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动态] 方舟:诗歌是城市精神的高地

1 已有 229 次阅读   2021-04-15 15:30
方舟:诗歌是城市精神的高地 

方舟,原名周柏,湖南新化人,1966年出生。作品散见《诗刊》《作品》《诗歌月刊》《诗选刊》《青年文学》《花城》等刊物,著有《旅人——方舟大学生自选抒情诗集》《一片汪洋》《海边的心跳》《中外现代诗名家集萃:方舟短诗选(中英对照)》《方舟十年诗选》《在东莞的民间行走》《昨日入城市》《倾听南方》等10余部书作,文学作品曾获全国校园文学大赛一等奖、屈原杯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首届广东青年文学奖、广东有为文学奖、第十届广东鲁迅文学艺术奖等,2014年入选“艺起来——东莞文艺名家推广计划”。

文学作品入选《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文选·诗歌卷》《中国新诗年鉴十年精选》《中国新诗三十年》《影响我们这一代的散文》《当代著名作家散文选》等数十种选本。有作品被译介成英语、德语、意大利语、蒙古语、日语等,并有执行的文化品牌活动和辅导的舞台艺术作品先后获得原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群星奖项目奖、全国第十六届群星奖、广东省艺术花会金奖等奖项。现供职于东莞市文化馆,系广东省作家协会理事、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东莞市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中心特聘导师。曾获第六届广东省十大优秀书香家庭、首届全国书香之家荣誉。

东江蜿蜒而下,奔流不息。在广东东莞水乡片的某些洲岛,尚留下见证改革开放时代浪潮的历史遗存。如鳒鱼洲,这个被东江环抱的工业园旧址,以一身伟岸的形象和静默的姿态,释放出令人遐思的城市诗性。

这诗性缘自于曾经风起云涌般的工业制造与对外开放,也缘自于其沧海桑田的变化,来自这座现代化都市的繁华和兼容。

2019中国(东莞)森林诗歌节之“艺起来——东莞文艺名家推广计划”方舟都市诗歌与民谣专场

诗歌有时就是对城市历史与现实的独特深察和命名。时光的指针指向了2019年1月5日上午,由东莞市文化馆主办的“聆听——2019东莞·鳒鱼洲新年诗会”在鳒鱼洲举行。诗会旨在唤醒东莞城市的历史记忆与激情,聆听东莞制造时代工业原址的回音,并藉此开展东莞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诗歌文化创作和交流。

作为东莞新年诗会的策划和总导演,方舟不只一次来过他心念已久的鳒鱼洲旧厂房,打量着周边废弃的车间和车间里那台移不走的旧式印刷机,还有破败的墙上的老照片展,思考着如何将历史记忆——这架永不歇息的时光机,还有在地实景——现有的环境、装置、影像与诗歌联系一起。终于,他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他酝酿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就地取材,来一个“不修边幅”的原生态诗会。

新年诗会开篇便是以原创诗作《叙述者·城》作为引诗,将观众带入一种对城市历史的追忆与沉思中,为东莞这座城市奉献新年的诗篇。

这一天,近百名著名诗人、朗诵家齐聚鳒鱼洲,致敬历史、献诗新年。

“聆听——2019东莞·鳒鱼洲新年诗会”

2019东莞·鳒鱼洲新年诗会,青年朗诵艺术家刘艳在朗诵《叙事者·城》

2019东莞·鳒鱼洲新年诗会,著名朗诵家一舟在朗诵

诗歌是城市精神的高地,有了诗歌,这座城市会更加优雅,更加浪漫和高贵。”方舟在他的《让诗歌命名我们的城市》文章中,鲜明地阐述了他对于诗歌和城市关系的认识。

东莞是改革开放的生动缩影,此次在鳒鱼洲厂房举行的新年诗会,非常具有象征意义。”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时任广东省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杨克盛赞东莞新年诗会形式新颖,在讲究诗歌艺术性的同时,还讲究跟大众结合,非常接地气。杨克指出,东莞近年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市民的文化生活,此次举办全市性的新年诗会,将进一步提高城市美誉度。

