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瀛奎律髓93·卷34川泉类,岑参与孟浩然诗句类似,孰高孰低?

1 已有 106 次阅读   2023-03-03 10:27
瀛奎律髓93·卷34川泉类,岑参与孟浩然诗句类似,孰高孰低? 

前言

《瀛奎律髓》第34卷为川泉类,方回介绍说:

浮游浪波之上,玩泳泉壑之间,大而沧海黄河长江巨湖之汹涌,小而溪谷陂池之靓深。雄壮而观潮,凄酸而阻风,闲寂而弄水寻源,皆类於此。

这一类都是关于水的诗歌。

一、江亭晚望 贾岛
浩渺浸云根,烟岚出远村。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
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断魂。纵情犹未已,回马欲黄昏。

前三联,都是江亭遥望之景,末句点明黄昏。

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颔联是主谓+主谓宾的组合。上联有,下联无。

这首诗的作者,也有人认为是初唐宋之问。关于颔联,方回点评说:

三、四似熟套,在浪仙时初出此句亦佳。后山效之,则无味矣。

浪仙,即贾岛。方回说,颔联这种形式,在贾岛那个时候开始用时,还算佳句,后人模仿的多了,就没有什么味道了。例如陈师道的:穷-多+诗-有-债,愁-极+酒-无-功。

纪晓岚也赞同方回的意见:

凡佳句,一经再摹,便成窠臼,不但此二句。此评最精。

可见后人作诗之难,好句都被前人写尽,后人创新无路,模仿又被嫌弃。

二、卢氏池上遇雨赠同游者 温庭筠
簟翻凉气集,溪上润残棋。萍皱风来后,荷喧雨到时。
寂寥闲望久,飘洒独归迟。无限松江恨,烦君解钓丝。

这首诗的颔联,也引起方回的注意:

萍皱、荷喧一联工。

萍-皱+风-来后,荷-喧+雨-到时。看上去,似乎也是两个主谓的组合,但是从意义上来说,整句是主谓结构,主语+谓语+时间状语。

上下联互文见义,风雨到来之时,卢氏池中萍皱、荷喧。

三、早秋江行 窦 巩
回首湓池远,西风吹荻花。暮潮江势阔,秋雨雁行斜。
多醉浑无梦,频愁欲到家。渐惊云树转,点点是神鸦。

回首湓池远,常见版本为:湓城,指江西九江的瑞昌市,唐朝有通津埠口,闹市傍山临水而建,当年非常繁华。甚是繁华。

首句说,回首渡口渐远,七句说,惊讶云树在不知不觉中流转,可知作者乘船远行。

颔联,写江景,颈联写自身感受,尾联回到眼前景。

暮潮江势阔,秋雨雁行斜。暮潮起,观察到长江之阔;秋雨中,看到雁阵横于天空。

多醉浑无梦,频愁欲到家。常常醉酒,而无梦;清醒时,将要到家却多愁善感。宋之问有“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之句,即作者之意。

初秋时节,作者离开九江乘船远行,路上饮酒浇愁,思念家乡。

四、巴南舟中夜书事 岑參
渡口欲黄昏,归人争渡喧。近钟清野寺,远火点江村。
见雁思乡信,闻猿积泪痕。孤舟万里外,秋月不堪论。

首联颇引人注目,方回点评说:

起句十字尤绝唱。

南宋胡仔认为,首联强于孟浩然的四句七言诗:

苕溪渔隐曰:浩然《夜归鹿门寺歌》云:“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迹乘舟归鹿门。”不若岑参《巴南舟中即事》诗云:“渡口欲黄昏,归人争渡喧。”岑诗语简而意尽,优于孟也。《苕溪渔隐丛话》

两首诗的前几句,诗意类似,纪晓岚认为是暗合,而不是某人化用某人:

起二句暗合孟公。同时人,定非相袭。

五、一公新泉 严 维
山下新泉出,泠泠北去源。落池才有响,渍石未成痕。
独映孤松色,殊分众鸟喧。唯当清夜月,观此启禅门。

一公,为灵一上人,盛唐时期的一个僧人。

这首咏山泉的诗,用比兴之法,不即不离,似物又似人。感受到灵一上人的品性情操。

颔联描绘新出泉水,悬瀑落池发出声音,因为新,所以浸泡岩石还未形成痕迹,刻画细致如在目前。

颈联依旧是视觉与听觉的描写,水中有孤松之影辉映,水声与众鸟齐鸣。

尾联出句还是写景, 然后切一公,引出禅宗之法门。

结束语

以上几首诗,有池塘、有泉水、有渡口、有江亭、有行舟,都与水有关。

结束时,依照惯例作诗一首为今天作业,川泉类五律习作93《崂山九水潮音瀑进退格》

未见银河落,还疑听海潮。溯溪松径险,入涧石崖高。
寒瀑悬喷雪,空亭溅碎瑶。山清留不住,此志在波涛。

查了一下,以前还填过一首《沁园春·崂山九水潮音瀑》:

流水峰高,怪石云生,虎踞龙盘。更鸟鸣空谷,潮音似海,人行潭底,鱼影如悬。涧草留春,雾松迎客,曲径瑶阶正可攀。登临处,讶风摇白练,界破青山。
危亭观瀑凭栏,似太白银河下九天。看激岩雪浪,挼成碎玉,奔雷过耳,足底飞泉。向此餐霞,忘情山水,欲觅桃溪不见源。思量遍,问鳌山东海,何处诗仙。

@老街味道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