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叶嘉莹先生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讲授新一轮中国诗歌史课程。叶先生从《诗经》讲起,至李贺结束,用一学期时间系统地讲述了先秦至唐朝诗歌史。课程结束,先生便退休,可称叶先生在UBC的收官之作。
近日,这份尘封多年的课程录音被陆续整理出来。《草地》周刊征得叶嘉莹先生授权,开设“迦陵课堂”专栏, 刊发全部课程精要,每期一课,本次推送为第十五课,讲述天才的李白落入尘世大网的悲剧。
首发:7月8日《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原标题《当不羁的天才落入尘世的大网——叶嘉莹讲诗歌之十五:李白的悲剧》
作者:叶嘉莹讲授
于家慧、林栋整理
张海涛审校
叶嘉莹。新华社资料片
我们前面讲了杜甫《赠李白》那首诗,第一句 “秋来相顾尚飘蓬”,是写李白求仕希望的落空。可是李白求仕的方法跟一般人不一样,他不肯由科举考试来追求。他所想象的,是希望像战国时候的鲁仲连、楚汉之际的郦食其那样,以游说得到信用并建立功业。而建立功业以后,也要像鲁仲连那样长揖不受赏。鲁仲连帮助赵国打败了秦国的军队,赵国要拿千金送给他,他却不肯接受。李太白是向往这样的人。
而在求仕这一方面,他曾经一度成功了。他从来没有经过科举考试,而是以一介布衣平民,以他的声名蒙受到天子的召见。天子见他的时候曾“降辇步迎”,从自己的车上走下来前去迎接李白。天子“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让他做了当时翰林院里的待诏。待诏就是等待皇帝的诏命,是皇帝的御用秘书,皇帝随时要写什么就请他去写。得到天子这样的赏识,对一般人来说是很幸运的机会和荣耀,可是对李白来说,他后来发现这个荣耀不仅不是荣耀,反而成为他的耻辱。
天才狂想:“怒无所搏,雄无所争”
什么缘故呢?因为当时玄宗召见他让他做翰林待诏时,玄宗的年岁比较大了,已经不是开元初年的那种精心图治、一心想把国家治理好的时候,他那时宠幸杨贵妃,奸相李林甫、杨国忠掌权。李白被天子召见后做翰林待诏,那天子叫李白做什么?天子问他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跟政策吗?天子从来不问他这些。天子有时到白莲池去游赏,说大家都要作诗,要写白莲池作诗的一个序文,《白莲池序》,于是把李白叫来写这个序;天子在宫中听歌看舞,要一些新的歌词,把李白叫来,让他写几首《宫中行乐词》;沉香亭的牡丹花开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去赏牡丹花,说我们有这么好的花,这么美丽的妃子,不能唱普通的流行歌曲,就让李白写了《清平调》。
2006年7月31日,大型情景舞剧《长恨歌》在西安华清池首演。这台舞剧展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所以皇帝召见李太白,不是问他治国平天下的政策,而是让他写这些行乐的游赏的歌词。这种情况在古代被认为是“倡优蓄之”。“蓄”就是养活,跟养活一条狗、一只猫一样,给你很好的食物,把你当作一个玩物。这个对李白来说,不仅不是荣耀,反而是耻辱。所以历史上传说,李白曾叫贵妃捧砚,力士脱靴。说你要我写歌词,就得叫杨贵妃给我捧砚台,让高力士给我脱靴子。高力士是当时玄宗最宠的一个太监。
杜甫写过一首诗——《饮中八仙歌》,写的是当时长安城里喜欢饮酒的八个人,其中一个写的就是李白。说李白是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说天子叫他去写一首歌词,他不肯去,这样地饮酒、这样地狂放,因为他虽然外表上得到荣宠,可是内心却觉得是一种耻辱,没有实现他的理想。因为他叫贵妃捧砚,叫力士脱靴,所以高力士对他非常不满意,就在杨贵妃跟玄宗面前谗毁李白。当时高力士这样一个有势力的宦官,那些王公大臣都对他非常尊敬逢迎的。而李白写过一首诗,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个“得”字是入声字。我李白怎么能够“摧眉”,“摧眉”就是低下眉毛来,“折腰”是弯下腰来,侍奉你们这些当权者?
