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诗词歌赋] 诗词里的年味丨正月初四:接得灶神天未晓,爆仗声喧,催要开门早

3 已有 353 次阅读   2024-02-13 09:41
诗词里的年味丨正月初四:接得灶神天未晓,爆仗声喧,催要开门早 

晋人董勋《问礼俗》载曰:“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

“三羊(阳)开泰”寓意吉祥,正月初四是女娲创世神话中的“羊日”,也是恭迎灶神回到民间的日子。

图源网络,下同

灶神是各家各户灶火的管理者,在用木柴烧火做饭的时代,“灶”在家庭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它关系着一家的温饱和生存问题,因此灶神被视为一家之主,受到百姓的崇拜和爱戴。春节期间,对灶神的祭祀分为送灶和迎灶两个环节,具体日期因朝代、地区和群体而有所不同。

送灶神: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

俗话说:“腊月二十三,家家祭灶官。”送灶大多是在小年那一天(北方腊月二十三,南方腊月二十四)。人们在这一天向灶神祭祀,表达对家庭灶神的感恩,祈求家宅的平安。

诗人范成大写有一首《祭灶词》,描绘了宋代祭灶的细节: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一般送灶时,先要向神龛里的灶王像敬香,供以瓜果和肉类,并以糖瓜或饴糖作为贡品,目的是糊住灶王爷的嘴巴,不让他在天上乱说话。

宋代诗人吕蒙正在《祭灶诗》中直言:

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

鲁迅所写的《庚子送灶即事》,也有对贡品的描述: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有的地方在送灶时,会将松柏的树枝或芝麻秆作为“送灶柴”,准备纸轿、纸马等供灶王爷乘骑,然后将神像点燃焚烧,意味着灶王爷上天了。

“灶神”水陆画轴,明代

迎灶神:新画钟馗先挂了,大红春帖销金好

迎灶则是在正月初一、正月初四或正月十五。民间有种说法是,初四灶王爷要查户口,因此这天不宜离家。

迎灶时,富裕人家要供上三牲——鸡、鱼、猪头,如果经济不允许,一盘米、一盘红糖也可以。因为奉上白米一盘,意谓新年五谷丰登;红糖一盘,暗含生活甜甜蜜蜜。焚香上礼之后,就燃放爆竹,这时灶神便归位了。

明代诗人沈宣的《蝶恋花·元旦》,就描写了家中接灶神的场景:

接得灶神天未晓,爆仗声喧,催要开门早。新画钟馗先挂了,大红春帖销金好。

苍术堆炉香气绕,黄纸神牌,上写天尊号。烧过纸灰都不扫,日斜人醉和衣倒。

一大早,炮仗喧天,挂上钟馗画,贴好撒有金粉的春帖,将防疫的苍术放入香炉,在黄纸上写上天尊名号,接灶神归家。

除了接灶神,大年初四还有吃折罗的习俗。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有些地方还会在初四晚上祭财神,因为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提前祭拜,有“抢路头”的寓意。

总的来说,旧时的正月初四,年俗活动相较初一、初二少了许多。在这新旧交替之时,读古人诗词,我们能看见传统文人的情怀与哲思,也能拾取些许散落的新年记忆。

来源   正观新闻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