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的莱昂纳德·科恩三部曲《渴望之书》《美丽失败者》《至爱游戏》正式出版发行。这三本书从不同的角度为读者呈现了作为诗人、小说家、音乐人、僧人的科恩,以及他对于人生诸况的体味和思考。
莱昂纳德·科恩,1934年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2016年去世,传奇性地集诗人、作家、歌手、画家、僧人于一身。早年以诗歌和小说在文坛成名,共出版九本诗集、两本小说《钟爱的游戏》和《美丽失败者》,后来到纽约,转型成为歌手。代表歌曲有《Hallelujah》(哈利路亚)、《Famous Blue Raincoat》(著名的蓝雨衣)、《Dance Me to the End of Love》(与我共舞至爱的尽头)等。荣获第52届格莱美音乐奖终身成就奖。有“摇滚乐界拜伦”之美誉。他年逾八旬仍巡唱世界,是摇滚界首屈一指的不老巨星。
科恩有着辨识度极高、“仿佛来自地下道”的低沉嗓音,有如历经沧桑的老朽凄诉着岁月的陈年往事。他是伟大的诗人,也是伟大的歌手。他的诗即歌、歌即诗,其作品字字经过雕琢,而充满启示性、神谕性,深深影响后来许多音乐人与文人。
中英对照诗画集珍藏本《渴望之书》
该书是科恩一部真挚动人的图文形式的诗集。收录了科恩近百幅大小画作,穿插于近百首诗作中。诗画合体再现了他集诗人、作家、歌手、画家、僧人于一身的人生角色。画作的顽皮挑衅,与其玄思冥想、无始无终却又隐隐透露着晦暗幽默的诗作相映成趣,是一部既可浅吟低唱、默默诵读,又能享受视觉盛宴的奇妙之书。由作家孔亚雷与诗人北岛联合翻译。
《渴望之书》的情感是跨越国界的。这些诗是莱昂纳德·科恩在南加州伯地山的禅修中心,在洛杉矶、蒙特娄,在孟买写的,是科恩最真挚动人的绘本诗集。《纽约时报》曾评论《渴望之书》“书写范畴独特,清晰却又氤氲着水气,辽阔无边却又私密,顽皮却又深刻。”
长篇名作《美丽失败者》
《美丽失败者》是科恩的长篇名作,问世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小说以六十年代的蒙特利尔为背景,勾画了一个爱的三角:致力于印第安部落研究的无名学者,其妻伊迪丝——印第安某部落最后一名后裔,以及学者F。这三人由十七世纪一个名叫凯瑟琳·媞卡薇瑟的印第安圣女的传说连结在一起,身处一团纠缠不清的关系当中。小说时而梦呓,时而嚎叫,表达了人们对于秩序的欲望以及对于精神孤独的恐怖。作品突破了小说的传统形式,被誉为加拿大第一部后现代小说。
英国布克奖得主迈克尔·翁达杰曾说:“《美丽失败者》是我所读过的最生动迷人、最大胆的一部现代小说。” 这部杰作怪异夸张、趣味横生,让读者了解好小说不全然依靠内容。它携艺术之翼飞翔,其铺陈内容的技艺远非单调。整部《美丽失败者》的段落里充满了小说人物在生存的矛盾中遭遇的压力,并与之抗争的种种努力。这些段落是对于生命与艺术中的秩序与混乱状态带有反省性质的探求。这使得读者不单单对故事情节的铺陈感兴趣。它对意义的质询也在某种程度上吸引了读者。
半自传体长篇名作《至爱游戏》
《至爱游戏》讲述了富家子弟布里弗曼儿童时代一直到二十岁的生活,其生活宛如高速放映机下一系列光怪陆离的眩目影像的叠加:父亲的离奇死亡,他的秘密催眠术实验,与少年同伴克兰兹的友情。大学时代的他靠写作出了名,又以劳动赎罪,后逃往纽约。小说还讲述了他与进入他生命中的几位女子之间的感情,以一种兼具细腻情感与自我解嘲式的“无赖气质”描绘了一个男人的成长史,阐述了作者对战争、暴力、阶级平等以及对爱的真谛的思考,有“加拿大版《麦田里的守望者》”之称。
这部小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科恩少年到青年时代的自传体成长小说。小说的主人公布里弗曼生长的富裕犹太人居住的西山区、父亲的死亡、母亲最后进入精神病院生活等都发生在科恩本人的生活里。小说里主人公的好友克兰兹的原型是科恩在蒙特利尔的好友,同样出生于富裕犹太人家庭、后来成为雕塑家的Mort Rosengarten。小说中雪儿的原型,也是科恩在美国纽约邂逅的一位情人乔治安娜。
小说开篇以“伤痕”起笔:美之伤痕(他情人所穿的耳洞),战争之伤痕(他父亲在战争中受伤的疤痕),友情之伤痕(他与童年好友就堆雪人引起争执)。小说最后也以“伤痕”收笔,即他和童年好友同玩的游戏里在雪地上留下身体的印记。随着小说情节的展开,读者可以看到这位自我膨胀又自我嘲弄、心灵和身体上都留下伤痕的主人公随着时间的线性发展,经历了父亲的死亡、犹太孩子的夏令营、犹太教堂的修葺与建造、对性的渴望、与异性的性交,以及成为作家的抱负……”
南都记者朱蓉婷 实习生陈芯茹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