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
腾腾自在无所为,闲闲究竟出家儿,若睹目前真大道,不见纤毫也大奇。
万法何殊心何异,何劳更用寻经义,心王本自绝多知,智者祇明无学地。
非圣非凡复若何,不强分别圣情孤。
(二)
无价心珠本圆净,凡名异相妄空呼,人能弘道道分明。
无量清高称道情,携锡若登故国路,莫愁诸处不闻声。
(三)
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肠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
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若能了此心头事,自然证得六波罗。
(四)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罣碍,展开徧十方,入时观自在。
吾有三宝堂,里空无色相,不高亦不低,无遮亦无障,
学者体不如,来者难得样。智慧解安排,千中无一匠,
四门四果生,十方尽供养。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
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无一滴灰泥,无一点彩色,
人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相本自然,清净非拂拭,
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
(五)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
布袋和尚,名契此,唐末至五代后梁时期明州奉化(现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僧人,号长汀子,是五代时后梁高僧。世传为弥勒菩萨或弥勒佛之应化身,身体胖,眉皱而腹大,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布袋和尚整日袒胸露腹、笑口常开,而且,幽默风趣、聪明智慧、与人为善、乐观包容,深受人们尊敬和爱戴。因“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故这和尚又名“契此”。
早年在奉化岳林寺出家,最爱游化雪窦,在雪窦寺弘法,雪窦山由此被尊为“弥勒圣地”。在一些汉传佛教的寺院里,常见到的大肚弥勒(或大肚比丘)即以契此为原型塑造。此在佛教作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学习包容。由于契此的形象通常为脸带笑容,手提布袋,有和气生财、累积财富的意味,而受民间信仰者视为财神供奉。在日本,日本人把布袋和尚作为七福神之一。“布袋和尚传说”先后列入宁波市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又于2010年被国家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