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叶嘉莹先生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讲授新一轮中国诗歌史课程。叶先生从《诗经》讲起,至李贺结束,用一学期时间系统地讲述了先秦至唐朝诗歌史。
《草地》周刊开设“迦陵课堂”专栏,刊发全部课程精要。本次推送为第十七课,从《远别离》和《梁甫吟》看李白的天才奔腾驰骋。
首发:7月22日《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原标题《李太白的“狂歌”——从<远别离>和<梁甫吟>看李白的天才奔腾驰骋》
作者:叶嘉莹讲授
于家慧、林栋整理
张海涛审校
《远别离》所写的别离是一个很重大、很悲哀的别离,是从生别到死别这两种离别的结合。而且离别的主人公,是帝舜跟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就是说,虽然你贵为天子,可是也不能够避免生离和死别。这首诗除了表面上所写的别离,另外产生了一种托喻,有寄托的意思。而中国古代的寄托,一般都是政治方面的,那么我们怎么看出来这首诗有政治方面的寄托呢?一个是从诗歌叙写的口吻,一个是从作者生平的经历,一个是从当时的时代背景。
1999年,叶嘉莹在驼庵奖学金颁奖仪式上。南开大学供图
《远别离》中的托喻
开头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有人物,有地点。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正式点明了离别。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别离的悲哀使天地鬼神都感动。 “我纵言之将何补”,前面是客观地写别离的事件,现在是作者自己出现了,而且口吻上带着强烈的主观, “我纵言之将何补”。就算是我要劝告,我希望这件事情不要发生,其实我已经没有办法补救了。然后他说,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强烈的主观口吻,他说那光明的上天恐怕不能真正了解、明白我内心的忠诚。不但上天不了解,而且 “雷凭凭兮欲吼怒”,他周围的天兵天将,那些雷公电母就对我怒吼。我为什么这么悲哀?我为什么这么担心?下边两句是他真正的意思。我们说这首诗它有一个表层的意思,还有一个深层的意思,前面所写的别离主题是它的表层,它深层的意义是一种政治上的喻托。作者自己出现以后,这个深层的意义就慢慢地揭露出来,是 “尧舜当之亦禅禹”。这是李太白句法、章法的变化,他是把两件事情简化来说了。尧让位给舜,舜让位给禹,可是他把两件事情结合起来说了,无论是尧还是舜,“当之”,当他遇到这样的事情,“之”是这种情况,哪种情况?从上面来说,是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从下面来说,是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他所指的更是下面这种情况。李太白的诗之所以变幻莫测,就像这种,把两件事情结合成一件事情来说,从表层的意义过渡到深层的意义。而且一般人说尧舜“当”这种情况,一定先写出来,是尧要让位,舜也要让位。可是他现在总结,只说要让位给禹。尧从来没有让位给禹,是尧让位给舜,舜让位给禹,这种说法是李白的一个变化。还有就是说,当时什么情况?他下面才慢慢说,这是李太白的诗所以 “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地方。尧舜当之也要禅让,什么情况呢,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国君如果用臣不当,那么你本来是天上一条龙,现在就憋在底下变成一条鱼了。
我们中国的传统一向用龙象征天子。所以“君失臣兮”,如果君主用臣用得不适当,比如说唐玄宗时代,他在朝廷之中宠幸李林甫和杨国忠,防守边疆宠幸安禄山,招致唐朝的腐败,长安就陷落了。玄宗就“幸蜀”,逃难到蜀地,这是当时的历史背景。结合作者的口吻,李太白说 “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这两句从押韵来看, “我纵言之将何补”在不应该押韵的地方忽然出现一个韵,这是口气的加强。 “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这么长的句子,他用了一个“我”、一个“余”表示了加强的口吻,所以这首诗绝不是一个客观的、用古代的乐府来写别离。