如何让东莞这座城市更具有诗意情怀,方舟从未停止过思考、策划以及执着的推动。近十多年来,他被媒体聚焦,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诗歌创作成就,更多地还在于他是一位城市诗歌活动的策划者和重要推动者。

一年后,方舟再次受命策划2020年度“与春天同行——2020东莞新年诗会”。2020年的新年诗会,由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作为指导单位,广东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中心作为支持单位,东莞市文化馆主办。诗会选址在东莞市行政中心广场市民大舞台。从举办地点来看,这更像一场让诗歌走进普罗大众,让城市的任何角落都能绽放诗意烟火的全民雅集。

诗歌,城市,东莞,改革开放,方舟,这些词汇随意相会,无序排列,都能给品读者独有的寓意,这种偶然的相逢,也有着必然的机运。

实际上,作为诗人的方舟,凭着他持久的诗歌创作耐性早已为人所熟知。但自2005年从东莞市长安镇调入东莞市文化馆任职之后,方舟的工作重心放在全市性的制度化文艺创作赛事与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上——“甘为他人嫁衣裳”。仅诗歌文化这一块,他就先后参与策划了首届广东诗歌节、“诗歌回归大众”东莞市广场诗歌朗诵晚会、首届广东大沙田诗歌奖评选、“在银色的月光下”诗歌朗诵音画晚会等品牌活动。特别是2005年的首届广东诗歌节,至今让人怀念。还有他执行历时三年的“诗歌回归大众——东莞市十佳文化广场诗歌朗诵系列专场”活动,近十万市民现场参与,成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广场诗歌文化普及活动”。

这些诗歌活动,让世界感受到东莞这座城市别具浪漫情怀的一面,让人从东莞的时代交响中,不仅能感受到大江磅礴的铜管齐鸣,也有水潺鸟语的琴瑟弦音。原来,被经济和产业掩盖的东莞文化与艺术,有着更迷人的魅力。

2006年“诗歌回归大众”东莞市十佳文化广场诗歌朗诵系列专场首场现场

01/

“让一座城市因诗歌而优雅”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涌现和造就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中青年诗人,“东莞青年诗群”在全国产生了较广泛的影响。2005年和2010年,首届广东省诗歌节和首届广东大沙田诗歌奖先后落户东莞长安镇、沙田镇,东莞诗歌一直是一个经久不息的话题。

作为广东外来诗人的代表人物、东莞诗歌界的先行者、实践家和热心人,方舟在推动东莞诗歌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凭着他的个人创作成就,以及策划能力和影响力,2014年,方舟入选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实施的“艺起来—东莞文艺名家推广计划”。

方舟为何如此重视诗歌活动在大众视野下的普及?因为,在他看来,“在公共文化领域,我们不能忽视更不能轻视诗歌文化。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轻歌曼舞,以表演表现、自娱自乐为主,但真正的市民文化也是需要引导的。”

东莞的诗歌受众数量庞大。东莞不到30岁的平均人口年龄,诗歌成了多数青年最钟情的精神营养,完全可能超过其它艺术门类。事实是,诗歌文化已成为东莞文化名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成为东莞公共文化的崭新名片。

以方舟为典型代表的城市文化耕耘者,他们尤其重视以文化的自觉和文化的决断力发现和引导一些新形态的文化产品和传播方式,而不是用一种先入之见和个人偏见抗拒或担心诗歌文化的普及效果。

“我相信,以城市命名的诗歌大赛,能真正唤起人们对高雅艺术与大众趣味的双重认同和彼此照顾,破除艺术观念的篱笆,让诗歌回到大众的广场,让市民近距离亲近诗歌,让一座城市因诗歌而优雅,因诗歌而浪漫,因诗歌而高贵,因诗歌而美丽。”方舟坚定地说。

2016年,刚刚到任、大刀阔斧创新的东莞市文化馆馆长黄晓丽力推青少年文化季公益活动,鼓励全馆专家大胆策划。

为此,方舟提交了“好好说话、天天读诗”——东莞小诗人沙龙活动方案,获得大家的认同。小诗人沙龙活动定位为东莞中小学生诗歌阅读与创作的公益项目,倡导经典阅读、前沿阅读,倡导“我手写我心”,鼓励孩子们真实、热情、有趣、自由表达,更加热爱写作、热爱大自然、热爱这个世界。