天津歌舞剧院根据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一诗编成的醉酒舞。 新华社记者陈海宁摄
我说过李白天生是一个不受拘束的天才,所以他一生的悲剧,就是一个不羁的天才落入了尘世的大网——你不摧眉折腰,就不能在朝廷立身。李白不肯受拘束,这是他之所以“请放还山”的原因,我要过自由的生活,我要回到山东去隐居。于是玄宗就赏赐他很多金钱,放他走了。
李白这个天才不是一般人。我的老师顾随先生曾写过几句词: “底事今朝花下见,不如夙昔梦中来。空花此后为谁开。”我从此再也不追寻,因为我知道追寻的结果,当你真正追寻到了,你就失望了。可是李白不是,李白是一直在追寻,而又一直在尘网之中想要挣扎出去的一个天才。所以李白常把自己比作一只大鹏鸟,这个大鹏鸟出于《庄子》,庄子是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表现一种不羁的精神。你如何使你的精神脱出羁绊,脱出尘世给你的挫折跟忧患,如何让这些挫折忧患不使你的精神受到损伤?庄子所讲的是道家精神,《庄子》第一篇就是《逍遥游》,讲如何使你的精神进入逍遥自在的游行的境界?庄子比喻,说一只大鹏鸟,它从一条鱼变来,说北海有鱼,这都是他的象征,你不要真的管他北海在哪儿。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北海这条大鱼的名字叫鲲,这条大鱼后来化而为鸟。中国从古以来,不止这些哲学书里讲到精神的变化,儒家的书里也讲到这种变化,比如《易经》就讲“虎变”。小老虎生出来跟一只猫差不多,可是它怎么就变成一只斑斓五彩的吊睛白额大虫?所以说,作为人,你活了一生,总要有不同的精神境界。
所以孔子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你一步一步有一个进步的、精神上的变化。所以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这个鱼就变成一只鸟。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他说这个鹏非常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那么大,当然这是庄子的想象。这个鹏后来飞起来了,“怒而飞”,它就张开翅膀, “其翼若垂天之云”,像一片云彩在天上张开。然后说这个鸟就向上飞起来了, “水击三千里”,它从北海上起飞,在水上一扇翅膀,水射出去有三千里那么远。说这只鸟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是天上最大的风,“抟”是跟风搏斗、斗争,在最强烈的大风之中斗争,一下子飞上去,有九万里那么高。飞到哪里去?飞到南冥。说南冥者,是“天池也”,说这种鸟就飞到天池上去。总而言之,《逍遥游》是写一个想象之中的,能够脱出一切羁绊,有强大力量能够挣扎、能够飞扬的大鹏,而李白所向往的就是这样一只大鹏。
李白写过一篇《大鹏赋》,说他这只大鹏,就像《庄子》上所说的,是 “脱鬐鬣于海岛,张羽毛于天门。刷渤澥之春流,晞扶桑之朝暾……一鼓一舞,烟朦沙昏……”。“鬐”跟鱼鳍的“鳍”是相通的。他说这个鲲鱼要变成鹏鸟,所以是“脱鬐鬣”,“鬣”本来是马头上长的毛,所以“鬐鬣”好像马头上的毛长在背上一样。他说如同一只鲲鱼要变成鸟,它就在海岛上把鳍变化了,变成鸟了,所以 “张羽毛于天门”,把翅膀在天门那里展开。然后 “刷渤澥之春流,晞扶桑之朝暾”,刷就是洗刷,在渤海的春天的海潮之中,把它的羽毛洗干净。洗完以后身上是湿的,所以就“晞”,晒干。“扶桑”是东边太阳出来的地方。“朝暾”,在早上的阳光中,把它的羽毛晒干。“一鼓一舞”,一张开翅膀一扇动,“烟朦沙昏”,宇宙都被它震动了,所以这只鸟就飞起来了。飞起来后, “怒无所搏,雄无所争”,它发现世界上没有一个对手,没有一个才华跟它相近的。所以它就“怒”,想找一个人,哪怕搏斗一番,但找不到。 “雄无所争”,它是这样的雄伟,这样的寂寞,没有人能够跟它竞争。后面就说有一只稀有之鸟,你看李白把自己比作大鹏,对觉得不错的人也只叫稀有之鸟,连个名字都没有。他说有只稀有之鸟看见了大鹏,“见谓之曰”,就对它说, “伟哉鹏乎”,真是伟大啊你这只鹏鸟。