还有就是李太白作为作者,他为人的态度。他一直是关心国家的,他说 “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他写《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写得那么潇洒、那么超越,那里面有他很深的悲哀。所以你一定要知道,李太白关心国家,一个是他天才不甘寂寞,一个是儒家的思想,一个是时代的变乱。李白说: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你怎么能看到老百姓生灵涂炭,朝野之上都是人民的鲜血?我要 “相与济苍生”。从李太白写诗的口吻,从李太白生平的为人,我们知道他有深层的意思, “君失臣兮龙为鱼”,结合历史背景,玄宗内宠李林甫、杨国忠,外宠安禄山,君失臣,结果长安陷落,天子不得不逃走了,所以“龙为鱼”。你本来是“飞龙在天”的龙,现在就憋在底下变成一条鱼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说有人到海边捉到一条大鱼,后来放走了,这个大鱼其实是龙变的,然后这个大龙回到龙宫,龙王就责备说你本来就不应该变成鱼,你变成鱼当然就是被人抓的,你离开自己应该有的地位,你变成你不应该有的形状,所以你的遭遇你应该得到。 “君失臣兮龙为鱼”,转过来,它相对的就是 “权归臣兮鼠变虎”,如果这个政权、军权归在臣子手中,那么他本来是在下位,像一只老鼠一样,一旦有了政权、军权,当年对你俯伏称臣的人就变成老虎。
大型原创汉剧《霓裳长歌》,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新华社记者熊琦摄
这一首诗的深层意思,有种种不同的猜测。我刚才所讲的是第一种猜测,指玄宗内宠李林甫、杨国忠,外宠安禄山,然后遭遇到失败的下场。现在你看第二种,戴君仁《诗选》的注解说, “此篇前人多以为肃宗时李辅国矫制迁上皇于西内而作”,说的是玄宗逃到四川,太子在甘肃灵武即位,就是肃宗。后来肃宗把长安收复了,太上皇玄宗还京,回到长安,回来以后住哪呢?
正宫已经被肃宗住了,玄宗就住在兴庆宫,这里是他做天子以前住过的地方。据说因为玄宗在位很久,当时很多人怀念他。他住的兴庆宫接近外面的大道,常常有人经过,朝他住的地方遥望而拜。于是,肃宗手下宦官李辅国,就在肃宗那里离间父子感情,说玄宗已经不是天子了,而他住的兴庆宫跟外边这么接近,很多人都对他住的地方遥望而拜,这个不好,你应该把玄宗的住所迁到西内。西内就是西宫,又叫太极宫。肃宗本来不赞成,因为他知道他父亲喜欢兴庆宫。可是李辅国就矫制,假传天子的命令,迁太上皇于西内。迁到西内就对外隔绝,而且在迁移的时候,李辅国把玄宗左右亲近的人都取消了,所以玄宗就整个被控制了。李辅国还跟宫中的妃子勾结,要废立肃宗的儿子,而肃宗对他无可奈何,等于玄宗、肃宗都在他的摆布之中,所以 “权归臣兮鼠变虎”。这是第二种说法。
还有第三种说法。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或云”就是有人说,我们上次讲了《竹书纪年》,在戴君仁《诗选》的注解中,最后是“竹书云”,“竹书”就是竹简,说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所以前人就说,难道真是尧让位给舜,舜让位给禹?没有这回事情,尧是被幽囚的,尧的晚年昏庸,被舜囚禁,然后舜就自己做了天子,跟曹魏篡汉、司马氏篡魏一样。 “尧幽囚,舜野死”,我们说了,舜是死在苍梧之野,是死在山野的,他为什么没有寿终正寝地死在皇宫之内?
历史上说他是南征讨伐有苗,死在山林,你安知不是在讨伐路上发生了兵变,这是一个问号。一旦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就是说尧舜遇到“君失臣兮”,遇到“权归臣兮”,就“亦禅禹”,所以 “尧幽囚,舜野死”。
大型历史歌舞剧《大舜》。新华社发(梁志杰摄)
这是李太白所忧心的, “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怎么让这种事情发生?我看到这种情况,可是没有人相信我,我的劝告没有人听。所以他把尧做了一段陪衬,还回到舜。不但回到舜,而且要写别离,这是李太白章法的变化,他中间绕了一个圈子,然后回来再写远别离。所以 “九疑联绵皆相似”,说舜死了以后就葬于九嶷山,为什么叫九嶷山,就是很多山峰都是相似的,你辨认不出来到底是哪一个山峰,所以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重瞳”指的是舜。中国古代传说中,很多人生理上有不平凡的象征,说舜的眼睛是重瞳,里边有两个瞳仁,我们都只有一个瞳仁。舜死在九嶷山上,他的坟在哪里?所以说是孤坟。