五年来,方舟一直陪伴孩子们读诗、赏诗、开笔写诗,并先后邀上百名著名诗人、学者、教授、图书编辑、自然导师和朗诵家现场为孩子们讲座和辅导,每一次活动都可以看到他和同事们忙碌的身影。由此活动编印的四辑诗集《孩子们的诗》已正式出版,广受中小学生和家长的喜爱。2019年,小诗人沙龙活动被评为“最受市民喜爱的品牌活动”。

2019中国(东莞)森林诗歌节开幕式现场

02/

“梦想之都,诗意之城”

“梦想之都,诗意之城”,这是方舟在他心中为东莞描绘的形象。

方舟将这个专属表述用于由他策划与执行的诗歌大赛主题。

2013年,“梦想之都,诗意之城”东莞诗歌大赛举行。赛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广大诗人及爱好者积极投稿,共收到500多位作者共3000余件参赛作品,作者遍布北京、江西、四川、重庆等近30个省市。

2016年,以“大沙田放歌”为题的第二届东莞诗歌大赛再次成功举办,这个两年一届的全市性、导向性、制度化的创作赛事,再次将诗歌文化的普及和创作纳入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常态化项目,成为东莞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新亮点。

近年来,方舟还关注“生态诗歌”和“自然教育”,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以生命共同体观和整体生态观、系统生态观重新审视和观照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诗歌主体性与语言的关系,创作了一批富有生态审美的诗歌,整理结集为《方舟生态诗选》,并参与策划了首届广东环保诗歌大赛。这也直接影响着他最初想策划举办“中国(东莞)森林诗歌节”时的灵光一闪。

历时数月的中国(东莞)森林诗歌节暨“佛灵湖杯”第三届东莞市诗歌大赛,由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广东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东莞市寮步镇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大赛共有全国20多个省市的3000多名诗人参加,收到原创生态诗歌作品8000余首,刷新了同类题材诗歌赛事的纪录。

本次活动不仅旨在唤起更多的人关注生态审美,关注生态诗歌,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也在宣扬以生命共同体观和整体生态观、系统生态观重新审视和观照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让市民群众以诗歌的名义共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2019年9月21日下午,寮步镇佛灵湖森林公园南岸草坪,斜晖脉脉,芳草萋萋,青山绿水,美不胜收。在一片诗情画意之中,以聚焦品质东莞、倡导生态文明、书写生态诗歌、诗颂美丽中国为主题的2019中国(东莞)森林诗歌节开幕式暨佛灵湖大型森林诗会盛大举行,“飞鸟相与还”“风从海边来”“感恩大地”“祝福祖国”四个篇章美轮美奂,诗意盎然。来自全国各地和广东本土的50多位诗人、生态学者和东莞市民共同见证了一次在自然野外的生态诗歌盛会。

由方舟策划举办的著名诗人洛夫诗歌朗诵会

生态诗歌与创作写作圆桌对话、著名诗人进校园、东莞文艺名家推广计划之诗歌与民谣音乐会专场、名家名刊名编采风行、第三届东莞诗歌大赛获奖作品展示晚会等众多子项目,让诗歌节内容充实,影响广博、深远。可以说,森林诗歌节为中国现代生态诗歌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成果和多方面的思考维度,是一次值得诗歌界珍视的集体记忆。

近年来,东莞市文化部门大力扶持文艺精品创作和东莞本土艺术家的推广。森林诗歌节方舟都市诗歌与民谣专场,便是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的“艺起来——东莞文艺名家推广计划”活动之一。该计划为艺术家搭建了广阔的舞台,为传播东莞城市形象赢得美誉。目前,共有26位艺术家入选,他们以敏锐的眼光和执著的热情,展现了东莞丰厚的文化气质和情怀,让绚丽多姿的精品艺术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

