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15,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

1 已有 65 次阅读   2022-11-29 19:30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15,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 

前言

今天继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十五首:

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
世间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待鲁连。

这首诗比较好猜,大家都能看出说的是诗仙李白和杜甫。元好问为什么在这首诗似乎更看重于李白呢?

一、笔底银河落九天

笔底银河落九天,出自唐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这首诗一气呵成,想象力丰富,使用夸张手法写实景,展示了一幅雄奇瑰丽画面。 这首诗不仅反映李白作诗的风格,也反映了李白的性格,这种性格影响他的现实生活。

二、何曾憔悴饭山前

李白《戏赠杜甫》诗中写道: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李白比杜甫大了十几岁,他和杜甫开玩笑说因其作诗苦,所以太瘦生。

元好问用两句诗将李白和杜甫作对比。一个潇洒、一个辛苦。潇洒,则不拘小节,出口成章。辛苦,则酌字炼句,沉郁顿挫。

诗风的不同,可以看出二人性格的不同,也暗喻二人的处世风格不同。作为乱世中的诗人,一个豪迈、一个憔悴,一个勇于进取,一个则冷眼旁观。

三、世间东抹西涂手

东抹西涂,或者东涂西抹,指喜欢吟诗作画的文人,根据平仄要求两者可以更换使用。

这个词原意是妇女梳妆打扮,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说的是薛逢之事:

薛监晚年厄于宦途,尝策羸赴朝。值新进士榜下缀行而出,时进士团所由辈数十人,见逢行李萧条,前导曰:回避新郎君。逢冁然,即遣一介语之曰: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

元好问挺喜欢用这个词, 《自题写真》诗:“

东涂西抹窃时名,一线微官误半生。

《石州慢·儿女篮舆》中写道:

儿女篮舆,田舍老盆,随意林壑。三重屋上黄茅,赖是秋风留著。旧家年少,也曾【东抹西涂】,鬓毛争信星星却。岁暮日斜时,尽栖迟零落。
如昨。青云飞盖追随,倾动故都城郭。叠鼓凝笳,几处银屏珠箔。梦中身世,只知鸡犬新丰,西园胜赏惊还觉。霜叶晚萧萧,满疏林寒雀。

说得有点远了。这句就是说世上的诗人们呀........

四、枉着书生待鲁连。

鲁连,指鲁仲连,战国时齐国人。他是李白的偶像。李白在自己的诗中,屡次提到鲁仲连:

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鲁连善谈笑,季布折公卿。《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恨无左军略,多愧鲁连生。《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
鲁连卖谈笑,岂是顾千金。《留别王司马嵩》
岧峣广成子,倜傥鲁仲连。《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奔亡道中五首》
鲁连及柱史,可以蹑清芬。《古风 其三十六》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古风 其十》
鲁连逃千金,圭组岂可酬。《赠崔郎中宗之》
君草陈琳檄,我书鲁连箭。《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李白和杜甫,都是具有忠君报国理想的人。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感,深深地浸入他的诗篇。杜甫虽然也有“致君尧舜上”的理想,但是更多地处于旁观者地位。

李白则是希望成为一个鲁仲连式的英雄人物,更勇于参加实际的行动。他渴望建功立业,然后像鲁仲连、范蠡一样功成而身退。

李白也因此头脑发热,加入了永王李璘的队伍,陷入叛乱的麻烦,差一点丢失了性命。

结束语

元好问在这首诗中,不仅评价了李杜二人诗风不同,更写出了二人不同的处世风格。

元好问身处金国渐渐衰落的乱世,心中恐怕也有鲁仲连那样的梦想。作为书生和诗人,要有匡扶乱世的理想。因此,在这首诗中,他褒扬了李白。

@老街味道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