赞美以后就说, “我呼尔游,尔同我翔”,我就呼唤你,你跟我一同游行。我们不是说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吗?你看这个鸟那个鸟互相地头这样转、那样转,叽叽喳喳的,小鸟要有朋友,大鸟也要有朋友。 “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这两只大鸟于是就飞到辽阔无际的天空中。 “而斥鷃之辈,空见笑于藩篱”,“斥鷃”也是《庄子》上的鸟,跟大鹏作对比的,是那种很小的鸟。这种鸟只能飞到篱笆上,“藩篱”就是篱笆。“斥鷃之辈”因为飞不起来,就笑那两只飞到天空的鸟,飞那么高干什么。这是以天才跟世俗做的一个对比,世俗的人不能够了解,不能够欣赏天才。李白是一个不羁的天才,他向往的是像大鹏一样高飞。所以第一次求仕虽然失败了——他本来是成功了,可是成功不能满足他天才的理想,他不甘心过这种富贵的逢迎的生活,所以他就辞官不做,请放还山。
请放还山,那我说过了,他又不甘心失败。李白一生一直是在挣扎腾跃,他一直想飞出去,所以他一直在腾跃,在尘网之中挣扎、腾跃、挣扎。他离开唐玄宗、辞官不久后就发生了天宝之乱。在天宝之乱时李白写了很多诗,他说: “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我们说过李白 “十五好剑术”,他不是空口而谈,是真有这种本领。 “抚剑夜吟啸”,国家发生这样的变乱,我手中拿着宝剑,半夜里高吟长啸,吟啸是表示心中的不平。 “雄心日千里”,他说我这种伟大的理想、愿望,好像每一天能够驰骋千里,我立誓一定要把“鲸鲵”杀死,这个“鲸鲵”就是大的鱼,代表叛乱,说我一定要把那些叛乱的人消灭。 “澄清洛阳水”,把洛阳河里的水澄清,因为安禄山从河北起兵,所以他是先攻陷洛阳,然后才攻陷了长安。他在另一首诗里还写过: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他说你看洛阳川,因为安禄山是胡人服饰,洛阳川真是 “茫茫走胡兵”,那老百姓在战乱之中死亡—— “流血涂野草”,而朝廷那些当官的只是图谋富贵,豺狼头上都戴了冠缨。
李白求仕的三个原因
我们讲过,李白求仕不是像一般人追求富贵,他有几个原因。第一个是因为儒家的用世的思想,而且儒家追求一个“不朽”。儒家说,你死后精神怎样一直传流下来?最好的是太上立德。你真是一个圣人,有伟大的品德,可以成为万世的模范,人称孔子是“万世师表”,说他是万世做老师的一个表率、一个模范。其次有立功,就是对国家、民族建立不朽的功业。都江堰是秦朝时李冰父子建立的,它的水利灌溉,现代人还能受益,为国家民族留下功业。再次是立言,你有什么好的文章诗歌,有什么好的作品传流下来。所以儒家所追求的,就是人不能白白地过一世,不是说你得到什么,而是你做了什么传世不朽的贡献。
2017年7月13日,在台北故宫推出的孔子特展中,一位观众在孔子画像前模仿孔子作揖动作。新华社记者周密摄
第二,是李白的天才。 “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说,上天生下我这样一个有天才的人,怎么能让我白白地死去?这是天才不甘于落空。
第三个原因,是当时时代的苦难,有待于拯救。所以李白说我本来并不是一个要做官的人, “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我本来是草野山林之间隐居的人,可是我有要拯救万物的感情,我不忍心看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他说我虽然是隐居,但我是 “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说我就如同谢公,谢公是东晋时的宰相谢安。那时中国的北方是五胡乱华,建立了很多小国,前秦的君主苻坚来攻打东晋,谢安就叫他的侄子谢玄带兵打败了苻坚。为什么说 “谢公终一起”呢?因为谢安本来也是隐居的,他也不肯出来做官,他隐居在会稽郡的东山,朝廷让他出来做宰相,他本来不肯,谢安字“安石”,大家都说 “安石不出,如苍生何”,说谢安不肯出山,天下的老百姓谁来拯救?
