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贾岛的“苦吟”源于苦难的生活,也代表了时代风尚

1 已有 192 次阅读   2021-06-01 14:06
贾岛的“苦吟”源于苦难的生活,也代表了时代风尚 

回顾贾岛一生为诗艺洒尽心血,“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锤炼出许多精品。

其中以“苦吟”著称于世,

他的诗作已得到后人广泛的推崇与仿效,

晚唐乃至形成了阵容颇大的“贾岛诗派”。

因此,对其“苦吟”创作的内涵及渊源进行解读就是极为必要的。

“苦吟诗人”的诗词内涵

“苦吟”内涵贾岛在其诗作中即以“苦吟人”自谓,

“沟西苦吟客”,“风光别我苦吟身”。

后世亦以是称之,张虫宾云:“生为明代苦吟身”

,僧人可止曰:“人哭苦吟魂”。可见,“苦吟”是作为贾岛创作的特色及标志呈现出来的,其内在意蕴如下:

第一,以创作过程来说,苦吟之“苦”指的是贾岛身心之劳艰。

“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苦辛”,“新题惊我瘦,窥镜见丑颜”。《唐才子传》称:“岛每至除夕,必取一岁所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酉孚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

,痛饮长谣而罢”。其心神之熬煎与肌体之瘦衰皆因诗而致。

第二,从创作内容来说,诗人所吟多为苦语苦境。

欧阳修说:“孟郊、贾岛皆以诗穷至死,而平生尤喜为穷苦之句”。据笔者统计,《长江集》共收贾岛诗404首,

其中“寒”字出现频率为65次,“孤”字42次,“愁”19次,“残”与“泪”各17次,苦、贫、穷、悲之语亦多次提及。

与此相表证,枯木败叶、残阳冷月、病蝉寒蛩、孤鸿哀猿等苦僻意象更是比比皆是。“羁旅复径冬,瓢空盎亦空”,“常恐滴泪多,自损两目辉”。

于是,苦语苦境的选取构筑了诗集中浓重的凄寒萧瑟氛围,并由此形成了其特有的苦僻之风。

贾岛

第三,从创作方法上说,“苦吟”必然会带来炼字琢句、刻意为工之举。

这一方面成就了贾岛的诗名,“妙之尤者,属思五言,孤绝之句,记在人口”

抒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秋风吹渭水,落日满长安”《忆,“竹笼拾山果,瓦瓶担石泉”,“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等等。

但另一方面则造成雕琢过度,生涩硬僻、气韵低狭之弊,以致司空图说:“大抵附寒涩方可置才”,严羽说:“直虫吟草间耳”,

虽言辞过激,却能够切指其病。

第四,从创作精神上说,“苦吟”代表了贾岛对诗歌的一往情深与执着追求。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身心无别念,余习在诗章”,“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王建在《寄贾岛》中称其“尽日吟诗坐忍饥,万人中觅似君稀”。

诗歌创作至此已摆脱了功利目的,成为诗人心灵世界的旨归,

胡适即评价说:“这样认真的态度,便是杜甫以后的新风气。

从此以后,做诗不是给贵人贵公主做玩物了,也不仅是应试制的工具了,做诗成了诗人的第二生命”。

最后,就创作的内质来讲,“苦吟”归结为一是贾岛抑郁不平的畸变心理寄托与宣泄。

社会动荡、科举不第、境遇贫窘都促使他既力咏穷苦之句,又大作愤激之说,

以此痛阵自身之不幸坎坷,并对不公平的社会现实提出控诉,

同时,又在苦吟之中努力消解心灵的苦楚与伤悲,

达到精神境界的释然。

“苦吟”诗词的艺术价值

后代名家对贾岛的诗风给予了种种评价:

苏轼在《祭柳子玉文》中指出:“

元轻白俗,郊寒岛瘦”。

薛雪《一瓢诗话》曰:“贾岛诗风清峭。”李怀民《中晚唐诗主客图》曰:“五言律诗,清真僻苦主贾岛。”