中国一般每家都有一大片祖坟。可是舜死在山野,尸骨无还,只有孤坟。你说这个孤坟将来有一天可以找到,可是 “九疑联绵皆相似”,这个坟墓难觅, “重瞳孤坟竟何是”,到底在哪里?“竟”是到底、究竟,“何是”就是何在,是在哪里。所以你看李太白写这个主题,从生离到死别,不但死了,天下的死最可悲哀的是尸骨无还、坟墓难觅。他把别离写得这么深沉,这么无可挽回。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舜死在山野,尸骨无还、坟墓难觅,现在就剩下帝子,帝子不是舜的儿子,而是尧之二女娥皇跟女英。尧是天子,古代无论女子男子都可以叫“子”,所以这里的“帝子”指的是娥皇、女英,这还不是李太白开始用的。楚辞的《九歌》写到湘水上的神仙湘君、湘夫人,说一个是娥皇,一个是女英, “帝子降兮北渚”,帝子就在洞庭湖北边的一个沙洲上降临。所以从楚辞《九歌》,就把娥皇、女英称作“帝子”了。那么现在李太白说舜死在山野,尸骨无还,坟墓难觅,就剩下他两个妻子, “帝子泣兮绿云间”,他两个妻子正在哭泣。在哪里哭泣?在绿云间,绿云指的是竹林,一片茂密的绿色的竹子。因为湘水边上有很多竹子,而且还有一个传说,现在湘水边上的竹子,我们管它叫湘妃竹,也叫做斑竹,上面有很多斑点。这些斑点都是湘妃的泪点,湘妃就是娥皇、女英。舜死了没有回来,他两个妻子就在湘水旁边哭泣,因为她们哭得非常悲哀,非常长久,所以她们的泪点就染在竹子上,就有了斑点,成为斑竹了。可是尽管她们哭泣到泪点把竹子都染上斑点 ,“随风波兮去无还”,她们所怀念的丈夫,就像风一样消失了,就像东流的水一样消失了。他当年到苍梧之野去征有苗的时候,可能是坐船走的,可是他随着风波消逝,永远不回来, “随风波兮去无还”。
大型历史歌舞剧《大舜》。新华社发(梁志杰摄)
“恸哭兮远望”,她们就悲哀痛哭,望着南方的山野, “见苍梧之深山”,远远地看见苍梧的一片深山,听说那是舜所去的地方。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天地间有这样的从生离到死别,有这样的尸骨无还、坟墓难觅,有这样贵为天子而离别的悲哀。他说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够,把宇宙把天地之间所有悲哀的事情,把世界上所有不圆满的事情挽回?哪一天才能够挽回?哪一天才能够补救?他说 “苍梧山崩湘水绝”,如果有一天那苍梧的山都崩倒了,那东流的湘水都断绝干涸了,如果有一天宇宙天地都改变了,那么 “竹上之泪乃可灭”,那竹子上悲哀的泪点才会消灭。可是天地宇宙不会改变,所以竹子上的泪也不会改变,所以这种离别是无可挽回的。这是他写的别离的歌曲,我们现在要说他可能的第三点寓意。
我们说第一个可能的寄托,是玄宗时代宠信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第二个可能的寄托,是肃宗的时候,李辅国的专权。第三个,有人说你看整个故事的主题是写别离,天子跟后妃的离别,所以就猜想这首诗可能是指玄宗幸蜀、贵妃赐死之事。舜到了苍梧之野没有回来,玄宗当然是回来了,可是当玄宗刚刚逃走的时候,沦陷在安禄山控制之下的长安附近的人,对于幸蜀的天子的死生存亡是“莫知其详”,不知道!而杨贵妃是死了,是天子与后妃的离别,舜跟娥皇、女英也是天子与后妃的离别。
李商隐写过一首诗《马嵬》,“马嵬”就是杨贵妃被赐死的地方马嵬坡。李义山说,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又说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他写的也是天子跟后妃的离别。唐玄宗也曾经求神仙,希望长生不老,也曾经宠爱杨贵妃,在长生殿海誓山盟,说要生生世世为夫妇。李商隐讽刺他说, “海外徒闻更九州”,“闻”是听说,听说海外有九州,还有神山,“徒”是白白地。玄宗宠爱杨贵妃,有一年七月七日,两个人在宫中长生殿海誓山盟,玄宗对贵妃说,愿生生世世为夫妇。李商隐说, “海外徒闻更九州”,你白白地追求海外神仙和长生不死, “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能不能做夫妇是不能预知的,“未卜”是不能预料,“此生休”,而这一辈子都已经完了。为了保全自己,你不是把你所爱的贵妃赐死了吗? “如何四纪为天子”,什么是“四纪”,古人说十二年为一纪,开元的二十九年加上天宝的十五年,唐玄宗一共当了四十多年皇帝,所以说“四纪为天子”。你怎么做了四十多年的天子,连个妃子都无法保全? “不及卢家有莫愁”,中国古代传说,卢家有一个妻子叫做莫愁,他们生活得很快乐。“莫愁”,泛指民间妇女。你做了四十多年天子,怎么竟连自己所爱的女子都保全不了,还不如普通百姓人家生活快乐!