所以李白就比美于谢安,虽然他本来喜欢隐居,可是他终于起了,“起”就是出来,出山。为什么出来? “相与济苍生”。是要跟大家一起挽救老百姓,这是李白的理想。经过了天宝的战乱,王维、李白、杜甫,他们每个人对于时代的反应是不同的,所以表现在他们诗歌里的,感发的生命力大小是不同的。你看李白,他是真的关心国家跟人民。
这个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玄宗逃走了,玄宗幸蜀,跑到成都去了。他的儿子肃宗在甘肃灵武继位。而这时,玄宗的另外一个儿子永王璘就在江南起兵了。永王璘是想在这样的乱世,能起兵把安禄山打败,把长安收复,将来就有做皇帝的希望。永王璘一起兵,肃宗就紧张了。肃宗就叫永王璘收兵到蜀地去见玄宗,永王不接受命令,所以肃宗跟永王璘就打起来了。而当永王璘刚刚在江南起兵经过江西浔阳(现九江)时,听说李白在这里,而李白当时已名满天下。所以永王璘就请求李白出山,加入永王璘的军队,李白就接受了。这也不能说是李白的错,因为永王璘当时起兵是要收复长安,是要和安禄山作战。等到肃宗把永王打败了,所有曾经加入他军队里的人都被定为叛乱,所以李白被治罪,判他“长流夜郎”,把他流放到南方遥远的“夜郎”。李白被判罪后,他自己写辩护的话,说当时的情况是 “半夜水军来,浔阳满旌旃”。“旌旃”就是旗子、旌旗。他说自己是“迫胁”,后边还有一句, “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他说一天半夜,永王璘的水军来到浔阳,浔阳城到处都是永王璘军队的旌旗,而他自己是 “空名适自误”,我有一个空名,人家都知道李白,“适”就是恰好,“自误”是反而给自己招来祸患。所以他就辩护说自己不是心甘情愿加入永王璘的军队,是被武力胁迫的,所以不得不加入,这是他后来写的诗。
唐肃宗李亨建陵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神道排列着华表、翼马、驼鸟、仗马、翁仲等精美石刻造像。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可他当时在永王璘的军队中写没写诗呢?其实一加入永王璘军队,他就给永王璘写了很多诗,有这样一首,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安禄山起兵,所以说 “三川北虏乱如麻”,什么是三川?我们刚才说安禄山从河北起兵,然后就攻陷了洛阳,所以三川指的是洛阳。洛阳为什么叫三川呢?洛阳那里有洛水、伊水、黄河,是三条水汇集的所在,所以叫作三川。“北虏”,这个“虏”,中国古代常常把外族叫做“胡虏”,岳飞的《满江红》说 “壮志饥餐胡虏肉”。“北虏”说的是安禄山,他说三川那里安禄山的乱军这么多,乱如麻。 “四海南奔似永嘉”,四海就代表全国,全国的老百姓都从北方逃向南方,就像当年的永嘉一样。永嘉是西晋末年的年号。西晋末年,北方也是被胡人占领了。但是在这样乱的时候, “但用东山谢安石”,你只要用那个在东山隐居的谢安,这是谁,是他李白。他不是把自己比作谢安吗?说你只要用一个有这么大才干的人,像当年的晋朝的谢安一样,我可以为你, “为君谈笑静胡沙”,这就是李白天才的梦想,他总以为像鲁仲连、郦食其,只要说一番话就把人家都说服了,然后我就可以为你谈笑之间把这胡人的战尘平静下来,取得胜利。这个“沙”代表战尘。所以李白当时其实是很得意、很兴奋的,可是他没有想到永王璘那么快就失败了,而且他因此而获罪。不过获罪后不久,他就遇赦了,因为没过两年,肃宗就把长安收复了,大赦天下。
为什么求隐和求仙结合在一起?
我们继续说杜甫的《赠李白》。杜甫说李白“未就丹砂愧葛洪”,李白本来求隐就求隐好了,为什么他的求隐和求仙结合在一起呢?
