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诗词歌赋] 原创 钱钟书最欣赏的自唐以后1300年间中国最好的10大诗人是谁?

2 已有 53 次阅读   2024-10-07 00:58
原创 钱钟书最欣赏的自唐以后1300年间中国最好的10大诗人是谁?
樊亚茹 2024-10-05 12:15
(说历史的女人——第1381期)
钱钟书先生是一位国学大师,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大师,他一生尽管只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围城》,但足以跻身中国最优秀的小说家行列了。
钱钟书先生博学多才,他还是位散文大家和文学研究家,对诗歌也很有研究,有其独特的见解。他在《围城》中借董斜川之口,对中国古典诗(即格律诗)有一个总体评述,他把自唐朝以来,成就最高的几位诗人概括为“陵谷山原”,那么这其中都包括谁?有诗仙李白吗?
首先得知道董斜川是谁,如果他没什么水平,也不能代表作者钱钟书的观点。《围城》中的主人公是方鸿渐,此人留过学,虽非博学多才,但却十分自负,而且说话十分刻薄,但他却对董斜川“十分倾倒”。董斜川曾任过外交官,此人是个大才子,很懂诗。他认为中国古典格律诗的境界非常搞,是现代诗无法相比的,即便是徐志摩的诗也不能与之匹敌。
在《围城》的第三章,钱钟书描写了董斜川论诗的情景。文中的才女,留学生苏文纨请教董斜川,问他谁的诗最好。董斜川便给她说了自唐朝以后一千多年来成就最高的几位诗人,他总结说可用“陵谷山原”四字概括。
那么“陵谷山原”都有谁?“陵谷山原”不是指4个人,而是包括10个人。
(一)“陵谷山原”之“三陵”
先说“陵”,包括三位诗人。
第一“陵”是杜少陵,即诗圣杜甫,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甫当然大家都很熟悉了,自古能称“圣”的自然都是非凡之人。他是整个大唐唯一能跟诗仙李白抗衡的大诗人了。自古以来,人们对李白、杜甫的评价就很有争议,很难说谁是大唐第一(当然这哥俩关系不错,谁当第一估计都没意见)。
杜甫的才气虽然比李白稍逊,但他非常努力,不像李白整天喝酒,凭灵感写诗,诗就显得很浪漫。相反,杜甫的诗很有理性,所以他走的是现实主义的路子。也就是说,他的诗很接地气,比较真实,有史学价值,所以他的诗有“史诗”之称。此不多讲。
第二“陵”是北宋诗人梅宛陵,即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故梅尧臣世称宛陵先生。他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为官清正,不奉权贵。梅尧臣在京任职时,足迹“不登权门”,即使对于当时官拜京兆尹的好友欧阳修,他也不愿前往其家。
在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中,梅尧臣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苏梅”。不过欧阳修自以为他的诗不及梅尧臣。梅尧臣被南宋诗词大家刘克庄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梅尧臣的诗遵循《诗经》、《离骚》的传统,摒弃浮艳空洞的诗风,提倡“平淡”,要求诗意形象,意于言外。代表作有《田家语》、《汝坟贫女》、《鲁山山行》、《晚泊观鸡斗》等,有《宛陵先生集》60卷等传世。梅诗欣赏(《鲁山山行》):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第三“陵”是王广陵,即北宋诗人王令(1032—1059)。他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其5岁便父母双亡,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故又称王广陵。此人很有才华,有治国安邦之志。但他没能做官,基本以教书为生。
王令21岁时,王安石由舒州通判被召进京,路过他教书的地方江苏高邮,他赋《南山之田》诗求见。王安石大喜,誉之为“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功于天下”,并将其妻妹嫁给他。但王令28岁因病早逝。王安石曾有“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唯有故人知”之句,对他的才高命短、未得重用表示惋惜。
王令受韩愈、孟郊、李贺的影响较深,其诗构思新奇,气势磅礴,意境深远,颇有佳句,比如“长星作彗倘可假,出手为扫中原清”;“终当力卷沧溟水,来作人间十日霖”等。
南宋诗词大家刘克庄称其诗“骨气老苍,识度高远”。他的诗多有同情民间疾苦、抨击时弊之作。王令有《广陵集》,共诗赋文21卷传世。王诗欣赏(《暑旱苦热》):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二)“陵谷山原”之“二谷”
“谷”包括两位诗人。