歌剧《杨贵妃》。新华社记者马平摄
三种托喻的来源
第一种说法是萧士赟,他曾经编注过一本《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他以为这一首诗是因为明皇,明皇就是唐玄宗,这个“明皇”不是谥号,也不是庙号。玄宗的庙号很长,叫做“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简称为“明皇”,所以“明皇”是个俗称、简称。
玄宗在朝廷之内信任李林甫、杨国忠,外面宠信安禄山,这是借人国柄,国家的权力应该在皇帝手中,可是他给了李林甫他们,所以“作诗讽之”,所以李太白做这首诗来讽刺。这三种说法里边,第一个说法最为可信,因为你要做考证做研究,就要知道他资料的来源,这首诗也见于唐朝人编的《河岳英灵集》。可是《河岳英灵集》所收的作品只到天宝十二载,那个时候还没有发生安史之乱,只是说唐玄宗信任安禄山,把国家的权柄交在别人手中,所以国家有了危险,有了败亡的可能,可是败亡还没有发生,这首诗应该就是这个阶段所作的。
第二个说法来自沈德潜的《说诗晬语》。他以为这首诗是作在唐肃宗时代,因为肃宗信任宦官李辅国,李辅国就胁迫太上皇唐玄宗,把他从兴庆宫迁到西内,那么等于一个皇帝被宦官压迫了,就是 “权归臣兮鼠变虎”,所以“作诗讽之”。这是沈德潜从诗的文本这种细微的迹象出发,好像有这种可能性。可是根据考证,从他写诗的时代来说,这个解释是不可能的。文本里边包含了这种可能性,可是从历史上的事实来考证,应该不是在肃宗时代。因为这首诗在天宝十二载就选进了《河岳英灵集》,所以它一定是在天宝十二载以前作的。
提出第三种说法的是陈沆,他在《诗比兴笺》中认为前两种说法“皆未详释”,都没有详细的说明、解释。他说这首诗篇首是 “英皇二女之兴”,篇末是 “帝子湘竹之泪”,这首诗是从别离写起的,而别离所说的,一个是帝舜,一个是他的两个妃子娥皇跟女英。所以他说这首诗,开始就说的皇帝跟他所爱妃子的离别。到最后,是说其中有一个人死了。总而言之,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都是皇帝跟他所爱妃子的离别,如果这样看,他所寄托的感发是什么?
他说 “本此以绎全诗”,根据这个来推测: “其西京初陷、马嵬赐死时作乎?”“其”是疑问的口气,那可能是长安,西京就是长安,长安刚刚陷落,玄宗逃走,把杨贵妃在马嵬坡赐死了,说大概是那个时候做的。因为是写的皇帝跟所爱妃子的离别。虽然帝舜与娥皇、女英的离别,是男方死了。玄宗时代死的是女方。一般中国用典故是可以变化来用的,所以陈沆以为可能指的是杨贵妃的死,也是皇帝跟妃子的离别。因为这首诗整个是一首别离的曲子,所以从文本来看,它本身包含了这么多的可能性。可是从历史的考证来说,只有第一个是正确的。另外两个虽然不正确,但是诗的文本暗示了这么多的可能性,这正是李白诗的好处。因为他给人丰富的联想,诗人不是预言家,可是诗人有的时候,用他的直觉,用他的敏感,可以感受到一般人没有感受到的事情。所以从他的直觉和敏感,他就想到,如果宠信李林甫跟安禄山,将来一定会招致国家的败亡,到时候就是贵为天子,死生、安危都不能够预料。这是《远别离》这首诗之所以好的缘故。除了它形式的变化代表了李太白诗的特色, “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我们也可以看到李白情意喻托的深远,看到李白对于国事的关怀,所以这首诗是李白很有代表性的一首诗。
大型秦腔新编历史剧《李白长安行》。 新华社记者刘潇摄
李太白的求仕狂想
我们上次念了李太白的《鸣皋歌》。《鸣皋歌》在形式上的变化很好,很有特色,另外一首比较长的诗《梁甫吟》也很重要。从这首诗可以看到李白求仕的一种心情,那么《梁甫吟》为什么是代表求仕的心情呢?
