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瀛奎律髓07·卷三怀古类,李群玉怀古诗如何用典故?

2 已有 129 次阅读   2022-11-03 07:00
 瀛奎律髓07·卷三怀古类,李群玉怀古诗如何用典故? 

前言

继续欣赏瀛奎律髓卷三怀古类作品。

方回在五律中还选了储嗣宗的《经故人旧居》,颔联佳: 古书-无主散,废宅-与山隣。这首诗怀念故人,而不是怀念古人。另有周贺《送康绍归建业》,警句也出自颔联: 帝业空城在,民田坏塚多 。这首诗是送别诗,不知道为什么归入了怀古类。

下面看一首李群玉的怀古诗,其实也像写景怀人,不过这首诗用典较多,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经费拾遗所居呈封员外》诗云:

云卧竟不起,少微空陨光。
唯应孔北海,为立郑公乡。
旧馆莓苔合,幽斋松菊荒。
空馀书带草,日日上阶长。
一、作者与所呈人物

这首诗的题目为《经费拾遗所居呈封员外》,除了作者外,还有两个不是特别出名的人物。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他这首怀古诗,用典较多。这类诗歌对于古代读书人来说,没有阅读理解的障碍,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就难一些了。

费拾遗,即费冠卿(公元813前后在世),应该比李群玉大不少,安徽池州青阳县人,元和二年(807)进士及第。母亡后,费冠卿结庐守孝三年,后隐居家乡的九华山十余年。长庆二年(822),唐穆宗征费冠卿入京任右拾遗而不就,因此时人称之为费拾遗。

封员外,指当时担任池州刺史的诗人封敖。封敖在唐宪宗元和十年(815)登进士第,官终尚书右仆射。

李群玉年轻时来过池州,另有一首《池州封员外郡斋双鹤丹顶霜翎仙态浮旷罢政之日因呈此章》。杜牧来池州担任刺史的时候,已经是会昌四年九月(844年9月)了。

二、云卧竟不起,少微空陨光

云卧竟不起,云卧,谓隐居。不起,不出任官职。《后汉书·庾乘传》:

“(庾乘 )后徵辟并不起,号曰:“徵君”。

费冠卿也被尊为"费征君"。

少微空陨光,少微指星座,少微星,又名处士星。少微陨光,星光黯淡,处士去世。《晋书·隐逸列传·谢敷 》中写道:

初,月犯少微,少微一名处士星,占者以隐士当之。谯国戴逵有美才,人或忧之。俄而敷死,故会稽人士以嘲吴人云:「吴中高士,便是求死不得死。」

月犯少微,占卜者说会有一个隐士去世。当时谯郡隐士戴逵名气很大,大家都以为说的是他,没想到绍兴人谢敷死了。所以会稽(绍兴)人笑话谯郡人说,你们的所谓高士,求死尚不得其所愿。

费冠卿坚持隐居不就,作了一名真正的隐士。而少微星空自陨光,并没有影响费冠卿隐居生活 。

二、唯应孔北海,为立郑公乡

颔联用官职名对仗地名。方回评价这一联:

三四用一事贯串,老杜有此体,嘉树传角弓诗是也。

杜甫的《冬日有怀李白》颔联云: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用一个典故贯穿上下联。

东汉名士孔融,让梨的那位,曾担任北海相,人称孔北海。郑公,郑玄,字康成,高密人,东汉著名经学家。颔联的典故,出自《后汉书》:

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告高密县为玄特立一乡,曰:「昔齐置『士乡』,越有『君子军』,皆异贤之意也。郑君好学,实怀明德。昔太史公、廷尉吴公、谒者仆射邓公,皆汉之名臣。又南山四皓有园公、夏黄公,潜光隐耀,世嘉其高,皆悉称公。然则公者仁德之正号,不必三事大夫也。今郑君乡宜曰『郑公乡』。《后汉书》卷三十五〈张曹郑列传·曹褒〉

汉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孔融出任北海(今潍坊一带)相后,拜访隐居的郑玄,并且在其家乡高密县设置郑公乡。

颔联把封员外和费拾遗比作孔融和郑玄词,或许指封敖曾经照顾过费冠卿,至于二人的详细故事,就不清楚了。

三、旧馆莓苔合,幽斋松菊荒

前二联叙事言情,颔联写景,上下联互文。

旧馆、幽斋,长满了苔藓,而松菊乱生,园中荒芜。

松菊荒,不是松树、菊花凋落,而是犹存松树、菊花,只是无人打理,庭院荒芜。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院中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菊花依然长在那里。

旧馆苔藓合,幽斋松菊荒,颈联写旧居的荒芜,为第七句的转折留下空间。

四、空馀书带草,日日上阶长。

尾联需要知道”书带草“的含义,否则会误解。书带草,唐朝李贤注引《三齐记》曰:

'郑玄教授不其山,山下生草大如薤,叶长一尺馀,坚刃异常,土人名曰康成书带。"

不其山即今天青岛城阳区惜福镇一带的的铁骑山,附近有康城书院遗址。当年郑玄避乱黄巾军,收到不其侯伏完邀请,来到不其山下传授经学。

据考古学家王献堂考证,原始社会时,这里居住“不族”和“其族”两个部落,该山因此得名。后秦代有不其县,汉代有不其城、不其国。今日的青岛城阳区,就因为处在古不其城以南,即城之阳而得名。

虽然颔联说,旧居已经荒芜,但是尾联用一个十字句转折振起结束。 书带草,带有文化色彩,在荒园每日坚持生长,表示郑公遗风尚在。依旧是把费冠卿比作郑公。

结束语

怀古诗用典是常用的手法,或者用人名,或者用地名,或者用事件。典故的作用,可以使用较少的字数包含更多的内容。

结束语,依旧作五律一首为今天作业,《经池州怀杜牧》:

薄幸长安客,缘何欲断魂。雁声秋浦道,微雨杏花村。
去国昭陵远,伤时白日昏。但逢开口笑,不肯误芳樽。

这首诗没有用他人比杜牧,老街学问肤浅,找不到太合适的典故,将就完成作业而已。

@老街味道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