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你看,00后诗人的浪漫与遐想|青年作家

1 已有 169 次阅读   2021-07-30 09:55
你看,00后诗人的浪漫与遐想|青年作家 

来源:中国青年作家报 | 只恒文

卢酉霞,2001年出生,贵州民族大学学生,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

张雪萌,2000年出生,暨南大学学生,出版有诗集《猎夜歌》。

郭子畅,2001年出生,河南理工大学学生,曾获第七届野草文学奖、首届00后国际诗歌奖等。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发表于1980年第3期《星星》诗刊)这个特殊的年份,这个多雨的夏日,大学生诗人透过黑色的眼睛发现了什么?参加2021年第十四届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的营员,在经历了“不平凡”的人生体验,见证了众志成城与坚忍不拔后,以自己的生命感悟和成长记忆,写下动情的诗行和远方的追寻。让我们看看来自河南理工大学的郭子畅、贵州民族大学的卢酉霞、暨南大学的张雪萌三位00后“营员”的浪漫与遐想。

空杯子

——写给自己的20岁

河南理工大学学生 郭子畅

将一个杯子里的水全部喝干净

杯子就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其他的杯子也是同样的道理。一颗空荡的心

在注满和掏空的过程中,逐渐

接近生命的本质。

在获得和失去的过程中,它们

重新找到彼此的面孔。

还记得,多年前

曾经失手打破了一个空杯子

我被那些尖锐的部分刺得鲜血淋漓

时至如今,疼痛

早已经被遗忘在脑后。

而那些破碎的,尖锐的部分

却成为一个人永恒的记忆,

却在继续论证着我们这被亏欠的一生。

郭子畅非常喜欢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乐府诗。“人间乐未央,忽然归东岳。”“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他提到这些诗句,并说道:“我相信,古今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无不被其中炽热的悲伤和情感击中,但我也相信其中不仅仅是以情感动人,而是更深层次——对生命、生存困境认知的共通与体认。在这样的过程,有种像尼采所谓的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的统一,我们在这某一刻看清了生命的本质,但也不再为人生无意义与意义的悖论所纠缠,从而抵达更高层面——形而上或审美上的救赎。”这也是郭子畅的“诗观”。

“遇见诗歌是一次偶然,写诗也是一种偶然。”郭子畅对记者说,“‘匠人般的坚持、平常的心态和追求精湛的态度’,这是我要送给自己的一句话,也将是在诗歌道路上对我自己持续的警醒和鞭策。”

在他看来,“一个诗歌初学者本身,不必要纠结于暂时的热闹,而是沉下心来,蹒跚学步,脚踏实地式地阅读思考,培养自己的历史意识和敏感度,以及对诗歌艺术本身的把握,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诗歌创作与认知区域。”

度,及渡

贵州民族大学学生 卢酉霞

把身上积酿已久的霉质抖出来,借长春的阳光晾晾

离黔北行成为我波澜不惊日子里孕育出的

深刻之所

我的快感源自对光的捕捉

长春的美我一一悉数给你

星的指头们接受北方的神谕

计数关于松科树木的性别

对绿色和老电影持有敬畏

是我泅渡在这斜面人间的作证物

肌肤上沁出的不是汗珠

而是与一座城市相拥后留下的吻痕

临行前停止与野菊交谈,虔诚地在诗碑前

交纳自己曾经衰颓与破碎的部分

脑袋如浆果,吸附在右侧车窗

绿化树自矜它的颀长身材,审己度物

青扦和黑钙土,漂流和委顿,构成相反面

相机也有纯粹理想,帧帧露齿主义

尽管欢愉无限

我还是没法停止隐隐发痒的悲悯心

悲悯短暂相聚后我们将各执一词,逐一离席

悲悯我的线性表达没有云朵嬗变那样决绝

这是夏令营最后一晚,卢酉霞为“我们的长春 我们的青春”诗歌朗诵会写作的“急就章”。说到这首诗,卢酉霞对记者说:“小伙伴们纷纷感慨没时间写或者写得不好,当然这其中谦虚和低调占据的成分多。不过我由此悟出,真正的诗作应当是将感情‘冷却’好后进入沉思状态下创作的,每一首诗都是自己的‘孩子’,刚‘出生’时或许我们会满意地会心一笑,但过了一段时间再拿出来看看,会愈发觉得不堪入目。其实这正是进步的表现。我们目前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尚未形成固定的价值观念和审美判断,随着知识学历的增加,每隔一段时间回头看看,自然会觉得写得‘丑’。”

地处半边陲之地,卢酉霞作品中很少有故土情怀。问起这个缘故,她解释道:“这可能是源于体裁范围的狭隘,也可能是没有久居故乡,家土情怀不够厚重。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样是‘自私的’,作为一个创作者,不能忘了根,忘了本。”