《梁甫吟》本来也是古代的乐府诗题,相传三国时诸葛亮,未遇刘备之前 “好为《梁甫吟》”,就是他喜欢念《梁甫吟》的乐府诗。那么《梁甫吟》的乐府诗有什么样的意思呢?
有两种意思,有人说“梁甫”是山的名字,古人葬地多在此,所以 “梁甫吟乃伤人生短促之作”,《梁甫吟》是哀悼人生的短促、无常,你的生命不能够长久,你多少的志愿、多少的理想都会落空。
大型秦腔新编历史剧《李白长安行》。 新华社记者刘潇摄
第二种说法是,东汉一个很有名的诗人张衡,也是科学家,他曾经作了一组《四愁诗》。第一首有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甫艰”这样的句子。张衡的《四愁诗》从表层的意思来看是写爱情,他说有一个我所爱所怀念的人住在太山,“欲往从之”,我要去追随他,我要去跟他在一起,可是呢,“梁甫艰”,“梁甫”是太山旁边的小山,就是说我要到太山去,中间就要经过“梁甫”山,而“梁甫”山是很危险的一座山,中间有了阻拦,所以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甫艰”。表面上写的是爱情,但是张衡其实是喻托,喻托他的政治理想。那么中间有“梁甫艰”,就是受到小人的“谗阻”,有这样一个寄托的意思。所以“梁甫”这首诗,第一个意思是说古人死了埋葬在梁甫,哀悼人生命的短暂。第二个说法是寓意受到小人的谗阻。李太白写的这首《梁甫吟》很长。李太白最好的诗,一个是这种长篇歌行,一个是短小的绝句。因为李太白是个天才,长篇歌行可以任凭他的天才奔腾驰骋,飞翔跳跃,怎么样变化都可以;短小的绝句呢,因为天才不用约束,他出口成章,带着一种天然的情韵。李太白写得最坏的就是七言律诗,因为约束太多了,好像一只大鸟被关在笼子里边,翅膀都张不开。可是杜甫的七言律诗写得好,杜甫能够把这个笼子扩张开去,变成很大的宇宙跟天地。七言律诗的扩展我们讲到杜甫时讲,我们先讲李太白的长篇歌行,《梁甫吟》是代表。
梁甫吟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渌水,逢时吐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叩关阍者怒。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猰?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梁甫吟,声正悲。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山兒屼当安之。
“长啸梁甫吟”,就是我拖长了声音来念《梁甫吟》的诗。古人为什么要吟诗,吟诗可以借着这种大声地吟啸,抒发自己的感情。当然最好是你自己的诗,写的你自己的感情,所以杜甫说 “新诗改罢自长吟”。杜甫说他做了一首新诗,里面有几个字也许不妥当,所以改一改,改完以后他就拖长声音,用自己的诗发抒感情。如果你有感情,又不会作诗,你找一首古人的诗,跟你的感情相近的,大声地念一念也可以发抒你的感情。所以李太白说 “长啸梁甫吟”,我就大声地念《梁甫吟》的诗。《梁甫吟》的诗是什么?一个就是慨叹人生的短促,年命无常,志意落空,一个就是慨叹政治理想受到小人的谗阻,所以他说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我什么时候才遇见春天?春天是使草木生长的,是一个好的时代,我能够实现我的理想,我李太白什么时候才能碰到春天?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这两句是这首诗的主题。后面他说: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渌水,逢时吐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这是第一个“君不见”。还有第二个“君不见”,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两个“君不见”,说的两个人。一个是 “朝歌屠叟辞棘津”,“朝歌”是地名,“屠叟”就是屠夫,杀猪宰牛的屠夫。他说你没有看见,一个曾在朝歌做过屠夫的人,“辞”就是别离、离开,他离开了“棘津”。这个人是谁呢?