陆时雍《诗镜总论》曰:“气终身不除,语曾佳而气韵自枯寂耳。

”黄彻在《蛩溪诗话》中说贾岛“皆经年方得偶句,以见其辞涩思苦。”方岳认为“贾浪仙燕人,产寒苦地,故立心亦然”。

结合贾岛之诗歌,我们可以总结出贾岛诗歌之艺术价值如下:

1、吐奇惊俗,追求奇险

白居易

孟郊的《秋怀》诗云:“孤骨夜难卧,吟虫相唧唧。老泣无涕洟,秋露为滴沥。”贾岛的《雪晴晚望》诗云:“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其立词造意,可谓出手不凡,惊人耳目,

在中唐白居易大力提召通俗文学的同时,

贾岛等人异军突起,追求奇险,对纠正浮艳文风,力矫白居易的诗过予“俗”与“露”,

强调诗歌的艺术功能和推陈出新,是有一定的美学贡献。故辛文房《唐才子传·贾岛》说

“元和中,元白变尚轻浅,岛独按格人僻,以矫浮艳。”

晚唐的贾岛派司空图在《诗品·清奇》中总结这个流派的特点时说:

“步履寻幽”、“空碧悠悠”、“神出古异,淡不可收,”

指出了贾岛诗风格的美学特色。

贾岛善写眼前景,用白描的手法,表现一个奇特的意境。

如:“家辞临水郡,雨到读书山”,谓雨中到达读书出,既写景,又叙事,看来平易,实则寄崛。王安石《题张司业诗》云:

“看似寻常最寄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把这评语甩于贾岛,也是合适的。

2、力求意境上的含蓄,含不尽之意予言外

正如司空图《诗品·含蓄》所说: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欧阳修《六一诗话》:“诗家最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之外,然后为至矣。

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

贾岛写的酬酢诗很多,

全篇着眼于写景物,很少或完全不提及所送的人,而立意则在于通过缩写景物以慰行者羁旅之苦。

如下列的结句:“一路白云里,飞泉洒薜萝。”“谁伴南斋宿,月高霜满城”,“故人相忆僧来说,杨柳无风蝉满枝”,“不知何处啸秋月,闲看松门一夜风。”

“旧房闲片石,倚着最高松。”

送法师、期啸客二诗以“片石倚松”、“松门夜风”见意。

王昌龄

这种技巧手法在贾岛之前早就有了,

如王昌龄《从军行熟》:“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但贾岛能够以适合于被送者转点的景物寄寓情感,烘托气氛,这对前人是有所发展和提高的。

3、以禅理入诗,把佛学中的空与自然界的迷茫融为一体,打造诗歌意境上的朦胧美。

如《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来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用笔至简,含意甚丰,寓问于答,寓理于辞。

风调清和淡雅,有悠然不尽之意。“松”、“云”二字兼写隐者之风神气骨,有比兴之义,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既写自然界的迷茫、空洞,巨不可测,

又托化出隐者的行踪不定,飘忽若仙的风采。

苏轼在《送参寥师》诗中说:“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空,空故纳万境。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

指出了悟禅与诗的意境的关系,很能说明贾岛诗的特点。

此类诗在贾岛集子中很多,如《送贺兰上人》:“此去非缘事,孤云不定家。”《送孙逸人》:“杖头书数卷,荷人翠微烟。”《寄华山僧》:“遥知白石室,松柏隐朦胧……苔蓟嵌岩所,依稀有径通。”都是

通过自然界的迷茫景物来写隐者、僧人的飘逸、行踪神秘。

苏轼

另外,

贾岛的诗还有一种瘦冷之美。

苏轼说:“郊寒岛瘦”,不仅是指他们用字瘦冷,而且立意亦瘦冷。如贾岛《题皇甫荀蓝由厅》:“竹笼拾山果,瓦瓶担石泉,”

写生活之清苦如此,而在意境土却给人一种返朴归真、自得其乐之美感,

再如《忆江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虽写的是晚秋的衰败之景,却气象雄浑,给人以悲壮慷慨的感觉。

