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诗词丨100张风俗图,100首诗词,太美了

2 已有 1640 次阅读   2019-04-08 12:25

诗词丨100张风俗图,100首诗词,太美了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中,流传下来了很多民俗。透过这些民俗,我们得以窥见先民的生活状态,了解自身传统民族文化。

  在古代,文化民俗的记录者就是图画和诗词,下面100幅民俗图,配上诗词,让我们在浓浓的古韵中,欣赏文化之美!

  

  01、燃爆竹(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

  

  02、教坊自乐(宋)

  内宴初开锦绣攒,教坊齐奏万年欢。

  ——和凝《宫词百首》

  

  03、拜年送名片(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文征明《拜年》

  

  04、饰梅花妆(唐)

  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梅妆。

  ——牛峤《红蔷薇》

  

  05、走月亮(清)

  中秋共把斗香烧,姐妹邻家举手邀。

  联袂同游明月巷,踏歌还度彩云桥。

  ——周宗泰《姑苏竹枝词》

  

  06、赐银幡(宋)

  朝回两袖天香满,头上银幡笑阿咸。

  ——苏轼《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斋三首》

  

  07、鞭春牛(唐)

  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

  ——元稹《生春》

  

  08、放灯(唐)

  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

  ——李商隐《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09、蚕卜(宋)

  今年上元家里住,村落无灯惟有雨。

  隔溪丛祠稍箫鼓,不知还有游人否?

  儿女炊玉作蚕丝,中置吉语默有祈,

  小儿祝身取官早,小女只求蚕事好。

  ——杨万里《上元夜里俗粉米为蚕丝,书吉语置其中以占一岁之祸福,谓之蚕卜,因戏作长句》

  

  10、走百病上城头(明)

  为游百病走周遭,约束簪裙总取牢。

  偏有凤鞋端瘦极,不扶也上女墙高。

  ——六对山人《锦城竹枝词》

  

  11、猜灯谜(清)

  燕子衔笺,春灯说谜,夜短嫌天窄。

  ——郑板桥《念奴娇·宏光》

  

  12、请紫姑神(清)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13、结羊肠(元)

  元宵初过犹自忙,家家女儿结羊肠。

  含情暗思心中语:何时得似双鸳鸯。

  ——元代诗词

  

  14、走百病摸门钉(清)

  女伴金箍燕尾肥,手提长袖走桥迟。

  前门钉子争来摸,今年宜男定是谁 。

  ——清·李孚青《都门竹枝词》

  

  15、送穷(唐)

  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

  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唐·姚合《晦日送穷三首》

  

  16、春社(宋)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17、儿童斗草(宋)

  弄尘或斗草,尽日乐嬉嬉。

  ——白居易《观儿戏》

  

  18、携鼓游(宋)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徐元杰《湖上》

  

  19、踏青(周、郑国)

  崔家姊妹双燕子,踏青小靴红鹤嘴。

  ——杨维桢《崔小燕嫁辞》

  

  20、流觞赋诗(晋)

  归骑春衫花满路,相期。来岁流觞曲水时。

  ——辛弃疾《南乡子》

  

  21、春游(北朝)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韦庄《思帝乡》

  

  22、内宴冷餐(唐)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王维《少年行四首》

  

  23、担酒上坟(宋)

  黄帽刺船忘岁月,白衣担酒慰鳏孤。

  ——苏轼《和邵同年戏赠买收秀才三首其一》

  

  24、女儿节斗百草(明)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

  ——晏几道《临江仙》

  

  25、祭扫(唐)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高翥《清明日对酒》

  

  26、走马射箭(唐)

  如撞幢子弩,箭箭中红心。

  ——释祖珠《偈三首其一》

  

  27、荡秋千(五代)

  薄暮何人吹觱篥,新晴几处缚秋千。

  ——白居易《病中多雨逢寒食》

  

  28、卖柳条(清)

  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

  ——鱼玄机《折杨柳》

  

  29、浴佛节(唐)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惠能《菩提偈》

  

  30、挂五彩线(宋)

  系出五丝命可续。

  ——《帝京五日歌》

  

  31、染红指甲(宋)

  洞箫一曲是谁家,何汉西流月半斜。

  俗染纤纤红指甲,金盆夜捣凤仙花。

  ——郑奎妻《秋日》

  

  32、射柳(辽)

  竞挽雕弓如月满,尽摧杨柳向风斜。

  ——明·王英《端午日赐观射柳》

  

  33、饮菖蒲酒(明)

  采得菖蒲届端阳,酿成美酒送异香。

  角黍蔗浆祝尔寿,何妨纵饮入醉乡!

