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期屈指到秋中,月饼团圆百印红!当我们抬头仰望那一轮明月,代表了千年来不变的约定,婵娟月色之下,一枚酥香的月饼,满载浓浓思乡之情。月饼是久负盛名的中国传统糕点之一,月饼圆又圆,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古代月饼被作为中秋节专属小吃。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朝。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后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月饼与各地饮食习俗相融合,又发展出广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等月饼,被中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爱。
月饼作为中秋节的象征,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中国人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月满中秋,饼承心意,有关月饼的诗词,让每一块月饼都承载着满满的祝福!
留别廉守
宋·苏轼
编萑以苴猪,瑾涂以涂之。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悬知合浦人,长诵东坡诗。
好在真一酒,为我醉宗资。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这是整首诗中最为著名的一句。将小饼比喻为嚼月,充满了诗意和浪漫的想象。“中有酥与饴” 则点明了饼的美味,酥和饴带来的香甜口感,让人垂涎欲滴。同时,这句诗也为后人描绘了月饼的美味与特色,成为了描写月饼的经典之句。
月饼
明·袁宏道
曾是金娥印得成,留将旧样说阴晴。
等閒放出中秋月,并与春灯一夜明。
整首诗洋溢着诗人对中秋佳节的喜爱之情。通过对月饼的描写,表达了对这个传统节日的珍视和对团圆氛围的向往。
诗中对月饼起源的想象以及与中秋月、春灯的联系,展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这种浪漫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美感,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敏锐感受。
长泾月饼
清·沙曾达
中秋赏月称佳节,饼以象形价倍增。
百果名繁多种类,家家供献胜红绫。
整首诗通过对长泾月饼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中秋佳节的热爱之情。中秋赏月和品尝月饼是这个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人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描述,传递出对节日的喜悦和期待。
诗中强调了长泾月饼的象形特点和丰富种类,以及其在家庭供献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展现了诗人对长泾月饼的赞美之情。这种赞美不仅是对月饼美味的认可,更是对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传统意义的肯定。
月饼
清·祁启萼
中秋节物未为低,火烘罗罗出斧齐。
一样饼师新制得,佳名先向月中题。
整首诗通过对月饼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从对中秋节物的肯定,到对月饼制作过程的生动描绘,再到对月饼佳名的联想,都充满了对中秋佳节的期待和喜悦。
诗中对饼师制作月饼的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体现了对传统手工艺的赞美。这种赞美不仅是对月饼美味的认可,更是对传统技艺传承的敬重。
吉林纪事诗
清·沈兆褪
中秋鲜果列晶盘,饼样圆分桂魄寒。
聚食合家门不出,要同明月作团圆。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节时,家人团聚一堂,共享鲜果和月饼,共同赏月的温馨场景。诗中的“桂魄”指的是月亮,因为古人认为月亮中有桂树,所以用“桂魄”来比喻月亮。而“团圞”(luán)意为团圆,整首诗表达了人们在中秋之夜,希望与家人团聚,共度佳节的美好愿望。
月饼
清·李静山
红白翻毛制造精,中秋送礼遍都城。
论斤成套多低货,馅少皮干大半生。
这首诗通过幽默的笔调描绘了当时中秋节送月饼的习俗,以及月饼的一些特点。诗中的“红白翻毛”指的是一种京式月饼,其特点是外皮层层分明,色泽红白相间,制作工艺精细。而“馅少皮干大半生”则暗示了当时一些月饼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即馅料较少,饼皮较干硬。这首诗反映了清代末期北京地区中秋节的一些风俗习惯,以及月饼在节日中的重要地位。
