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瀛奎律髓107·卷42寄赠类,陈师道寄岳父五律,方回评价学杜逼真

3 已有 158 次阅读   2023-05-26 20:10
瀛奎律髓107·卷42寄赠类,陈师道寄岳父五律,方回评价学杜逼真 

前言

方回在瀛奎律髓第42卷中,选录了38首五言律诗,唐人五律有23首,宋人五律有15首。

在宋人的这些作品中,最受好评的是陈师道写给岳父的一首诗。

一、穷人陈师道

陈师道《寄外舅郭大夫》:

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陈师道江西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苏门六君子之一,平生时乖运蹇,穷困得甚至养不活妻儿。冬季外出参加朝廷大典,妻子甚至要出去借棉衣给他穿。

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陈师道的外舅(岳父)郭概提点成都府路刑狱,陈师道把妻子和一女二子托付给了岳父一起入川。

在送别时,陈师道还做了《送外舅郭大夫概西川提刑》、《送内》和《别三子》三首诗,不过这三首诗都是古体诗,所以不会被方回收录在《瀛奎律髓》中。

独自在长安的陈师道,收到了从成都来的消息,于是作了这首五律。

此诗通篇言情叙事,没有景物的描写。只写情不写景,在律诗中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方式,缺少景物的律诗佳作不多。

不过,陈师道这首诗颇受历朝文人的好评。

二、反接法与学杜

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从四川回来了一个朋友,送来一封信(或是口信),告诉我妻子儿女还在岳父那里居住。

颔联很有特点: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我非常明白,这是来传送家人消息的,但是我却不忍心问家人的情况如何。言外之意是担心有不好的消息。

这首诗被方回评价说:

“后山学杜,此其逼真者。枯淡瘦劲,情味深幽。”

颔联即学杜甫的言情方式,杜甫在《述怀》中提到,自己和妻子隔绝很久,于是寄了一封信给妻子,但是接下来却说自己害怕收到回信:

反畏消息來,寸心亦何有。《述怀》

清代沈德潜《说诗晬语》中评价说:

(杜诗)又有反接法,《述怀》篇云:“自寄一封节,今已十月后。”若云“不见消息来”,平平语耳。今云:“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斗觉惊心动魄矣。

直接,就是“不见消息来、殷勤问何如 ”,反接,即:“反畏消息来、不忍问何如“。

更早一些,初唐的宋之问用此法: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如果是一个心无挂碍的孩子,一定会“近乡情更切,欢喜问来人”。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忍疏。颔联与颈联之间跳跃过了解家人消息的过程。颈联是得知家人安好后,作出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安慰,虽然远隔千山万水,好歹身体健康‘,一家人相亲相爱,更不会疏远。

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尾联叹息,想到自己老病而无功名,忍不住泪洒书信。

三、关于景语和白战体

方回点评这首诗的时候,还指出这首诗的一个特点就是没有景语:

晚唐人非风、花、雪、月、禽、鸟、虫、鱼、竹、树,则一字不能作。九僧者流,为人所禁,诗不能成,曷不观此作乎?

晚唐人作诗,总离不开写景。否则就不会作诗。宋朝的九僧,亦如此, 假如被人禁用这些常见的风花雪月等写景词语(白战体),就做不出诗来了。方回说,为何大家不好好看一下陈师道是怎样作诗呢?

纪晓岚认为,如此评判作诗写景有些太过:

晚唐人点缀景物,诚为琐屑陈因。然前代诗人亦未尝不寓情于景。此语虽切中晚唐之病,然必欲一举而空之 ,则主持太过。

纪晓岚说,晚唐人过于纠结描写琐碎的景色,但是优秀的诗人创作时往往情景交融、景中寓情。方回虽然点出了晚唐诗人的短处,但是未免有些纠枉过正。

其实方回举例的景语,是常见的写景套路。了解白战体(也叫禁体诗)的人,都知道欧阳修《六一诗话》中记载九僧的故事:

有进士许洞者,善为辞章,俊逸之士也。因会诸诗僧分题,出一纸约曰:"不得犯此一字。"其字乃山、水、风、云、竹、石、花、草、雪、霜、星、月、禽、鸟之类,于是诸僧皆阁笔。《六一诗话》

白战体,不是不让写景,只是不让用常用词语来写景。方回以白战体举例,评论陈师道这首不写景只言情的诗,并不太恰当。

结束语

近体诗,往往有景语、情语之分,特别是中间二联,惯例是一联写景,一联抒情。不过,也有通篇写景或者通篇抒情议论的律诗。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景语往往寄托有情思,情感通过写景表现出来。

结束时,依照惯例作诗一首为今天作业,五律习作107寄赠类《赠学子》:

十载寒窗苦,骄矜敢自夸。蟾宫定折桂,星汉任乘槎。
破卷题如海,悬梁眼欲花。明朝天地阔,悲喜更无涯。

@老街味道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