这个人就是姜子牙,我们一般把他称作姜太公。他辅佐了文王,文王死后,又辅佐周武王带兵攻打商朝的纣王,建立了周朝的天下。中国的朝代有的很短,十几年二十几年就灭亡了,可是周朝延续了八百年。所以说 “兴周八百年”,周朝兴起延续了八百年。当时开国的人是谁,姜子牙。这个 “朝歌屠叟辞棘津”的人就是姜子牙,可是姜子牙的出身怎么样呢?《韩诗外传》上说 “太公望少为人婿”,为什么叫“太公望”呢?姜子牙后来遇到文王,辅佐文王,文王非常高兴,说此人是 “吾太公之所望也”,这个人就是我祖父想要找却没有找到的人才,所以就把他叫做“太公望”。可是姜子牙没有遇见文王之前呢, “太公望少为人婿”,当他年轻的时候,给人做婿,古时候的女婿有不同情况,这里说的是赘婿。中国古代一般都是女子嫁到男子家里,去做儿媳妇,可是有些男子家里贫困,无以为生,只好入赘到女方家里,到他妻子家里面去住,甚至姓他妻子的姓,这就叫做赘婿。所以姜太公小的时候是很穷苦的,年少时就给人做赘婿,等他年老的时候,人家不要他了,说他 “老而见去”,年老时被人给赶走了。他这时无以为生,就到朝歌去做杀牛的屠夫,所以是“朝歌屠叟”。朝歌,是殷商的都城。但杀牛不能维持生活,他就又到“棘津”去打工。棘津,也是殷商时的一个地名,是他做劳工的地方,“辞”,他不做劳工了, “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八十岁的时候西来,到陕西渭水的河边上钓鱼。而渭水河边上是周的封地。周本来是西方的一个诸侯,那时候是文王做首领,所以 “八十西来钓渭滨”。他要钓的是鱼吗?不是,他要钓的是那个君主,“钓渭滨”,他就在文王要经过的路上。文王有一天出游,就碰见这么一个老头子在那里钓鱼,还没有鱼钩。文王跟他谈话,觉得这个人的政治理想很好,就把他请回去,说此人是 “吾太公之所望也”。“宁羞白发照渌水,逢时吐气思经纶”,因为他已经80岁了,满头白发照在渭水里,他没有觉得可耻。为什么?因为他有自信,有政治的理想。 “逢时吐气思经纶”,假如他遇到一个好的机会,他就可以扬眉吐气。
塘坊木偶戏《姜太公钓鱼》。新华社记者周密摄
“思经纶”,想的是治国的谋略。经纶本来是说织布的丝线,就是治国应该跟织布一样有条理。所以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他钓了多少天后看见文王?他在那里钓了十年的鱼,一年三百六十天,十年是三千六百天,“张”是伸出钓鱼竿,“广”是极言其多,他伸出钓鱼竿钓了三千六百天。 “风期暗与文王亲”,他的人格、理想与文王所追求的相合,所以有一天就碰到文王了。 “大贤虎变愚不测”,伟大的人、贤能的人、有本事的人,就跟那个老虎一样会变。老虎刚生下来像一只小猫,可猫就只是猫,老虎有一天忽然间长大了,变成一只斑斓吊睛白额大虫,这是“虎变”。总而言之,你不要看他从前那么贫穷,那么失意,有一天他忽然变化。“愚不测”,你们一般人都看不出他的本领。 “当年颇似寻常人”,当年姜太公看起来像一个寻常人,可有一天不就得到君主的知遇了吗?这是李太白所写的,所以李太白不想县试、乡试、会试、廷试一步一步地走,他就想忽然有一天君主把他请去,跟当年的文王一样。
然后他又说“君不见”,你还没看见一个人吗?这都是李太白所梦想的人物。他说: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他说你们看一个高阳酒徒,这个人的名字是郦食其。郦食其是楚汉之际的人,是个喜欢喝酒的酒鬼。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高阳是河北一个地方,酒徒,一个酒鬼。他的出身也很贫贱,“起”是出身,“草中”,草莽之中,贫穷的低下的一个出身。 “长揖山东隆准公”,他就来见刘邦,刘邦为什么叫做“隆准公”?“准”是一个人的鼻子,“隆”是高的样子,汉高祖刘邦据说是隆准,就是高鼻子。这高阳酒徒从草莽之中出身,来见山东的刘邦。你要注意刘邦不是山东人,他是江苏北部沛县的人,沛公。那为什么管它叫做山东,你要知道秦朝建都咸阳,在崤山西边,其他六国都在崤山的东面,所以凡是崤山东的地方都叫做山东,那么现在刘邦起兵去打秦,他当然是在崤山东边起兵的,所以是“山东”。