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动态] 首届《欧洲诗人》双年度奖颁奖典礼暨“中国诗歌走向欧洲”学术论坛在京举行

1 已有 375 次阅读   2024-09-02 09:57
首届《欧洲诗人》双年度奖颁奖典礼暨“中国诗歌走向欧洲”学术论坛在京举行
诗歌观 2024-09-01 10:41
欧洲诗人杂志社 西班牙伊比利亚诗社 2024年08月31日 浙江
8月26日,由西班牙《欧洲诗人》杂志主办,《中国汉诗》诗刊、西班牙华文作家协会、欧洲华文笔会、欧洲新移民作家协会、中欧跨文化作家协会、Utopia de las Artes协办,北京城市未来文化艺术中心、河北胡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欧洲诗人》双年度奖颁奖典礼暨“中国诗歌走向欧洲”学术论坛在京举行。
《欧洲诗人》双年度奖揭晓:杨克担任评委会主任引领文学盛事
近日,备受文学界瞩目的首届《欧洲诗人》双年度奖颁奖典礼在北京盛大举行,正式揭晓了从2022年至2024年间发表在《欧洲诗人》杂志上的杰出诗歌作品获奖名单。本次评选活动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诗人作品,经过评委会严格筛选与评审,最终有九位来自西班牙与中国的诗人脱颖而出,荣获这一殊荣。
首届《欧洲诗人》双年度奖成立评选委员会,由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担任评委会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汪剑钊、《中文学刊》主编庄伟杰担任评委会副主任,《欧洲诗人》杂志社社长王晓露担任评委会执行主任,《中国汉诗》主编王长征担任评委会秘书长,《欧洲诗人》副社长苏疆萌担任评委会副秘书长,同时聘请诺丁汉宁波大学教授Angel XJ、欧洲新移民作家协会会长梦娜、西班牙康普顿斯大学拉美文学博士赵彦、《欧洲诗人》西语主编Alejandro Lora等人担任评委会委员。
活动开始,由《欧洲诗人》杂志社社长王晓露致辞,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欧洲诗人》的情况。《欧洲诗人》创刊于2022年,是一本立足于欧洲大陆,面向各洲(侧重于华文诗人)的多语种诗刊,诗刊的编辑团队由中国大陆和欧洲各国的著名诗人、学者组成。《欧洲诗人》是一个东西双方诗人沟通的桥梁式的平台。
获奖名单中,西班牙诗人罗茜奥·奥维耶多、安东尼奥奎罗以其独特的浪漫情怀、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生命的深刻洞察赢得了评委们的高度认可。他们的作品或描绘自然之美,或抒发内心情感,或探讨社会现实,展现了诗歌的多样性与活力。而中国诗人林雪、吴少东、李自国、单永珍等则以其深邃的哲理思考、丰富的意象构建和精湛的语言表达赢得了各国读者赞誉。他们的作品不仅传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精髓,更融入了现代社会的元素与视角,展现了中国诗歌在新时代的独特魅力。
颁奖典礼由《欧洲诗人》杂志社社长王晓露主持,首先颁发的是《欧洲诗人》双年度诗人奖,授予罗茜奥·奥维耶多、林雪、吴少东、李自国、单永珍5位诗人,分别由北京市门头沟区侨联副主席冯丽丽、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晓娅、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陆健、诺丁汉宁波大学教授Angel XJ担任颁奖嘉宾为获奖诗人颁奖。
随后揭晓了《欧洲诗人》双年度作品奖,授予安东尼奥·奎罗、王小龙、汤红辉、孔鑫雨四位诗人,分别由《半岛诗刊》主编伊夫、《解放军文艺》原主编姜念光、澳洲华文诗人笔会会长庄伟杰、《中国女诗人诗选》主编施施然担任颁奖嘉宾为获奖诗人颁奖。
附授奖辞:
罗茜奥·奥维耶多 (Rocío Oviedo Pérez de Tudela)在用诗歌创作来填补逻辑和理性无能管辖的地段,在不遗余力地用童年记忆的视角去沉思一切事物所做的努力超越了大部分诗人。为此,评选委员会特授予他《欧洲诗人》双年度诗人奖。(提名评委:赵彦)
林雪,作为当代诗坛杰出的女诗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赢得了广泛赞誉。她的作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深刻的哲理和动人的情感,充满了对人性、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现实问题的批判和反思,展现了中国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广阔的胸怀。为此,授予她《欧洲诗人》双年度诗人奖,愿我们跨越国界,以诗为桥,共同见证一位杰出女性文学灵魂的璀璨绽放。(提名评委:王长征)
吴少东的诗,是时间的低吟,是空间的对话,他以非凡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技艺,打通现代与古典的经脉,以独特的视角与语言表达,探索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他的诗作不仅是对个体经验与真实情感的独特书写,更是对人类命运、自然生态、文化冲突的深刻反思与精准呈现。他以诗为桥,沟通不同文化与语境背景下的心灵交流,有力促进了东西方文学的多样性、包容性与交融性的形成。鉴于他过往取得的丰硕成就和对未来无限可能,特授予吴少东首届《欧洲诗人》双年度诗人奖,愿他继续以充满魅力与辨识度的诗歌为构建连接东西方、跨越时空的文化桥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提名评委:苏疆萌)
