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原创 诗经里的人也躺平?《兔爰》里的人们为何会这么丧?

3 已有 215 次阅读   2024-06-23 09:34
原创 诗经里的人也躺平?《兔爰》里的人们为何会这么丧?
诗经女孩 2024-06-23 08:24
兔爰

诗经·国风·王风〔先秦〕

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尚寐无吪!
有兔爰爰,雉离于罦。我生之初,尚无造;我生之后,逢此百忧。尚寐无觉!
有兔爰爰,雉离于罿。我生之初,尚无庸;我生之后,逢此百凶。尚寐无聪!
近两年来,随着90后逐步进入而立之年,之前盛行的心灵鸡汤开始被人们厌恶,有一些反鸡汤式的丧文化反倒异军突起。可是你们知道吗?丧并非是90后的专利,3000年前我们的古人也已经在丧里丧气的活着了。一起来看。
目前在中国90后中盛行的“丧文化”来源于日本的“宅文化”或西方社会中存在的“反文化”。他是年轻人的一种真实的内心投射,是社会发展到了特定时期应运而生的。顾名思义,丧文化是指流行于青年群体当中的带有颓废、绝望、悲观等情绪和色彩的语言、文字或图画,它是青年亚文化的一种新形式。
大概是2016年,葛优啥也没干就突然成了网红,原因还是来自1993年热播电视剧《我爱我家》里葛优的一张照片,图片中的葛优嘴边续着胡渣,穿着奶奶花衬衫,嘴角微张宛如灵魂出窍,一脸生无可恋,瘫躺在舒适松软的大沙发上。
这种角色给人传递出来的信息就是丧,每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不想自我奋斗,获不获得成功也没有关系,希望坐享其成的生活方式。它的观念是跟我们所提倡的积极、健康、向上主流精神相悖论,恰好跟这个时代青年文化无缝切合。葛优的的颓废、绝望、悲观、生无可恋,正是这批超时工作、超额吃饭、压力大、挣钱难的大众内心状态。
也因此,丧文化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中。他们典型的句子和例子比比皆是:
可是你们知道吗?丧并非是90后的专利,3000年前我们的古人也已经在丧里丧气的活着了。
要说现在这代年轻人颓废和丧,真的怪不得别人。虽然我们觉得这是舶来品,但是在3000年前我们老祖宗的一首诗里,可以找出丧文化的雏形。诗经女孩带你一起来看这首《兔爰》:
先来看看这首诗里的生僻字:
爰(音缓),其实是缓的假借字,是逍遥自在的意思。兔爰,就是兔子逍遥自在。那么人呢?当然还不如兔子了。离:同罹,陷,遭难。罗:罗网。“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意思就是野兔往来任逍遥,山鸡落网惨凄凄。把自己比喻成山鸡凄凄惨惨戚戚。
各章中间四句,是以“我生之初”与“我生之后”作对比,表现出对过去的怀恋和对现在的厌恶:在过去,没有徭役(“无为”),没有劳役(“无造”),没有兵役(“无庸”),我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而现在,遇到各种灾凶(“百罹”“百忧”“百凶”),让人烦忧。
所以整首诗用丧文化的语言翻译就是酱紫的:
兔子跑起来逍遥自在,我像山鸡落网一样凄惨悲凉。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我刚出生的时候,世界和平没有战乱灾祸。在我成年这岁月里,各种苦难竟然都像葫芦兄弟都聚齐了。唉!那能怎么办呢?还是蒙头长睡一觉,把嘴巴闭起来,毕竟明天还是这个样子呢。
在遇到苦难的时候,他也只是想像个鸵鸟一样把头埋进土里,永远这样下去。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今天的我觉得人生就是这样,明天的我觉得人生还是如此,毫无一点变化而已。
这种想法在如今的中青年中十分流行,它反映出当前青年的精神特质和集体焦虑。就像我们常说,我们小时候如何无忧无虑的生活,我们长大后每天面对房子车子票子,感觉不想工作,漫无目的,情绪低迷,欲望低下,只想行尸走肉、麻木不仁地活下去。
也因此,不管“我生之后,逢此百罹”也好;“什么都不想干”“颓废到忧伤”等口头禅也好,表达的都是人们推崇的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诗经#《国风·王风·兔爰》的这位年轻人,抱怨了一通后,最终的结局呢?不还得爬起来照常奋斗么。如果他不积极努力,怎么会有我们现代人的美好生活呢?
与此同理,如今社会内卷严重,这批90后面临更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挣钱难成为他们普遍的内心状态,不是他们不努力不想成功,而是在这个社会,传统的努力已经难以实现生活上的质变。于是大家开始接受“努力未必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很轻松”的观念。
年轻人宣泄完心头的不满以后,该怎么做呢?一项调查显示,72%的大学生拥有1-3个证书,22%的学生拥有4-7个证书,6%的学生拥有7个以上证书。为了将来就业多些选择,超过60%的学生表示会考与本专业无关的证书。
青年人不努力吗?不,他们真的很努力。可是努力的结果不一定理想。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可是如今我们的教育就是要求孩子们读书,读书考取功名。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你不让他读书,不让他学习,才是真正的痛苦。
而对于另外大多数孩子来说,让他读书才是真正的痛苦。有些孩子不适合读书,只是为了父母的期望而活着,考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做着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这种情况下,他不丧就很难了!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只有拒绝成为外部目标(譬如说父母和家族的期望)的奴隶,才能真正活出自我,才能找到来自自我的肯定。如果你自我认同,每天积极热情的生活,也不会觉得很丧。所以丧文化的流行,其实是作为成功学的一剂解药,让一部分人在清醒或者混沌状态下意识到自己真正的内在需求。
老子在2000多年前就主张:“天之道,不争而善胜”,顺其自然……既然无力改变,不如顺其自然。所以,诗经女孩觉得,丧文化营销的最大价值不是让人失落失望,而是让人勇于面对失败,勇于面对生活中的负面因素,在丧中寻找价值和意义。
都这么丧了,你还害怕改变吗?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