贾岛的诗狄如一个在瑟瑟寒风中亭亭玉立的冷美人一样,用字造句虽着眼于苦、瘦、冷,但造型优美,意境奇清,读后能使人心旷神怡,得到美的享受。

探究“苦吟”之风诞生的历史背景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所谓“苦吟”诗作并非一朝一夕完成的

,而是经由贾岛一琢一磨在创作生涯中慢慢锻造出来的。

不仅对当时影响深远,就连晚唐时期犹有余音,

开启了“苦吟”诗词之流。

那么以贾岛为代表的“苦吟”之风又是如何产生,为何又影响如此之深远?

1、苦难的生活诞生了不甘的理想

时代的动乱,生活的磨难,在贾岛的人生道路上如影随行,也正因为此,贾岛的个人经历曲折不平,正史《新唐书》记载:

“岛字浪仙,范阳人,初为浮屠,名无本。来东都,时洛阳令禁僧午后不得出,岛为诗自伤。”

贾岛早年为僧,寺庙、钟声、孤灯、笔砚,与他朝夕相伴,组合成一个个平淡而又充实的日子。

虽然后来褪去僧袍还俗,但长期僧徒生活对其影响是终其一生的

,粗略统计贾岛《长江集》中,至少四分之一的诗与禅有关,其中很多诗均与僧诗无异,

诗境清苦幽静,正是枯寂的禅房生活熏习出他孤僻的性格。

为浮屠期间,他“寒蔬修净食”、“深山踏落花”、“溪头自曝衣”,在“落日寒山磬”里潜心修行。

清苦的生活在他内心投下一颗释子心,向往清僻寒苦、远离俗世尘嚣的心态是造就其诗风格寒苦的重要原因。

寒草、高松、冷月、疏星、寒潭、孤鸿、旷野、破宅等凄清寒苦的意象频频出现在他的诗中

,比如体现寒的风格的诗句有:

“寒草烟藏虎,高松月照雕”

,这句诗体现出森森的冷气,凄凉中弥漫着让人恐怖的寒意;再如

“遥知白云石,松柏隐朦胧”

,全诗画面冷清,白云、松柏等意象都体现出一种高寒清冷的感觉。还有“

空巢霜叶落,疏牖水茧穿”

“柴门掩寒雨,虫响出秋蔬”

,从意象的选取上:空巢、霜叶、疏牖、柴门、寒雨、秋虫,

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苦寒的气质。

2、悲剧的时代粉碎了仕人的梦想

天宝十节度

贾岛生于荒寒艰苦的范阳,又逢唐朝气数将尽,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维持生计本已经相当困难。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非但未受抑制,反而日趋严重,内乱迭起;朝廷更是横征暴敛,民不聊生。

贾岛出家是因为无法维持生活而僧人可以免税。长期贫寒困苦的生活,摧毁了贾岛本来瘦弱的身体。

他在《和刘涵》里自我申诉道:“新题惊我瘦,窥镜见丑颜。”

同时代的孟郊在《戏赠无本》中有:“瘦僧卧冰凌,嘲咏含金痍。金痍非战痕,峭病方在兹。”姚合《别贾岛》:“诗仙瘦始真。”贾岛自己在《寄李周侍郎》云:“此身多抱疾”;《咏怀》:“终年抱疾谁来问”,

身体上的苦与生活中的苦便自然而然地流露在了诗中。

在他的仕途上,残酷的现实不断地粉碎有梦人的梦想,

苦难的经历不仅使他的精神倍受折磨,也使他的肉体受到摧残。

负笈远游的艰难和旅途的漂泊以及客居长安奋斗科场三十年,不得一中,又无产业维持生计,身体越发比出家时更加瘦弱,生活的艰难反映到诗中:其《朝饥》诗云:“

市中有樵山,此舍朝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乃空然。我要见白日,雪来满青尺。坐闻西床琴,冻折两三弦,饥莫诣他门,古人有拙言。