李自国善于从日常具象事物中剥离出深刻的社会性问题,意象的熟练使用让他诗歌中的生灵具有了聊斋式的自我代言的功能。为此,评选委员会特授予他《欧洲诗人》双年度诗人奖。(提名评委:Angel XJ)
单永珍生活在西夏故地,黄沙、白云、青草,这些刻在他血液中的辽阔的词语,造就了他的诗歌自带磅礴气势,使他成为了大西北的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为此,评选委员会特授予他《欧洲诗人》双年度诗人奖。(提名评委:王晓露)
安东尼奥•奎罗擅长于对生活细节的描述,常常以怀旧的方式,表达出对于当下的一种悖论式的乐观精神,一种天主教徒对生活的虔诚的感激。为此,评选委员会特授予他《欧洲诗人》双年度诗歌奖。(提名评委:Alejandro Lora )
王小龙是当代诗坛一个独异的存在。他的创作来自于日常的口语,但又剔除了口水化的溅射与洇淹。这使他的作品摆脱了既有的僵硬、呆板和伪诗的束缚,既体现出鲜活的生命力,又保留了诗的抒情底色和哲性的思考。为此,评选委员会特授予他《欧洲诗人》双年度诗歌奖(提名评委:汪剑钊)
汤红辉的诗歌是传统文化气质和山水灵性的结合体,富有画面感的诗句赢得众多读者的认可。为此,评选委员会特授予他《欧洲诗人》双年度诗歌奖。(提名评委:庄伟杰)
孔鑫雨作为一个用灵魂触摸文学的人,在她用唯美灵动的玄幻小说,打开文学之路的时候,她的诗歌同样也充满奇幻异质的色彩。她喜欢穿梭在现实与梦境,古典与现代之间,徜徉在浪漫和完美,怜悯和疼痛的河流里。把内心的敏感,感性,忧郁,追求和梦想,用意象语言破译生命的密码。为此,评选委员会特授予他《欧洲诗人》双年度诗歌奖。(提名评委:杨克)
此次《欧洲诗人》年度奖的评选结果,不仅是对获奖诗人个人才华的肯定与表彰,更是对中西诗歌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一次有力推动。获奖诗人们纷纷表示,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耕诗歌创作领域,探索更多元化的艺术表达方式,为中西诗歌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欧洲诗人》杂志也借此机会向全球文学界发出了邀请,希望更多优秀的诗人能够关注并投稿至该杂志,共同推动全球诗歌文化的交流与繁荣。《欧洲诗人》杂志将一如既往地秉持开放包容的办刊理念,为全球诗人提供一个展示才华、交流思想的广阔舞台。
《欧洲诗人》与《中国汉诗》结为“友好诗刊”,共绘中西诗歌交流新篇章
颁奖结束以后,西班牙《欧洲诗人》杂志与《中国汉诗》诗刊正式结为“友好诗刊”,标志着中西诗歌交流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此次活动不仅加深了东西方文学界的相互了解与友谊,更为推动全球诗歌文化的多样性与繁荣贡献了新的力量。此次活动由青年诗人、《欧洲诗人》杂志副社长苏疆萌主持。他向与会嘉宾分别介绍了两家诗刊及主编,并邀请《欧洲诗人》杂志社社长王晓露与《中国汉诗》主编王长征分别代表各自团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们表示,诗歌作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具有跨越国界和意识形态的独特魅力。《欧洲诗人》与《中国汉诗》的结缘,是中西诗歌文化相互吸引、相互借鉴的必然结果,也是两国文学界共同推动文化交流与互鉴的重要成果。
为了庆祝这一重要时刻,两家刊物的主编互赠了诗刊和精心准备的礼物。西班牙《欧洲诗人》杂志社长王晓露赠送了一座精美的西班牙女财神像雕塑,寓意着对《中国汉诗》杂志未来繁荣发展的美好祝愿。而《中国汉诗》杂志主编王长征则回赠了自己的书法《福》字及青年书法家周丽的书法作品《随缘》,表达了中国诗人对西班牙诗歌文化的敬意与友好之情。此次结为“友好诗刊”不仅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更承载着双方对未来合作的美好愿景。双方表示,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在诗歌创作、翻译、研学及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将携手举办更多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如诗歌朗诵会、作家互访、学术研讨会等,为中欧诗人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交流平台。同时,双方还将积极探索数字化合作的新模式,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打破地域限制,让中西诗歌的交流更加便捷、高效。
“中国诗歌走向欧洲”学术研讨会,共探诗歌文化深度交流新篇章
最后进行的是“中国诗歌走向欧洲”学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汇聚了国内外众多知名学者、诗人及翻译家,共同探讨中国诗歌在欧洲的传播与影响,深入剖析中西方诗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展现了极高的思想深度与学术价值。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陆健、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孙晓娅、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北塔、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周清印、《解放军文艺》原主编姜念光、诺丁汉宁波大学教授Angel.XJ、澳洲华文诗人笔会会长庄伟杰、安徽当代诗歌研究会会长吴少东、《欧洲诗人》杂志社西语主编 Alejandro Lora 、《星星》诗刊编审李自国、《半岛诗刊》主编伊夫、《中国女诗人诗选》主编施施然、宁夏固原市文联副主席单永珍、《天姥山》主编梁子、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文创委常务副秘书长李金龙、看见河北网主编焦景莉、北京市门头沟区侨联副主席冯丽丽、安徽文艺出版社副编审周丽、《欧洲诗人》杂志社西语副主编于昕冉、《欧洲诗人》杂志社西语副主编史志龙、中国华语诗歌春晚最佳诗人奖得主刘剑、经济日报社高级记者高云良、孔子后裔孔鑫雨、音乐人丁留强、诗人盛华厚、吴龙锋,以及主办方《欧洲诗人》杂志社社长王晓露、《欧洲诗人》杂志社副社长苏疆萌、《中国汉诗》主编王长征等来自中国各大高校、研究机构,以及来自欧洲、美洲等地区的专家学者,他们跨越地域与文化的界限,共同为中国诗歌的国际化传播贡献智慧与力量。