西晋的郭璞有一组诗,叫《游仙诗》,里面有一句, “山林隐遁栖”,说城市是追求仕宦的地方,那高山茂林之中是隐者所栖。栖身,就是休息,栖身于山林。郭璞时代的人有一个联想,以为在高山茂林之中隐居就可以学道,学道后就可以成仙。
中国古代一直有关于神仙的传说,从战国时代就开始了。所以秦始皇就曾派人到海上去求神仙。从战国时代开始就有方士。所谓方士,就是懂得一些方术的人。所谓方术,是一种幻术,比如说你可以炼金,你可以点石成金,你也可以炼丹,说你吃了那个丹砂就可以成为神仙。
魏晋时代的竹林七贤,就是几个喜欢隐居山林的人。他们很多人也相信炼丹服石可以长生。所以中国古代有一个传统就是把隐居跟神仙结合起来,相信炼丹服石可以长生。
由南京博物院民俗研究所复制成功的大型国宝级文物,六朝砖印壁画“竹林七贤图”。新华社资料片
我说过隐跟仕表面上看起来是相反的,但是在中国儒家思想里,相反的两面是可以相成的,就是说可以互相补足。你先要有求隐的这种不重视名利、鄙薄轻视名利的心,要有求隐作为根柢,你求仕时才能有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而不是为了私人的名位和利禄。而你要求隐,就一定要完成你在仕这方面的追求,能真的有所用。
儒家的传统思想认为你应该先要有所用,先要建立功业于天下,然后再去隐居。所以孔子对颜回说,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从中国古代就有这样一个传统,仕和隐表面上相反,而事实上是相成的。战国时代方士的兴起,表面上看起来是迷信,但即使现在也有人说,方士是中国最早的科学家。他们那些炼丹炼金就是一种化学实验。这是现在人用现在的眼光解释战国时方士的兴起。总而言之,他们发现了把某些元素放在一起可以产生一种变化,所以他们把很多的原料放在炉子里来炼。可是因为那个时候科学毕竟不发达,他们不能用科学的理论来解释,所以就将这种神奇的变化神话化了。
除了儒家仕隐两方面的传统思想外,道家思想是讲究“无为”的。所以古代有些隐居的人,受了道家“隐居无为”思想的影响,跟早期方士这种方术的化学实验的变化结合起来,后来就产生了道教。
汉朝的时候,江西龙虎山有个张天师传播道教,当时非常盛行。后来道教到唐朝,因为唐朝皇帝姓李,而且道家最重要的一个哲学家是老子,相传叫李耳,被道教的人尊崇为始祖,所以唐朝就尊崇道教,当时的王公贵人、公主都可以出家学道。唐玄宗在科考之中要求各地方都准备《老子》这本书,每个人都要读。
可是天才是不羁的,是狂想的,任何一个人,不管你是多么伟大、不受世俗约束的天才,一定会受时代的影响。李白如果生在今天,以他的天才狂想他会去追求什么,我们不知道。可是他生在唐朝,而唐朝是道教兴盛的时候,上至天子下至老百姓都去学道,所以太白也去学道了,而且以他天才的丰富的狂想去想象。他在《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这首诗里说,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他就想象,如果天下真有这么一个神仙世界,没有灾难、祸害、罪恶,岂不很好?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天上的彩云之中,好像见到仙人 “手把芙蓉朝玉京”,手里拿着芙蓉花。芙蓉,在中国有两种花都叫芙蓉,一种是木芙蓉,一种是水芙蓉,水芙蓉就是莲花或者荷花。荷花有一个特性——出污泥而不染,从水面上开出来后是这样的纯净,一点没有从污泥里沾染上污秽。
一朵荷花的花蕊和莲心。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而且佛教也相传,说如来佛生下来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就能说话,而且他可以在金莲花上走。所以佛教一直重视莲花。所以有一本佛经叫《妙法莲华经》,佛教不用“花”字,用“华”。佛教讲莲花,是讲一种哲理。而李白其实不管这个哲理,这只是他的一种很美的、超俗的狂想。
“花开莲现,花落莲成”
《妙法莲华经》上讲“花开莲现,花落莲成”。有一年在北京,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约我在一个庙里吃饭。我碰见一个年轻人,他说很小的时候看到一群捡破烂的人,他身上汗毛都竖起来了,他后来才晓得这个事就是“发菩提心”。我问那个年轻人喜欢文学吗,他说以前也喜欢读书,也会作诗,后来觉得不管是拯救自己还是拯救世界,学文学都不是彻底的拯救,所以他后来学佛了。他写了一首五言律诗,后面两句是:“待到功成日,花开九品莲”,是说等我学到功成的那一天,我要开出九品的莲花,九品的莲花是佛教所追求的一个很高的境界。
佛教的高境界为什么用莲花做比喻?什么叫 “花开莲现,花落莲成”?莲花的中间有一个圆形的莲蓬,当花苞一绽开的时候,你就看见莲花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花房,但是这时莲蓬长成了吗?没有。莲子结了吗?没有。这只是它的一个可以结莲子的基本结构。所以花开时,莲就出现了。花落时,莲子才结成。这是什么比喻?
