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诗词歌赋] 被谢灵运称为“才高八斗”的曹植,诗歌创作上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2 已有 118 次阅读   2021-11-06 09:50
被谢灵运称为“才高八斗”的曹植,诗歌创作上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提到曹植,不仅仅有他的七步成诗,还有他在建安文学中的重要地位,三曹七子托起了整个建安文坛,而其中曹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后世南朝谢灵运就说曹植“才高八斗”,无人可以与其相比。谢灵运说:“天下才共一石,而曹子建独占八斗”,可见其对曹植诗才的高度评价,当然谢灵运作为山水诗代表人物,认为才学仅不如曹植而已。

曹植有意追求诗歌的形式美,同时与自己刚健有力的内容相结合,其中又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总体上看其诗歌表现出了“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特点,因此被列为诗歌中的上品。

具体来讲,曹植的诗歌成就有以下几点:

一、浓郁张扬的情感,源于曹植跌宕起伏的人生。

人总是在逆境中爆发,在失意中感悟,在挫折中成长,在痛苦中进化。人是如此,艺术创作也是如此,曹植的诗歌成就和他个人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曹植前期生活肆意狂放,前后期经历了巨大的落差,后期生活的倍受打击,在政治上不得意,在亲情上失落,使曹植诗歌情感强烈,充满了感染力。

曹植早年的诗歌抒发了自己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这个时候的曹植,其诗歌中充满了朝气和进取之心。如在《白马篇》中,曹植就曾经写道:“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表现了他渴望建功立业为国而战,对于可能得流血和牺牲也在所不惜的雄心壮志。同时曹植也知道战争是残酷的,他给百姓带来的只能是痛苦,山河破碎、田园破财、人烟稀少、万物凋零。在《送应氏》中曹植就写道:“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当然作为贵公子的曹植,除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也有其享受优越生活的纨绔子弟之行径,这些特点都在一个人身上并不矛盾,因为人本来就是个复杂的生命体。

如果说曹植的前半生是随行和自由的,那么他的后半生就是压抑和苦闷的,纵情于酒中沉浮于俗世,是无奈也是悲愤。曹丕对于这位弟弟十分照顾,处处打压曹植,因此这个时期的曹植多用比兴手法来抒发自己隐晦复杂的痛苦情感,但情感还是十分强烈,皆因为有感而发,而不是故作呻吟。曹植是想有所作为的,但是兄长曹丕将他视为威胁,不会给他任何机会,曹丕去世之后,曹叡对这位叔叔也小心提防。此时的曹植在对人生无常感悟的同时,对于兄长曹丕的做法也表现出了愤怒。

但是他还是没有放弃自己希望有所建树的想法,并在自己的诗歌作品中体现了出来。但由于政治形式的变化,他已经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而是一个执着深沉的中年男人,痛苦在内心深埋,但这种情绪在其作品中难免会流露出来。就如曹植在《七哀诗》中所说:“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报国无门的曹植,内心是凄苦和哀怨的。

曹植在现实中的失意,让他在游仙诗的创作中收获颇丰,这些游仙诗让他可以摆脱尘世的纷争,超出怨愤的折磨,沉醉于自己创造的仙境之中,而借此来忘记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快乐。源于生活的创作,才能打动人心,引发人的共鸣,曹植的创作华美而不空洞,是因为其中蕴含了丰富而强烈的情感。

二、华美的词彩和意境,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只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才充满色彩。

和曹操诗歌古朴的特点不同,曹植的诗歌的特点是“词彩华茂”,无论是在用词还是在意境上都富丽华美,摆脱了魏晋时期的平常用词,对于词的使用和提炼十分用心。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现出不同的作用,也就是赋予了词多重的含义。

如“白”这个字,在曹植的诗歌作品中就使用很多,不同的情景下,表达出来的意思就截然不同。如《白马篇》中开篇写道的“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这里的“白”是指白色的马,和金色的马鞍相匹配,刚劲有力的气势通过奔驰的白马和金灿灿的马鞍,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在《名都篇》中,曹植在结尾处写道:“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这里说的“白”,体现了时光的流逝只在转瞬之间,如果不抓住大好的光阴,只能是虚度光阴无所事事,体现了曹植急于建功立业的急迫心情;在曹丕继位后,曹植遭到了迫害,在和弟弟曹彪回到封地即将分别之际,曹植写下了《赠白马王彪》,用来表达自己此刻复杂的心情,这里他写道:“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这里原野的一片荒凉,萧条的景象让人心生哀怨之情,这里的一个“白”字,体现了夕阳西下,有对于父亲曹操去世的哀叹,也有对自己命运的感叹,还有对于兄长曹丕的压制和迫害下,对于自己命运的恐惧和担忧。

曹植的诗歌,处处体现出华美的意境。如在《名都篇》中,他用生动形象的笔触勾勒出了京城纨绔子弟的日常生活,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斗鸡、走马、驰骋、双兔、揽弓、长驱、左挽、一纵”等用词,把这些京城少年的行为一一展现,曹植十分善于使用铺排的手法,让他的诗歌气势充沛极具感染力。

三、对于诗歌形式之美十分重视,从构思、形式到用词都很下功夫。

曹植把作诗从无心之举变成了刻意为之,精心的构思下,写就了传世的不朽之作。曹植善于用警句开篇,用颜色去抓住人心,吸引人的注意力,而后用动作去营造气势,体现出自己的心境,最后将他们联系在一起,进而揭示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或变化。曹植的《七哀诗》中写道:“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明月与高楼,一起营造出了广阔宏伟的空间,但流光却在这广阔的空间里,不知道何处才是自己的归宿。楼上有位哀怨的妇人,因思乡之情而悲叹,曹植自己则因壮志难酬和被人猜忌,而发出了苍凉的悲鸣。

曹植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五言诗,在诗歌创新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巨大的贡献,他善于使用对偶,精于技巧的尝试,追求声律的顿挫起伏,他的诗歌在建安文坛独树一帜,对于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想这也是谢灵运高度评价曹植的原因所在吧。

那个风度翩翩的少年,那个用词恳切的青年,那个深沉幽怨的中年,那个精于用词的文人,那个酗酒滋事的狂客,那个情窦初开的妙人,这些都是曹子建,注定不凡之人!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