方舟在文学上成长的经历与成就已与东莞这片土壤相融在一起。他得益于这里开放的文化环境,也凭着自己的坚持和虔诚,让自己生活的城市多了许些灿烂的光芒。民间、企业、政府、媒体的共同努力,为东莞文学创造了一个立体式的创作环境。这么多年,正是在这种氛围之下,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作者和作品。

一个个诗人在东莞获得成长,一场场普及诗歌活动精彩纷呈。如今的东莞,“诗歌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人们敬畏诗歌,亲近经典,从繁华喧嚣走向内心世界的安然从容,又在诗意中获得新知、汲取力量。

青年时代的方舟

方舟主持全国生态诗歌圆桌对话

03/

“诗是一种对缺失的修正”

由方舟策划的诗歌活动之所以能够影响深远,这与他作为创作者的诗人角色分不开。

方舟现任东莞市文化馆创作理论部主任,东莞首位获得文学创作一级职称的作家和诗人,广东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当反思最初“为什么写作”时,方舟的答案是:“尊严。”他认为,“诗是一种对缺失的修正,是这个世界的悠久的平衡器。

在南方这片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诗人们无不从自身的经历、视角出发,表达出个人面对大变革时代洪流大涛的惊赞、羡仰、渴望,还有追逐梦想过程中的喜悦、感动,甚至畏惧和迷茫。东莞是中国改革开放一个精彩而生动的缩影,这个缩影里有着千姿万态的人生,也有无穷无尽的故事。让诗歌来观照现实,是文学创作者的一种自然生长。

1990年,方舟首次踏上东莞的土地,他形单影只,行囊简陋,却带着一本大学时代的诗集,和一张用毛笔字写的简历。他来广东寻梦写的第一首诗是1990年5月路过虎门,给一位牵挂他的人在邮局打了一个电话——于是写了一首《长途电话》。这些都是情感或真情或大情或隐情的宣泄。因为他身在打工时代的核心地带,见证与亲身经历了个体生命铺天盖地卷入打工潮的种种生命状态,为此他对面前参与的时代有了自己的书写。

方舟诗集《在东莞的民间行走》

方舟编选诗集《在路上——东莞青年诗人诗选》

方舟选编诗集《承担之境》

他早期的著作,如散文随笔集《昨日入城市》《倾听南方》,无不秉持外来者的身份、立场与精神,诗中出现的意象或关键词通常都是一个外来者经常会遭遇或者想到的,如故乡、租房、公共电话、乡愁等。早期诗歌冰冷疼痛,集中突显着外来打工者的生存图景;后期诗歌舒缓优雅内敛,体现一个成熟诗人的本真存在和心理经验,充满感觉、触及存在世界和宇宙自然中的种种细节,进而返观人类的灵魂与日常行为,并以诗歌的书写方式呈现出对存在意义和生命体验的基本维护,以及对日常经验的智性表达。

当我们翻阅方舟的近年著作,不难发现,《在东莞民间行走》这本诗集是方舟诗歌艺术前后期的分水岭,意味着方舟诗歌乃至人生的两个全然不同的“拐点”。他完全融入东莞本土生活中,以一名普通市民的身份进行创作,如《南城,南城》《东莞物语》《长安故事》《回长安》《水的断章》《蚝岗博物馆》等,呈现出一种少有的在地性和共时性。

《在东莞的民间行走》写了很多与东莞相关的诗,形成与这座城市文化的同构关系。其实从写诗歌的经历来说,许多人有着类似的写诗经历,他们从外地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见证这座城市的变化,又参与这座城市的文化建构。对于方舟,他已扎根在东莞,写出了“一个人的城市”,也写出了“千万人的城市”,写出了“邮票”卑微和“地方性”,也写出了“大海”的浩翰和“世界性”。

广东和东莞对他的诗歌写作有过几次阶段性研讨会,一次是2005年的首届广东诗歌节方舟作品研讨会,一次是2016年10月30日由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办的广东中青年诗人研讨会,最近的一次是于2016年11月举办的“艺起来—东莞文艺名家推广计划”之方舟主题诗歌沙龙。其中2016年的方舟主题诗歌沙龙是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艺起来”年度重点项目内容,来自广东省内各地优秀诗人、诗评家周西篱、郑小琼、张德明、卢卫平、百定安、彭争武、刘大程、蒋楠、林汉筠等人对方舟诗歌创作的思想、风格等进行了总结性交流研讨。

