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诗人之中,没有谁像许浑那样备受争议。喜欢他的陆游,夸奖他是李白、杜甫之下的第三人,当时也有“许浑千首湿(我没写错),杜甫一生愁”的说法,将他与杜甫相提并论。不喜欢他的杨慎、王夫之,则说他恶诗连连,“不如不做”。即使是他的代表作《咸阳城东楼》,也是如此,广受争议。
咸阳城东楼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这首诗应该是写在唐宣宗大中三年时,此时许浑担任监察御史,目睹了唐王朝许多阴暗之面,深有大厦将倾之感。为此,他在一个秋天的傍晚,登上咸阳古城楼,写下了这首名篇。
这首诗的意思并不复杂,它是说诗人登上高楼之后,引发了万里愁绪。目下芦苇杨柳丛生,好像自己的家乡润州。乌云刚刚在溪边浮起,夕阳已经落入阁楼之下。山雨即将到来,城楼上风声飒飒。当年的秦汉宫殿,已经是杂草横生,一片荒芜。鸟儿在乱草之中飞行,秋天的蝉在一片枯黄之景中鸣叫。过路的人别老问当年的繁荣盛景,都城依旧在,只见渭水不断东流。
小珏喜欢感怀诗,不仅因为它怀古抒情,更是因为它比较直接。比如这首诗,首联便紧扣题目,“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将自己的地点、人物和自己心绪,都说得清清楚楚,不必绕来绕去。尤其是第一句,气势如虹,毫无拖沓之意。“蒹葭”二字语出《诗经》,暗含自己的惆怅之意。
颔联是写景,此处出现了一句千古名言:山雨欲来风满楼。而且这句安排在后面,别有深意。开始作者是写乌云升起,夕阳西下,这本是一幅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夕照图。然而,诗人却以冷峻的笔力,突然写出了山雨即将到来,咸阳城正在凄风之中的寒意。
普遍认为,这既是山雨欲来的真实写照,又是诗人对于大唐王朝正在风雨飘摇之中的警告。更为出彩的是,这七个字,写出了一种无以言状的紧张感,这也成为了后世文人爱不释手的佳句。后来,大凡形容有大事即将到来,很多人都喜欢引用此句。
颈联是写近景,诗人从远方的风雨景色中回到当下的显示。当时的咸阳可以眺望秦汉时宫殿,依然是一片衰败。因此,诗人有所联想,目前的唐王朝,会不会也重复历史的故事。那些显赫一时的王朝,不都已经成为残垣断壁,只有花鸟虫鱼才依然如故。
尾联之中,诗人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和立场。明明知道唐朝已经江河日下,即将被历史所摒弃,他却让行人“莫问”,也以一个“流”字,表明了覆水难收,无可挽留的痛惜之情。
这首诗神气十足,是登高诗、感怀诗中的经典之作。然而,许浑这个人有招黑体质,连累了这首佳作也并非全是赞誉。《瀛奎律髓》就表示,中间四句,包括那句名言,都是“装景而已”,没有什么可取之处。《批点唐音》则含蓄地说,这首诗语气太过急促,初学者学习可以。
清初吴昌祺在《删订唐诗解》中则直言:拗句最为有致,然当时长安何至如此?诗人语多太过也。也就是他认为,这时候唐朝还处于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中,不该如此。其实,许浑就处于那个时代,还是监察御史,更多了解当时的黑暗,怎么可能是无病呻吟呢?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