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一蒂千花白玉团

5 已有 101 次阅读   2024-06-25 09:15
一蒂千花白玉团
山西晚报 2024-06-24 07:07
木绣球盛开的四月,是充满诗意与浪漫的。南宋词人在《玉蝴蝶·赋玉绣球花》里曰:“留得一团和气,此花开尽,春已规圆。虚白窗深,恍讶碧落星悬。”早期,它的花色是清凉的“小青”,继而慢慢转为素雅沉静的“白素贞”,木绣球初开时是清新的绿,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舒展了开来,变为白色的花团缀满枝头。细观其花,朵朵小花簇拥成球,瓣瓣相依,蕊蕊相扣,自带清透的遗世独立气质,古朴、清静。
绣球,在古代的名称是“绣毬”,明代王象晋的《广群芳谱》记载:“绣毬,木本,皴体,叶青色,微带黑而涩,春月开,花五瓣,百花成朵。”《药圃同春》中记载:“雪毬、玉团俱在三月开。雪毬色白,喜阴,常浇以腴,鲜秀异常,花大如斗,近觉微香。”《花镜》也有曰:“粉团,一名绣球。树皮体皱,叶青而微黑,有大小二种。麻叶小花,一蒂而众花攒聚,圆白如流苏,初青后白,俨然一球,其花边有紫晕者为最。俗以大者为粉团,小者为绣球。闽中有一种红绣球,但与粉团之名不相侔耳。麻球、海桐,俱可接绣球。”它的花其实很小,但当二三十朵小花聚集在一起时,远远望上去,就像一个漂亮的绣球了。难怪古人用“百花成朵,团圞如毬”来形容它,真是太形象了。
《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对绣球的名称又作了注释,谓:“按绣球有草本、木本。《药圃同春》及《广群芳谱》所载皆是木本。其草本绣球出于闽中,渐及江浙,树高三四尺。花比木本差小,而扁。初开色微青,大开则纯白,渐变而紫,再变而红,则落矣,书傅中多未见载。”明代诗人谢榛则称绣球花为“白玉团”,其《绣毬花》诗曰:“高枝带雨压雕阑,一蒂千花白玉团。怪杀芳心春历乱,卷帘谁向月中看。”南宋周密所著的《武林旧事》说:“禁中赏花非一。至于钟美堂赏花为极盛。堂前三面皆以花石为台三层,各植名品,标以象牌,覆以碧幕。台后分植玉绣球数百株,俨如镂玉屏。”宋代顾逢有诗曰:“正是红稀绿暗时,花如圆玉莹无疵。何人团雪高抛去,冻在枝头春不知。”这里描写的像雪团一样的花,正是木绣球。
清代恽寿平绘《春花图八开》,为其中的绣球题写道:“屑玉为衣春舞雪,千花成髻晓窥墙。”元代张昱《绣球花次兀颜廉使韵》一诗中:“绣球春晚欲生寒,满树玲珑雪未干。落遍杨花浑不觉,飞来蝴蝶忽成团。”李渔称此花尽得“天工之巧”,其《闲情偶寄》称:“天工之巧,至开绣球一花而止矣。”“蝶魂春聚苍枝顶,雪片寒团翠幄间。”“几团白云能娇腻,五色流苏只等闲。”“锦梭风飏鸳鸯结,翠幄云攒蛱蝶眠。”“疑是琼瑶初琢就,一团香雪滚春风。”宋末元初文人董嗣杲对绣球花甚是偏爱,写下不少传世佳句。清代汪东《转应曲》云:“阑畔。阑畔。一树绣球花满。盈盈握雪团酥。绝似徐黄画图。图画。图画。未抵阳春高价。”颇有李清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海棠之风韵。
宋代陈淳《绣毬》云:“东风吹琪树,幻出冰雪姿。虚亭落清影,夜半月明时。”宋代钱时《瓶插月桂裘衮绣球甚丽》也曰:“正是红稀绿暗时,花如圆玉莹无疵。何人团雪高抛去,冻在枝头春不知。”宋代杨巽斋《滚绣球》云:“琢玉英标不染尘,光涵月影愈清新。青皇宴罢呈馀技,抛向东风展转频。”清代绿庄盘珠《苏幕遮绣球花》曰:“侵帘,红糁径。谷雨梢头,花聚春心冷。圆月飞来池馆静。攒簇梅花,欲斗婵娟影。雨盘旋,风扑打。数了周遭,重数还难定。懊恼残春抛未肯,蝴蝶成团,香梦何曾醒。”清代庄棫《步月绣球》曰:“暖雪纷铺,晴云低蹙。一庭静对秾绿。画帘乍卷,似月明金屋。俪琼萼、碧玉嫁时;夸朱彩、石家盈斛。妆台畔、钗凤颤徽,暗香遥触。屏山新睡足。正刺绣深闺,云鬓斜矗。唾绒彩结,好重重团簇。惜春去、人倩淡妆;助花傲、夜娇银烛。雕阑压、胡蝶满园粉扑。”看啊,古代文人雅士用传世佳句,将素雅沉静的木绣球描写得真是淋漓尽致呢。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