贫寒中也可以想见这位满腹诗书,正直有风骨的诗人性格。后期的他请求朋友“莫话五湖事,令人心欲狂。”

可见其心灰意冷,消沉颓丧。

3、深厚的诗学奠定了诗人的风格

贾岛的创作不仅受到传统的诗学理论影响,

对杜甫、孟郊的学习以及继承大历十才子的感伤色彩

也对贾岛苦寒诗风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杜甫

首先,贾岛继承了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的认真不苟的创作精神,贾岛自称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辛苦。”

从创作态度上来看,李白曾描写杜甫:“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崔涂《过长江贾岛主簿旧厅》说贾岛

“雕琢文章字字精”

,;从诗词形式上,杜甫善五律,五律占其诗总数的一半,

而贾岛也擅长写五律,多为五律诗

;从用工锤炼上,杜甫诗中有“抱叶寒蝉静,归山独鸟迟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恨”;

贾岛诗中有“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

其次,贾岛师从孟郊,在未与比他大二十八岁的孟郊相识之前,

就手录孟郊诗百首反复吟咏:“录之孤灯前,犹恨百首终。一吟动狂机,万疾辞顽躬。”

而孟郊作诗以苦吟著称。

贾 岛后来赴长安后,

与韩、孟等人常作往来,意气相投,互为酬唱,共同切磋诗艺,深受他们影响。

再次,贾岛继承了大历十才子的工秀及感伤色彩

,社会在他们心灵上的投影是孤寂落寞的,诗风的逼仄与自我封闭也影响了贾岛,

同在唐中叶,类似的境遇使得贾岛在其诗中感伤色彩浓厚,品之寒苦。

4、“苦吟”代表了时代风尚,是当时文学发展的趋势。

且不说李贺、李商隐的奇冷、晦涩与孟郊、贾岛有着相近之处,

素为大家所推崇的晚唐之反映现实的诗人,

如曹邺、邵谒、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这一群寒士,

他们的作品往往表现为或瘦峭僻涩,或深沉委婉的作风。

稍前的有大历十才子因时代影响而同带着伤感的色彩,渗透着苦心。

如刘长卿“夜蛩偏傍枕,寒鸟数移柯”,“船经危石住,路入乱山行”。钱起“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 ”郎士元“高杉残子落,深井冻痕生。”

司空图

稍后的有马戴、周贺、姚合、

司空图

、于邺等二十二人,则直接师承贾岛,以苦吟为时尚。

如李频“巢鸟寒栖尽,潭泉暮冻馀。”;刘得仁“树摇幽鸟梦,萤入定僧衣。”;张祜“竹光寒闭院,山影夜藏楼”。

众多作家与苦吟诗风有着相通之处或直接师仿,

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学氛围,使追奇求新、刻意锻炼、苦吟翻俗、讲究技巧,成为当时的风尚

,促进了苦吟派的形成和壮大。

综上所述,

在生活方面,

贾岛早年出家为僧的经历、性格的孤僻好静、身体的瘦弱多病以及黑暗的时代背景在他心灵上投下的阴影和他屡受挫折的仕途经历;

在诗艺方面,

传统的诗学渊源渗入到诗人的骨髓中影响着他,而杜甫的认真,孟郊的苦吟,大历十才子的感伤。

这一切的一切使得贾岛的诗歌呈现出寒苦的风格特点,正是由于其独特的寒苦诗风。

贾岛做诗“苦吟”,

他在“苦吟”中体验生命情感,在“苦吟”中宣泄其不平的怨愤;在“苦吟”中以禅耽静澄澈的佛教心灵来观照万物,

并营造空寂的意境中,淡化对现实的苦闷,得到情感的慰籍。

但“苦吟”创作并非文学史中的偶然现象,

而是中国诗学与思想传承的必然之果,其中蕴涵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同时,

贾岛的坎坷遭遇及穷苦之言在后世,尤其是处于时代末叶的寒士阶层中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共鸣,

因此许多诗人步趋其后,

而走上了“苦吟”之路。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