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06,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1 已有 105 次阅读   2022-11-24 10:33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06,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前言

今天欣赏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第六首: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这首诗中,元好问评价了一个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潘岳。同时,他也评价了一种现象,即文人的言行不一致。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现象,其实不仅仅是某些诗人的特点,哪个领域没有这样的人呢?

一、心画心声

古人说,文如其人。

心画心声,出自扬雄《法言·问神》:

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语言文字,是内心的想法,从诗人的作品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品性,由此区分出君子与小人。我们也常常从一个人的诗文中,来评判一个人。

很多历史人物,有千古流传的名作佳句,这些作品与其史书中的正面形象相互辉映。例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写道: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不过,元好问这里却说: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有很多人说一套做一套。如果仅仅看其诗文,就来判断一个人的品性,恐怕就要失真了。很多人的文章是不能说明其真实的为人的。

好多历史上的反面人物,也有佳作传世。例如汪兆铭当年刺杀摄政王被捕,写有四首绝命诗云:

衔石成痴绝,沧波万里愁。 孤飞终不倦,羞逐海鸥浮。
姹紫嫣红色,从知渲染难。 他时好花发,认取血痕斑。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 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燕台。

但是这个人,后来却成为了臭名昭著的大汉奸。正如白居易诗中所说: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一个人的品格,要看他的行动,而不是他的诗文和言语。隋炀帝杨广,在史书上是一个残暴君主的形象,然而他却是隋朝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例如其《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三、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元好问前两句先抛出了观点,评判一个人不能只看其诗人,后面自己也找了一个实际人物。即古语常说的“貌比潘安”的晋朝美男子潘岳。

高情千古闲居赋,《闲居赋》是潘岳50岁时,在官场不得意时期的作品,其中写道:

览止足之分,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池沼足以渔钓,舂税足以代耕。灌园鬻蔬,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俟伏腊之费。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潘岳受太傅杨骏牵连被贬,借口母亲病危辞官归乡,说自己知止知足,不追求荣华富贵,安心在家种树养鱼,把自己立了一个 “淡于利禄,不慕功名”的人设。

争信安仁拜路尘。元好问却毫不客气,说潘岳的文章与其行为不匹配。《晋书·潘岳传》中写道:

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构愍怀太子之文,岳之辞也。谧二十四友,岳为其首。谧《晋书》限断,亦岳之辞也。其母数诮之曰:“尔当知足,而干没不已乎?”而岳终不能改。既仕宦不达,乃作《闲居赋》。

元好问说,潘岳说自己因为老母而辞官,其实其母亲多次劝他知足,他都不肯听,结果后来受到牵连被诛连三族。作《闲居赋》,也是在“仕宦不达”情况下故作姿态。

结束语

老街以前读顾随的文章,他认为诗有真诗伪诗之分。顾随先生解释道:

诗应为内心真正感生而来,虽与古人合亦无关。不然虽不同亦非真诗。《宋诗说略》

内心所想,必会影响实际的行为,而有些诗人在诗中并不反映真实的想法,而是利用诗歌塑造一个与其真实行为并不相符的形象。

而元好问认为,潘岳就是这样一个人。

@老街味道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05,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