘的相爱相杀范本。
顾城(1956—1993),男,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一个诗人之家,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顾城在新诗、旧体诗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顾城17岁开始写作生涯,给各个报社杂志投稿。1987年开始游历欧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便隐居新西兰激流岛,过自给自足的生活,顾城和妻子谢烨的爱情故事,最早一直是美丽动人的,1979年顾城和谢烨在火车上认识、相恋、结婚、生子。1988年顾城应奥克兰大学邀请去新西兰讲学,之后在激流岛定居。
在奥克兰的日子里,顾城曾经对朋友说,谢烨对他就像空气和水,离开谢烨他是不能生活的。在朋友眼里,顾城一定是极其爱谢烨,因为他对她无限服从,谢烨在家里至高无上,几乎像一个女王。而谢烨对于顾城在诗歌方面的才华则是无限崇拜,友友还记得,在他们生命的最后几年,每当朋友聚会时顾城一开口说话,谢烨就拿出一个录音机录下他的每一句话,她一定觉得顾城所有的话都很有价值。
但生活是柴米油盐,无论顾城多么有才华,至少在新西兰的日子,他们一家的生活相当窘困。后来因为《诗刊》编辑英儿住到顾城家里,使本来就不宽裕的顾城一家的生活变得更困窘,他们把已经营养不良非常缺钙的小木耳送到别人家里寄养。
关于谢烨把小木耳送出去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因为生活窘困,另一种是因为顾城嫉妒儿子分享了谢烨对他的爱,所以要求谢烨把儿子送走。寄养小木耳的那家人住在顾城家对面的山上,每天早晨,思子心切的谢烨一起床,就会跑到阳台上用旗语与小木耳交谈。谢烨对友友说过许多次,顾城嫉妒才1岁的儿子,儿子也嫉妒父亲。
有人羡慕谢烨和英儿对顾城的爱情,为了爱情,这两个女人不仅分享一个男人的爱,她们还可以收藏起嫉妒,和平共处的生活在那个太过宁静的激流岛上的小屋里。有人也因此痛恨顾城,指责他的自私,指责他不仅伤害了英儿的感情,更让谢烨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他自己也被这种自私的情感毁灭。
1993年初,迫于生计的顾城带着谢烨去欧洲讲学,把英儿留在激流岛,两个月后,英儿跟着她的英国情人也离开了激流岛。英儿的离开给了顾城巨大的打击,他多次试图自杀,还写了遗书。其实顾城的自杀情结应该早在英儿离开之前就有,有文章说,在他和谢烨结婚不久,他就让谢烨跟他一起去自杀。他的确自杀过许多次,但是都被谢烨救了过来。
1993年10月悲剧发生的那天,据说谢烨已经收拾好行装准备离婚离开顾城,离开激流岛,到德国去开始她的新生活,但是她永远没有踏上这一旅程。顾城的斧头砍伤了她,她在送往医院的路上死去;几小时后,顾城在激流岛上的一颗大树上自缢死去,这是他无数次自杀中的最后一次,这次谢烨不能再救他了。
让一代人风靡的“童话诗人”顾城那美丽凄婉的童话故事,最终以恐怖结尾,震惊了一代人的余波,直到今天还在隐约回荡。
云帆心语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有一种爱情叫相爱相杀。
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爱情也不仅是风花雪月,还有柴米油盐,相爱的人儿因为各自的优点走到一起,而可能却要与各自的缺点与坏习惯朝夕相处,所以,理解、包容很重要,合理的距离、适度的个人空间也很重要。愿我们爱的世界里,多一点润滑,少一点摩擦,经营爱情,相爱一生。
一人一半,是伴;一人一口,是侣。伴侣就是:有好东西一人一半,有好吃的一人一口。你说呢?
关于投稿
关于打赏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