淞南乐府
清 杨光辅
淞南好,时物存秋香。
月饼饱装枣肉馅,甜果新谷渐登场。
整首诗洋溢着作者对淞南地区的热爱之情。通过对秋日特色物产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赞美和眷恋。这种热爱不仅仅是对美食和丰收的喜悦,更是对家乡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
诗中描写的月饼、甜果和新谷等,都体现了生活的美好和富足。作者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满足感。在秋日的氛围中,人们享受着丰收的喜悦,感受着生活的幸福。
咏月饼
清·袁景澜
形殊寒具制,名从食单核。
巧出饼师心,貌得婵娟月。
入厨光守霜,蒸釜气流液。
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
戚里相馈透,节物无容忽。
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饼的制作过程和中秋时节的风俗。诗中“形殊寒具制,名从食单核”表明月饼形状多样,由模具制成,名称各异,成为菜单上的亮点。“巧出饼师心,貌得婵娟月”赞美了制饼师傅的巧手,使得月饼外观如同美丽的圆月。接下来的诗句“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描绘了厨房里蒸煮月饼的热气腾腾的景象。“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则具体描述了揉面和点红的工艺。诗的后半部分“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提到了月饼作为中秋节礼物的重要性,而“皓月瑶池怨,碗中泛青光”则形容了月饼的色泽如同皎洁的月光。最后,“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描绘了一家人围坐一起,享受团圆时光的温馨场景。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月饼的制作工艺,也反映了中秋节的文化意义和人们对团圆的珍视。
桂枝香·月饼
清·章钰
团栾届节。乍捧出玉盘,分样蟾窟。
回首穿天补后,岁华飘忽。
登筵空惹图灵笑,笑厨娘、巧今新乞。
味调霜蔗,香黏露桂,有人能说。
正凉夜、高寒宫阙。怎饾饤粗工,如此唐突。
争道携来天上,当年甜雪。
小时不识留佳话,到而今、名士何物。
寄声馋客,休教蟆蚀,一轮无缺。
这首词描绘了中秋节时月饼的制作与享用,以及人们对月亮的赞美。词中“团栾届节”意味着中秋节的到来,“乍捧出玉盘,分样蟾窟”形容月饼如同从月宫中捧出的玉盘,形状多样。“回首穿天补后,岁华飘忽”可能在回忆嫦娥奔月的故事,感叹时间的流逝。“登筵空惹图灵笑,笑厨娘、巧今新乞”则幽默地描绘了厨娘制作月饼的巧妙手艺。“味调霜蔗,香黏露桂,有人能说”描述了月饼的香甜味道。“正凉夜、高寒宫阙”则转换到夜晚的清凉和月亮的高洁。“怎饾饤粗工,如此唐突”表达了对月饼制作精细工艺的赞赏。“争道携来天上,当年甜雪”回忆了月饼的美味。“小时不识留佳话,到而今、名士何物”可能在表达对童年记忆的怀念。最后,“寄声馋客,休教蟆蚀,一轮无缺”则是对食客的提醒,要珍惜这完美的月饼,不要让它像月亮被天狗所蚀一样有所缺损。
这首词不仅表达了对月饼的喜爱,也反映了中秋节的文化意义和人们对团圆的向往。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中秋节的重视和对月饼这一传统食品的深厚情感。
桂枝香·咏月饼
清·郭则沄
秋屏伴醉。认七宝添修,粉融酥腻。
偷得寒簧素影,桂宫知未。
波波休羡樱桃节,祗团圞、定如人意。
半焦禽唤,一痕蟆蚀,暗怜风味。
念画地、浮名可似,忆旧谱霓裳,难寻残字。
吟到金盘彩屋,总关秋思。
当筵碎写山河影,怕琼肌、新染铅泪。
麦香收后,小团重瀹,玉蟾如水。
词中“秋屏伴醉”描绘了中秋时节人们在屏风旁饮酒赏月的情景。“认七宝添修,粉融酥腻”形容月饼的制作精细,馅料丰富,外皮酥脆。“偷得寒簧素影,桂宫知未”则是借用了古代神话中嫦娥奔月的故事,增添了词的意境。“波波休羡樱桃节”中的“波波”指的是樱桃节,表示中秋的月饼更值得人们期待。“念画地、浮名可似,忆旧谱霓裳,难寻残字”则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最后,“麦香收后,小团重瀹,玉蟾如水”则是对中秋时节丰收和团圆的美好祝愿。
这首词不仅表达了对月饼的喜爱,也反映了中秋节的文化意义和人们对团圆的向往。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中秋节的重视和对月饼这一传统食品的深厚情感。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