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诗词歌赋] 大暑夏浓,灼日炎炎,读读这三首古诗,沐一缕熏风,枕一帘清凉

4 已有 319 次阅读   2022-08-25 09:22
 大暑夏浓,灼日炎炎,读读这三首古诗,沐一缕熏风,枕一帘清凉 

熏风拂过山河,绿阴送走年华。

推开夏日的门楣,我们来到了最后一个节气——大暑。

这是最热情的节令,烈阳炽热,蝉噪垂杨;这也是最清幽的时节,翠竹摇风,绿荷翻雨。

“何处好风邀共酌,南来一味透窗凉”,走过苍苔竹影,在如莲的时光里,读一笺诗行,沐一缕熏风,枕一帘清凉。

1.唐代·施肩吾《夏雨后题青荷兰若》
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
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

施肩吾是中唐诗人,元和年间高中状元。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施肩吾当时也不过四十,前途可以说是一片光明。

然而,淡泊名利的他,却选择了归隐田园。

离京时,张籍等名士为他赋诗饯别,一时传为佳话。

在他留下的诗歌中,山水田园占了很大的比例,后人评价“新奇瑰丽,格高似陶,韵胜似谢,其品格当不在李杜下”

从这首《夏雨后题青荷兰若》可窥一二。

诗歌首句便点明了地点——僧舍,竹树环绕,雨过新绿,渲染了一种清幽而凉爽的氛围。

第二句顺着“新”字,继续营造雨后清新明净,纤尘不染的氛围。

接着的三四句笔锋一转,描绘了一幅风吹莲叶的画面:微风吹过,莲叶上的雨珠一泻而下,宛如亮晶晶的水银。

整首诗来看,先是从竹树着笔,营造了雨后清凉无尘的意境;而后又以比喻的手法,将风吹莲叶的画面,描写得灵动唯美,读来令人心醉。

风过流年歇,陌上夏正浓。

季节深处有诗意,随遇而安觅清欢。

雨落时,枕一窗清凉;风起时,嗅一池荷香。

浮躁的心,在荷风竹影中,寂静欢喜。

2.明代·区越《夏日钟粤江邀饮次韵·其一》
云山云水葛衣裳,静处无机动有常。
何处好风邀共酌?南来一味透窗凉。

区越是明朝诗人,孝宗弘治年间高中进士,步入仕途。

期间历任县令、员外郎、江西左参政等职,为官三十余年,清廉自守,勤政为民。

同时他还是个有名的孝子,侍母至孝。

他的诗歌以“清逸刚健”著称,这首《夏日钟粤江邀饮次韵·其一》,语出清新,意境悠远,正体现了其清逸的诗风。

诗歌开头一句便推出了一个山水明净,云雾缭绕的画面,一下子便将读者摄入了一种宁静悠远的氛围中。

“葛衣”是夏日的常见的服饰,“冬日麑裘,夏日葛衣”。

接着第二句,以辩证的思维,阐明了动静有常的自然规律,烘托了诗人清净恬淡的心境。

第三句以问句的形式,拟人的手法,邀清风共酌,进一步刻画诗人此时的悠然清闲。

最后一句推出了一个清风南来,轻拂窗棂的画面。

整首诗来看,写云,写山,写水,写风,句句透着一股清凉的气息,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熏风窗前,独居流年,一杯清酒,半盏香茗,几许闲情。

以流云烟霞,酬似水流年;以明月清风,待时光漫长。

在季节喧嚣里,修一颗菩提心,盈一眸清凉。

3.明代·胡奎《夏日偶成》
云气晚从帘外过,雨声凉傍竹边来。
鱼波小簟清如水,北牖南窗面面开。

胡奎是元末明初的诗人,生卒年不详,只知他在明初时响应朝廷征召,入宁王府担任教授一职。

传闻他晚年时曾泊舟鄱阳望湖亭,见上面题有苏轼的诗,一时兴起,次韵和之。

一老翁读后,盛赞“六百年来无此作矣!”

这一评价显然是有些夸张了,因为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千古流传,而他的《题望湖亭》却少有人知。

不过,千百年来也就一个苏轼而已。

这首《夏日偶成》语言流丽明快,意境清幽淡远,倒也不失为一首佳作。

诗歌开头从“云”起笔,为后文写雨张本。

接着“雨”便登场了,竹林听雨,凉意顿生。

诗人其实并没有着意描写下雨的情景,但是从“凉”字以及“竹”这个意象,便足以令人想象那清凉的氛围。

接着三四句,画面由室外转向室内。

四面门窗大开,竹制的席子清凉如水,此时此景,正适合枕书听雨。

整首诗来看,从雨前写到雨后,渲染了一种极其清凉的氛围,烘托了诗人悠然闲适的心境,读来令人神往。

夏天的雨,随意而潇洒,洗去年华的斑驳,送来季节的风韵。

竹楼听雨,南窗沐风,心境俱清,穷通两忘。

沿着内心欢喜的模样,看盛夏清欢如许。

大暑夏浓,灼日炎炎,走在一行行诗里,有一窗绿荫的清幽,有一池红蕖的芬芳,也有一庭翠竹的微凉。

流转的眼眸,迷醉在这一季风华中。

沿着季节的脉络,看山看水,听风听雨。

寻情美好,处处诗意;指梳流年,脉脉清凉。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