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杂谈] 原创 徐志摩写了半辈子情诗,却只给替他生两个儿子的张幼仪写了这一首

3 已有 156 次阅读   2024-09-26 20:40
原创 徐志摩写了半辈子情诗,却只给替他生两个儿子的张幼仪写了这一首
赵静雯 2024-09-25 12:10
当世人惊艳于徐志摩的才华,折服于林徽因的才情时,却很少有人注意到那个长得不算惊艳的张幼仪。有人说张幼仪的一生是悲情的,她为徐志摩生了两个儿子,却无法取代林徽因在丈夫心中的位置。然而事实上,张幼仪并不是一个需要被同情的人。
15岁时张幼仪接受家里人的安排嫁给了比自己年长3岁的徐志摩,然后这个男人却打破了一个少女对爱情的所有幻想。生下长子后,徐志摩留洋去了,后来徐家人看不下去了,徐志摩才同意让张幼仪前去照顾他。几个月后张幼仪怀上次子彼得,此时徐志摩提出了离婚,因为他心中有林徽因。张幼仪同意了!与其说她放了徐志摩,不如说她解脱了自己。
此后的张幼仪不再是一个懦弱女性的形象,她是一个刚强的母亲。她边抚养着儿子(次子早夭),边攻读学位,后来在大学里教过德语,出任过银行副总裁,53岁时嫁给了一个医生,88岁病逝,她是与徐志摩相关的几位女子中活得最长的一位。
当往事已成风后,张幼仪曾回忆从前的种种,把自己比作了一把秋天的扇子,对徐志摩来说她是可有可无的。而对她来说,最大的伤害或许是一首名为《笑解烦恼结》的诗。徐志摩写了半辈子情诗,却只为张幼仪写了这么一首,还是为了庆祝和她成功离婚。
这首诗写于1922年,这一年徐志摩和张幼仪离婚,此时他们的次子彼得出生不久。徐志摩为了庆祝离婚,发表了一份《徐志摩、张幼仪离婚通告》,并附上了这首《笑解烦恼结》,在诗题下写写着“送幼仪”3个字。让我们来看一看这首诗:
徐志摩写诗一向张扬,这首诗也不例外。通读全诗,其实翻译过来说的无非就是:“我解脱了,希望你也早点看开!”全诗可分为4个部分,感情层层递进,期间诗人用了多个感叹号和问号,可见其写这首诗时的感情充沛的。
诗的第一部分,是为逝去的婚姻作一个定义,在诗人眼中他们的婚姻不过是为顾全“忠孝节义”的产物。句中“烦恼结”、“难透”、“泪痕”、“粉屑”等字眼,无一不诉说着自己在这段婚姻中受的苦。而“谢你维系”4个字算是对张幼仪的感谢吧,可是这样的话说出来,真的不伤人吗?诗的第二部分由“东方晓”开始,“糊涂账”是诗人对这场婚姻的总结,而“清结”则是他此时在考虑的问题。
诗的第三部分从“莫焦急”开始,诗人希望与对方一起解决好善后的是,也一起解开那烦恼结。对此诗人是乐观的,他认为再难解的结也会找得到头,只要双方都愿意尝试。只是徐先生在忙着解结时,张幼仪或许正在为抚养刚出生不久的次子伤神。最后是解脱后的欢快,诗人终于还是没有掩饰住自己的开心,“放开容颜喜笑”的他内心早就没了烦恼,他自由了。
如果单从一首现代诗的角度来看,写得确实是不错的。全诗不论是字句还是用语,都相当精准;诗中的几个比喻,也令人印象深刻。而诗人饱满的感情,也为此诗添色不少。因为这首诗,徐志摩没少被批评。有人说爱情是没有对与错的,至少不爱了徐先生能坦率告诉对方,让对方去抉择。时过境迁,那场爱情漩涡里的人都已然不在,不需要再去论什么对与错,也不需要再去指责谁。
只是这位张幼仪女士确实是一位值得佩服的女子,爱他时就付出一切,却从不需要对方的施舍,该离就离,离完后努力寻找自己的幸福,这是一位坚强的女性。
在张幼仪准备与二任丈夫苏纪结婚前,她写信问35岁的儿子自己能否再嫁。儿子的回信是:“综母生平,殊少欢愉,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好在儿子是理解她的,或许这就够了!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