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査海生)
1964年3月24日—1989年3月26日
诗人
海子原名査海生,生于1964年3月24日,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
海子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当时即被称为“北大三诗人”之一。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从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用超乎寻常的热情和勤奋,才华横溢地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
1989年3月26日,海子自杀,年仅25岁。
海子的死引起了世人的震撼——平生落寞孤独的海子,死后引起了世人极大的注意。上海评论家朱大可在其《宗教性诗人:海子与骆一禾》一文中 ,赋予海子的死以崇高的仪典意义。他的诗不但影响了一代人的写作,也彻底改变了一个时代的诗歌概念,成为中国诗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诗 选
* 以下插图选自海子的画作。
活在珍贵的人间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太阳强烈
水波温柔
一层层白云覆盖着
我
踩在青草上
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泥土高溅
扑打面颊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
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1985.1.12
* * *
日记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她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1988.7.25 火车经德令哈
* * *
黑夜的献诗
献给黑夜的女儿
黑夜从大地上升起
遮住了光明的天空
丰收后荒凉的大地
黑夜从你内部上升
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
遥远的路程经过这里
天空一无所有
为何给我安慰
丰收之后荒凉的大地
人们取走了一年的收成
取走了粮食骑走了马
留在地里的人,埋得很深
草杈闪闪发亮,稻草堆在火上
稻谷堆在黑暗的谷仓
谷仓中太黑暗,太寂静,太丰收
也太荒凉,我在丰收中看到了阎王的眼睛
黑雨滴一样的鸟群
从黄昏飞入黑夜
黑夜一无所有
为何给我安慰
走在路上
放声歌唱
大风刮过山岗
上面是无边的天空
1989.2.2
* * *
九月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马头 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1986
* * *
献给太平洋
我的婚礼染红太平洋
我的新娘是太平洋
连亚洲也是我悲伤而平静的新娘
你自己的血染红你内部孤独的天空
上帝悲伤的新娘,你自己的血染红
天空,你内部孤独的海洋
你美丽的头发
像太平洋的黄昏
1989.2
* * *
四姐妹
荒凉的山冈上站着四姐妹
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
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
空气中的一棵麦子
高举到我的头顶
我身在这荒芜的山冈
怀念我空空的房间,落满灰尘
我爱过的这糊涂的四姐妹啊
光芒四射的四姐妹
夜里我头枕卷册和神舟
想起蓝色远方的四姐妹
我爱过的这糊涂的四姐妹啊
像爱着我亲手写下的四首诗
我的美丽的结伴而行的四姐妹
比命运女神还要多出一个
赶着美丽苍白的奶牛走向月亮形的山峰
到了二月,你是从哪里来的
天上滚过春天的雷,你是从哪里来的
不和陌生人一起来
不和运货马车一起来
不和鸟群一起来
四姐妹抱着这一棵
一棵空气中的麦子
抱着昨天的大雪,今天的雨水
明日的粮食与灰烬
这是绝望的麦子
请告诉四姐妹:这是绝望的麦子
永远是这样
风后面是风
天空上面是天空
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1989.2.23
* * *
莫扎特在《安魂曲》中说
我所能看见的妇女
水中的妇女
请在麦地之中
清理好我的骨头
如一束芦花的骨头
把它装在琴箱里带回
我所能看见的
洁净的妇女,河流
上的妇女
请把手伸到麦地之中
当我没有希望
坐在一束麦子上回家
请整理好我那零乱的骨头
放入那暗红色的小木柜,带回它
像带回你们富裕的嫁妆
* * *
星
我死于语言和诉说的旷野
是的,这些我全都听见了。虽然
草原神秘异常
秋天,美丽处女是竖起风暴的花纹
虽说一个断臂的人
不能用手
却可以用牙齿
和嘴唇 打开我的诗集——
那是在大火中
那就是星
是——他是你们的哥哥。
诗人高喊
带火者,上山来!
牵着骆驼
的鬼魂
出现在黄昏
星
我是多么爱你
不爱那些鬼魂
1988.5
评 论
五月的麦地
海子
全世界的兄弟们
要在麦地里拥抱
东方,南方,北方和西方
麦地里的四兄弟,好兄弟
回顾往昔
背诵各自的诗歌
要在麦地里拥抱
有时我孤独一人坐下
在五月的麦地梦想众兄弟
看到家乡的卵石滚满了河滩
黄昏常存弧形的天空
让大地上布满哀伤的村庄
有时我孤独一人坐在麦地为众兄弟背诵中国诗歌
选自《诗刊》1988 年9 月号
重读《五月的麦地》
臧棣
这首诗主题尽管涉及“哀伤”“孤独”,但它的基调却是高昂的,甚至带有雄辩的音质。这种雄辩的基调,源自这首诗最基本的诗歌意图:一个人孤独地坐在丰收的麦田里为全世界的兄弟背诵诗歌。以前,曾有论者以为“麦地”是这首诗的主角。其实,这首诗真正的主角,既不是诗中出现的那个“我”,也不是“五月的麦地”,而是被诵读的“诗歌”。海子的意图是,面对祛魅的现代性趋势,面对它造就的乡村的衰落(“让大地上布满哀伤的村庄”),人们应该学会尊重大地的物产。人们应该学会将他们的目光朝向大地的自然景观,并从那里寻找生命的本源;而不是一味盲信未来主义的诱惑。所以,不管我们赞同不赞同海子的想法,他的麦地诗篇,绝不仅仅是简单地抒写对农耕文明的憧憬。海子真正想做的工作是,通过对农耕场景的强烈的呈现,将我们的眼界从历史主义的迷雾中拽出来,重新搭建生命和大地之间的精神联系。他的目的是给骄纵的现代性刹车。这首诗,海子更隐蔽的意图是,仅仅将生存的目光投向大地的农耕景象还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将诗的意志赋予朴素的大地。将诗和大地联系起来的想法,毋庸讳言,是受到了海德格尔的启发。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的“诗意的栖居”的阐发,对海子的内心影响很大。大地本身是原始的、盲目的,唯有将神圣的诗性给予大地,大地才会向生命敞开它的秘密。换句话说,唯有诗才能给予我们的生存以一种意义。这首诗虽然也想到了“孤独”,但更多的,它抒写的是,诗人对诗歌本身的伟大的信念。即:在人类的生存情境里,诗是一切意义的最神秘的来源。
选自《诗刊》2017年1月号上半月刊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