你要知道所有的宗教,不管是基督教还是佛教,都有很多比喻。因为说法的时候,空谈抽象的哲理,一般人不容易接受,所以都用一个故事或者一个形象来做比喻。佛经里的故事非常多。有一本书就叫《百喻经》,一百个小故事都是寓言式的佛教哲理。而像基督教,耶稣给门徒讲道,常常讲的是故事,所以你要体会故事以外的意思。莲花这个形象,表现的是什么?它表现的是一切尘世的浮华,包括人一生追求的各种欲望。可是当你带着生命的欲望追求尘世的浮华时,你的那个“莲”是什么?“莲”就是觉悟的菩提。你带着觉悟的根源,当你追求欲望的尘世浮华的时候,你其实隐藏有一个觉悟的菩提的种子,可是那时候你没有完成。如果你一直只是追求生命的欲望的浮华,你的花一直没有落下去,那么你的“莲”永远不会结成功。等到哪一天你把这个生命欲望所追求的尘世的浮华都 “豪华落尽见真淳”,你把这些都看破了、看空了,把这一切都摆脱了,当所有的花瓣都零落了,你的那个菩提的种子才结出来。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王国维为什么说晏殊的这句词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一种境界?就因为你如果老被尘世的浮华的欲望缠绕,不用说学佛、学道不能成,就是大学问、大事业你都不能完成。你也许可以维持一个富贵的生活,但是决不能真正完成那个传世不朽的学问跟事业。 “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时候,在那所有的尘世都零落了,你才会 “望尽天涯路”。
追求神仙的落空
总而言之,我说的是芙蓉有这样一种象征。当然李白追求的是道家并不是佛家,可是当时道家跟佛家彼此受了很多的影响,而芙蓉花一直有这样一种象征——洁白、不沾染尘俗的,从尘世长出来而摆脱尘俗。“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这是李白天才的狂想,追求神仙。可是他真的把神仙追求到了吗?事实上没有,天下哪里有神仙,所以当李白对尘世失望以后,虽然在感情上对神仙有着向往,可他在理智上,也知道不可得,所以他写了一首秦始皇追求神仙追求长生的诗。
矗立在山东省蓬莱市丹崖山巅的蓬莱阁。新华社资料片
他说: “徐巿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徐巿载秦女”,说东海有三座神仙居住的神山——蓬莱、方丈、瀛洲。秦始皇想要求神仙,所以他叫人做了一座石桥,从岸边一直深入大海,他希望站在石桥上能看见三座神山。可是在海上建这个桥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有神话传说秦始皇命令天上的神仙“鞭石入海”,把附近山上的石头都赶到海中去为他做这座石桥,因为“鞭石入海”,所以这些石头上都带着红色,都是血斑,这当然是神话传说。 “徐巿载秦女”,秦始皇就叫徐巿,有人也说叫徐福,带着很多童男童女驾船到海上去求神仙。 “楼船几时回”,那个船有好多层,好像跟楼一样,他说这个楼船开到海上了,入海去求神仙没有再回来。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三泉”,三跟九都是多数的意思,所以“三泉”就是“九泉”,就是说深层、很多层,九泉就是挖地挖出泉水,一直挖到很深的地方,就是黄泉之下。秦始皇到底是死了,他就算用了黄金做棺木,可是埋葬在九泉之下,尸骨也是化为尘土。所以李白他求神仙,可他知道没有神仙,所以 “徐巿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举办的“留住色彩——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成果展”上展出的修复中的兵马俑局部(2017年9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邵瑞摄
这是李白写的《古风》中的一首,《古风》一共有59首。这个大诗人跟魏晋之间的阮籍写的《咏怀》一样,把他的各种感慨、思想感情都写入这《古风》59首中。其中还有这样两句, “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仙人真的可信吗?那太渺茫了,天下只是传说古代有浮丘子、赤松子、葛洪等等,说这些人学道成了仙,可现实中哪个人见到神仙了?没有。所以他说 “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殊”是很、特别,“恍惚”就是不可相信。
只剩下“痛饮狂歌”
我们都是普通凡人,如果你很幸运,一生从来没有碰见过患难挫伤,那当然很好。但是假如在精神上、物质上、身体上不管哪一方面,你真的受了患难挫伤,你何以自处?
