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诗词歌赋] 为什么那么多人“捧”余秀华?真相的背后,人性虚伪的一面被曝光

2 已有 361 次阅读   2021-07-17 11:03
为什么那么多人“捧”余秀华?真相的背后,人性虚伪的一面被曝光 

2021年1月28日,一篇名为《唐小林:贾浅浅爆红,突显诗坛乱象》的文章被疯狂转发,引爆网络的同时也让人们知道了贾平凹还有这样一个女儿。

有了父亲的加持,贾浅浅自然也选择了文学这条路。事实证明这条路走起来确实容易。从上大学到研究生再到当上副教授,贾浅浅一气呵成。如果换做别人,不知道能不能做到如此连贯。

不仅如此,贾浅浅的诗歌也饱受盛赞,“屎尿体”竟然也成了一种新的诗歌体系。

如果说贾浅浅是因为父亲而被吹捧,那么余秀华的爆红,则更能证明当代文化圈的乱象。

不幸的身世

1976年,余秀华出生于湖北横店村。由于出生时因倒产导致大脑缺氧,出生后成了脑瘫患儿,到6岁才能走路。

在农村本就重男轻女,一个身体残疾的女人的生活可想而知。在她十九岁那一年,她在“非自由恋爱下结婚”,也就是由父母做主,给她找了一个丈夫,四川人尹世平。

这个男人比她大了整整十三岁。年龄的差异让他们很难有共同话题。同时,丈夫的大男子主义也让余秀华深感厌恶。余秀华父母原本希望能有人代替自己照顾女儿,但是他却要求余秀华服侍自己。

在尹世平的观念中,男人本来就比女人高贵,更何况自己是健康人,余秀华是残疾人。在他看来,命令余秀华为自己服务是天经地义的事。

这样的婚姻其结果可想而知。余秀华通过这段婚姻,除了得到一个现年十九岁的儿子之外,任何幸福感都没能得到。而这段婚姻也许就是她后来所说的“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的根源所在。

2015年,她与丈夫正式离婚。

除了婚姻的不幸,身体的残疾也让她的生活充满了坎坷。在高中毕业后,余秀华便赋闲在家。据其自述,曾有一段时间,她甚至考虑过练习乞讨。“因为父母会老,丈夫靠不住,儿子会成家,我自己如何生存是需要好好考虑的事。”

“脑瘫诗人”的诞生

2009年开始,余秀华开始写诗并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其主题多是关于自己的情感,生活以及自身残疾相关的内容,在打发时间的同时也能抒发内心的压抑与郁闷。

然而她的诗却被一位编辑看上。2014年9月,《诗刊》的编辑刘年发现余秀华,将余秀华的8首诗推荐至《诗刊》发表。所刊登的内容多为对残疾生活的描写和抒发情感的苦闷。

自那之后,余秀华便在文学界火了起来。宣传部的官员很长一段时间里,把余秀华的家当作办公地点,每天按时到岗,为的是能够配合记者采访。

许多诗歌爱好者更是将余秀华家当作了朝圣之地,前来拜访合影。很长一段时间,余秀华自己都没想明白,为何自己一夜之间就成了诗仙一般的存在?

其实经过分析就不难发现,余秀华的走红其实与人们的猎奇心理有很大关联。在刊登她的诗作时,虽然并未言明其身世,但字里行间之中,一个身残志坚的女诗人形象便在人们脑海中浮现出来。

于是人们自然会对自己臆想出来的对象加以关注,并与真实的余秀华加以对比。余秀华就是在人们这样的关注中,成为了诗歌界的宠儿。

余秀华也随之一夜爆红。除了接受采访,她还受邀到电台录制节目,在节目中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她的诗歌也被收录出版,其中,《月光落在左手上》销量突破10万册,成为20年来中国销量最大的诗集。

不仅如此,余秀华还当选湖北省钟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在第三届农民文学奖颁奖典礼上,她获得了特别奖,并获得十万元奖金和极高的赞誉。

有如此高的成就,受众多人的追捧,那么余秀华的诗作必然是出类拔萃的。那么她的诗写得究竟如何呢?

成名后放飞自我

最早发现余秀华的“伯乐”,《诗刊》编辑刘年这样评价她的诗:“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别人都穿戴整齐、涂着脂粉、喷着香水,白纸黑字,闻不出一点汗味,唯独她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

众所周知,诗歌带给人的享受,在于其传递的意境。通过诗人的描述,这种意境会被传递给读者。无论是李白的豪放飘逸,还是杜甫的沉郁顿挫,这种意境都能被准确地传达,因此他们的诗才能至今仍被津津乐道。

而透过这段评价,无疑在告诉人们,余秀华的诗很粗犷,有着朴实而“烟熏火燎”的烟火气。事实证明刘编辑的评价,似乎还很含蓄,余秀华的诗读起来其实不止烟熏火燎,还很辣眼睛。

她的代表作《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足以证明这一点。而其在微博中和其他网友的评论留言更是让人惊掉眼镜,言语之间是满满的犀利。

文化圈乱象

在小品《换大米》中,郭达有一句经典的台词:“还是文艺界的钱好挣!”

从余秀华的一夜爆红中,可以看到在当今的文艺界,炒作现象比娱乐圈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没有“脑瘫诗人”,余秀华不会引起人们注意。没有诸多大咖捧场,余秀华也不会声名鹊起。

而这些人之所以捧红余秀华,其实对其自身利益也有直接帮助。创造出一个名人,再对其进行消费,在娱乐圈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只不过如此包装出来的文化名人,对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亵渎,也将人性中虚伪的一面揭露。

在崇尚个性的当今社会,任何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正体现了现代化社会的包容性和优越性,也无可厚非。

对于文艺界,如果无限制地包容,给文化带来的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从古至今,各类诗歌传达的意境,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即便文辞质朴,也不应粗俗鄙陋,否则便没有存在的必要。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