  ——《饮菖蒲酒》

  

  34、挂钟馗(清)

  五日终南进士家,深怀巨盘嘴生涯。

  笑他未嫁婵娟妹,已解宜男是好花。

  ——郑板桥《题黄慎钟馗酌妹图》

  

  35、晒书翻经(金)

  晒书秋日晚,洗药石泉香。

  ——杜牧《西山草堂》

  

  36、蛛丝乞巧(唐)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林杰《乞巧》

  

  37、穿针比巧(宋)

  闺中擣素思关塞,楼上穿针待女牛。

  ——何景明 《七夕》

  

  38、供摩侯罗(宋)

  牧渎一块泥,装塑恣华侈。

  双罩红纱厨,娇立花瓶底。

  少妇初尝酸,一玩一心喜。

  潜乞大士灵,生子愿如尔。

  ——许棐《泥孩儿》

  

  39、丢巧针(清)

  穿线年年约北邻,更将余巧试针神。

  谁家独见龙梭影,绣出鸳鸯不度人。

  ——吴曼云《江乡节物诗》

  

  40、拜魁星(清)

  五彩亭前祝七娘,三家村里拜文昌。

  桥填乌鹊星联斗,天上人间各自忙。

  ——钱琦《竹枝词·拜文昌》

  

  41、盂兰盆道场(元)

  红白薇英落,朱黄槿艳残。

  家人愁溽暑,计日望盂兰。

  ——晏殊《盂兰盆》

  

  42、放湖灯(明)

  两月三丧哭不干,雁行相对雪衣冠。

  红灯照渡同千盏,翠竹扬旙各一竿。

  ——王彦泓《盂兰盆道场即事》

  

  43、荷叶灯(清)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青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庞垲《长安杂兴效竹枝体》

  

  44、鸡冠花供祖(清)

  供祖瓶插鸡冠花,一时风靡满京华。

  只缘物稀价腾贵,移种四郊入农家。

  

  45、狩猎(辽)

  惊沙猎猎风成阵,白雁一声霜有信。

  ——元好问《玉楼春·惊沙猎猎风成阵》

  

  46、拜新月(唐)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施肩吾《幼女词》

  

  47、秋社(宋)

  雨余残日照庭槐,社鼓咚咚赛庙回。

  又见神盘分肉至,不堪沙雁带寒来。

  书固忌作闲终日,酒为治聋醉一杯。

  记取镜湖无限景,苹花零落蓼花开。

  ——陆游《秋社》

  

  48、钱塘弄潮(宋)

  弄罢江潮晚入城,红旗飐飐白旗轻。

  不因会吃翻头浪,争得天街鼓乐迎!

  ——《看弄潮诗》

  

  49、供兔儿爷(清)

  蟾宫桂殿净无尘,剪纸团如月满轮。

  别有无知小儿女,烧香罗拜兔儿神。

  ——张朝墉《燕京岁时杂咏》

  

  50、饮菊花酒(晋)

  宿露沾犹重,朝阳照更明。

  长和菊花酒,高宴奉西清。

  ——徐铉《茱萸诗》

  

  51、登高(唐)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2、馈春盘(晋)

  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

  ——苏轼《送范德孺》

  

  53、冬舂米(宋)

  腊中储蓄百事利,第一先舂年米计。

  群呼步碓满门庭,连杵成腊雷动地。

  筛匀箕健无粞糠,百斛只费三日忙。

  齐头圆洁箭子长,隔篱辉日雪生光。

  ——宋·范成大《冬舂米》

  

  54、馈岁(宋)

  馈岁,中国年俗。北宋时,年底人们互赠礼物,称为『馈岁』,不计酒食与野鲜,每逢岁暮送年盘。馈赠虽少风淳厚,友邻情谊溢山川。

  乡人慕古俗,酬酢等四坐。

  东邻遗西舍,迭出如蚁磨。

  宁我不饮食,无尔相咎过。

  相从庆新春,颜色买愉和。

  ——苏辙《次韵子瞻记岁莫乡俗三首》

  

  55、卖春联(清)

  学书儿童弄笔勤,春联幅幅卖斯文。

  人来问价增三倍,不使鹅群笼右军。

  ——周宗泰《姑苏竹枝词·春联》

  

  56、喝豆粥(清)