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式。我说欧阳修有一种遣玩的意兴,尽管人生有那么多患难挫伤,但是他看大自然,春天有春天的景色,秋天有秋天的景色,所以 “人生自其可悲者而观之,天下莫不可悲;人生自其可乐者而观之,天下莫不可乐”。 “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歌黛蹙”,我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生离死别总要“别”的,你没有“别”之前可以掌握享有的时候,你要把握住它们。所以欧阳修就是有一种排遣。苏东坡这个人也有一种超脱,他很有哲学的境界,能够从患难挫伤之中跳出来,只要马上把思想转个弯,只要换一个眼光去看挫伤,你马上就改变了。
一个人总应该有办法,在患难挫伤之中安排你自己。而李白这个不羁的天才、带着狂想的天才,他没有任何手段和方法来安慰自己,来超越解脱,他完全没有。他喜欢喝酒,一天到晚喝酒,因为他在人间没有办法减少他的痛苦,所以李白唯一的方法就是借着沉醉来忘记他的痛苦,只有沉醉的酒才能使痛苦得到暂时的遗忘和解脱。
而且你会发现凡是李白写喝酒的诗,凡是写喝醉了的诗,都跟他的悲哀、忧愁写在一起,所以他说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还写过一首《将进酒》,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我什么都不要。不管我有那么名贵的马——五花马,不管我有那么名贵的皮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后面说什么呢, “与尔同销万古愁”,所以他一年之内可以把几万的黄金都散去。因为他对于人世的痛苦失望是那么深,没有酒我的痛苦是不能忍受的。所以李白沉醉是因为他在人世之中,没有像欧阳修、苏东坡、陶渊明那样有一个解脱、安慰自己的办法,他没有,他只有酒。
2009年5月26日,濮存昕在舞台上饰演“诗仙”李白。《李白》是北京人艺保留剧目。 新华社记者丁海涛摄
杜甫《赠李白》的第一句是写李白求仕的失望, “秋来相顾尚飘蓬”;第二句写李白求隐的失望, “未就丹砂愧葛洪”。丹砂是神仙炼丹,吃了这个能长生,李白求神仙是比求仕宦更大的一个失望,因为神仙根本没有,而且他自己也知道没有,所以 “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所以他求隐失败了。
所以第三句杜甫才说了, “痛饮狂歌空度日”,“痛饮狂歌”,杜甫对于这个天才的友人真是有非常深的认识。“痛饮狂歌”所以“空度日”,那个天才的追求都失望了,都落空了,而且他在尘世之间只有约束,只有挫折,只有羞辱,他只剩下“痛饮狂歌”,你从杜甫的诗里来看李白的“痛饮狂歌”,那真是写得好。
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中说: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说李白的诗真是没有敌手,因为他的诗所用的形象都跟一般人不同,他的诗布局、结构跟一般人不同,所以他真是充满了天才的狂想,是别人想不到的。清朝有一个文学评论家叫沈德潜,他评论李白的诗是 “想落天外,局自变生”,说李白的想象是落于天外,是超越于世界之外,就是一般人想不到,他的那些想象是我们从来没有想到的,所以他的想象是落于天外,是不属于人间的;他的“局”,就是结构布局是从变化产生的, “局自变生”,不是我们脚步一步一步走稳,你看前两步就可以推想后两步还是在那里。可是李白不是,你看他忽然间就变化,所以 “局自变生”。沈德潜还说,李白的诗 “大江无风,波浪自涌”,那真是奔腾的江水,一点风都没有,可是它自然有汹涌的波涛。如果是一个小池子,没有风,水就不动。可是一个大江它永远不会静止,永远是动的,大海也是如此,波涛永远是汹涌的。我坐过三峡的船,长江的江水永远是波涛汹涌的,所以 “大江无风,波浪自涌”。