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十四首:
出处殊途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
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
这首诗对于诗坛一味重视出世,轻贱入世提出了批评。同时也对于欺世盗名者,进行了讽刺。
一、华歆掷金掷金,掷地金声,表示文章词藻优美,出自《世说新语》:
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范曰:“恐子之金石,非宫商中声。”然每至佳句,辄云:“应是我辈语。”
华歆一掷金随重,则是说华歆与管宁割席断交的故事。也出自《世说新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管宁把金子看作瓦石,华歆却把金子捡起来,看了看再抛弃。暗示两个人的志向不同,一个出世,一个入世。
华歆后来在朝廷为官,多次推荐管宁,但是管宁只做学问而不问世事,终身布衣。
二、出处殊途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知道了管宁与华歆的故事,对于这首诗的前两句就容易理解了。
山林,代表出世之人,例如林下的隐者、山中的高士,如管宁、陶渊明等人。
衣冠,代表入世之人,例如华歆、杜甫、苏轼等诗人,自然包括做官的人,无论贤相还是奸臣,都是衣冠之人。
山林所代表的诗歌,与衣冠所代表的诗歌,是两种流派。这两种流派,以作品而不以作者的身份严格划分,例如谢灵运、陶渊明一官一隐,但是一个写山水、一个写田园,都是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既有山水诗,也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出处殊途听所安,入世或者出世,道路有所不同,但是各自安好即可,又何必轻贱入世而抬高出世呢?
有人喜欢小国寡民,但是没有入世的这些人,谁来保护小国的寡民呢?全都出世的话,寡民早晚都变成亡国奴。
三、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华歆掷金,其实心中想的是入世,但是又不想被管宁看不起,因此用这种行为,来掩盖自己的内心。
大是,确是。渠侬,他。眼谩,被眼中所见的外表蒙蔽。随重,随之增加身价。
华歆年轻时,因为掷金,作为山林人物而身价倍增。然而他身为汉朝官员,却亲自入宫把汉献帝的皇后抓走(华歆勒兵入宫收后,后闭户匿壁中,歆坏户发壁,牵后出)。华歆还逼汉献帝禅位给曹丕,终结了东汉王朝。
这两句诗,是对于华歆这类“假隐士”的讽刺。元好问在《市隐斋记》中写道:
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 ,况朝市乎?今夫干没氏之属,胁肩以入市 ,叠足以登垄断,利嘴长距 ,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 ,悬羊头,卖狗脯 ,盗跖行,伯夷语 ,曰:‘我隐者也’而可乎?结束语
古人往往崇尚陶渊明、林逋这类远离是非、孤芳自赏的隐士。而对于热衷于功名、喜欢钻营的人物鄙视。
然而,人是会变的,例如谢安中年后才出山,挽救了摇摇欲坠的东晋王朝。华歆掷金,后来却成了曹魏的开国功臣。
还有很多人心口不一,看似喜欢隐居终南,其实是想找一条终南捷径。
元好问这首诗,似乎是在批评这类人,也似乎在批评对于两种诗风(入世或者出世)的厚此薄彼。
其实这两种诗风,殊途同归。从前面几首诗的观点来看,元好问应该是再继续批评所谓的“伪诗”。
@老街味道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