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诗词歌赋] 原创 男儿欲遂平生志:先来聆听古人六首著名的劝学诗吧

3 已有 395 次阅读   2024-09-03 10:50
原创 男儿欲遂平生志:先来聆听古人六首著名的劝学诗吧
杜金武 2024-09-02 12:09
诸葛亮在《诫子书》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谆谆教导儿子诸葛瞻:“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古代那些胸怀远大志向,立下不朽业绩的人们,哪个不是善于读书学习的呢?那些文人学者就不必多说了,“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还有“废寝忘食”这些著名的学习典故大家都耳熟能详。
就说说几位帝王吧:“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诗,人们都知道他年轻时是小混混,做过沛县的泗水亭长,可是,他如果不读书学习,怎么能写出《大风歌》这样慷慨豪放的诗呢?
宋太祖赵匡胤,大家对他的印象一般是马上皇帝,赳赳武夫,一条杆棒齐身,打下四百军州。可是赵匡胤却很喜爱读书,常手不释卷。他在跟随后周皇帝柴荣平定江淮时,有人向柴荣告密说,赵匡胤用几辆车运载自己的物品,都是搜刮来的金银财宝。
柴荣听了大怒,立刻派人前去检查,却发现车中装载的只有几千卷书籍。柴荣不解地问赵匡胤:“你是武将出身,要这些书有什么用呢?”赵匡胤回答道:“我没有好的计谋奉献给陛下,深感惭愧,只好多读些书以增加自己的见识。”
赵匡胤也留下了一首气魄宏大的诗《咏日》: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明太祖朱元璋是穷苦人家出身,没有上过正规学堂,他曾经为地主放牛、当过和尚。可是,如果他不是靠着刻苦自学,提高自己的学识,怎能当得了皇帝,怎能写下《示僧》这样杀气腾腾的诗呢?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怎能写下《赠刘伯温》这样温情脉脉的诗呢?
妙策良才建朕都,亡吴灭汉显英谟。
不居凤阁调金鼎,却入云山炼玉炉。
事业堪同商四老,功劳卑贱管夷吾。
先生叱去归何处,朝入青山暮泛湖。
男儿欲遂平生志,先来聆听古人六首著名的劝学诗吧。笔者精心选取了唐宋时期六位著名的人士,其中有皇帝、有政治家、有诗人,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写下同名的劝学诗,请大家一起欣赏他们关于学习的见解吧:
一、《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每天学习到半夜,清晨鸡叫又继续,这就是男儿们一天的读书时间。
黑发少年不知勤奋学习要趁早,白头到老时,后悔读书少就已经太迟了。
颜真卿(709年-784年)字清臣,别号应方,老家是我们山东临沂人,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的楷书,雄秀端庄,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与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合称为“楷书四大家”,他的《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是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不阿于权贵,不屈意媚上,刚正有气节,以义烈闻名于当时。在安史之乱的时候,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和侄子颜季明为国捐躯,颜真卿在《祭侄文稿》里悲愤地写道:“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
在李希烈叛乱的时候,兴元元年(784年),颜真卿奉命出使李希烈叛军,传达朝廷的旨意,他大义凛然,不辱使命,最终被李希烈缢杀,享年七十六岁。可以说,颜真卿家族是满门忠烈啊。
颜真卿三岁时丧父,家道开始中落。但是母亲殷氏对他寄予了厚望,实行严格的家庭教育,亲自监督学习。颜真卿也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他格外勤奋好学,每日苦读,最终学业有成,二十四岁就考取进士,在长久不懈的学习中,成为一名著名的书法家、诗人,一位德高望重的名臣。
一天的学习是怎么安排的呢?颜真卿给出了他的答案,“三更灯火五更鸡”,下半夜睡四个小时,其余的时间都用来学习。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像颜真卿这样勤奋用功地学习,怎么会不成功呢?