会议现场,中西方学者共聚一堂,围绕“中国诗歌在欧洲的传播与影响”这一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他们不仅探讨了如何做到诗歌翻译的精准与意境的传达,更深入挖掘了中西方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审美追求。这种跨文化的对话,不仅促进了学术研究的深入,更让与会者深刻感受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共通之处。
研讨会以“中国诗歌走向欧洲”为主题,分为多个议题进行深入探讨。专家学者们从诗歌翻译、文化接受、诗学理论等多个角度,分析了中国诗歌在欧洲的传播历程与现状,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他们指出,中国诗歌在欧洲的传播不仅是文学艺术的交流,更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与互鉴的重要体现。中国诗歌的国际化传播不仅仅是文字与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观念、审美趣味及哲学思考的传递。他们强调,中西方诗歌虽源自不同的文化土壤,但都有着对人性、自然、宇宙等终极问题的深刻思考,这些共性使得中国诗歌在走向欧洲乃至全球的过程中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在思想深度方面,与会者们纷纷表示,中国诗歌的国际化传播不仅要求精准的翻译与广泛的传播渠道,更需要深入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共性,找到诗歌文化的共鸣点。他们强调,中国诗歌的独特魅力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审美追求,这些元素在国际化传播过程中应得到充分展现与传承。
此外,研讨会还设置了多场分组讨论环节,为与会者提供了深入交流与思想碰撞的平台。专家学者们围绕具体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与见解,共同推动中国诗歌在欧洲的传播与研究。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研讨会还特别邀请了欧洲地区的青年学者参与。他们结合自身的学术背景与研究经验,为中国诗歌在欧洲的传播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与深刻的见解。这种跨越国界与文化的交流,不仅加深了彼此之间的理解与友谊,更为中西方文化的长期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跨文化的交流不仅拓宽了与会者的学术视野,也为中国诗歌在欧洲的传播与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灵感。
“中国诗歌走向欧洲学术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为中国诗歌的国际化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持与实践经验。这场诗意的盛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诗歌走向欧洲,甚至走向世界具有深远的意义,中西方文化交流将更加深入广泛,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繁荣贡献更多的力量。
相约科技与人文,共话诗意未来
活动最后,与会诗人共同参观了北京达济康华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进入公司研发中心、生产车间及实验室,亲身体验了生物科技的魅力。此次探访让诗人们对生物科技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认识,也让他们感受到了科技创新对于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的重要作用。科技与人文是相辅相成的两个领域,科技的发展需要人文精神的引领和支撑,而人文的繁荣也需要科技的推动和助力。通过此次探访活动,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科技与人文融合的重要性,并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加强双方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本次活动还得到了海棠春秋(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传美书画院、贵州矛影酒业有限公司、看见河北网、中华风杂志、《青年诗人》杂志、华语作家网、中艺诗歌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