  喜到初八腊月天,门前舍豆俗相沿。

  信士弟子熬粥夜,念佛声声结善缘。

  ——《喝豆粥》

  

  57、祭灶(宋)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中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范成大《祭灶词》

  

  58、吃灶糖(清)

  岁暮方思媚灶王,香瓜元宝皆麦糖。

  粘口何需多如此,买颗先命小儿尝。

  ——佚名《吃灶糖》

  

  59、跳灶王(清)

  又是残冬急景催,街头财马店齐开。

  灶神人媚将人媚,毕竟钱从囊底来。

  ——周宗泰《姑苏竹枝词·跳灶神》

  

  60、烧火盆(宋)

  春前五日初更后,排门然火如晴昼。

  大家薪乾胜豆秸,小家带叶烧生柴。

  青烟满城天半白,栖鸟惊啼飞磔格。

  儿孙围坐犬鸡忙,邻曲欢笑遥相望。

  黄宫气应才两月,岁阴犹骄风栗烈。

  将迎阳艳作好春,正要火盆坐暖热。

  ——范成大《烧火盆》

  

  61、照田(宋)

  乡村腊月二十五,长竿然炬照南亩。

  近似云开森列星,远如风起飘流萤。

  今春雨雹茧丝少,秋日雷鸣稻堆小;

  侬家今夜火最明,的知新岁田蚕好。

  ——范成大《照田蚕行》

  

  62、驱傩(唐)

  驱傩是中国年终或立春时节驱鬼迎神赛会活动。驱傩在宋代有大傩仪、小傩仪之分。

  驱傩击鼓吹长笛,瘦鬼染面惟齿白。

  ——孟郊《弦歌行》

  

  63、镜 听(唐)

  “镜听”又称“听镜”、“听响卜”、“耳卜”等,就是在除夕或岁首的夜里抱着镜子偷听路人的无意之言,以此来占卜吉凶祸福。

  重重摩挲嫁时镜,夫婿远行凭镜听。

  ——王建《镜听词》

  

  64、儿童卖痴呆(宋)

  儿童卖痴呆是除夕夜,儿童结队提灯来,沿街穿巷呼贱价,赚取翁媪买痴呆。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招人买。

  ——范成大《卖痴呆词》

  

  65、打灰堆(宋)

  打灰堆亦称"打如愿"。古代中国民俗之一,中国民间于正月初一鸡鸣时,辄往灰堆间捶打,谓能致富。

  除夜将阑晓星烂,粪扫堆头打如愿。

  杖敲灰起飞扑篱,不嫌灰涴新节衣。

  老媪当前再三祝,只要我家长富足。

  轻舟作商重船归,大牸引犊鸡哺儿。

  ——范成大《打灰堆词》

  

  66、贴门神(明)

  抱关憔悴两疲兵,众欲麾之我漫亹。

  简尔功名惟故纸,傍谁门户有长情。

  戟悲雨迹销残画,鍪赖虫丝恋绝缨。

  莫向新郎诉恩怨,明年今夜自分明。

  ——沈周《送门神》

  

  67、压岁钱(清)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文天祥《除夜》

  

  68、索罗杆(清)

  昔日乌鸦救汗王,索罗杆顶供斗粮。

  如今丹阶少人迹,坤宁宫前月昏黄。

  

  69、新妇不跪(唐)

  唐代结婚有男拜女不拜之风俗。据说此风俗与武则天有关。

  堂堂不语望夫君,四畔无家石作邻。

  蝉鬓一梳千岁髻,蛾眉长扫万年春。

  ——白居易《新妇石》

  

  70、展示嫁妆(清)

  东家嫁女儿,珠翠盈千箱。

  道路多侧目,门阁生辉光。

  ——袁枚《嫁妆词》

  

  71、抓周(宋)

  头颅七十已看看,喜抱孙来傍晬盘。

  敢望吾家有英物,箕裘且欲恋儒冠。

  ——袁说友《瑞孙周岁》

  

  72、折柳(唐)

  湖边杨柳色如金,几日不来成绿阴。

  折得柔条入城去,教人知道已春深。

  ——林洪《折柳》

  

  73、步障(唐)

  步障是用以遮蔽风尘或视线的一种屏幕。

  当时豪右争骄侈,锦为步障四十里。

  ——韦应物《金谷园歌》

  

  74、驿站送信(元)

  钰如昨,荷寻常留念,书信相传。

  ——元·马钰《满庭芳·邀姚公书》

  

  75、茶贩(宋)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76、货郎担(金)