第一“谷”是李昌谷,即诗鬼李贺(790—816),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故后人称其为李昌谷。他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李贺也是位传奇诗人。他长相奇崛,身材细长,鼻子巨大,两眉相交,手指奇长。
李贺本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很早就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但别人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后虽得文坛巨擘韩愈力挺,仍不济于事,还是遭馋落第。他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他比王令寿命更短,因病26岁早逝。
李贺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他外出时常背一破囊,构思得佳句后便随即写下投进囊中,回家便能整理成一首好诗。
李贺的诗多有揭露时弊之作和愤懑不平之音,既有昂扬奋发之气,也有感伤低沉之情。他作诗态度认真严肃,呕心沥血,刻意创新,形成了想象奇特、思维奇谲、辞采奇丽的独特风格,在当时别树一帜。他留下了许多经典佳句,比如“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女巫浇酒云满空,玉炉炭火香咚咚”等,被后人模仿无数。李贺诗欣赏(《南园》):
寻章摘句老雕虫,
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
文章何处哭秋风?
第二“谷”是黄山谷,即北宋诗人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他是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等职。
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其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他的词风格豪迈,接近苏轼。他的书法功底深厚,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黄庭坚是个奇才,6岁便能写出千古名作了。且看他6岁时写的一首诗(《牧童诗》):
骑牛远远过前村,
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
机关用尽不如君。
再看他7岁时写的一首诗:
万里云程着祖鞭,
送君归去玉阶前,
若问旧时黄庭坚,
谪在人间今八年。
他在诗中说他8岁,那是虚岁,其实只有7周岁。六七岁就能写出如此牛诗,怪不得钱钟书欣赏他。
(三)“陵谷山原”之“四山”
“山”包括四位诗人。
第一“山”是李义山,即唐代诗人李商隐(812—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
李商隐仕途不顺,一生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很不得志。但官场失意,文场得意。他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广为传诵。他留下诗作很多,在《唐诗三百首》中,收录其诗达32首之多,力压李白,仅次于杜甫。其诗名言佳句俯拾皆是,比如“昨夜星辰昨夜风”“春蚕到死丝方尽”等,千百年来,倾倒诗迷无数。李义山诗作欣赏(《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第二“山”是王半山,即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省东乡县)人。他是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善写散文,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写诗只是业余爱好,但也很有境界。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风格遒劲,警辟精绝。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王半山诗作欣赏(《棋》):
莫将戏事扰真情,
且可随缘道我赢。
战罢两奁分白黑,
一枰何处有亏成。
第三“山”是陈后山,即北宋诗人陈师道(1053—1102),字履常,号后山。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此人16岁师从大散文家曾巩,才气逼人,但性格孤傲,蔑视权贵。即便像王安石、苏东坡这样的人物,他都不买账。
当时朝廷用王安石经义之学以取士,陈师道不以为然,不去应试。后来宰相张惇曾托秦观致意,让陈师道拜见他,准备加以荐举,他却回答:“士不传贽为臣,则不见于王公”,拒不拜见。