郦食其就来见这个山东起兵的刘邦。一般人看到军政领导就跪拜。你看晋朝的诗人潘岳,还不只是拜人,还望尘而拜。可郦食其见到刘邦都不拜,给他作个揖,刘邦怎么样? “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他一见到刘邦,一进门,就展开他的议论,“骋”就是驰骋、发挥,发挥他的高才雄辩,批评当时的政治。刘邦一听就受到感动了, “两女辍洗来趋风”,说刘邦当时在洗脚,而且有两个女孩子服侍他洗脚。他见到郦食其来了,还照样洗脚。郦食其就说了很多政治的理想,而且骂他说你要得天下,怎么对我们有才干的人这么没有礼貌?刘邦就赶快就把脚擦干,对他很恭敬,所以“两女辍洗”,这两个女孩子就停止给刘邦洗脚,不但停止了洗脚,还来“趋风”。什么叫“趋风”?“趋风”是出于《左传》的两个字,是 “趋走如风”,在《左传》里指的是侍奉,就是一会儿给你拿一杯茶,一会儿给你递一个手巾。所以这两个女子就对郦食其很恭敬地侍奉。郦食其果然就辅佐刘邦,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刘邦跟项羽打仗的时候,同时起兵的还有一个齐国的后代,他占领了70多个城市,项羽是以力攻, “力拔山兮气盖世”,想要用武力,但是用武力去打70多个城,一个一个打要多少时间。可是现在,刘邦用了郦食其,郦食其就来见齐王,他只用三寸之舌,没有费一兵一卒,齐王就投降了。 “东下齐城七十二”,他向东方,“下”是降服,降服了70多个城。
楚汉之争的时候,齐是跟汉联合还是跟楚联合,是影响这个时代很重要的因素,所以郦食其用他的三寸之舌,改变了楚汉之争的形势。李白说得非常容易,顷刻之间就把情势改变了,“如旋蓬”,觉得楚汉就跟蓬草一样,“旋”就是转动,风一吹,形势就改变了, “指挥楚汉如旋蓬”。这是李太白所想象的,他想如果君主能够用他,他就能够像姜太公一样,像郦食其一样,马上就建立功业,这是李太白的政治理想。但是李太白有他天才的狂想,不合实际。三寸之舌就把天下改变,没有这么容易的事情,但这是李太白求仕方面的狂想。《梁甫吟》这首诗是表示李太白求仕的狂想。
另外还有两首诗,《将进酒》跟《襄阳歌》,都是写李太白的狂饮,而这个狂饮之中有失意的悲哀。《梁甫吟》是他求仕的狂想,《将进酒》跟《襄阳歌》是他失意以后的狂饮,也是有代表性的诗。 (未完待续)
本文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华诗教’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项目编号:18@ZH026)的成果之一。
草地周刊 | 叶嘉莹讲诗歌(十六):李白的“突破”为什么好
草地周刊|叶嘉莹讲诗歌(十五):当不羁的天才落入尘世的大网
草地周刊 | 叶嘉莹讲诗歌(十四):“仙而人者”李太白
草地周刊 | 叶嘉莹讲诗歌(十三):诗歌为何“贵在妙悟”?
草地周刊 | 叶嘉莹讲诗歌(十二):味摩诘之诗,品禅理妙悟
草地周刊 | 叶嘉莹讲诗歌(十一):“仕隐两得”王摩诘
草地周刊 | 叶嘉莹讲诗歌(十):“仕隐两失”孟浩然
草地周刊|叶嘉莹讲诗歌(九):《感遇》诗的兴寄,陈子昂的风骨
草地周刊| 叶嘉莹讲诗歌(八):陈子昂为何主张“复古”?
草地周刊 | 叶嘉莹讲诗歌(七):诗一入唐,气象空前
草地周刊|叶嘉莹讲诗歌(六):诗之格律化的形成与发展
草地周刊|叶嘉莹讲诗歌(五):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草地周刊 | 叶嘉莹讲诗歌(四):怎样读懂“乐府诗”
草地周刊|叶嘉莹讲诗歌(三):中国诗歌是如何演变的
草地周刊 | 叶嘉莹讲诗歌(二):什么是“赋比兴”?
草地周刊|叶嘉莹讲诗歌(一):今年,我们一起跟叶嘉莹先生上诗歌课
监制:姜锦铭 | 责编: 刘梦妮、刘小草、吉玲、雷琨 | 校对:饶小阳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