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整个唐代,李商隐是少有的刻意追求工美的诗人。他不是为抒情或记事下笔,而是单纯地为了写而写,为了成就一首诗而搜肠刮肚,以致某些作品过于隐晦,令人难以索解,诗坛素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诗是好诗,只可惜没人能留下解读的文字,因为大家都搞不懂。
李商隐一生共写下15首“无题”之作,他的无题诗是千百年来人人“独恨”的代表。可是,义山诗一贯坚持的原则就是刻工造句,为了好句子甚至不惜隐晦迷离,那么他为什么不肯起一个有水平、有温度的题目呢?或许我们可以从李商隐写下的第一首《无题》里寻求答案。
《无题》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这首诗是李商隐16岁那一年写下的悲调,诗中女主是他的青梅竹马,也就是初恋。少女从8岁到15岁的人生,皆辉映在他的眼睛里,李商隐的观察细致入微、饱含深情,由此可见他对此少女的情真意切。
只可惜,这是一段无果之恋,深深相爱的两个人最终因父母之命而散,这件事对李义山的影响很大,以至于此后几十年,纵然已经结婚生子,他心中还会时不时勾起相思。而且,该少女多次出现于李商隐的诗中,虽未提及姓名,但只要与初恋相关,皆是她。那么,李商隐与初恋之间有着怎样的浪漫呢?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八岁的小姑娘,也许还应该称作幼儿,如今则顶多是三年级的小学生,可她却已经有了爱美之心,时刻注意自我形象,不仅喜欢偷偷照镜子,更将眉毛画得修长,那才叫时尚呢。李商隐以小见大,以画眉为着眼点,给读者留下想象,可想而知少女在其他方面也同样开始模仿起大人,花枝招展。
少女10岁的时候去踏青,没想要招花引蝶,不在意鸟语花香,而只是想着让自己变得更漂亮,所以她采集芙蓉,想象着用芙蓉花做一条衣裙,那该是多么拉风?当然,这是少年李商隐所观察的侧重点,情人眼里出西施,李商隐眼中的少女不再是孩童,而是一位正欲装扮的恋人。
既然是青梅竹马,那么李商隐与少女的年纪应是相仿的。八九岁的男孩儿就喜欢打打杀杀的玩闹游戏,可多情的李商隐却不一样,他比普通男孩成熟,亦可以叫做“早熟”,他已经褪去了童真而朝着爱情的方向努力奔去。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少女从12岁开始练习古筝,为保护手指所用的“银甲”始终未曾摘下。李商隐夸完少女的美貌与可爱,这一句开始赞其认真专心的品质。“藏六亲”是古代一种不成文的规矩,指女孩儿到了14岁时要尽量避免见到男性,连最亲的人也一样。这就意味着,少女失去了自由,大部分时间只能待守闺房。
李商隐自然也是无法见到她了,所以思念甚笃的他只好靠想象维持信心:闺房中的她在想些什么呢,应该是想着何时该出嫁吧。通过这句诗可知,少女14岁时已经和李商隐恋爱了,他们各自怀想而等待,等待着15岁的到来。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唐朝女子15岁便可出嫁,李商隐终于盼到这一天,可惜少女却被许配给了别人,“泣春风”说明少女内心也是惆怅万结,忧伤不已,只能背对着秋千饮泣不止。从8岁到15岁,初恋少女的细节蓦然纸上,如此近距离、细致的观察,只能青梅竹马才能写出来。
由于初恋父母没同意这桩婚事,李商隐与她只能擦肩而过,抱憾终生。这是李商隐写下的第一首无题诗,因不能明题,故称“无题”。在其它几首《无题》诗中,都可以索见初恋的影子,写的无非也是这段无果之恋,足见初恋在李商隐心中的地位。时时以“无题”念之,是李义山千古不曾有的李氏浪漫。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