正如评论家张绍民所言:“纵观方舟的诗歌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写作的认真,认真在什么地方呢?认真在生命的本质上,诗歌的质量全在表达生命的本质,只有如此,才能看到诗歌的真面目。他那些打动我们的诗歌,努力深入了生命的本质,才能引起阅读的共鸣。

给基层、学校和图书馆赠送《孩子们的诗——东莞小诗人沙龙作品集》

方舟曾经说,一个人如果缺少终极关怀,那么,他的现实关怀很容易落入悲观、愤世、骂世的境地,或自我孤立甚至轻贱整个人类生命。作为曾经是底层生存的一位在场者与亲历者,方舟深谙此间的游戏规则,在诗中寄托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如果你问方舟写诗靠什么,他会回答:靠真诚、真情、真性,大情大性才显诗人本性。但他同时也会告诉你,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让感情介入诗歌,如何在诗歌中呈现诗人的真。

当我们冥想关于人生、城市、时间和诗歌,此刻,“聆听—2019东莞·鳒鱼洲新年诗会”的音画再一次在我们眼前闪显。三位朗诵家在吟诵方舟原创的开篇引诗《叙述者·城》:有多少工业区,就有多少故乡被重新安置/有多少出租的楼宇,就有多少姐妹为时光羁留/我一路扬鞭,喊醒自己失散的邮编/在二环路,我告诉他们,我是你们的亲人/我贮存了大量的银器、良田和广厦/还有我的岁月和诗篇……

方舟主持的公益项目——“好好说话、天天读诗”东莞小诗人沙龙

方舟指导孩子们开笔写诗

专家评论

方舟的诗里有一种现代知识分子对公共事物天然的担当,作为广东外省诗人的代表,他一直保持着对南方经验的书写韧性和执着,有血性的呐喊也有超拔的诗思。近年方舟似乎转向历史深幽事物的审视,在历史掌故与地方器物的多维时空深究中,完成了对现实的隐喻性表达,也更加沉静和内敛。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诗歌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杨克

《在东莞的民间行走》这本诗集的出版,在我看来,是方舟诗歌创作的一个转折点,他从此由一个外来的“打工诗人”转化为一个具有“草根性”的地方性写作的诗人。

——自然诗人、《天涯》杂志原主编、现《诗刊》主编

李少君

方舟的诗歌品质真诚、透彻、纯净,无论对历史符号的书写,还是对民间叙事的互文,无论是自我内心的拷问,还是对更辽阔地理的把握,方舟始终将自我生命体验融入其中,在彼此共振中生发出别样的语言气象和意义磁场。

——广东省作家协会原秘书长、已故诗评家温远辉

方舟是广东新移民诗人。他的诗歌写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期间,后来南下广东。他的诗歌较早反映工厂流水线工人的生活,揭示异化社会,用蝴蝶、蚂蚁等意象,反映工业时代带来的、与农业社会完全不同的感受,对地理文化与时代的展现,使他的诗歌具有一定的深广度,表现出直面社会问题时知识分子所有的独立思考与民间诗人对大众的关切之良知。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诗评家陈卫

方舟通过对东莞本土、旅游景点和自我心灵等方面的细致描画,立体地构建了一个统一而完整的地理诗学谱系。方舟的地理诗学建构,具有某种符号化意义,它一方面彰显着方舟诗歌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方式上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也构成了我们估价方舟诗歌特定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意义的重要依据。

——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南方诗歌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新诗所兼职教授张德明

我一直认为,独到的发现、敏锐的语言和温暖的内心一直是诗人方舟作品的特性,他始终面对自己熟悉的土地和亲历的事物发言,不亢不卑,给这个世界以同情,给自己的心灵安上自由的翅膀。

——诗人、《诗歌与人》主编黄礼孩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文刊载于《文化月刊》11月号,作者李克亮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