“像呼吸一样自然”——这是卢酉霞的“诗观”,“或许在诗歌路上我们会听到多种声音,有人认可就有人质疑。以前我总是追求‘陌生化’的表达效果,拉大事物本体与喻体之间的距离,能取悦自己就足矣。适度追求并非坏事,不过凡事都要有个度,把握好度我也明白,但在写作中往往控制不好,要么超度要么不及。今后的创作过程中我将注入更多经验元素,而不只是假大空的先验之辞。一首诗固然不是每个人都能读通透的,但如果无人能读懂,那也没有其存在的价值。真正的诗歌,其中的情感是藏不住的。在此之前,我很少思考生命的向度,今后将尝试走向返璞归真,细致体悟生命的本真,体验和认知生命人格。”

车站

暨南大学学生 张雪萌

从未将它视作目的地,尽管

每日的疲惫准时涌入:一个途经的匣子,最好

洁净、不拥挤,细心地备有厕纸

去维系恋情,骑士

去为下一单生意,成功者

去把脑袋靠在玻璃

发一会儿呆,不为了什么:沿途植被

匆忙披覆上苍绿,翠绿

南境以南,越发浓酽的涂层。

目的摆动起手脚,催促着

在准点时刻抵达的拥抱

磁铁般吸住彼此,匣子里

两个靠近的发条玩偶。凌晨时分

它停下咀嚼,消化尽体内的蚁群

大理石地面,重又映出吊顶的镁光

钟摆。偶尔尖锐的播报。角落里

那个疲倦如麻袋的工人。

都哪里去了?先生。女士。

先生的女士,至于那位,我们更不曾打量过的

灰鼠一样钻进地铁的父亲。

在我们身后,空荡如遗址,久伫

像世纪尽头传来的,一句嘲讽。只有这匣子

未竟的目的地

消隐着。挥手,外乡的塑料玩具

泪水,必要的寒暄与喊声。

张雪萌的这首诗写于上个学期。“那个阶段,因为参加诗歌活动,或是去其他省市见朋友,经常需要在各地跑来跑去,车站和机场也成了我频繁出入的场所。”

她对记者说,“一次从东莞回到广州,当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平时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的广州南站难得安静了下来,偶尔能见到神色匆匆背着蛇皮袋的工人、在车站座椅上打盹的上班族。那些吊顶的镁光灯映着空旷的大理石地板,车站的发车报时显得格外尖锐。”

那一刻,张雪萌开始思考车站与人群、与我们流动的生活之间的关系:它像一个匣子,日夜吞吐着人潮,在这人潮中,每个人为了各自的目的奔忙流窜,人人自顾不暇、神色匆匆,又总有真挚的情感——挥别、重逢、相伴——在其中生发。这便是一处承载诗意的场所,也是现代科技催生的新场景,需要被注入新的时代表达。

来到长春参加第十四届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让张雪萌有机会对同龄写作者有了更近距离的观察与思考。“目前00后创作群体还不够鲜明到可以被提炼为诗歌史上的一代,但90后已经展现出自足、丰富、属于新生力量的写作风貌。站在00年的门槛处,一方面,我和自己前代的写作者们有着频繁的互动;另一方面,我也满心期待着尚在到来途中的00后群体。虽然关于00后的代际特质还在形成中,我和几位00后的诗人也彼此交换了各自的诗歌观念,但,诗人的意见很少统一,每个人都需要在尝试和失败中找寻自己的路。这是一种寂静的帮派战争。我尊重并祝福着每位同龄者在这条路真诚的探索,就像友谊的存在,正是方便了我们彼此眺望又相互砥砺,真正让个人得以在诗歌的生态圈中成长起来。”

三年前,张雪萌从北方城市来到花城广州读书。回忆起近年的诗歌写作,张雪萌说道,“上了大学以后,才真正有时间、精力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去。在文学院三年的学习中,我开始形成对个人诗歌观点的模糊认识。”

“诗发生于一次观测活动,它置身于剧场,密切注视着戏台上的人群。剧场的名称有时是‘传统’,有时又是‘当下’,总之,它提供着可游戏的场所。于我而言,诗人本身的角色应当在文本中隐退。诗人毕竟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TA的眼光如何聚焦、如何折射当下时代提出的诸多命题,又如何善意地关切着形形色色的大众,这是首先需要给予考量的。”这是张雪萌的“诗观”。

为期4天的诗歌夏令营生活,让大学生诗人凝聚了友谊、交换了欢乐。自2008年开办以来,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同,为中国当代诗坛发现、培养和扶持了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诗人,为汉语诗坛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新鲜血液。每一届夏令营,《星星》诗刊编辑部都会把营员的诗歌作品汇集成为一本诗集,送到每一位营员手中。“天上有三颗星星:一颗是青春,一颗是爱情,一颗就是诗歌。”这是诗集封底的一行字,也代表着《星星》编辑对青年学生诗歌写作者的美好祝福和殷殷期盼。

在朋友圈中晒出这氤氲梦想与热情,清新与纯粹的诗集,张雪萌感慨地说,“正如同我们写作道路上的一处‘车站’,在短暂的相聚后,又要投入各自的奔波与忙碌。然而,总有情感在其间茂密地生长出来,像这‘未竟的目的地’,催生出‘挥手,泪水,必要的寒暄与喊声,浪漫与遐想’。”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