苏轼任颍州太守时,见此人有可造就之才,欲收其为弟子。但陈师道却说,“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婉言推辞。他只是在苏轼任翰林学士时,举荐他做徐州州学教授,他才给了对方一个面子,去当了一个小官。结果,没多久,苏轼被贬,他被朝廷视为苏轼余党,被罢了官。他本就家境贫寒,罢官后,生活更艰难了,但他仍专心写作,终以诗文留名于世。
陈师道尽管自负,但曾十分佩服黄庭坚。他见到黄庭坚的诗后,竟爱不释手,把自己过去的诗稿一下烧掉,跟着黄庭坚学诗了。他后来也成为江西诗派的代表,人们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列为江西诗派的“三宗”。他虽对苏轼不买账,但他所崇拜的黄庭坚却是老苏的弟子,所以后人还是把他叫“苏门六君子”之一。陈后山诗作欣赏(《别黄徐州》):
姓名曾落荐书中,刻画无盐自不工。
一日虚声满天下,十年从事得途穷。
白头未觉功名晚,青眼常蒙今昔同。
衰疾又为今日别,数行老泪洒西风。
第四“山”是元遗山,即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他是山西秀容(今山西忻州)人。此人天资聪颖,七岁能诗,曾被誉“神童”。
元好问是我国金末元初时,最著名的文坛盟主和历史学家,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诗、文、词、曲样样精通。诗作成就最高,因其生活在金、元交替之时,历经战乱,金朝灭亡时,他还做过囚犯,所以其诗多写社会动乱时的民生疾苦,以“丧乱诗”著称。其诗风“奇崛而绝雕琢,巧缛而不绮丽”,开创了河汾诗派。
元好问的词也非常好,被誉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比如“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就是其传世名句。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在当时影响也很大。
元遗山很高产,今存诗1361首,内容十分丰富。其中一些诗篇生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乱和百姓苦难,沉郁悲凉,堪比杜诗。元遗山诗作欣赏(《嵩山中作》):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
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
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
何时石岭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明。
(四)“陵谷山原”之一“原”
“陵谷山原”中的”原”只有一位,即陈散原。他是国学大师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1853—1937),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州(今修水县人)。陈三立父亲即湖南巡抚陈宝箴,他们父子都是戊戌变法时的著名人物。
百日维新失败后,陈三立和父亲均被革职。后来其父陈宝箴被慈禧秘密赐死后,陈三立弃绝仕途,彻底脱离政治,专事写诗,成了一代大诗人。他的诗作成就极高,被誉为中国古典诗词的最后一位诗人,是中国格律诗的终结者。自他以后,格律诗退出历史舞台,被新诗取代。
陈三立的诗作曾受到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欣赏,泰戈尔访华期间,曾在徐志摩陪的陪同下,到西湖拜访他。两位东方大诗人惺惺相惜,互赠诗集,合影留念,被传为佳话。
陈三立先生也是位爱国志士,1937年秋,抗战爆发,北平沦陷。日伪政权对他百般劝说,要他效忠日伪,遭到他严词拒绝,后绝食5日而死,表现了铁骨铮铮的民族正气。
在《围城》中,董斜川将陈三立推为自唐朝以来成就最高的诗人。书中如此描绘——
苏文纨说:“我也是个普通留学生,就不知道近代的旧诗谁算顶好。董先生讲点给我们听听。”董斜川道:“当然是陈散原第一。这五六百年来,算他最高。我常说唐以后的大诗人可以把地理名词来包括,叫‘陵谷山原’。三陵:杜少陵,王广陵,梅宛陵;二谷:李昌谷,黄山谷;四山:李义山,王半山,陈后山,元遗山;可是只有一原,陈散原。”董斜川说时,翘着左手大拇指。
陈三立诗作欣赏(《园居看微雪》):
初岁仍微雪,园亭意飒然。
高枝噤鹊语,欹石活蜗涎。
冻压千街静,愁明万象前。
飘窗接梅蕊,零乱不成妍。
以上就是国学大师钱钟书先生所欣赏的,自唐以后1300年间中国最好的10大诗人。当然这期间还有许多著名诗人,比如李白,还有一生狂写1万多首的高产诗人陆游和乾隆帝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他自己的评判标准,你心中的10大诗人是谁呢?请大家自由讨论。
(文/说历史的女人·冰岛啖冰)
参考资料:《围城》《唐诗三百首》等。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