为了勉励后人,颜真卿作了《劝学》这一首七言古诗,劝勉男儿们要珍惜少壮年华,读书时应该勤奋,有所作为,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否则,到老了一事无成,白头后悔已晚。
二、《劝学诗》
唐:韩愈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子今四美具,实大华亦荣。
读书就担心书读得不多,读完就担心思考道理不明白。自认足够就担心不再学习,学了又担心以后不继续运用。先生这四美如今都具备了,实在是做得好并且该感到荣耀。
韩愈,字退之,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他与柳宗元并称为“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韩愈重视教育,他曾经担任国子监(国家的最高学府)博士、祭酒等职务。在任上,他力改耻为人师之风,强调求师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是有学问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师。他广招后学,亲自传授学业,写下了《师说》等激励后世和提携人才的文章。
韩愈爱才,不分年龄大小与身份差异。传说,“诗鬼”李贺在七岁时就写得一手好诗文,韩愈听说了他很有才华,就和另外一名诗人皇甫湜一起驱车到李贺家,亲自登门造访。见到李贺后,两人出题,让李贺当场赋诗。李贺成竹在胸,写出了著名的《高轩过》一诗,韩愈读后,大喜过望,连呼:“天才,天才。”从此,在韩愈的大力推介下,李贺的诗名传遍天下。
传说,在一天晚上“诗奴”贾岛,骑着毛驴去长安城的郊外拜访朋友李凝,写下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其中的一句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第二天早晨,在回长安的路上,贾岛在思考着“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好不好,改用“敲”字可能会更好一些。他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一边仔细琢磨“推”、“敲”的不同意境。
无意之中,贾岛的小毛驴闯入了权高位重的京兆尹韩愈的车队中,韩愈问明情况之后,不仅没有治罪,反而诚恳建议贾岛:“还是用‘敲’字好些。”贾岛欣喜地采纳了韩愈的建议,这就是“推敲”这个典故的由来,从此,贾岛视韩愈为亦师亦友。
元十八是指元集虚,家族排行十八,他是唐朝时期的一位隐士,与柳宗元、韩愈都有诗酬唱。
韩愈在与元集虚分别的时候,写了一组五言古诗《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因其主旨是劝勉青年人努力向学,因此被人称为《劝学诗》,这里选取了其中最有名的三句。
读书要注意什么呢?韩愈是唐代文学大家,他告诉我们,读书有“四患”、有“四美”:读书怕不够广博,故应“多读”;思考问题怕不明晰,故应“深思”;怕自己满足了不再学习,故应“虚心”;学习之后怕不付诸实践,故应“躬行”。这四点古代学者称之为“四患”、“四美”。
韩愈告诫我们,读书要避免四患,要有四美。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地去探索其中蕴含的哲理。要重视实践,要学以致用。我们只有在不断地探究、思索和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到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
三、《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石头只有被击打,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来。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道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该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有“诗囚”之称,他与刚才说过的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就是他的代表作《游子吟》的名句。
孟郊是一位孝子,十分尊重和孝顺母亲。贞元十二年(796年),四十六岁的孟郊,听从母亲的劝告,第三次参加科举考试,终于考中进士。孟郊兴奋不已,随即写出了他的得意之作《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的这首劝学诗告诉人们学习的重要性和青春的宝贵,青春是用来学习和奋斗的,岂能是用来挥霍,谁虚度了青春年华,谁就将后悔终生。
四、《劝学诗》
宋: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
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
赵恒就是宋真宗,他爱好文学,善于书法,也是一名诗人。在他治理的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工商业最发达的时期,是人民生活水准最高、官吏俸禄最高的时期,也是市民阶层最强大、最富裕的时期。
赵恒重视选拔人才,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蔡齐(是我们青岛人)被赵恒钦点为状元郎,为了树立榜样,赵恒诏令“金吾卫士七人”,"清道传呼以宠之"。蔡齐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享受跨马游街殊荣的状元,后世状元"跨马游街"的待遇,就是从此开始的。
为了劝勉人们读书学习,赵恒特意作了这首
《劝学诗》(一说,
《励学篇》
),他详细具体地告诉人们读书的种种好处。尽管
有人批评这首诗有过分追求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之嫌,我却认为赵恒说的都是大实话。
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读书可以开阔眼界,读书可以陶冶情操,“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的好处多得很,为什么不坚持读书呢?
五、《劝学文》
宋:王安石
读书不破费,读书利万倍。
窗前读古书,灯下寻书义。
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
王安石是宋朝名相,伟大的改革家。他酷爱读书,即使是在进士及第后,进入官场,也日夜苦读。
庆历五年(1045年)三月,韩琦担任扬州节度使,二十五岁的王安石成了韩琦的幕僚,担任判官。那时,扬州是十分繁华富庶的地方,唐朝大诗人杜牧在扬州的时候经常寻欢作乐,写下了“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在这样的环境中,王安石却从不去寻花问柳,依然不放松学习。他经常通宵达旦地读书,以至于早晨上班都来不及洗漱装扮。韩琦以为王安石是和其他年轻人一样,夜夜出去寻欢作乐了,就语重心长地劝告王安石,不可荒废了读书学习。王安石只是笑了笑,也不辩解。后来,韩琦才发现自己错怪了王安石。
王安石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当他的女儿有了孩子,王安石去看喜的时候,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赠外孙》:南山新长凤凰雏,眉目分明画不如。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告诫他的女儿,外孙长大后,一定要多读书。
这首《劝学文》,王安石写的浅显易懂,读书不用花多少钱,却可以使自己学识渊博,受益无穷。读书要刻苦钻研,日思夜想。贫穷的人读书后就可以因知识而致富,富有的人读书后修养提高而气质高贵。
六、《劝学诗》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人生易老,学问却是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不能轻易放过。还没从这池塘的春色中一梦醒来,梧桐树的叶子就已被秋风凋落在台阶前。
朱熹是宋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诗人,儒学的集大成者,后世尊称他为“朱子”。
朱熹倡导修复了著名的白鹿洞书院,为白鹿洞书院的发展殚精竭虑,不遗余力。他曾亲自兼任书院院长,聘请名师,充实图书,还置办学田,供养贫穷的学子,并亲自订立学规,即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教规》。
《白鹿洞书院教规》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对教育目的、训练纲目、学习程序及修己治人道理,都作了明确的阐述和详细的规定,是后代书院办学的标准模式。
朱熹在这首诗里,通过春梦未醒而梧叶已落,来比喻光阴转瞬即逝,勉励青年人要珍视光阴,努力向学。将来才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蹉跎人生。
他告诫人们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中一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是该诗的名句,经常被人们引用。少年时期,没有负担,心无旁骛,记忆力好,学知识快,掌握扎实。同样,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年纪大的人们也要活到老,学到老,切不可任凭时光流逝。
以上六首著名的劝学诗,都是名人所著,展现了他们的良苦用心。男儿欲遂平生志,先来聆听他们的劝学诗吧。
一年一度的高考就要来了,预祝学子们心想事成,马到功成、金榜题名!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