沈德潜还说,李白的诗 “白云从空,随风变灭”,说他的诗的变化,好像是白云在天上,它在空中随风就变化了。你掌握不住,它没有痕迹,所以李白的诗是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还有痛饮呢,杜甫有一首赠李白的诗,《寄李十二白》,李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二,所以是李十二白。诗里写道: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首诗很长。 “笔落惊风雨”,他说从前有一个狂客,名字叫“四明狂客”。“四明狂客”是谁?就是贺知章。李白他本来就很出名,玄宗在长安召见他时,他就见到这个贺知章,贺知章一看见他就赞美他,说你是“谪仙人”,如同天上降下来的神仙一样,所以杜甫说 “昔年有狂客”,贺知章也是有天才的,也喜欢喝酒。 “笔落惊风雨”,你的笔落在纸上不用说人感动,大自然都起了狂风暴雨。 “诗成泣鬼神”,你的诗写好了不但人感动,连鬼神都为之流下泪来。后来杜甫就见到李白了,中间有两句是“乞归优诏许,遇我夙心亲”,就是你遇见我了,见面后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说李白这个人高谈阔论,“剧”是极的意思,就是非常能谈话,高谈阔论,有人不喜欢,可是杜甫真的欣赏,“怜”就是爱,他对那种想落天外的谈话 “剧谈怜野逸”,真是十分赏爱。世人都骂李白,后来李白几乎被贬到夜郎了,很多人像高力士甚至想迫害他。可是杜甫说我就是赏爱你的不受约束。 “嗜酒见天真”,你喝酒时我看到你纯真的感情,而不是世俗的虚伪造作的外表。后来李白被贬到夜郎几乎死掉了,那时杜甫很久没有李白的音信,所以很关心这个友人,不知道这个朋友、这个天才现在到底怎么样,所以杜甫还是写赠李白的诗,杜甫写的“赠李白”非常多。他说: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我们讲有人作诗慢,有人作诗快,李白这个天才他自己吹牛 “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在上马前很短的时间我可以给你写出很好的文章来。所以是 “敏捷诗千首”,写了那么多好诗。 “飘零酒一杯”,李白在尘世的挫折患难之中,他没有办法,所以他的飘零沦落只有一杯酒的安慰。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世界上多少人不能忍受这样不受约束的天才,可是我真是欣赏他,他真是一个天才。 (未完待续)
本文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华诗教’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项目编号:18@ZH026)的成果之一。
草地周刊 | 叶嘉莹讲诗歌(十四):“仙而人者”李太白
草地周刊 | 叶嘉莹讲诗歌(十三):诗歌为何“贵在妙悟”?
草地周刊 | 叶嘉莹讲诗歌(十二):味摩诘之诗,品禅理妙悟
草地周刊 | 叶嘉莹讲诗歌(十一):“仕隐两得”王摩诘
草地周刊 | 叶嘉莹讲诗歌(十):“仕隐两失”孟浩然
草地周刊|叶嘉莹讲诗歌(九):《感遇》诗的兴寄,陈子昂的风骨
草地周刊| 叶嘉莹讲诗歌(八):陈子昂为何主张“复古”?
草地周刊 | 叶嘉莹讲诗歌(七):诗一入唐,气象空前
草地周刊|叶嘉莹讲诗歌(六):诗之格律化的形成与发展
草地周刊|叶嘉莹讲诗歌(五):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草地周刊 | 叶嘉莹讲诗歌(四):怎样读懂“乐府诗”
草地周刊|叶嘉莹讲诗歌(三):中国诗歌是如何演变的
草地周刊 | 叶嘉莹讲诗歌(二):什么是“赋比兴”?
草地周刊|叶嘉莹讲诗歌(一):今年,我们一起跟叶嘉莹先生上诗歌课
监制:姜锦铭 | 责编: 吉玲、刘小草、刘梦妮、雷琨 | 校对:饶小阳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