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寄语诗人:搞精神产品的人,还是先填饱了肚子,再玩情怀

3 已有 1934 次阅读   2019-06-26 10:01

寄语诗人:搞精神产品的人,还是先填饱了肚子,再玩情怀 

文/孙君子

来源:湘西文化沙龙

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微信群看到一则为诗人水滴筹款救命的帖子,仔细阅读之后,感慨万千,随有如下妄议大放厥词之论,今日无意中翻看收藏夹,重温这些文字,觉得并非完全虚妄。稍作整理,与有缘同好者探讨,抛砖引玉,或有意外收获。

——题记

诗人创造的是精神财富,属于形而上的东西,通俗的讲是解决了吃饱肚子撑着了之后的追求。诗属于肚子撑了肚子之后,阳春白雪的高层次生命体验。当下社会真正需要这种生命体验,愿意付费,有能力付费的人有多少?应该心里都有数。作为一个社会人,每个人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诗人选择写诗,愿意走一条曲高和寡的路,自然应该承担生命的孤独寂寥,也甘于淡泊甚至贫困。

诗歌圈有诗歌圈的喧嚣与热闹,也充斥着这个圈子的自嗨与快乐。物质金钱也许不是诗人追逐的目标,既然如此,贫病交加,穷困潦倒,就是诗人自己选择要承担的结果。诗人选择做灵魂的旗手,领航者,后面跟随者少,又不给供品,饿饿肚子就是常态。

至于社会该不该让诗人的社会保障生活有保障一些,地位更好一些?这是社会问题。事实是国家豢养的作家诗人,没搞出什么大名堂。诗人有没有为众生疾苦奔走呼号过?有没有对社会各种问题正视天问过?还是更多的吟诵个人小情怀,小情绪,小恩怨?写着自己的诗与远方,苦着自己的一日三餐,衣食住行,这种悖论循环,暂时无解。

《人民文学》不一定代表高水准,在那里发表作品也不代表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作家和诗人。其实《人民文学》自己也没余粮,也是苦巴巴地等待金主的施舍。许多的报纸若不是强行征订,早就关门大吉了。因此依附于《人民文学》之类刊物的作家诗人期望这个虚名光环换饭吃,本身也是虚妄。

写作打赏这玩意,跟老火在武陵路天桥面前扔个钵子讨钱差不多,全看施舍者当时心情。君不见街头的《大悲咒》早已丝毫动不了行人的恻隐之心?

其实自古以来,靠卖文为生者极其稀有,中国古代文人,有几个不是达官贵人,土豪巨富?陶渊明能不为五斗米折腰,那是家里有田地几百亩,有长工丫鬟可使唤啊?不然他若天天累得弯腰躬脊,气儿都喘不匀,你看他还能“悠然见南山”不能?所以,搞精神产品的人,还是先整个饭碗,填饱了肚子,再玩玩情怀。你看看全国各地的文联主席和作协主席都是有人发工资的哦 。文化沙龙里那些爱读书读诗的美女们老公们都是有几把刷子弄粉红毛爷爷的。

切莫怨东风,东风正怨侬。你抱怨天下人瞎了眼,未曾识得阁下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才华横溢。天下人抱怨你弄那玩意儿跟我一点关系也没有。如果写作,就写点接地气的东西,写点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东西。你为老百姓发声了,泥腿子们可比那当官的以及文痞们强,箪食壶浆引颈送供品也是大有可能的噢。

有些很像诗的文字不是诗,有些不像诗的文字就是诗。有些结石是舍利子,有些结石是夜明珠,有些结石就是碳酸钙。有些叫舍利子的结石,佛的门徒说能护佑众生。成为夜明珠的结石,人们追捧为宝石。成为碳酸钙的结石磨碎了,可以做钙片用。正如有的诗可以抚慰灵魂,有的诗可以可以流传千古,有的诗只能让人憋不住尿。言论之所以异彩纷呈,就是站的角度不同。各言其说,各得其趣,各自代表自己就好,彰显自己的阅历见识等不一而足。顾妄说之,有没有人听或信,又有何妨?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