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里说,“使生活如此美丽的,是我们藏起来的真诚和童心。”长大之后,我们步履不停,忘记抬头多看看夕阳和云彩,没有时间等一朵花的开放,或多或少地藏起真实的想法,在星夜里逐渐暗淡疲倦。其实童心一直藏在我们的身体里,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被遗忘了。我们需要做的,是唤醒它,用一生的时间去呵护它,保持天真的状态,重拾简单快乐的小幸福。今日是六一儿童节,与大家分享20首儿童古诗词,愿你开心时,依然能笑得像个孩子。愿你永远都记得,这个节日会陪伴你一辈子!
《与小女》
唐·韦庄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这是诗人写给自己小女儿的诗。她刚能听懂大人的讲话,就咿咿呀呀的学着说话了。因为爱玩小车就不肯去睡觉,因为衣服上少绣了朵金线花,就整个晚上哭闹着不肯停歇。诗人抓住小女孩学话、贪玩、爱漂亮、喜欢哭闹的特点,通过这些生活琐事的描写,使小女孩天真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孩子撑着小艇,偷偷摸摸地去采白莲,但是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踪迹,虽然已经很小心了,但是他离开的时候,身后留下了一大片被划开的浮萍。诗词笔墨细致逼真,主人公天真幼稚、活泼可爱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篱笆外面有个人家没有系船,随着春风驶进钓鱼湾。 正在水边玩耍的小童以为有客来访,急忙跑回家报信,忙乱中却把门给关上了。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寒天弄冰,说明童心炽热。金盘、银冰两相辉映,赏心悦目。而声音更是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然后又变成“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声意俱美,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取冰为铮、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卧”字确实使用最妙, 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 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一个小孩子正在学习垂钓,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惊了鱼儿,连连招手不肯回答,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意趣盎然。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孩子放学早,一回来就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也凸显了儿童身上蓬勃的活力。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白天在锄草,夜晚搓麻,村里的男男女女都有劳动。小孩子虽然还不会耕田织布,但也在桑阴下像模像样地学着种瓜。农村的孩童们虽然年纪尚小,但是也自己学习农活。一个“也”字,刻画出一个孩童“有样学样”的天真形象。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诗句中“急走”与“追”相结合,儿童们那种双手扑扑打打,两脚跌跌撞撞追蝶的兴奋、欢快场面历历在目,反映了儿童们的天真活泼。
《示添丁》
唐·卢仝
春风苦不仁,呼逐马蹄行人家。
瘴气却怜我,入我憔悴骨中为生涯。
数日不食强起行,何忍索我抱看满树花。
不知四体正困惫,泥人啼哭声呀呀。
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父怜母惜掴不得,却生痴笑令人嗟。
宿舂连晓不成米,日高始进一椀茶。
气力龙钟头欲白,凭仗添丁莫恼爷。
卢仝这首诗,读来让人哭笑不得。生了病连着几天吃不了饭的父亲卢仝遇上呆头呆脑的小儿子,一会跟卢仝要抱抱看花花,为父的浑身无力抱不起来,招得孩子哭声连连。一会又打翻了墨汁,在纸上涂抹,正当父母生气又舍不得打的时候,孩子笑了,令人哭笑不得。诗词将孩子的娇憨可爱写得活灵活现,父母看似被孩子折腾,其实为人父母的乐趣不就在此吗?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这首诗写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情怀也清新闲适,童趣横生。儿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无限童心,在风中与孩童们捉迷藏。不时有笑声漾起,诗人该是从睡梦中被它叫醒的。
诗词首二句点明初夏季节,后二句表明夏日昼长,百无聊赖之意。这首诗选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中的“见”是一个古今字,但在本文中是看见,所见的意思,所以在这里应读“jiàn”。全诗的理解应为:在孤寂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最记挂的是自己疼爱的孩子,此时可能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夜深人静了还不肯睡眠。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这情景,全被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
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如此专注。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一艘小小的渔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把撑船的长竹篙收起来,坐在船里。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诗人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宋·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儿童偷把长竿”,是词人所见的一个场面,甚似特写镜头:一群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在偷着扑打犁、枣。“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这群馋嘴的儿童,一边扑打着犁、枣,一边东张西望地提防随时准备拔腿逃跑,充满童真童趣。
《幼女词》
唐·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施肩吾有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儿,在诗中不止一次提到,如《效古词》中写到:“姊妹无多兄弟少,举家钟爱年最小。有时绕树山雀飞,贪看不待画眉了。”而这首《幼女词》更是含蓄兼风趣的妙品:小女孩方才到六岁,区分不了灵巧愚拙。日暮时分在正堂前面,学着大人拜新月。
小女孩拜月,形式是成年的,内容却是幼稚的,这形成一个冲突。小女孩越是弄“巧”学人,便越发不能藏“拙”。这个“小大人”的形象既逗人有趣,又纯真可爱。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生活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没有固定的声腔。可是小牧童却陶醉在这样的笛声里。牧童骑着牛,不是规规矩矩地骑,而是横坐着;他吹笛也不是认真地吹,而是“无腔信口吹”。于是,牧童调皮天真的神态,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为之耳目一新。
《牧竖》
唐·崔道融
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牧童身着蓑衣,头戴斗笠,碰见来往行人,故意装得很神气。放牧的时候躺在牛背上吹短笛,牛耕田时就在溪边田头玩耍。“逢人皆傲然”,牧童表现地很骄傲,俨然有些小大人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娇女诗》
西晋·左思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娇语若连琐,忿速乃明集。
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
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
举觯拟京兆,立的成复易。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
从容好赵舞,延袖象飞翮。上下弦柱际,文史辄卷襞。
顾眄屏风书,如见已指摘。丹青日尘暗,明义为隐赜。
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红葩缀紫蒂,萍实骤柢掷。
贪华风雨中,眒忽数百适。务蹑霜雪戏,重綦常累积。
并心注肴馔,端坐理盘鬲。翰墨戢闲案,相与数离逖。
动为垆钲屈,屐履任之适。止为荼荈据,吹嘘对鼎立。
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衣被皆重地,难与沉水碧。
任其孺子意,羞受长者责。瞥闻当与杖,掩泪俱向壁。
《娇女诗》是晋代文学家左思的诗作。作者从日常生活中剪裁几个场景,精心描绘了两个小女儿天真稚气、活泼可爱的种种情态,准确形象地勾画出她们娇憨活泼的性格,字里行间闪烁着慈父忍俊不禁的笑意,笔墨间流露着家庭生活特有的情味。
此诗先写女孩儿模仿大人对镜、握笔、执书、纺绩等事,后写小孩子特有的顽皮活泼,最后写她们把衣衫弄得一塌糊涂,由这件最让大人恼火的事引出“当与杖”的别致结局。全诗层次分明,结构巧妙,笔调诙谐,语言通俗,时杂俚语,很有风趣,一段矜惜怜爱之情见于言外,十分感人。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