  我待绣几朵花儿,可没针使,

  急切里等不得货郎担儿来买。

  ——王晔 《桃花女》

  

  77、磨镜(明)

  磨镜是磨治铜镜。古用铜镜,须常磨光方能照影。

  可中三日得相见,重绣锦囊磨镜面。

  ——王建《镜听词》

  

  78、拉车卖酒(清)

  卖酒绿阴傍,无人不醉春光。

  ——万俟咏《安平乐慢》

  

  79、骑驴打球(唐)

  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近人步打球。

  一半走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

  ——王建《宫词》

  

  80、相扑(唐)

  拳来踢去疾如飞,毕竟输赢是职谁。

  闹里有人能著眼,未曾交辊已先知。

  ——释道冲《看相扑》

  

  81、蹴鞠(宋)

  蹴鞠当场二月天,仙风吹下两婵娟。

  汗沾粉面花含露,尘扑蛾眉柳带烟。

  翠袖低垂笼玉笋,红裙斜曳露金莲。

  几回蹴罢娇无力,恨杀长安美少年。

  ——钱福《蹴鞠》

  

  82、捶丸(宋)

  城间小儿喜捶丸,一棒横击落青毡。

  纵令相隔云山路,曲折轻巧入窝圆。

  

  83、妇女踢球(明)

  杨柳抽青复陨黄,儿童镇日聚如狂。

  空钟放罢寒冬近,又见围喧踢毽场。

  ——前因居士《日下新讴》

  

  84、放纸鸢(明)

  画里休看郭恕先,巧糊片楮作蹁跹。

  影驰空碧摇双带,声遏行云鼓一弦。

  避雨飞来芳草地,乘风游遍绿杨天。

  黄昏人倚楼头望,添个红灯到上边。

  ——谢宗可《纸鸢》

  

  85、打陀罗(清)

  清明佳节柳条拖,放学儿郎手折多。

  早送爷娘上坟去,好寻闲处打陀罗。
——李孚青《都门竹枝词·打陀罗》

  

  86、六 博(汉)

  六博,又作陆博,是中国古代民间一种掷采行棋的博戏类游戏,因使用六根博箸所以称为六博,以吃子为胜。

  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辉。

  ——李白《梁园吟》

  

  87、双陆(唐)

  双陆,古代博戏用具,同时也是一种棋盘游戏。

  一笑承恩便赐绯,论他当局却全非。

  平生学得檀公术,打马沿边走似飞。

  ——郭登《双陆》

  

  88、弄剑与踏杯舞(汉)

  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

  ——张衡《西京赋》

  

  89、西域歌舞(唐)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

  弦鼓—声双袖举,回雪飘摇转蓬舞。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

  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微启齿。

  ——白居易《胡旋舞》

  

  90、瓦子内说书(宋)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

  读书人一声长叹。

  ——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91、傀儡戏(宋)

  刻出形骸假像真,一丝牵动便精神。

  堪嗤鼓笛收声后,依旧当时木偶人。

  ——易士达《观傀儡》

  

  92、酒楼唱曲(金)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 李梦阳《汴京元夕》

  

  93、高跷(清)

  如何好,看秋千戏剧,蹴鞠恢谐。

  —— 葛长庚《沁园春·吹面无寒》

  

  94、子弟书(清)

  绕金堤、曼衍鱼龙戏,

  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

  ——柳永《破阵乐·露花倒影》

  

  95、太平鼓(清)

  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

  ——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96、盲人走街卖艺(清)

  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

  —— 刘晏《咏王大娘戴竿》

  

  97、刺青(唐)

  老童发清歌,昌容戏紫鹓。

  ——刘基《游仙(九首)》

  

  98、斗鸡(晋)

  斗鸡初赐锦,舞马既登床。

  ——杜甫《斗鸡》

  

  99、猴戏(明)

  儿童踯躅牛羊戏,陌上行人谓此谁。

  ——赵文《哭亦周》

  

  100、斗蟋蟀(清)

  金屏翠幔与秋宜,得此年年醉不知。

  只向贫家促机杼,几家能有一絇丝。

  ——王安石《促织》

  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造就了我们传统民俗文化的多姿多彩,就算而今已然有些习俗流失和淘汰了,但仍然有许多传统习俗值得我们传承及纪念。

  *图片:《古代风俗百图》。作者:王弘力,山东蓬莱人,中国著名连环画家。代表作:连环画《十五贯》《天仙配》《梦狼》《聊斋故事选》《杨志卖刀》

  —《END》—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