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诗词歌赋] 小康图景,乐至卷略(组诗)​

3 已有 102 次阅读   2023-10-19 23:24
小康图景,乐至卷略(组诗)​

作者:梁文奇

桑林之诗

桑林即桑梓呵!有一种甜蜜

它让人流泪,你会觉得这泪

它不仅仅是为现在的喜悦而流

仿佛沐浴一场特别的雨水中

那是远古时代,刀耕火种

古人的泪从你的眼眶中流出

你被难以言表的幸福所垂青

这竖琴,已弹拨数千年之久!

这简书,边缘有了新的褶皱

翻阅的人听到日出的沙沙声

听到了“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经它的启迪,这嫡传的手艺

不断地纯熟,最终让我们懂得了

“每一棵树的沉默与屈身,映出。

它的行动薄如阴影。

它的言说结成痂。”

为蚕写首诗

我写下怎样句子才能与你匹配?

比月光更温柔,比流水更跌宕?

要完全裸露心,不停地蜕变?

让每个目睹这镜像的人

体会这由来已久的恩宠,全部的爱

饱含天真的物种,绝无狡诈与吝啬

它需求简单,仅仅需要桑叶就够了

不停倾吐出冰凉的银丝

它因何领受了这潮汐一般的动力?

温良恭俭,让人自愧弗如

作为诗人我应该向它学习

像赤子,以语言的分泌物包裹灵魂

生命中锲而不舍闪亮之物

蚕呵蚕,正是通过你的教育

我所获得的慰籍,不止不休

田园诗

掩映在绿波里的村落兼具古典之美

无论是五通村、三元庙,还是伍家寨

在这儿栖居的人,手指有了翡翠的淡绿

听懂天籁并迷恋上“桑的布鲁斯”的人

无论我和哪一个桑农交谈———

她都能指着其中一棵说起桑蚕简史

说起“桑-菜”、“桑-禽”、“桑-羊”

她的眼眸有蟠龙湖水的澄澈,她脸上

闪烁有和我母亲一样亲切的和颜悦色

那是不能用语言谈及的朴素之美……

谈话的间隙,风在阅读每一片桑叶

鸟鸣缝纫桑林的粗犷的毛边儿

这恬静的所在,我想,即便陶潜来了

他也会心怡,也会如我一样怦然心动

如果孟浩然来了,他必会再次写下

关于桑麻的诗句,当然无论哪个人来

我们都可以尽情品尝桑葚酒或桑椹干红

我还要给他讲讲花青素与白藜芦醇

待落日溶金,给这一首诗烫下火红的题款

还在饮着桑茶的我们有说着不尽的话题

那主题都是关于“唯桑与梓,必恭敬止”

茧子之诗

如何煮茧去胶,如同在暗夜点起灯

我们因着诸物的消耗获得光明的供养

这爱呵,它有颗粒的质感,丝的牵绊

如何找到暗藏的丝头?

我们在黑暗中摸索着开关

一点点理顺,像打开一扇隐秘的门

这抽丝的过程,它多像生活本身啊!

我们靠近那遥遥可期的时光

深信那良愿是我们尚未揭开的谜题

它也能这样有条不紊……

它也是这般的洁白、蓬松、柔软

作为一个吐着语言之丝的诗人

是否该扪心自问:我有多少赤诚与专注?

默默无闻的人和桑与蚕有怎样的交谈?

在低矮的光线中,我看见一双粗糙的手

她娴熟地“选一个对角,

调整思绪的轨道和刻度,默不作声。”

蚕房里的舒伯特

你有没有在这样的阁楼中逗留

像是进入梦境:像“小词语的校舍”

听着沙沙的响动,我想起一个诗人

形容过的日出;想起秋收的时候

我父亲坐在门槛上磨他的镰刀……

在蚕房里你能感觉到看不见的秒针

在暗中嘎哒嘎哒地走动

能感觉到有一种神秘它触手可及

它让你内心获得丰盈与感激

有多少物种呵,它们日光一样忠诚

它们布道一样的工作,为了我们

桑都速写

告诉我,这一双河流的手臂捧了多久

才为人们预备一顶绝世的绿色王冠

吹拂桑林的风,吹拂先祖的脸颊多少次

才吹开他们的灵眼,直至而有那么一瞬

有人发现一种电流般的悸动

它可以编纂梦想:云的衣裳,花的颜容

直至更多人确认:它就是美,另一种黄金

当你悉数它的走向与经纬———

从蜀道向高原,从盆地向平原

从古老的东方到充满神秘智慧的开罗

它随马匹、驼队一路颠簸,不止不休

它也飘洋过海去慰籍更远的心灵地平线

它仿佛遥不可及,世人愿意它为赋形

愿意聆听:比露珠在桑叶上滚动声略重

比采摘桑叶的响动略轻

它隐藏着小小闪电总能拖出爱的惊喜

有什么比蚕吃桑的镜像更让人迷恋吗?

有谁了解指甲泛着绿色荧光的人?

如果说有一种至善是来源于叫蚕的物种

而她们的心呵,恰如桑

乐至之乐

当你像我一样,在桑树下采摘桑椹:

透过树枝的光线像蜂蜜一般粘稠

柔和地打在你的脸上,不必躲闪

你的味蕾被滋润,你会不会突然想起

一首诗关于黑莓的诗,仿佛天籁

它出自那个钟爱自然的诗人

而此时你也是沉浸于这梦境中

你也许会想到,如果有这样一种物质

它比蚕丝更柔软,比桑椹更甜蜜

那必是你此时的心,受到灵与肉的慰籍

“而生命再次充满。

最终为万物发现了一席之地。”

虽然这桑叶边缘并无锋利的锯齿

暗含的叶绿素铜钠盐也并未析出

可你依然知道,这是对全身心的治愈系

你能体会到一种比丝绸更柔更滑的物质

它比乡愁更迷人

比植物的根系更庞大,这究竟是什么?

来源   封面新闻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